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为什么香港1997年回归第十七章 香港接纳了彭定康

第十七章 香港接纳了彭定康

        1992年7月10日,彭定康乘慕莲夫人号横穿维多利亚港,来香港走马上任。

        彭定康在英国政界屏幕上刚悠忽消失,又在香港国际屏幕上出现,真是西方不亮东方亮。作为英国保守党前主席,他知道首次在香港亮相的重要性,经过煞费苦心的策划,他一反殖民时代留下的老规矩,出人意料地震惊了许多人。

        下午四时,香港大会堂音乐厅里人头攒动,香港第28任总督就职仪式开始了。彭定康身穿笔挺西服,手持圣经,出现在公众眼中。

        香港毕竟有150年的殖民史,港府培养了一批恪守英国传统的官吏们。以彭定康现下的打扮,着实令他们大吃一惊。

        没有穿白色的总督服,没有接受英国女王的封爵,没有繁文缛节,在欢迎仪式和就职仪式上,就像去音乐欣赏消夏音乐会,彭定康一睑轻松。他的表现成为香港舆论的追踪热点及老百姓的重要谈资。

        各方面的猜测都有,正反褒贬不一,达成共识的是以下几点:

        一、他的确与众不同。

        二、他有强大的后台。

        三、他具有极强的自信心。

        英国首相梅杰曾向香港政府官员们热情地举荐他:如果确保香港在过渡时期的自由、稳定与繁荣,彭定康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梅杰此话多少有些过誉之嫌。实际上彭定康对香港情况了解甚少,不似前任总督们本身就是中国通、香港通,或是外交部亚洲司的官员。而彭定康虽说在就任港督中来头最大,但也是对香港了解最少的人。他只是一名显赫的政客,并无实际管理的经验,由他主政香港,在今后五年中能否圆满划上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句号还很难说。

        彭定康很可能是那种盛名之下,其实难负的那种人。香港《明报》载文说道:过渡期最后五年在港府,将由一位对中国和香港氕务不熟悉、在英政坛新惨败的人来领导,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更不能不令人对首相梅杰漠视香港利益及英国舆论的态度,深深感到失望。

        更有港人这样说:任命彭定康为香港总督是梅杰给自己落选同伴的安慰奖。梅杰之所以任命彭定康是基于对他个人政治前途的考虑,而不是以香港的前途为出发点的。彭定康知道自己的弱项。他知道该怎样取长补短。别出心裁的就职仪式就是补短措施之一。紧接着他又在上任后的第二天,身着便服,在政府官员的陪同下,巡视了繁华热闹的旺角市区,并不断与购物的市民握手致意。回到港府,他又打破惯例,在港督府内的草坪上召开了他来港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其情状很像克林顿常在白宫草坪会见记者一样,说明他的确非同一般,加上他妙语如珠,思想深郁,举止透明,立时博得港人的一片喝彩声。

        上任第三天,港督府外来了一群示威者。这是一群无证妈妈的丈夫,他们牵儿携女,来到这里要求政府出于人道主义立场考虑,让他们和无证妈妈团聚。谁知因没有事先申请而受到警方的拦阻,在争执中,双方发生冲突,一时造成交通阻塞。这时,彭定康突然信步从督府走出,态度和蔼地来到请愿者们中间,接过请愿信,随之又和他们攀谈起来。的举动令数百名请愿者立时化干戈为玉帛,请愿者为之欢呼鼓掌。一场冲突就这样被彭定康化解了。

        短短的数天,彭定康就获得极大的声誉。中国政府也期望彭定康和前任港督卫奕信一样,在过渡时期,使香港平稳安定健康发展,就像他的名字蕴含的意义。但是,彭定康没过多久,就露出了他的另一副嘴脸。1992年5月24日,英国外交部新任香港事务次官顾立德来到香港。他是奉梅杰之命来向中国发难的。梅杰认为,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基本法太迁就中国的压力了,太偏重维护中国的利益了,应该重新在联合声明和基本法中找回英国的名誉和与之相匹配的利益。顾立德就是基于这一指示来到香港的。

