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我钻进了金字塔 唐师曾四进巴格达

四进巴格达

        我刚会走路那年,便从我奶奶嘴里听说“天方”有个巴格达,巴格达有个孩子阿里巴巴 ,用开水烫死了藏在他家大木桶中的40个强盗。从那时起,我对我们家院子里的几口大荷花 缸就充满恐惧,总担心从里面爬出一队明火执仗的江洋大盗,乃至天一黑就不敢到院子里撒 尿,奶奶嘴里的巴格达除了遍地窃贼这惟一的缺点外,其他一切都像伊拉克蜜枣一样甜美, 美得我忍不住产生愿为巴格达献身的念头。

        巴格达位于两河流域富饶的新月形土地上,早在6000年前,这里就出现了城市,发明了 车轮,修建了灌溉系统,创造了泥板上的楔形文字……巴格达作为伊拉克的首都,是阿拉伯 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中东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与贸易中心。千百年来,不同种族的 阿拉伯人、库尔德人、波斯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不同宗教信仰的穆斯林、基督徒、 犹太教徒以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聚居共处,使巴格达充满了神奇的魁力。世界古典名著《一 千零一夜》中许多动人的故事都是在巴格达发生的。

        海湾战争爆发前夕,我被新华社派往巴格达。在此后的三年里,我四进巴格达,直到把 新华社图片传真机装到巴格达移动卫星发射天线上,使巴格达分社成了新华社第一个用卫星 天线向外界传发照片的分社。中国人首次用卫星天线在世界上长距离传输图像。

        一进巴格达(1990年12月~1991年1月)1990年8月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联合国安理会 立即予以制裁,国际封锁使出入巴格达的唯一通道只有约旦。

        为此,我得先从北京飞到伊斯但布尔,至于以后的路全凭安拉安排。

        临近烟波浩淼、黑云压城的波斯湾,一股慷慨别燕蓟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海水中总浮现 出我老妈随风飞舞的灰白头发,出发前一天的晚上,她一直背对着我拼命地洗我换下的一大 堆脏衣服。对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我有充分的精神准备。我深知,除非牺牲一切也在所不惜 ,否则就别去冒险。

        如果人生的乐趣在于这一秒钟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我的巴格达之行则饱尝了这 种提心吊胆的乐趣。从伊斯但布尔换乘约旦的波音--727飞至安曼,安检更加严格。伊拉克航 空公司别出心裁地要求所有旅客亲手将自己的行李搬上飞机货舱,以免混入“皮包炸弹”。 每位旅客都领到一张白色传单:“根据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229号命令,在你抵达巴格达5 天之内,必须到指定的地点做血液检查。”我这才发现,此时逆着外逃的人流进入巴格达, 决不是件轻松的事。

        在巴格达拍照难于上青天,刚摆脱8年两伊战争又面临多国部队轰炸的伊国人草木皆兵。 数不清的政府各部、商店、医院、银行、煤气站、加油站、超级市场、重要路口、立交桥、 广场、博物馆、集市、机场、车站一律严禁拍照,荷枪实弹端AK步枪的士兵遍地都是,不时 有枪声划破长空,我成了两耳直竖、四处乱蹦的兔子。

        一位常驻巴格达的记者警告我:美联的萨拉哈和路透社的马蒙被取消了签证;拍摄巴格 达“军事设施”的巴佐夫特被绞死;不守规矩的塔斯社记者死于车祸……听得我后脊梁直冒 冷汗。在巴格达,如果没有伊拉克情报官员陪同,你根本就别想背相机上街。且不说军警宪 特,光是革命觉悟高涨的老百姓就招架不了。好在我生就一张典型的东方人的脸,摄影背心 上的五星红旗和中、英、阿文书写的“人民中国新华社”又使我区别于日本人。由于日本海 部内阁出兵参加海湾封锁,在伊拉克犯了众怒,在巴格达被误作日本人可不是什么光荣愉快 的事。

