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无字书法第二章

第二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女人,大多没有走上社会第一线,一旦家庭那根支柱撤离或是折毁,她们不得不被推上第一线、面对社会大战场的时候,大部分显得措手不及、招架无力,以致呈现出千奇百怪的遭际。

        包天剑的妻妾毕竟是幸运的,在他投奔共产党前夕都被送往天津,安置在包老太爷的护翼之下,离别前夕,又一一对她们做了具体的安排。

        他最先来到三太太那一处小公馆。

        看得出,他并没有多留一会儿的打算。好不容易见到父亲的孩子们,绕在他的膝下,揪着他的衣服,叫着“爸爸,爸爸”,他也没有在那张红木太师椅上坐下。在这吉凶难卜、不知何时才能重逢的时刻,也没有显出对孩子或三太太更多的留恋。

        三十年代初就有了初中学历的三太太,实在明白她不过是包家的生产机器,就连她生下的几个孩子,也不过是包家必不可少的家伙什。既然如此,她也就公事公办,对着每房太太名下都有、不偏不倚的三千块钱生活费说道:“这三千块钱是供我一人开销,还是几个孩子的开销都包括在内?”

        三太太的公事公办让包天剑心中非常不顺。这一次远行,从各方面来说都是孤注一掷,倾囊而尽。带着那么多人,还要辗转于不同军事占领区,沿途不知会遭遇什么困难,他不过带着一万块钱。

        三太太的盘算合情合理——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大太太和二太太名下也是三千块,这公平吗?战乱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点钱能把一家老小的日子支撑到那一天吗?

        即便用来调解妻妾之间的矛盾,看似公正的平均主义也显得捉襟见肘。

        轮到二太太,她却对着那三千块钱说:“你出门在外,处处都要用钱,就别给我留了,我在家里怎么都好说。”

        直到说这些话的时候,她还不知道与她山盟海誓的包天剑,就在近在咫尺的地方,不但有了另一个女人,还有了他的骨肉。这是包家上上下下包括佣人在内无人不知,惟独对她守着的秘密。

        如果二太太知道情况是这样,还会不会这样对待这笔日后安身立命的钱?恐怕难说。

        什么事都怕参照,参照既然能对比优劣、决定取舍,同时也就制造出矛盾的由头。包天剑想,二太太、三太太与他的情分如此不同!一把将二太太抱坐膝上,说:“那我就把这三千块钱带上了,现在真是需要钱的时候。不过你要是有困难,就去找姐姐她们周转一下。母亲去世后,她的首饰和钱都在姐姐手里。”

        不久之后二太太也是这么一参照,就在包家搅和出翻江倒海的风浪。

        从本书第一部吴为的札记可以看到,二太太被安置在那栋由德国设计师设计的小楼里,三太太则被安置在大明公园附近的一处小院里。日后,叶莲子将多次以请教女红为借口到三太太那里去,希望探得一点顾秋水的消息而又不得而归的时候,就会拐进大明公园这个其实算不得公园的地方,一泄她的哀伤与无奈。

        这些安排,着实让包天剑费了一些脑筋。

        不要以为包天剑有三房太太,就是一个登徒子。

        大太太由父母包办,与他本人没有多少责任和关系。

        三太太由他人牵线代办,为的是包家后继有人。

        二太太不能生养也是事实。即便他自己不太看重这一点,包老太爷那里也交代不了。对包家在继承人方面的要求,三太太不仅达标,而且超标地完成了这项任务,男男女女,品种齐全,但二太太还是包天剑的至爱。

        包天剑该算有情义的男人。二三十年代,一个男人娶几房太太正大光明,根本用不着躲躲藏藏,但他不愿伤二太太的心。

        二太太得到包天剑如此厚爱,既不因为她是金枝玉叶、名门闺秀,也不因为她有一副花容月貌,反倒是个相貌平平、出身青楼的女子。

        当初包天剑一心一意要娶二太太的时候,并没有升任师长的迹象,当然也就没有经济能力为二太太赎身。

        二太太不曾在意包天剑日后会不会有出息,慷慨解囊,自己赎身,说:“你要是拿钱买我我还不干呢,只为了咱们之间的感情我才嫁给你。今后只求你真心待我,将来能养活我妈、供我弟弟上学就行了。”

        …………

        这不过是个狎客和青楼女子间的老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并正在上演着许多这样的故事,因此二太太的义举也就没有多少新意。

        至于说到感情,包天剑懂得多少“感情”?