        这和彭定康来香港之后所作的对中国政府的亲和态度多少有些相悖。彭定康原本并不想花多大的气力用在香港的管理和建设上,他也不打算与中国建立什么真正友善的深入交流,他所作的亲和态度是有限的和表面意义上的,他来香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个山水当然不是香港的山水,而是英国政界的山水。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他决不允许失败。俗话说大意失荆州,他本来此时应该统领英国政界的,但由于大意,致使阴沟翻船,他才含恨离乡背井屈就香港。他的跟头摔在英国,所以他还要在那里爬起来,他的注意力一直在英国本土,而不是在香港。

        在香港的这些表现完全是习惯使然,就像一个对人体烂熟于心的职业画家,即使飞速瞄上眼前的对象一眼,就能按照自己的绘画经验画得八九不离十。他还是个善于利用新闻媒介的高手,在他的眼里,那些记者们就是他撒豆成兵用来呼风唤雨的借用力量,他用政治的魔法驱使他们,奴役他们,把他们哄得团团转。用了这个本水,就会啦半功倍,就会做一点点事而炒得沸沸扬扬普天下都知道。因了这些原由,彭定康就想在香港轻松三五年,尽量不惹,等香港平安过渡至1997年自己功德圆满衣锦还乡回到伦敦后再图发展。所以他尽量做出对中国政府的友好姿态,以平民化的形象博得香港市民的好感等等。

        但是,顾立德一来,带来了梅杰的授意,他立时就更改了自己的程序,重新制定了新的战略。

        梅杰的关于香港的授意提醒了彭定康。梅杰主张用不妥协的战斗精神来找回英国丢失的面子,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做法否定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以高举自由和民主的大旗来吸引国际舆论,即使中国政府得到了香港,也让其声名狼藉等等。而所有这些套路,都是属于政治概念的,都是政治化很强的东西,都是破坏性的而非建设性的。如果在香港的任期所有工作都是这样的性质,那么,彭定康是最佳的人选。因为他只善于破坏,只善于摧毁,只善于搞政治运动,而不会建设,不会脚踏实地去工作。他是政坛斗士,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外交事务专家。他是一位党派政治家,而不是政府行政官员。

        美国学者威廉奥弗霍尔特曾这样说他:他具有一位成功的政治家所具有的魅力和个人吸引力,而这些品质对于香港来说是新的,最初给人们以很成功的印象……在伦敦,彭定康以强硬和不敏感闻名,一直有点像梅杰首相的打手;他到香港之后还被人控告有诽谤行为,他不得不去了结(保守党支付了赔偿金,以便他能空出手干他的工作?。彭定康是梅杰1992年后来居上的胜利的设计师,得到首相的强有力的支持,他经常对香港人和北京说,他是首相最亲密的政治朋友和私友……

        基于这一切原因,彭定康选择了梅杰指定的路线,因为这更适合他的秉性,适合他的风格。他不再装模作样去搞什么平民化了,不再扭怩作态违背自己的意愿和中国政府表示友好了。他可以赤裸裸大干了。

        他要把香港当作他的政治战场,以终结香港为代价向英国政界和本国人民阐释他的个人能量。他企着将香港变成政治角斗场,他是和中国进行决斗的独一无二的主角,他的孤胆奋战会换来本国人民的喝彩声,就像欢迎卫国英雄一样在大选时投他的票,把他迎进唐宁街10号……于是他决定再次冒险。

        顾立德到达香港后说,为了将香港真正变成一个民主与自由的城市,香港政制应该加快改革,关于香港立法局增加直选议席问题,将会提到英国首相领导的香港事务委员会上讨论,基本法是可以修改的。

        1990年4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签署和七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包括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令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基本法将于1997年7月1日起实施。

        这是经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从1985年7月1日到1990年2月17日的多次修改完善后报请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它是我国对香港地区恢复行使主权后在香港的基本法律,它的修改权应该在主权国家,港英政府岂能修改?但是,彭定康却一意孤行。

        1992年10月7日,他抛出了精心策划的香港政制改革方案一一《香港的未来:五年大计展新猷》。

        首先,他提出了立法局与行政局分家问题。

        1984年7月18日,港英政府就提出过此类动议,它们发表了《代议政制绿皮书一代议政制在香港的进一步发展》。绿皮书宣布,其主要目标是逐步建立一个政制,使其权力稳固地立根于香港,有充分权威代表香港人的意见,同时更能较直接向港人负责。

        具体安排如下:

        1.逐步改变立法局的组成与产生办法,由民选议员取代委任非官守议员,减少官守议员,并由间接选举过渡到直接选举;

