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晚清帝国风云在线阅读舍我其谁

舍我其谁

        曾国藩不答应援助上海,钱鼎铭就住在安庆不走,而且每次见曾国藩,必然哭着哀求,那样子真的跟申包胥哭秦庭一样,反正只要曾国藩不松口,就决不打算还乡。

        钱鼎铭的父亲钱宝琛既与曾国藩是同年,自然与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也是同年。得知李鸿章是曾国藩的亲信幕僚和学生,深得曾国藩的器重,钱鼎铭又亲自登门拜访李鸿章,请求帮助劝说曾国藩。李鸿章答应了他的请求,帮助积极劝说曾国藩立即派兵助守上海。

        这一期间,大学士、江苏常熟人翁心存以朝中元老的身份,上疏称:“苏州、常州一带的绅民一边结团自保,一边急切盼望曾国藩来援,其心情就如同盼望自己慈祥的父母前去解救他们一样。”他请求朝廷敦促曾国藩,赶快派出一名擅于跟太平军作战的将领驰援。

        朝廷接受了翁心存的意见,随即颁发谕旨,命曾国藩速遣大将东下江南,“以慰民望”和解除政府的南顾之忧。至此,上有朝廷的谕旨,下有官绅的恳请,加上李鸿章等人的劝说,曾国藩开始对东援方案进行重新审视。

        自从曾国荃攻下安庆后,攻夺江浙及其南京便已成为湘军亟待解决的迫切务。由左宗棠入浙起,从西向东一个个依次解决江浙沪,这当然是一种办法,另一种办法则是分兵援沪,在援沪的同时以上海为基地,加强东线的进攻力量,从而造成东西两线互相配合、分进合击的有利态势。

        经过认真考虑,曾国藩终于痛下决心拨兵援沪,钱鼎铭一行这才高高兴兴地回沪报喜。

        在大计已定的前提下,派谁领兵援沪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湘军集团当时被公认最能打仗的三员大将,分别是多隆阿、鲍超、曾国荃。多隆阿智勇双全,但唯一能调动他的湘军主帅只有胡林翼。胡林翼死后,多隆阿大有伯乐已去之感,不愿听从曾国藩的调遣,而且他正在皖北与陈玉成部的太平军作战,就算是硬调也调不过来。鲍超倒是肯听从曾国藩,不过江西、皖南战场也缺不了这位宿将坐镇。

        三大将中只有曾国荃能用。因为攻克安庆,曾国荃声名大震,连朝廷也把他作为了援沪的最佳人选。此时曾国荃已奉命回湖南增募新营,朝廷因此在谕旨中问道:“贼匪(指太平军)攻陷杭城后,势必将窥伺淞、沪,曾国荃募勇是否已经回营?”

        按照朝廷指示,曾国藩须催令曾国荃统带老勇八千人援沪,同时曾国荃的职责不仅是防守上海,也包括乘虚袭进青浦等上海周边县城,从而为进一步克复苏常两郡做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两次致书在湖南募勇的曾国荃,与他商量援沪一事,但曾国荃一心要攻夺南京,并且认为攻南京对援沪乃至克复苏常也非常必要:“金陵为贼(指太平军)根本,急攻金陵,贼必以全力援护,而后苏杭可图。”

        见曾国荃志不在此,曾国藩只得另择良将。李鸿章发现机会来了,立即主动请缨。在曾幕之中,李鸿章是抱负最为远大的一个,每次谈及中外形势,均有收拾天下,舍我其谁之概。鉴于他在投入湘军前就有多年征战经历,不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好高骛远的书生,所以曾国藩对他也极有信心,认为李鸿章做事从容不迫,今后定能肩负重任。

        在此之前,曾国藩已把李鸿章作为重要的储备将才,通过各种机会和场合予以打磨,如今也确实到了将他推上前台,一试锋芒的时候了。曾国藩笑着对身边的人说:“少荃(李鸿章号少荃)去,我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是安庆这里少了一个左膀右臂,怎么办?”他两次上疏奏保李鸿章“久历戎行,文武兼资”“才大心细,静气内敛”,请求以之替代曾国荃东援。

        朝廷旋即回复照准。胡林翼生前曾建议曾国藩在两江总督后,应大胆地派李元度、李鸿章统兵分别进军江浙,如今除了李元度易人外,这一建议基本都得到了实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