        “感情”像艺术一样,是有钱还得有闲阶层才能练就出来的技能。而包天剑自小就骑在马上,一阵风来又一阵风去地征战,崇尚的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说什么“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错!

        对视风花雪月、闲情逸致如粪土的包天剑,不如说“枪杆子里自有颜如玉,枪杆子里自有黄金屋”。

        只是比之常来常往的狎客,包天剑可能多了那么一点呼唤女人母性的迂劲儿,多了那么一点让女人误以为是“汉子”的悍劲儿,还有让青楼女子动心的、那点不光是“一夜风流”的投入,在千百万狎客和青楼女子的逢场作戏中造就了那么一点难得的情义。

        其实,青楼女子只须心黑手辣做她的皮肉生意就是,绝对不能谈爱情。试问天下男人,有哪个打算与青楼女子建立他的“千秋大业”?给你一个“小”,也就政策到顶。

        综观古今中外,哪个谈爱情的青楼女子有过好下场?不论中的玛格丽特,还是嫁了冒辟疆的江南名妓董小宛,或是里的李香君,还有一个什么陈圆圆……

        如果一定要说他们的事情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包天剑将军从来没用青楼上的往事拿捏过二太太。

        他倒不像那些风流才子或只有点墨在胸的男人,既识得青楼女子把玩上的价值,又打心眼儿里看不起她们,哪天玩得不开心,免不了当头一喝“你这个臭婊子!”继而揭她们的老底,将她们羞辱得入地无门。

        所以胡秉宸和吴为结婚之后,不时对吴为当头一喝“你这个烂女人!”应该说是传统文化使然,实不足怪。

        像包天剑这种“胡子”出身的人,不是最该这样糟践女人吗?怪就怪在反倒没有。

        

        顾秋水和叶莲子是太年轻了,在这场生离死别中,他们的表现不知该说严肃还是轻率。

        离开北平前几天,顾秋水甚至还在他们那个小四合院的南墙外,教叶莲子打过一次枪。

        从东北军退役后,顾秋水还留着几支上品手枪,那天拿出一支秀美的、装饰多于实用的勃郎宁手枪对叶莲子说:“这支小手枪留给你,以备万一。”而后领着叶莲子来到屋子后墙外,那里有一截半途而废的房基。

        顾秋水说:“这支枪可以连发五发子弹,你只要知道怎么扣扳机就行,往哪儿打关系不大;要是遇见坏人,只要把枪扣响就能把他吓跑。现在你往那截房基上打一枪试试。”

        听起来相当容易,叶莲子却不敢扣扳机,顾秋水只好把着叶莲子的手,让她一试。叶莲子扭着脖子,闭着眼睛,靠在顾秋水胸前,朝那截半途而废的房基扣了一下扳机。

        “砰——”的一声枪响之后,顾秋水的心也随之放下,好像叶莲子就此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应万难、可应万变。

        顾秋水也就用这一发无的放矢的子弹,把叶莲子交代给了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

        无论如何,顾秋水留下的这支手枪和他对叶莲子的临场训练,总算是行前为叶莲子办的惟一实事。

        五十多年后,吴为居然找到了这一截半途而废的房基。叶莲子早已不在,奉天军阀时代结束了,日本人来了又走了,蒋介石来了又走了,共产党又来了……这截半途而废的房基,居然还半途而废地立在原地。

        

        至于这一支手枪的下落,叶莲子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

        

        如果不是史峤留在河谷里等候他的侦察员,这支勃郎宁手枪绝对不会当众显现。

        它又怎样来到史峤手中?