        2.逐步改变行政局的组成,大多数委任非官守议员由立法局非官守议员自行互选出来的人选所取代,相应减少港督委任的议员;

        3.赋予行政、立法两局非官守议员更多参与政务的权责,在政府中实际担任类似一些国家由民选代表担任的部长职位,为日后实行某种形式的部长制作准备;

        4.逐步改变港督的职权与地位,将来在适当的时候,立法局由非官守议员自行互选一人为议长,港督不再出任立法局主席;港督人选,将来可由行政、立法两局全体非官守议员组成的选举团磋商后选出。

        港英当局何以如此热切地推行政制改革?香港舆论界道破了他们的真正用心:

        港英当局的代议政制改革,如果执行顺利,肯定会带来香港政治制度的彻底转变,在1997年前建立起一个立根于香港、在政治上倾向于英国、能隔离中央主权影响的西敏寺式的政权机构,使中国在恢复行使主权时面临一个既成事实;如果遇到阻力,这项改革又可成为挑拨离间、制造分裂的温床,使中国陷入反对民主同港人对立的两难处境,最终同样可以削弱中国将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能力。

        这就是说,英国人在撒走之前,要将香港造就成一个自行其是的城市。它只听命于英国人,只欣赏英政体,只要英式民主与自由,别的一概不要。英国政府想用极短的时间把香港变成一个古怪的城市,一个实施过换脑手术的城市,他们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当作最好的馈赠留给这个城市,并包埋在城市的心脏里,这样,即使英国人离开了香港的权力中心,但凭着这些看不见的基因,它们仍可在大洋彼岸遥控这个城市,就像一条驯养多年的猎犬,仅凭一个唿哨就会听命主人。这才是英国人最深的算计。现在,彭定康把过去港英政府的打算迅速付诸实践。在《施政报告》里,他的分家方案是:把行政局和立法局的非官守议员分开,使两局议员的身份不重叠,从而使立法局成为一个制衡政府的独立组织;行政局非正常化,不委任有正常背景的人士进入行政局等等。他还对1991年的选举方案作了大变动:变双议席双票制为单议席单票制;将功能组由以前的21个变为30个,改组别投票单位为个人投票即一人一票,这样功能组别投票人数可扩大至全港270万人,选民年龄由21岁降至18岁。他还采用变相增加立法局直选议员的办法,为所谓的民主派们铺路架桥:扩大区议会职权,取消区议会及两个市政局的委任议席,使其全部变为直选。成立1995年立法局选举委员会,由直选的区议员出任,由选举委员会推举10名立法局议员,使区直选议员组成的选举委员会推选的立法局议员,实际上成为变相的直选议员。他还规定区议员(均为直选?在立法局占10个议席。

        这样一来,香港立法局直选或变相直选的议员就达40名,占由60名议员组成的立法局的三分之二,这些人可以坐直通车进入1997年以后的立法会,英国政府就可以通过这些彭式快车产生的民选人士继续在香港政府中为它们代言。

        中国方面自英方发表绿皮书时就指出,这是英国单方面搞的,中国不承担义务。

        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主任姬鹏飞会见香港政务司廖本怀一行时也明确指出:

        1.中国不希望香港在过渡时期出现急剧变化;2.过渡时期香港政制的改革,应考虑同基本法相衔接;3.依据中英协议,1997年后的香港政制由基本法规定。

        如今,彭定康又一次挑起政改事端,立时引起大多数港人的愤怒和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香港《天天日报》载文抨击说:英国统治香港150年之多,从来没有给香港人民主,而在后过渡期不到5年的时间内,却要大大加快民主步伐,这和香港回归祖国究竟有什么内在联系,相信只有英国人能道其详了……

        泰航空公司旅游与香港事务总经理、香港立法局议员杨孝华说:彭定康提出他那套政改方案后,我曾以立法局议员的身份当面向他表达过我的意见。之后,我又在香港旅游界作过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香港人不认同彭定康提出的9个新的功能组的概念和选举委员会的组成方案。1992年12月,在彭与立法局议员的一次早餐会上,我把这个调查结果交给了他。他应该由此知道港人并不欣赏他的那一套。