        伊拉克政府组织记者拍“万名妇女儿童抗议美帝”。几个刚会走路的儿童身挂“要萨达 姆,不要布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大纸牌蹒珊而行。我和紧靠我左臂的白人记者跟着 人群大喊:“打倒布什!”此举深得伊拉克人民的敬意。

        事后才知道,这位白人老兄竟是美联社的多米尼克。

        1991年1月2日,伊拉克政府命令所有1973年以前出生的男孩立即到预备役报到。看着才 满17岁的半大孩子斗志昂扬奔向征兵处,我的心情怎么也明快不起来。政府已向民兵发枪, 机场售货员得意地向我炫耀他屁股上的柯尔特手枪。正在休假的列兵穆罕默德·阿里中止了 他的临时出租车业务,奉命开往科威特前线,他惊奇地问我为什么还不离开,“巴格达和它 的350万人口将不复存在”。医院正把药品清点集中,装箱隐蔽。市中心拉希德大街军车成队 ,开往前线的军人在此尽情享用政府新增加的每月50第纳尔军饷。

        与年轻人的激动相反,老年人出奇的平静甚至悲观,我们的房东太太哭诉自己命苦,她 想逃回老家曼苏尔,可听说多国部队已把那里的核基地列为打击目标。

        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郑达庸、武官曹彭龄全是北大学长,对我这个胆大包天又四处捣蛋的 小师弟自然格外照顾。曹武官之父乃著名翻译家曹靖华,曾任北大俄语系主任,曹武官本人 一身儒风,怎么看也不像武官,更像个文化参赞。在曹武官宿舍的地毯上,他用茶杯、咖啡 罐、腰带摆了态势图,向我介绍一触即发的战争。在最近的140天里,伊拉克已在南方修了2 200公里的甲级公路,在北纬31度线集中了它的全部装甲单位,依赖真主师则进驻库特,摆出 决战的架势。北部三省库尔德人居住区仅部署了一个轻装甲师。我不禁对这种面对进攻却分 散兵力的防御表示意外,怀疑这种依靠三条纵向公路的战术原则。曹武官点头同意,因为仅 从图上作业看,伊拉克将一战即败。

        使馆计划留下郑达庸大使为首的五个人,其余人员分批撤出。留守的我们在中国使馆楼 顶用红漆画了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冀以免遭轰炸之虞。

        二进巴格达(1991年3月~5月)我是在以色列挨“飞毛腿”袭击时接到再进巴格达命令 的。由于以色列与伊拉克早在古巴比伦汉漠拉比时代就结了仇,海湾战争使伊拉克把一切与 以色列发生过关系的人都视为“匪谍”,我的伊拉克签证上早就注明:“一旦该护照有以色 列痕迹即告作废。”因而这次奉旨二进巴格达大有直接晋见死神之意。我的以色列朋友听说 我要返回放“飞毛腿”的巴格达都大为惊骇,小姑娘奥丽特眼泪汪汪送我一件大白t恤衫,上 书“我是海湾战争的幸存者”,拉着我的手求我三思而行,“千万别听坐办公室的混蛋上司 瞎指挥。”

        我那当了40年美国佬的二伯从美国加州打电话到新华社约旦分社,让首席记者转告我: “研究一下该任务的可行性。”尽管我向往陆上交火的科威特,对重返巴格达颇不以为然, 可还是以极不赞成的心情执行这项命令。因为在我接受的所有教育中,上司总是高瞻远瞩, 神圣不可抗拒地发布听来正确的命令。为了自我保护,洗去我从头到脚的犹太味,我自作主 张地先从以色列飞往塞浦路斯,再转道埃及,最后飞到约旦、再伺机进伊拉克。沿途,我扔 掉一切有以色列之嫌的物品,把奥丽特小姐送的t恤衫存在了开罗。我一直以为生死乃命中注 定,非人力可改变。以前我读过一篇毛姆的小说,名字就叫《撒马拉相会》。撒马拉是伊拉 克著名的通天之塔--撒马利亚螺旋塔的所在地,讲的就是命中注定的故事。说在巴格达有 一位商人派仆人去集市买粮食,不大工夫,仆人狼狈地跑回来,面色苍白浑身发抖他说:“ 主人,我刚在市场被人挤了一下,转身一看,挤我的人竟是死神。她见是我,做了一个吓人 的手势,现在,请您把马借我,我要逃离巴格达,躲到撒马拉去。”商人立即把马借给仆人 ,让他逃往撒马拉。商人自己去市场,也碰到死神,他问死神今天早晨碰到仆人为什么做一 个吓人的手势。死神说:“那不是吓人的手势,我只是吓了一跳。我为与他在巴格达相遇惊 诧不已,因为今天晚上我和他在撒马拉有个约会。”