        也许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被敌人追得没了退路又受了伤,恰好叶莲子的家就在附近,他只好潜入这个谁也不会注意的院子,叶莲子把顾秋水留给她的枪转送给了史峤,是希望这支枪在危急时刻对他有所帮助?

        也许他旧情难忘,忍不住去看望了叶莲子。对这个本可成为她丈夫的人,叶莲子只有用这支手枪才能表达她对他的安危的极度关注吗?

        也许这正是史峤的希望,收下一些与叶莲子有关的什么东西,让它们永远伴随着他?

        …………

        

        顾秋水离开北平的那个早上,叶莲子虽然泣不成声,却多少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除了离情别绪的单纯哀伤,还不知道生活无着的厉害即将让她叫天不应,呼地不灵。

        离别的话早已说尽,他们却仍然觉得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完。

        顾秋水怀抱着他们的小女儿吴为,那一堆对别离在即浑然不觉、熟睡在他怀里软乎乎的小肉团。他还能看见他这块亲骨肉吗?她还不会叫爸爸呢。

        一九三七年,叶莲子才二十六岁,顾秋水也不过二十九岁。这相拥相抱哀哀哭着的一家,可不就是两个大孩子抱着一个小孩子?

        不论他们如何难舍难分,临了顾秋水还得动身。更有那一声声似有似无、间隔而至、催征似的炮声,不但催促着顾秋水尽快出发,也提醒着叶莲子危险正一步步逼近,每颗炮弹好像都会落在顾秋水身上而不是她或吴为的身上,让叶莲子的心猛地一缩又一沉。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到,顾秋水几次张了张嘴,他有话要说,可又没有勇气说出口,那就是“钱”!

        叶莲子和吴为的生计到现在还没有落实也无法落实,于是这个别离更显得千头万绪无从别起。他一个钱也不留撒手就走,让一无所能、举目无亲、无可托靠的叶莲子母女,在这兵荒马乱的时期如何生活下去?

        包天剑只知道他的妻妾需要安排,却一次没有问过风雨飘摇中死心塌地跟着他继续闯荡的顾秋水:“你的家眷怎么安排?”

        顾秋水理解,包天剑不仅仅需要招兵买马,那也是一份丰厚的投奔共产党的见面礼。不过包天剑还是可以分一杯羹给自己的妻女。

        他想到“此一时彼一时”对人的捉弄,无限怀念起那年投考蒋介石炮兵学校不巧病倒南京,包天剑寄给他那锦上添花的一百块钱。如果现在能有那一百块钱,勤俭的叶莲子至少可以对付一年的日子。顾秋水义无反顾地放弃前程,死心塌地追随包天剑,说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动力,大部分与那一百块钱制造的感动效应有关。现在想来,他把自己的前程卖得实在太便宜了。

        早在当初他就应该和包天剑说清楚:“你让我跟你离开东北军,算是你的秘书,还是别的什么?我的生活来源又怎么解决?”

        可是他不好意思。虽然面对不敌之众单枪匹马的顾秋水也敢拔枪豁命一拼,但那是一时之勇,一旦面对情面他就常常退却。吴为长大以后,全盘继承了顾秋水这点“美德”,不好意思和人谈钱,而且还派生出一个不好意思说“不”的毛病。这点“美德”,不容置疑地证明着她和顾秋水的血脉关系,不论她怎样看不起顾秋水并拒绝这样一个父亲,也是白搭。

        如果当初就把这些问题捋清楚,至少不会这样被动。现在他已沦落为包天剑的清客,一个清客,还有什么谈判的本钱?即便沦落为没有独立人格的清客,也还不到完全丢掉自尊,张嘴要钱的时刻。

        而且包天剑会怎么想?现在国难当头,很多人为抗日什么都豁出去了,顾秋水居然还能在这种时候讨价还价?