        然而,彭定康根本听不进香港各界人众的呼声。他仍我行我素。

        1992年10月,彭定康又来到北京,为香港的新机场兴建问题和中国政府进行交涉。

        由于香港的特殊位置,它已发展成为国际和区域性航空中心。但早已启用的启德机场的容量已接近极限,如不设法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香港的长期经济发展。

        1989年10月,港英政府决定在大屿山北面的赤腊角劈山填海,建设一个新的国际机场。

        只是这机场的预算着实令入吃惊:全部投资费用竟高达千亿港元(最初估计要花160亿美元,后又估计为230亿美元)。

        这是90年代世界上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民用工程项目。计划涉及建造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连接香港与一个海岛的桥梁,用巨大的疏浚工程所取得的材料平整和扩大这个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移山填海工程,随后建造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使人们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内到这个港口加机场去旅游。

        由于新机场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外来投资,有关专营权、合同以及债务担保将可能跨越1997年,因而许多外国和当地财团以及相关公司都采取谨慎的态度在一旁静观,等待中国政府对此项工程表明态度。

        中国对港英政府的新机场计划是关注的。香港回归在即,这个新机场构成的对外窗口将留给中国人享用。如果英国人处于公允的立场去考虑,那么中国政府就会笑纳,而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事实是英国人大手大脚花钱,为它们大挣面子,而未来的香港则大背债务,其实际情形就像我们通常说的我请客你花钱一样。还有,它是违背中英《联合声明》的。《联合声明》明确规定,要作出任何其结果延伸到1997年以后的决定,都需要同中国磋商。虽然新计划于1997年启用,但贷款的偿还还要延长到此后许多年。基于以上考虑,中国政府对港英当局单方面的新机场计划表示不满,并要求参与相商新机场计划,包括对它的修改和完善。

        中国政府建议将机场开辟在与香港相邻的深圳,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又缓解了航运方面的矛盾。

        英国人反对。说中国会控制空间所有权,会损害香港的自治。中国政府又苦口婆心地建议,把土地、入境和空间所有权都让给香港方面,就像香港特别行政区一样使其拥有所有权50年。但英国人仍无诚意。

        这似乎就有问题了,这不仅仅是经济债务问题,也是对中国主权的蔑视。

        中国对此反应强烈。

        香港民众开始不安,股票市场开始长期下滑。而这种下滑曲线正是港英当局宣布新机场计划之时开始,到英国人最终同意同中国进行详细协商后结束。

        1991年6月27日至7月1日,英国首相外事顾问柯利达爵士作为首相特使访华,双方就香港新建机场建设及有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草签《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及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

        止此,中国决定支持兴建这个机场。作为交换,北京在协商方面将起作用,英国同意对1997年以后时期的借款加以某些限制。尽管这种限制很低,似乎带有象征性。

        然而,这一纸《谅解备忘录》却迫使英方主帅梅杰出场了。因为要让他签署正式文件。当时世界西方各国正为天安门广场事件而抵制中国。而梅杰成为访华的第一位西方首相,从而打破了敌视中国的坚冰。

        但是,新来香港的彭定康却又一次利用新机场计划给中国增加麻烦。

        1992年,港英政府陆续制定了有关新机场的财务安排。工程预算如洪水注河,一下子涨出许多。原来工程总成本预算由1991年7月的986亿港元增至1122亿港元,增幅为13。8?。其中机场铁路工程预算由125亿港元增至231亿港元,增幅高达85,港英政府为机场工程所承担的风险担保等债务达225亿港元。而这些债务的相当部分将由1997年后的特区政府偿还,这无疑是对未来香港政府和香港居民的沉重负担。作为险恶用心的馈赠,它还可能将政治危机和不信任转嫁给中国政府,让香港市民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倒霉事都是1997年之后回归中国的结果!

        1992年11月下旬,港英政府在未经中方同意的情况下,采取单方面行动,向立法局申请拨款,以批准机场平台合约。

        强硬的彭定康公开声明,倘若中英未能在兴建机场的财务安排问题上达成协议,那么,英方将会单独负起兴建机场的责任!