        1991年3月1日在开罗机场,邂逅的共同社摄影记者小原洋一郎手捧我递上的名片竟怀疑 我是个冒牌货,“索嘎!索嘎!”地围着我直转圈。因为共同社眼中的唐老鸭大智大勇,绝 不会傻到从以色列回伊拉克送死。直到看到中东分社给我的电令,他翻来覆去地检查再三, 才相信的确是我本人。

        飞到约旦,中国驻约大使章德良一见我就大喊:“讲故事的唐小鸭回来了!”当晚备了 酒菜,挤到我小屋里侃了一夜。章大使特别关照我,千万别向外人透露去过以色列,否则小 命难保。我则恳求章大使,尽快把我弄进巴格达。据章大使介绍,伊拉克最近驱逐了所有外 国记者,想进巴格达得等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郑达庸到来后再想办法。憋得我整天拿章大使的 德国狼狗黑贝开心。当初战争正酣之际,我每天都盗用使馆的大虾给她补奶,不想这美人聪 敏过人知恩必报,以后我先后十次从约旦过境,她总是颠前跑后恩爱万分。

        3月5日,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郑达庸自埃及驾临约旦,这位北大老学长不仅给我补充了1万 美金,还答应把我带进巴格达。3月15日凌晨4点,郑大使在我们的小汽车上升起五星红旗, 踏上长达1000公里的沙漠路,驶向巴格达。

        进入伊拉克境内后,高速公路上被炸毁的40吨油罐车和巨型集装箱载重车不时可见。公 路上有美国空军标准装备20毫米火神机炮扫射的痕迹,一枚火箭命中中央隔离带,钢板断裂 ,扭曲一团。公路两侧的高压输电线像被刀砍过一样散乱如麻,庞大的架线塔被炸翻在地。 我们的汽车竭力躲闪着弹坑,可还是轧在一块炸弹皮上,轮胎爆炸,险些栽进弹坑里。我既 担心会撞上美国炸弹,又害怕被共和国卫队识别出来送上绞架。因为我是第一个在以色列公 开曝光的中国记者,而今又胆大包天地返回伊拉克。

        昔日天方夜谭中美丽的巴格达此时已变成一堆沾满污泥的肮脏的水泥建筑。萨达姆总统 府门前的“7·16”钢索桥被整个摧毁,与自由者桥相距800米的共和国桥被炸成四段,坠落 底格里斯河中。都拉炼油厂被炸毁,汽车无油,人们纷纷以自行车代步,连曼苏尔富人区的 富豪子弟也开始骑自行车。粮食短缺不得不实行配给,拉希德大街黑市面粉每公斤7伊第,比 入侵科威特前上涨了129倍。巴格达街头烈日当空,人们手端塑料盆、水桶围着街心自来水管 排队取水。五星级的拉希德饭店已经断水,我在一楼厕所撒了尿,可是没水冲。新华社只剩 花园中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用它冲完的胶卷挂着层莫名其妙的自霜。