        不跟包天剑走又怎么办?回东北军是不行了;像房东杨大哥那样,推个小车走街串巷卖针头线脑?也拉不下那个脸;或到街上卖苦力?又吃不起那个苦;或是心一横留在北平当亡国奴?他的血还没冷下来……

        为了情面,为了面子……总之都是脸上那点事,顾秋水不但放弃了他的前程,也放弃了对妻女的责任。从这点来说,他对妻女的责任感是否还不如叛徒李琳?

        叶莲子从来没有问过顾秋水:“你一走,我和孩子怎么办?”

        她知道,但凡包天剑能给顾秋水一点钱,顾秋水都会留下,到了这个时候顾秋水还不提这回事,可见包天剑一分钱也没给他。

        临行前,顾秋水换上了东北军的旧军装,看上去真是英姿飒爽,可是每个口袋都是空的。只看他怎样搜罗军装上的每一个口袋,就知道他怎样为钱作了难。

        联想到顾秋水那张了又张却说不出话的嘴,叶莲子的眼泪就更加汹涌起来。

        此时她才想到自己与别家女人的不同。比如说包家的太太们,虽然丈夫走了,跟前还有三亲六故、男帮女佣、金银财宝……别家的女人即便没有这些,也总能占着其中的一样。而顾秋水一走,除了怀里的吴为,她就一样也不样了。

        顾秋水明白,叶莲子越是不提钱,就越是知道他的尴尬,她的这份体谅,他将一辈子感激不尽,铭记在心。平心而论,此时此刻顾秋水的感激也好,铭记在心的誓言也好,都没有掺假。至于“后来”,就是“后来”,“当时”并不是“后来”的保证,不论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当时”,都不能保证“后来”万无一失。

        他也设想过带上叶莲子一路同行,可是吴为只有三个月大小,路上将有怎样的艰难险阻?那是部队行军,带着一个女人还算勉强,再带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可就太不现实。

        如果没有吴为,叶莲子的历史可能就是另一种写法。可谁让叶莲子固执地生下吴为,并且极不逢时地把她生在一个风雨飘摇、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此后她将不得不进入从里到外、全面受创的境地。

        最后顾秋水只好说:“实在太难的时候,就上天津英租界包老太爷家去躲一躲,我想包家总会照顾你的……现在也只有依靠他们了。情况好一些我就回来接你们,或是再等几个月,比如说秋后孩子大一点,你来找我也行……”

        那时顾秋水很相信朋友,以为朋友都是靠得住的,就像他那样,凡是答应朋友的事绝对不会食言。包括后来在宝鸡经邹可仁把叶莲子母女托付给陆先生,从口头上来说,一环接一环可不都有交代?所差的不过是落实。

        这两个从乡下出来,没有根也没有关系的苦孩子,从来不能,也没有掌握过自己的前途。他们的前途不是掌握在他人手中,就是任由这个动乱的社会拨弄,好也罢、歹也罢,全靠撞大运。

        这句话让叶莲子立时有了实实在在的希望。从这一天起到秋后还有多长时间?不过三四个月,顶多一年半载,不会更多,她就能见到顾秋水了。

        希望是什么?是一半可能、一半不可能,却让人轻易放手眼前。可叶莲子眼下是不得不放手。

        或许他们只好这样欺骗着自己。

        说完这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话,顾秋水只得动身了。在迈出门槛的时候,他带着一个鼓励的微笑,回头看了她们母女一眼。

        后来又后来,叶莲子不知多少次对吴为叙述过她生命中的这个转折点:“他迈过门槛的时候,还回头看了我和你一眼。”