        为了证明自己说话是算数的,本来是一介文人和只尚空谈的政治家的彭定康,却伙同梅杰在香港准备举行名为翼龙行动的演习,以演练香港对中入侵的防御。彭定康们说,这次演习是为了向入侵军队显示,香港仍处于英国的主权之下。

        这同样也可以看作是彭定康誓与中国政府对抗到底的另一种语言表达。

        但是,这肯定是一次让人笑掉大牙的演习。因为香港无需中国军队去实施攻击,只须关上水龙头,香港就会起变化,而且是像处在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惶恐不安。中国就会不战而胜,香港就会不攻自破。

        这样的军事演习只有彭定康这样异想天开的人才能想得出!

        彭定康觉得新机场问题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里。因为即使撇开财政问题不谈,在此次工程中,英国财团也羸得了70以上的新机场建设合同,英国的设计书规定,所需部件必须从英国购买。有人说,这是英国殖民者在告别香港时仍不忘狠狠榨取它的最后的汁液的明证。彭定康认为,仅这一项,他就可以保本了。即使不要中国人配合,他们英国人也可以将新机场工程完成,只是修的不是先前那样大,不如先前计划的那么好而已。彭定康准备动用香港的储备,在大大压缩机场核心工程的情况下,将原来的基建规模缩小,在1997年7月1日前竣工,为香港献上一份礼物个袖珍飞机场。

        这样,英国人又捞到了好处,又捞到了名誉,真是一石二鸟一举两得。

        就这样,彭定康来到10月的北京,在完全没有谈判诚意的心理准备下,与中国政府摊牌决斗。

        十月的北京愤怒了!

        中国总理李鹏拒绝会见这位首次来访的香港总督。

        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记者招待会上拒绝和他握手。

        针对彭定康的所谓政改方案,中国外长表明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

        政改方案明显违背了中英联合声明的有关规定和精神,违背了英方关于要使香港政制发展与基本法衔接的承诺,违背了中英双方已经达成的有关谅解。

        针对香港新机场工程中港英政府的一意孤行,中国方面申明:凡是没有与中国方面相商的有关合同和投资,中国政府认为都是违背基本法的。1997年之后,中国概不承认!彭定康的后院也大火熊熊起来。

        中国问题专家、前驻华大使柯利达、伊文思和英国前首相希思、前工党首相卡拉汉、前外相杰弗里豪等都在不同场合对彭定康这种将香港当作政治战场的作法大加抨击,认为彭定康是欺世盗名,推行的是不负责任自我毁灭的政策。柯利达斥责彭定康说:如果承担豪壮行为带来的后果是你自己的,那么你的豪壮行为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你在损害别人的利益,特别是损害你所信任的人一就像我们对香港一样的利益的情况下采取豪壮行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英国《太阳报》以《玩世不恭厚颜无耻的骗子莫过彭定康》为题发表评论:彭定康在香港虚伪地鼓吹民主,破坏中英关系,结果使英国航天、劳斯莱斯等大公司在争取中国合同时出现困难。彭定康为了自己的个人野心而牺牲香港,代价未免太大了。香港各界也对彭定康的所作所为表示愤怒和抗议:1992年10月28日,拥有18万会员的香港工会联合会发表了四点声明,声明说:彭定康的政改方案违背了中英联合声明,违背了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和精神;彭定康的政改方案,推翻了香港现行的行之有效的政制模式,其结果必然干扰社会的整个运作,妨碍香港经济的发展,损害香港的繁荣和安宁,导致社会动荡,削弱国际上对香港的信心……

        调查表明,彭定康初政改方案时,香港人不明白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当时人们对他的支持率一度达到41外。

        当彭定康在北京碰壁之后,将近半数的香港人认为应该与中方继续磋商,将近三成赞成全民投票决定,只有一成左右主张不理会中方的反对。

        1992年11月11日的民意调查表明:63的人最担心影响经济稳定,还有约61的人不希望香港人因此而分化。

        11月23日的调查表明:41的人认为彭定康应该放弃政改方案,表示支持的人下降了34。

        1993年1月5日调查表明的被调查人支持中国对香港事务的态度,87外的人非常支持保留香港目前的选举方式、政治体制及管理现状。

        彭定康遭到了惨败。

        香港命定的将成为他政治生命中的滑铁卢,他将会灰溜溜地回到英国。相信这次失败比他的英格兰故乡大选失败更惨。

        就在本文即将付梓时,中国政府同港英政府的有关谈判仍在进行。

        但是,不管如何,1997年春节的爆竹就要点燃了。1997年毕竟不可阻挡的来到了。

        1997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一年。1997年,是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盛大的节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