        我在伊拉克情报官员的陪同下拍摄战争废墟。此次战争,多国部队激光制导的“灵巧炸 弹”能精确地钻入建筑物腹内爆炸,从外部看主体结构安然无恙,而腹内被炸得面目全非。 阿米利亚地下掩蔽所就钻进了两颗“灵巧炸弹”,伤亡人数达1500人。废墟上高擎黑色挽幛 的受难者家属看到有我这个外国人拍照,慷慨激昂地拥上来把我围在核心高呼打倒美帝,好 像我就是乔治·布什。

        伊拉克贸易部长萨利赫接受采访时称战争封锁使伊拉克每人每月仅能得到1公斤大米,医 院中的急诊手术往往得依靠烛光。哈佛大学研究所认为到1991年底至少有几万名儿童饥病而 死。国际红十字会迪利克医生告诉记者,由于缺少医疗设备,医生不得不重复使用注射器, 这将使很多人有可能感染肝炎和艾滋病。这番话听得我不寒而栗,因为我已奉命挨了许多说 不上名目的防疫针。而这些针的注射器全是反复使用的,因为伊拉克自国际封锁以来就很难 找到一次性针头。

        我还奉命与共和国卫队同行,到南方镇压穆斯林什叶派暴徒,到北方平定库尔德人叛乱 ,回到巴格达,伊拉克情报部萨东先生把我传到他的办公室,嘴角叼着一枚快要烧着小胡子 的雪茄烟蒂,开门见山地问我是否拍了一家被烧毁的表店。我弄不懂他是什么意思,一口咬 定没拍:“萨东先生,您知道,我向来是除非接到命令,否则根本不按快门。”老萨东一对 虎目盯了我好久:“据我的情报,你并不总那么听话。不过别害怕,现在是我求你,我们的 部长出于某种兴趣,急需一张埃尔比勒那家被烧毁的钟表店的照片,可我手头现在没有。我 听人说你路过那家倒霉表店时,手中的相机响了一下。”

        三进巴铬达(1993年1月~2月)1993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两周年纪念日,美国空军再 次袭击巴格达以南16英里的伊拉克核工厂。巴格达市中心拉希德饭店也被一枚“战斧”导弹 击中,炸死一名妇女,伤数十人,其中一名德国记者炸了个满脸花。事件发生的时候,我正 在南黎巴嫩雪山上采访被以色列驱逐的416名巴勒斯坦难民,直到10天之后我才抽身飞到约旦 ,取道进入伊拉克。

        自海湾战争以来,由于国际社会制裁,多国部队的F--15鹰、F一18A大黄蜂、F一14雄猫 控制了制空权,伊拉克固定翼飞机就没敢升空,持续的空中封锁使伊拉克民航集体转业改开 大巴士,专营从巴格达到安曼的长途客运,战争使飞禽成了走兽。早上9点,我身背采访器材 ,手提安曼分社帮我准备的一大摞阿拉伯大饼,爬上由约旦首都安曼开往巴格达的“沃尔沃 ”长途车,踏上长达1000公里的沙漠路。

        直到中午,伊拉克航空公司的大巴士才驶出约旦鲁维谢德,海湾战争期间国际红十字和 国际红新月会协会在此修建的难民营已荡然无存,只剩下坑坑洼洼的帐篷坑。根据我战时模 糊的记忆,约伊两国间有70公里宽的中立地带,可现在约旦的边界似乎向东推进了相当一段 距离。伊拉克塔布里勒海关出现在眼前,红、白、黑、绿的四色伊拉克国旗懒洋洋地在烈日 下飘舞依旧,只是国旗上增添了一行醒目的绿色阿文:“安拉最伟大。”这是伊拉克海湾战 争之后修改国旗的硕果。

        伊拉克海关认真地在我护照的第一页上填上我携带的相机、镜头、录音机……这是以往 两次没有的。我规矩地排在一名意大利商人身后等待过关,一位显然不谙英语的伊拉克边防 警察用极奇怪的发音逐一点名,结果使所有听众对自己的姓名都顿感陌生。轮到我前面的意 大利商人时,这位随时准备应答自己名字的主人竟对警官高喊自己大名毫无反应,当即因装 聋作哑把警察气得喉咙冒火,被恶狠狠地抛出队外。眼看着刚刚还绅士派头十足的商人老兄 顷刻斯文扫地,我不禁感慨人的命运真比蛛丝还细。好在我顺利过关,犯人蒙赦般爬上冷寂 的大巴士,继续茫茫未知的旅途。