        叶莲子抱着吴为站在房子当间儿,一动不动。她不是不想送顾秋水一程,可是不等顾秋水反对,自己先打消了这个念头。

        顾秋水要到六国饭店与包天剑会合,那种地方,即便顾秋水也得借着包家的光辉才能出入。为此,她只得丢失和丈夫哪怕再聚一小会儿的时光。

        等顾秋水出了大门,叶莲子才抱着吴为撵了出去,泪水涟涟地朝着早就没有人影的胡同,伸着脖子,踮着脚张望……

        顾秋水自走出家门,再也没有回过头。虽然征衣上的眼泪还没干,一旦走出那个胡同,也就立刻把叶莲子母女从脑子里抹掉了,抹得干干净净。干净到四年后他们再度重逢前,这两个影子从没有在他的脑海里出现过。好像他从没有过这段婚姻,从没生过一个女儿。

        

        认真说起来,叶莲子对顾秋水的爱很可能经不起推敲。

        顾秋水并不是叶莲子的第一选择,她曾有过一个最好的可能。

        叶志清在北平驻防时,叶莲子窝在深山老林里的外祖父家,突然和她接上了关系。

        母亲墨荷被奶奶一把火烧了的时候,与三舅一起来和奶奶理论的还有一个老姨。老姨的儿子这时来到北平,并且考取了B大学。叶志清虽然已是前姨夫,并且参与了火烧墨荷的恐怖行动,但是流亡到北平的东北人,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都是两眼泪汪汪,也就前嫌不计,何况比老乡还近着一层。

        第一次亲善访问之后,表哥就时时带着一个身材高大的叫做史峤的同学,前来看望表妹叶莲子。

        也许第一次的亲善访问,表哥就对叶莲子的处境有了了解。

        叶家招待得很热情,让久已没有吃到血肠的表哥大快朵颐。

        不过在大家就座之前,当着第一次访问的表哥,叶志清就瞪着眼珠子对叶莲子说:“你看,你看,筷子都摆不齐,养你干什么使?连勤务兵都不如。”

        叶莲子头也不敢抬,回身钻进厨房,仰着头使劲眨巴眼睛,紧着把里面的眼泪往回捯,手下还一刻不敢停地张罗着。

        父亲越嚷嚷叶莲子越哆嗦,上汤的时候又把汤洒了一桌子。继母从饭桌旁边跳了起来,一边掸她的旗袍一边说:“哎哟,我的新旗袍呀,这可是在‘新世界’做的哟!”

        叶莲子赶紧拿块抹布跪下就擦。继母说:“我说你,你怎么用抹布擦?这旗袍是丝绸的呀!”

        叶莲子拿着抹布跪在地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父亲又叫道:“还不赶快把桌子擦干净,看一会儿流到地上踩一脚。”

        叶莲子便又跳起来擦桌子,一面擦一面想,幸亏这一汪汤水还在桌子上待着,没有继续给她招灾惹祸。

        桌子上的汤水收拾干净后,叶莲子才喘着气儿,小心翼翼在饭桌前坐下。

        其实,从乡下刚刚来到父亲家里的时候,叶莲子总是在厨房吃饭,那时候吃饭对她还是很松弛的一件事。可是继母不同意,她对父亲说:“这像什么话?咱们家的孩子怎么能像佣人那样不和咱们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然后白了父亲一眼,“你也不替我想想,让我这个后妈怎么当?”

        后来父亲就让叶莲子和他们一起坐上了饭桌。从此她就开始出错,夹菜掉菜,盛汤汤洒。她干脆就不夹菜,不盛汤。

        叶莲子抬起眼睛看看表哥,表哥对她笑笑,那一笑让她有一会儿愣神。从母亲家族来的表哥,让她想起两个应该最亲又都离她而去的女人——她的母亲和外祖母。

        表哥说了一声:“吃饭吧。”她才回过神来,赶紧对每个人挤出一脸微笑。

        继母就说:“莲子,你倒是吃菜呀!”

