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温文尔雅不是一般女人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诗经·豳风·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2007年6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华世纪坛观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在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进行交谈时说:“中有句:‘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意思是说,我们做斧柄时,只要按照先人传下来的斧柄的样子去做,大体能像。做出来的虽然不是同一把斧柄,但是同根同源。即观斧造斧,斧砍斧削,互为其根,互为其本,这就叫一脉相传。”

        在很多采访中,温总理曾多次引用中的诗句来回答记者提问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知道,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描写周代社会生活的大量诗句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打开了一扇窗户,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其清新自然的创作风格则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屈原的《离骚》、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李白的《古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等,无不是对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发展。

        再来看中流传较为广泛的这首《伐柯》,旧说多以之为“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这种说法显然是对命意的过度政治化阐释,故为后世学界所不取。细味全诗,不难发现,《伐柯》其实是一首男子在喜庆的婚礼上所唱的乐曲。

        诗的前四句将伐柯之斧与娶妻之媒相比附,强调婚姻的成合无媒不成。伐,砍伐;柯,斧柄。意谓:怎样才能砍削一个斧柄?没有斧头砍不成。如何娶得妻子回,没有媒人办不到。可见,斧头和媒人是获得斧柄和成合家庭的必要条件。作者以设问的方式,借助砍削斧柄这一日常生活事象,将无媒不婚的道理说得浅显而明白。黄焯《毛诗郑笺平议》对此有精深体会:“伐柯宜斧,取妻须媒,与后世俚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同。”故后世以“伐柯人”称媒人,并把为人做媒称为“作伐”、“伐柯”或“执柯”。

        诗的后四句则将“伐柯”之“则”与“之子”之为相比附,表达了男子对新婚妻子的赞美。则,法则,标准;觏,遇见;笾豆,竹制的食器;践,陈列整齐。意思是:砍斧柄啊砍斧柄,斧柄的样子就在眼前;我娶的妻子怎么样啊?只看她应对婚礼很周全。在对后四句的理解上,学界颇感费解的是“笾豆有践”,多将之解释为婚宴上餐具摆列整齐有序。其实如果结合诗人借斧柄之则的设喻,不难看出,这位新郎颇为欣赏的是新婚妻子料理餐宴事宜的得体和周全。能把笾豆摆放得整齐有序,足见女子的细心和教养。所以后四句的潜台词就是,根据手头斧柄的样子就知道怎么砍削斧柄,看到新娘会不会料理家务就知道她将来是不是贤惠的妻子。

        诗中“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一句,后人多引之来比喻两种事物的继承或发展的协调关系。温家宝总理引用中的这句话,借斧头和斧柄的关系,生动地阐明了文化传统(带柄之斧头)与新的文化创造(新的斧柄)之间同根同源、互为其本的内在关系,既表达了对我国文化遗产源远流长的赞美,也体现了对民间艺人继承传统文化的勉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