        傍晚,我们的大巴士终于缓缓驶人神秘的巴格达。伊拉克情报部为加强摄影采访管理, 把我和美国《时代》周刊摄影师罗伯特·斯特朗编在一组,采访当年被多国部队炸成一堆烂 铁的儿童奶粉厂。据介绍,伊拉克人民自力更生,已使该厂部分恢复生产,奶粉厂还送给我 们每人两袋奶粉作为佐证。采访完毕,我掏钱请情报部陪同瓦利德在巴格达豪华的萨哈饭店 吃午饭,连点了三道主菜都说没有。好不容易上了一道著名的巴格达“祖拜迪”烤鱼,可我 敢打赌,这条鱼至少登陆了一个月,没鳄鱼牙、火鸡胃就别想消化它。

        情报官瓦利德问我这次来巴格达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我说:“伊拉克人民更团结了。 ”他说:“当然,现在是战争。我警告你,一个人上街千万别背相机。”饭后,我发现瓦利 德贪婪地注视着橱窗中的进口香烟,便主动给他买了一包,不料他一面如获至宝地揣进衬衣 口袋,一面请求我为他的同事再买一包。战前,这类进口烟成箱地摆在货架上,兜里揣满了 用滚滚石油换来的美元的伊拉克人对此根本不屑一顾。

        采访完毕,瓦利德邀请我们参观了他市郊的家,领出一对天真美丽的双胞胎女儿,说要 聘给我带回中国做老婆。

        2月7日,我和《时代》周刊的罗伯特·斯特朗同乘一车前往巴士拉,同行的还有日本、 英国、法国、意大利各国记者。我们被编成一队,连中途休息、撒尿也由情报官员统一控制 ,意大利NOI记者皮鲁谑称之为“IionaIP.P.”

        (该字既有国际采访团之意,又可理解为国际撒尿)。

        巴士拉是仅次于巴格达的伊拉克第二大城,位于伊拉克南部,东临夏特·阿拉伯河,市 内河渠纵横,已有1300多年历史。海湾战争期间,巴士拉城北的公路桥被多国部队炸毁,至 今未能修复,城内排水系统年久失修,污水四溢,恶臭冲天。夏特·阿拉伯河畔塑有99座死 于两伊战争的烈士雕像,每座雕像下镌刻了死者的名字、军衔、生卒年月,其中有战死的国 防部长阿德南、第三装甲师师长拉希德、第五机械化师师长哈雅尼。

        我们采访了巴士拉港区,港内上百条锈迹斑斑的巨轮歪在水中,有的已被炸沉,码头上 杂草丛生。我们获准攀舷梯登上巨轮拍照,本应繁华喧闹的中东名港此时竟比圆明园还寂静 、荒凉,残砖败瓦和炸变了形的钢铁遍布甲板,船体上层建筑上简易的水泥工事被炸得支离 破碎。这里集中了世界各国的巨型货轮,海湾战争使其断绝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络,静悄悄泊 在锚地。

        巴士拉省总医院院长阿拉艾拉丁称他的医院只剩三盒humu1iur。日本《朝日新闻》记者 冈本行正指着手术台上的药说是日本捐赠的,说着一把抢过来仔细读上面的字,可看了半天 没了下文。意大利记者嘲笑道:“日本人,那上面是中国字吧!”说话间隔壁传来一阵令人 心惊胆战、毛发倒竖的嚎叫,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医生正给一个腿部受伤的士兵动手术。医 生说:“麻药不够,这个士兵枪伤不重,身体又壮,用不着麻药。”