        她本不想夹菜,白米饭已经很好吃了,用不着就菜。可是继母显然希望她做出各种待遇都与正式家庭成员无异的表现,她应该很好地配合。

        就赶紧伸出筷子夹菜。一边伸筷子一边判断,哪些菜继母和父亲爱吃或不爱吃,之后才能决定把筷子往哪里伸。

        可是她的判断就像她在父亲和继母眼皮下所做的一切,没有一次不错。

        好比她要是把筷子伸向一碗熬白菜,父亲也许不经意的一句“好久没吃白菜熬粉条了”,就会让她不自禁地缩回筷子,而那不多的碗盏也就变得混杂起来。稳稳神,一眼逮住一小碟酱菜,得了救星似的赶紧去夹,可是等到她再夹第二筷子的时候,便听见父亲轻轻一咳,这一咳让她想起继母爱吃这种酱菜……

        夹点什么呢?她的筷子像是停在红绿灯控制失灵的十字路口,因为不能不夹点什么而哆哆嗦嗦、犹犹豫豫。

        这时表哥给她夹了两块血肠,“吃吧。”表哥低声地说。

        没想到这低低一声“吃吧”的冲击力那样大,让她心潮起伏又不敢抬头对表哥说声谢谢。她埋着头,就着那两块血肠,三口两口把碗里的饭扒进嘴里,然后就离开了饭桌。

        父亲问道:“你吃完了?”

        她回答说:“是。”

        父亲说:“那你就该说,请父亲母亲表哥慢用,我吃饱了。”

        她就说:“请父亲母亲表哥慢用,我吃饱了。”

        继母回答道:“吃饱了就下去吧。”

        她坐在厨房里,听着饭桌上的动,一等有挪动椅子的声音,就赶快去收拾碗盏。可是直到表哥告辞,她的眼泪也没有停止的意思。还是表哥特地到厨房来对她说:“莲子,我走了,我会常来看你的。”她依旧垂着头,一下又一下用力地点着。

        表哥没有食言,在父亲换防河北定县之前,果然常常带着史峤来看她。

        B大学永远意识新锐,耳濡目染的表哥自然而然想要帮助叶莲子改变处境。但是革新意识很强的表哥,除了想给叶莲子找个好丈夫,似乎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穿长袍西裤、脖子上绕一条长围巾的“五四”青年史峤,据说是东北同乡。真是东北同乡吗?她追问过表哥,表哥也不十分清楚,反正“九一八”以后的北平,有很多东北流亡学生。等到史峤不辞而别,她才想起表哥对他这位好友其实什么也不清楚。

        看得出,史峤很喜欢稳重端庄的叶莲子。

        叶莲子是需要一点耐心才能看出所以的女人。也许他人觉得叶莲子的目光有些呆板、迟滞,可是细心的史峤却看出那是小心翼翼、瞻前顾后,好像不知道该往哪儿落脚,老怕一不小心踩了谁。她的谨小慎微、无所适从的样子,让史峤滋生出许多心情。而天下男人大多都有救美情结,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顺理成章地向前而不是向后发展。

        “你在哪个中学读书?”史峤问道。那个时期有点文化的青年男女交往,大部分从这个话题开始。叶莲子红着脸无以应对,心虚地想,自己怎么能配得上史峤?

        起初叶莲子没有认清形势,以为小学毕业后可以继续读书。

        父亲也没说不让她继续读书,只回答说:“咱们村里也就是赵家的老爷们儿上过小学,还跟中了秀才似的。”

        继母说:“那莲子可不就是咱村的女秀才了!”

        接着,家里的“掌柜”继母就说是没有钱了。一个上尉军需官,怎么连孩子上学这点钱也没有?可是继母说没钱了,那就是没钱了。

        自出生后,叶莲子一直处在一分钱的自主权也没有的景况中。懂得自尊的她,更懂得如何节省他人的每一分钱。即便上小学的时候,她也没有买过练习本——把父亲用过的纸敛起来,翻个个儿,用粗线钉一下,就是她的练习本。可惜课本自己无法钉,不然她也会给自己钉出一个课本来。

        现在已经无法得知,三十年代初期,读中学是不是很糜费的一桩事。尤其对于一个早晚要成为“泼出去的水”的女孩子。但不论糜费或不糜费,对寄生在叶家的叶莲子来说,肯定都是非分之想。而且在旧时代,凡有继母的家庭,都恰如其分地缺个女佣。

        何况连女秀才都是了的叶莲子,还用得着上中学?

