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唯一一世而亡的大一统王朝三、内讧

三、内讧

        公元一九○年,二月十七日,董卓正式迁都长安。

        董卓认为,既然俺在洛阳待不下去了,也不能把好东西留给袁绍等联军。于是在迁都前开抢,把洛阳的富豪全部诛杀,一抢而空。接着,逼洛阳数百万人迁往长安。

        洛阳距离长安,距离三百五十公里,中间还要穿过崤山、华山等地。那时,汉朝交通工具落后,董卓能让数百万人顺利到达长安,鬼都不信。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从洛阳到长安的路上,一路都是死人,连绵百里,惨不忍睹。

        为了防止袁绍突袭,董卓按原计划留守洛阳。说留守,事实上就是做好撤退准备,他把洛阳宫大大小小宫殿,全部烧光,连民宅、庙宇都不放过。

        三月五日,皇帝刘协在众人的保护下,抵达长安城。长安大小之事,暂由司徒王允定夺。董卓告诉他,你办事,我放心,好好干。

        三月十八日,董卓开斩袁绍家族,太傅袁隗等全族老小,总共五十来人,一个都不放过。

        此时此景,天公都在发怒了。然而放眼一看,袁绍竟然还在迟疑着不发兵。他就像个木偶人,完全没了感情,只会在风里,在雨里,在血里,在无尽的悲号里观望。

        观望是一种态度,一种愚蠢的悲剧。

        这时,有人实在忍不住了,马上就跳起来,要求袁绍发兵。

        这个猛人,就是传说中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他这样警告袁绍,我们一方率领的是义兵,董卓那边,不过是些暴徒,道德的制高点在我们手里,苍天灭董卓的时刻,已经到来了,请赶紧动手吧。

        袁绍听了,不摇头,也不点头,只是沉默不语。

        曹操见袁绍没有反应,大叫一声道:“既然你不打,我自己打。”

        说完,曹操义无反顾地率军离去。

        然而很快地,曹操又返回联军集结地酸枣了。

        他是落荒而逃回来的。

        他在前线跟董卓的将领徐荣干了一架,坐骑被对方的流箭射中,自己差点丢了命。如果不是堂弟曹洪把坐骑让给他,早就死在前线了。

        曹操心里憋了一肚子气。不是因为他打了败仗,而是他在前线跟董卓拼命,回来时却看到袁绍天天欢歌艳舞,好一派歌舞升平之气。

        竖子啊!竖子不足与之谋!

        曹操冲进宴会,对着众人大声骂道:如果肯听他的建议,进军孟津(今河南省孟津东黄河渡口),据守敖仓,封锁太谷关等;然后直入武关,威胁关中三辅之地,跟董卓决一胜败。好了,现在联军挂着的是正义之师招牌,行的是寻欢作乐之事,人人抱足不前,都在作壁上观。你们不觉可耻,我都替你们感到脸烧。

        本来,曹操开骂,不过是想刺激一下袁绍等人。可他骂完,大家都像是耳朵聋了似的,无人应答。看着眼前这一切,曹操恍然大悟:这都是一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竖子。

        曹操再也看不下去了,扭头走人。亲自跑了一趟扬州,又拉回了一千余新兵,回头驻守河内郡。

        他之所以回来,一是为了寻找战机,二则是要看看这场征伐大戏,袁绍怎么来收拾。

        果然不久,联军内部好戏连连。

        首先是,联军原地不动,整天吃喝玩乐,征集的粮食不够吃了。有吃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没得酒喝了,大家都准备作鸟兽散了。

        接着,就在诸位准备各奔东西时,有支军队的领导,互相干起架来。一个是兖州州长刘岱,一个是东郡郡长桥瑁。俩人不知怎的,互相看不顺眼,大打出手。结果是,姓刘的把姓桥的杀了。

        看着眼前这一切,没人知道袁绍心里在想什么。

        一年很快地就闪过去了,晃眼就到了一九一年的春天,他还是按兵不动,等待战机。

        还等个屁,黄花菜早凉了。

        袁绍却说,菜凉了,加热就是了嘛。为了加热,准备酝酿征伐董卓的战争,他发挥了一向爱出歪主意的特长,提出了一个可笑的方案。

        包括袁绍在内,关东诸多将领一致认为,皇帝刘协被董卓控制手里,山高水远的,还不知道是死是活。与其为一个年幼无知的家伙战斗,不如咱重新立一个皇帝,跟董卓对着干。

        重立皇帝,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另立中央。那新皇帝立谁呢?