        我们下榻的五星级巴士拉希尔顿饭店根本没有电,只在写字台上插了支火苗随风摇曳的 蜡烛。洗手间水龙头用了吃奶的劲才拧开,先是血红的锈水,继而是浑浊的暖流。

        早饭只有干大饼和煎鸡蛋。《朝日新闻)冈本行正点了果汁,可送上来的却是杯自来水 。

        沿途,所有记者还得分担七八个情报部陪同的饭费。

        由于缺乏配件和保养,汽车总出毛病,返回巴格达的时候竟有两辆汽车坏在野地里。所 有情报部陪同和汽车司机都亮出家伙,围在四周担任警戒,由机械师抢修,尽管我们己付了 租车费,可修车的费用仍由记者平摊。

        沙漠黄昏的晴空蓝得让人发愁,寒风刺骨。我们几个摄影记者围着火堆一人一口传递着 《时代)周刊记者罗伯特的一瓶约翰尼黑牌威士忌。皮鲁就着火光掏出一大把苏联勋章逐一 别到我们所有人胸前作为纪念,他还有克格勃证件和苏共党证,据说全是在莫斯科现交钱现 贴照片压钢印办来的。这老家伙年纪虽已62,可上蹿下跳倒像刚满26,他拎着酒瓶子把麦克 阿瑟的绝句“老兵不死,仅仅隐退”(Oldsoldiersnenerdie,tfadeaoffocus.) 。

        返回巴格达,刚把同车的罗伯特送回旅馆,伊拉克司机就提出要我再付400美金。我说罗 伯特已付了包车钱,你老兄怎么也不能收双份呀。可看到车子驶向茫茫黑夜,我忙改口说: “我的确没钱了,你不妨把我送回中国大使馆或新华社巴格达分社,我保证付给你的合法所 得,安拉作证!”

        车到分社,我先把行李搬进分社,分社首席记者李义昌担心我处理不了。我说,您还得 常驻,最好不露面,我一人能对付。我转身出门告诉司机,我刚和罗伯特通了电话,他说他 已付了全部车费,因此只能给他50美元小费。司机说他可以给我多开发票。我说:“中国前 进了。你给我如数开确实付的钱,否则一个子儿也没有。”

        返回巴格达,刚把同车的罗伯特送回旅馆,伊拉克司机就提出要我再付400美金。我说罗 伯特已付了包车钱,你老兄怎么也不能收双份呀。可看到车子驶向茫茫黑夜,我忙改口说: “我的确没钱了,你不妨把我送回中国大使馆或新华社巴格达分社,我保证付给你的合法所 得,安拉作证!”

        车到分社,我先把行李搬进分社,分社首席记者李义昌担心我处理不了。我说,您还得 常驻,最好不露面,我一人能对付。我转身出门告诉司机,我刚和罗伯特通了电话,他说他 已付了全部车费,因此只能给他50美元小费。司机说他可以给我多开发票。我说:“中国前 进了。你给我如数开确实付的钱,否则一个子儿也没有。”

        四进巴格达(1993年7月~8月)1993年6月29日,我和一帮西方记者拍美国航空母舰“罗 斯福”号通过运河,在苏伊士河口,《时代》周刊驻开罗记者断腿巴利趴在我耳朵上让我和 他一起去伊拉克“买手表”,“否则准会后悔一辈子”。我猜这小子话中有话,尤其是次日 一早美联社的纳伯特也开车奔了机场,我就断定巴格达又要出事。我向上司表示也要到巴格 达去“买手表”可直到半个月后,我才接到进入已格达的命令。

        7月17日,开罗分社厨师杨子、贾三儿特意为我弄了顿“断头饭”,然后送我去机场。路 上,我们撞了一辆菲亚特,一名埃及骑警一直尾随追到机场才把我们抓住,我将此视为不祥 之兆。