        “我……没有上中学。”叶莲子羞惭地说。但她也不能对史峤说家里不让她继续读中学,只能含混地把不求上进的责任揽在自己头上。

        “求知也不一定非得在学校不可。如果你愿意,我倒是可以帮助你……不知道你爱看些什么书?”

        叶莲子说不出她爱看什么书。她的生活是封闭的,除了买菜,做饭,做家务,只能窝在房间里发呆。

        史峤便带了进步青年无人不看的《新青年》《语丝》之类的杂志或小说给叶莲子。

        但凡有点文化的中国男人,大多有教导女人识字读书之好,“红袖添香”更是闺中一项高雅的乐趣,想必史峤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

        就连没有多少文化的顾秋水,与叶莲子结婚初期也把这样一项作为理想家庭不可或缺的内容。他教叶莲子读过《唐诗三百首》,甚至写诗填词。

        包括胡秉宸,也不是没有向往过这样一个理想家庭。可是具备高中文化、书法相当老到的白帆,不但不需要他的教导,更对“红袖添香”这等细腻缺乏体会,这可能就是胡秉宸一个“糙”字便将白帆交待的原因。而吴为不但破坏了这幅“红袖添香”的千古风流图,反过来还要对胡秉宸的指教研讨一番、质疑一番、指手画脚一番,这些毛病在他们的恋爱高峰期不是没有显露,但都被胡秉宸作为女人的娇媚享用,岂不知同样一件事,婚前婚后的解释天差地别。

        比来比去,只有叶莲子这样的女人最合男人的需要,在与男人的关系上她本该万无一失。意外的是没过多久,她也被男人淘汰出局。

        那本是一幕又一幕进步青年恋爱的经典模式,并引导不少女青年从此投向革命,好比小说《青春之歌》里的男女主角卢嘉川和林道静。

        史峤也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对叶莲子宣讲他带来的那些书籍。她似懂非懂地看着,似懂非懂地听着……可惜叶莲子还没来得及接受那些理论而后走向革命,史峤就不知去向了。

        其实早在乡下,叶莲子就跟着爷爷读过《弟子规》,包括后来顾秋水教她的《唐诗三百首》,旧体诗文、平仄声韵,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可是面对史峤的《新青年》《语丝》,却毫无体会。

        她更喜欢的是那一类通俗小说,巴不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人物,上演其中的一段。

        结局太悲惨?青春是不考虑结局的。

        噢,还有电影明星胡蝶主演的电影,瞧她那对酒窝!

        …………

        有多少胡同里走出的女孩会喜欢《新青年》或是《语丝》?会关注社会和世界的走向?太深奥了,太重大了……那都是为不凡的人铸就不凡一生准备的材料。

        史峤也就理解地笑笑。

        逢到表哥和史峤来访,他们坐在房间里循规蹈矩地谈话时,继母总是显得很忙,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在那一天凑上门来,一次又一次进来、出去,拿东、拿西,反倒开导了叶莲子的少女情怀。

        史峤十分合乎叶莲子的心意,特别他的泰然从容,让她感到他的长衫下有个如母鸡孵小鸡那种温度的怀抱。自小在陌生人中流落、讨生活的日子,似乎就此可以结束了……连叶志清也很中意史峤。

        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关系进展得很慢,尤其在那个战乱时代。战乱时代就像信息时代一样瞬息万变,如不抓紧机遇,马上就是另一番天地。

        他们循规蹈矩、慢慢腾腾,终于走到具有决策意义的那一天。史峤带着叶莲子到东单青年会参加了一个什么聚会,会后带她到了东安市场,问:“喜欢不喜欢吃涮羊肉?”叶莲子随着就点点头。