        袁绍又认为,这个非幽州牧刘虞不可。

        刘虞,字伯安,汉室宗亲,为人宽仁,甚得民意。在刘氏皇族当中,算是个精英分子。

        老袁此议一出,老曹就跳出来第一个投反对票。他告诉袁绍:我们之所以起兵,而天下无不响应,原因就是我们站在大义这一边。皇帝刘协又不是刘贺,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把他废了。丑话说在前面,如果要立皇帝,你们自个儿玩去,我是坚决不会响应你们的。

        袁绍笑了。老曹你不玩没关系,我不在乎。我真正在乎的是,那两个人要不要陪我玩。

        袁绍指的那两个人,一个是袁绍的堂弟袁术,一个就是被袁绍准备推出来当冤大头的刘虞。他这样给袁术写信,说我们准备依照西汉周勃当年诛杀少主,迎接代王刘恒先例,拥护刘虞当皇帝,请予支持。

        袁术一看来信,笑了。

        袁绍真识趣,他也知道本族兄弟,现在混得不错。袁术身为后将军,除了掌握兵权,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这家伙粮食多。然而袁绍有所不知,同是袁氏子弟,同在一条船上,袁术跟他可是同船不同心呀。

        这话说来也不丢人,袁术认为,天下大乱,就像混乱的菜市场,这时候最是容易抢肉的时候。他的野心大得很,要抢肉也要抢最大块的,大到什么程度?当然就是人人都想抢的那大块——皇帝。

        袁术想当皇帝?

        没错,他就是想当皇帝。而且想的不是一两天,他可是天天在想,做梦在想,醒来在想,吃饭在想,走路也在想。可突然之间,袁绍要他来支持刘虞,那不是扯淡吗?

        如果换成别人,袁术会考虑作作秀,表态支持,但偏偏刘虞不行。刘虞是皇族精英,人气很旺。如果支持他,一旦假戏真做,成了皇帝,那不是自个儿断自个儿的梦想吗?

        说一千道一万,这个提议,他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袁术这样回信告诉袁绍:为了天下公道与正义,他坚决不接受这个提案。

        袁绍一看,急了,立即再给袁术写信,袁术回信,还是那个意思——让我支持你另立中央,没门。

        袁绍头大了。不过他拍拍脑袋,好像又有主意了。他认为,既然袁术不支持他,何不先做通刘虞的思想,让他当皇帝。只要刘虞愿意接受,生米煮成熟饭,看那些不打算支持的,还有什么话好说。

        主意打定,袁绍立即召集众人,写好拥戴书,并把皇帝的尊号派人一起给刘虞送去。然而让人郁闷的是,使者兴冲冲地出去不久,只见他拉着脸灰溜溜地回来了。

        使者告诉袁绍:刘虞根本就不吃这一套。

        袁绍问:姓刘的是怎么说的?

        使者:他说皇上蒙难,各位据守州郡,应该同心抗董,效力皇家,用这种尊称他为皇帝的事来搞他,就是污辱他。

        哦,原来是这样。既然他不想当皇帝,那让他来担任领尚书事,代替皇帝封爵任官,总应该可以吧。

        看到这里,我们总算明白袁绍为什么总迟迟不肯动手征伐董卓了吧。

        曹操总说,我们这方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是义兵,董卓是暴徒。这话说得轻巧,人家董卓是暴徒,可他任职官员,都是正当的,他们这方有这种权力吗?当然没有。

        既然连个政府官员的任免权都没有,还讲什么道德制的高点?

        这就是袁绍的顾虑之一。他须在动手之前,找一个傀儡皇帝,把这个任免职员的权力搞到手,否则不论他的牛皮怎么吹,广告怎么播,还是觉得心里不踏实。

        可袁绍没想到,他的算盘打得美,可刘虞也不傻,就不想当这个冤大头。不过现在不管如何,必须争取。

        于是,袁绍又派人去游说刘虞,说不当皇帝,可先干着领尚书事。

        不久,使者又灰溜溜地回来了。

        这次,刘虞捎回的话更绝,他警告袁绍,不要再打他的主意了。如果逼急老子了,老子一抬腿就投奔匈奴人去了。

        袁绍一听,顿然萎成一团,不敢再逼了。

        然而此时,袁绍却听到了一个刺激的消息:二月十二日,汉朝政府拜董卓为太师。

        为什么说袁绍受到刺激了呢?要知道,汉朝自立国以来,见过太傅,但少见太师。物以稀为贵,见得少的,那是因为太师地位太尊贵了,无人匹配。

        尊贵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了解一下汉朝的体制就知道了。

        汉朝有三公,也有地位比三公高一级的上三公,这就是太傅、太师、太保。这上三公中,太师地位最高。作为人臣,官职升到这里算是封顶了,可作为不怀好意的人来说,还没有到顶,比太师更高一级,就是皇帝。

        这就是袁绍最受不了的地方。眼看着董卓一天一天地往天上蹿,他却连封个官职都那么理不直气不壮,真是爱莫能助啊。

        不得不说,袁绍乃真庸人,想得太多,顾忌太多。可有人就不管这一套,高举反董旗帜,义无反顾地将追杀董卓进行到底。继曹操之后,此人乃不世出的真英雄。

        这个人我们并不陌生,他的名字就叫——孙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