        约旦分社的几位老兄帮我弄了特许证,伊拉克政府破例同意我把“美联”图片传真机背 进巴格达,通过海事卫星的无线天线向外界发传真照片。

        还是那条沙漠路,还是伊拉克航空公司的大巴士,只是路况、车况更差。7月的中东沙漠 酷热无比,而伊航长途大巴年久失修的空调根本排不出一丝冷气。我已是第四次前往巴格达 ,全无以往的激情,像个失去奋斗目标的英雄,愁眉苦脸,苦不堪言。直到红海烈日西坠, 阿拉伯繁星满天,我们这辆机件失灵的破车才穿过千里伊拉克大沙漠,摇摇晃晃进入巴格达 。

        一到巴格达,我就跟着联合国核查组拍“安装监视用摄像机”,待我冲洗完照片,把美 联图传机装上移动卫星发射天线时,才发现就是叫不通北京岸站。原来这种海事卫星移动发 射天线的工作气温不能高于60℃,而我们那尊固定在水泥地上又加了把大锁的移动天线的表 面气温超过80摄氏度。1993年7月26日,我们终于让新华社巴格达分社的移动天线向外界传发 了照片“国际原子能委员会主席艾克尤斯飞抵巴格达”。连美联社摄影记者贾西姆也跑过来 伸出大毛手祝贺新华社也拥有卫星传真装备。现在,这座我亲手安装在巴格达的发片装置还 被锁在伊拉克政府新闻部院内的草坪上。

        三年多的战争封锁,使大多数伊拉克人的购买力下降到只能购买政府凭卡供应的10公斤 配给粮。巴格达“祖拜迪”烤鱼已上涨到每公斤90第纳尔,而伊拉克副部长级官员月工资仅 为750第纳尔。勤劳的伊拉克人使市中心锈迹斑斑的马尔基娜雕像重新喷水,她神色凝重地向 油瓮中浇水。可离这儿不远是一群脏兮兮的小孩,正伸出猫爪般的小黑手乞讨。

        在国际新闻为美国一家垄断的形势下,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1995年全民公决萨达姆以 得票99。96%的高分蝉联总统。原因很简单,因为今天绝大多数伊拉克人比在原来西方统治 者执政年代的生活好得多。在持续多年的封锁下,萨达姆政府保障农产品自给自足,首先是 蔬菜水果。肉制品虽不丰富,但仍保持最低水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和波斯湾有的是鱼 ,地下有的是油。伊拉克人不缺吃,也不少电。某些自己不生产的商品匿乏使居民生活受到 影响,药品奇缺使伤病员首先是儿童死亡率上升。但客观上的自力更生与主观上捍卫独立的 决心使伊拉克永远不败。面对国际封锁,政府发给居民每人一卡,凭卡每月供应6公斤面粉4 公斤大米、0.5公斤黄油,1。5公斤糖、300克茶、1只鸡、1条香烟以及肥皂、洗衣粉和汽车轮 胎。这些供应品在遍布各地的特供商店兔费供应,或仅象征性地缴极少的钱。

        伊拉克90%的居民有自己的住房,煤气、电、水、电话费等基本公付,占每人工资比例不 至1%。伊拉克保障私有财产,允许多种经济形式,自认为正在建设阿拉伯社会主义,因而优 先发展国有经济。伊拉克独立前只能保住石油收入的6%,其余的全被西方国家拿走。现在, 石油收入全部归伊拉克政府,这正是西方国家借口人权攻击萨达姆的根本原因。

        巴格达解放广场的旧货市场,可以买到“任何令人瞠目结舌的东西,战争使伊国人对本 国货币毫无信心,对美元却近乎疯狂的崇拜。一架德国产8*10蔡斯望远镜才20美元,而这在 香港至少900美元。一位戴花格头巾的家伙20美元卖给我一只“欧来茄”海王手表,可当我戴 到手腕上才发现,除了秒针哪都不走。待我返身追上这位潜入人流的老兄时,他已摘掉头上 的围巾,露出满脸大胡子。他宽宏地同意。“买回”那只表,不过只能“付”我10美元。当 然,我也有赚的时候,一支派克45型钢笔4美元,一把瑞士十字军刀3美元。在一个相机摊上 ,竟发现一台带MD一4马达、135mmF2镜头的尼康F3,我屏气凝神强压住激动问摊主100美元能 否成交,这老兄竟以120美元慨然相允。美得我扔下120美元,抄起相机就跑。跑出百米之后 ,我才仔细打量这台磨得露了黄铜、镜头上还打着“美联社”标志的黑市货。可等我返回使 馆,使馆的小于却迎面泼来一瓢凉水:“这台相机昨天开价才80美元!”

        美国驻巴格达使馆也在秘密地拍卖财产,但避开新闻界,只对各国使馆开放。我和小于 开着中国使馆的卡车到美国使馆一举买下了美国人10台崭新的“将军”牌空调。

        波兰外交官托马斯作为美国利益代表现场拍卖,偌大的库房中堆满了冰箱、洗衣机、家 具、吸尘器、铝梯、炊事用品……一位女士引导我和使馆的小于到使馆后院交款,我跟在她 身后借机献媚:“小姐,你真美!美国人?”

        “不,伊拉克人,可我妈生在贝鲁特。你是记者?”

        “不!我是使馆的司机兼厨师,欢迎你来中国使馆吃我做的菜。”

        “你真可爱!”

        “你真迷人!顺便问一下,那些电脑卖吗?”

        “所有电脑都已卖给了印尼使馆。”

        “真可惜我来晚了。亲爱的,能否这么理解:美国使馆把能卖的全卖了?”

        “可以这么说!”

        拍卖大厅的警卫不许我进,理由是我身上有相机,此间的拍卖是严禁记者采访的。我把 大花裤权卷至大腿根,红背心撩至胸口,腆起脏汗横流的大白肚皮,右手搭到卡车车门上: “有我这样的记者吗?我是使馆的司机兼厨师,我只想给自己留个影!”警卫对视了一下: “看来你也干不了用脑子的活儿。”当天,我在发出的照片底下加了一句缀语:“看来,一 个把房产之外的财产全卖了的使馆短期内不会改善两国关系。”这张质量极差的传真照片竟 馋得美联社贾西姆啧啧称羡,这是1993年7月的事。

        《纽约时报》驻白宫主笔迈克尔·凯利在他的《殉难日》一书中称巴格达是世界上最廉 价的卖淫场所。一名腰缠万贯的约旦投机商称:“这里到处都是漂亮小妞儿,你可廉价地 ‘威凯威凯’。”我和新华社巴格达首席记者老朱在底格里斯河畔就碰上一个在旅游学院学 英语的姑娘,她的前胸赫然印了一行大字:“Suckit(吮这儿)!”还以职业的温柔死缠着 和我们合影,我们不得不正言以对:“我们不是日本人!”我不由想起一句悲伤的中国古语 :“卿夺佳人,奈何作贼。”

        入夜,古老的巴格达笛声悠扬、锣鼓喧天。伊拉克政府正在市中心猎人俱乐部为来自全 国各地的29对青年举办集体婚礼,萨达姆总统的长子乌代也在其中。由于经济困难,伊政府 号召人民摈弃传统奢华的阿拉伯婚礼,代之以爱国主义的集体婚礼,萨达姆总统让其长子乌 代以身作则。

        伊拉克政府为参加集体婚礼的新娘提供(借用)婚纱,向新郎赠送西装,并允许每对新 人的50位亲戚免费出席集体婚礼,享受国际封锁下罕见的“库兹”(烤羊腿)。断腿的民歌 手伊斯麦坐在椅子上唱着悠扬的歌,他的双腿是海湾战争中被美国飞机炸飞的。一位来看热 闹的小姐国难不忘美容,卷了乌发、润了粉颜,还从容不迫地坐在民歌手身旁染指甲。

        举办集体婚礼的猎人俱乐部百米之外就是伊拉克军事情报总局,一群士兵仍在清理前不 久惨遭轰炸的主建筑。

        防空武器昂首向天,一面伊拉克四色国旗在夜空招展,旗上的手写体阿文赫然分明:“ 安拉最伟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