        史峤在东来顺楼上要了个雅座。点菜之后叶莲子就端坐那里,看着史峤卷起袖口,微微弓着身子,拿着小勺在二十多个作料碗中挑来挑去,给她配涮肉的调料。

        铜涮锅上来了,小火星子噼噗地爆着,真有点过年的气氛。

        史峤也不说话,只管把一片片羊肉放进涮锅,又把涮好的羊肉一片片夹在叶莲子的调料碗里。叶莲子说:“你怎么不吃?尽给我夹了。”

        他这才放下筷子沉思了一会儿,最后对叶莲子说:“莲子,有件事情早想对你说——当然,我应该先征得你父母的同意,可是……你的情况不太一样,我想先知道你的意思,然后再和他们谈……你觉得和我在一起高兴吗?如果不高兴也不要勉强。如果……”他握住叶莲子的手,“如果你害羞也可以不回答。”

        懦弱的叶莲子在关键时刻并不懦弱,在以后亡命天涯的漫道上,将有无数机会证明她在这方面的爆发力。她声音很低却很果断地回答道:“高兴……”

        见叶莲子通红了脸,史峤马上拦住她的话,说:“那好,我们吃饭吧。”他吃了很多,还让跑堂儿添了一次酒。

        吃完饭天就黑了,史峤拉着叶莲子的手送她回家。他的手大而厚,像一片暖云覆盖着叶莲子。

        之后,叶莲子就耐心地等待史峤来和父母谈话。可是史峤忽然就没了消息,问表哥,表哥也说不出所以然。

        很长一段时间,叶莲子都以为那天晚上她有什么地方举止失措,令史峤不满意,所以他才不辞而别,一走了之。但她实在回忆不起自己到底什么地方不得体。

        她突然一惊,也许他得了什么不治之症,表哥在瞒着她……便鼓起勇气到B大学去找史峤。

        史峤的莫逆胡秉寰,不得不代替史峤面对这个温婉的女子,除了心中埋怨史峤办事不妥之外,又能怎样?

        史峤同样对他不辞而别,他也许比不上眼前这个小女子伤心……可他和史峤毕竟是莫逆,如果莫逆都能这样,还有什么是可信的?

        燕去楼空啊……

        他不相信史峤是利用他。但胡秉寰作为一个澹泊致学、深藏若虚却又悲天悯人的人物,他的宿舍被史峤们时以谈论佛经、历史或诗社活动的名义,作为聚会场所,恐怕也是在所难免。他们不仅与他谈天论地、索引寻踪佛学方面的心得,有时对他也不甚回避,仿佛他既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又不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却不知为什么,从来不曾有人尝试动员他参与其中。

        对早已将人世看透且无边寂寞的胡秉寰来说,史峤的离别让他再一次感到人生无常,身不由己。

        他当然能够想象史峤去向何方,所以更为史峤忧心,如史峤这样一个被动的人,根本不适合政治,不像他的二弟胡秉宸。

        二弟胡秉宸如很多人一样,对生活有种主动出击的精神,所以是个大路货。可史峤不是,史峤是被动的,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事情,都是如此。如果不是这样,他和叶莲子的关系可能早有定论。

        即便像二弟那种主动出击的人,难道就能改变命运的轨迹?

        二房的一位堂兄,被二弟胡秉宸叫做败类胡秉安的大哥,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共产党员,参加南昌起义后被派往洪湖苏区,历任要职。

        一九三一年,王明当权,下令成立湘鄂西中央分局,毛泽东同乡夏曦任中央代表。三月,夏曦到洪湖苏区之后,以肃反为名,大量杀害红军指战员。他的保卫局局长江奇,指鹿为马,指谁是特务,中央代表夏曦便调查都不调查,即刻便杀。南昌起义后刚刚加入共产党的贺龙,根本没有发言权。

        这位时任红三军参谋长的黄埔一期堂兄,被诬为“改组派”,与万涛、潘家辰、柳直荀等三十多人被赶至广场,江奇一声令下,三十多名打手各提硬木棒一根,举棒便打。乱棍之下,鲜血四溅,脑浆迸裂,骨肉横飞,惨叫之声撕心裂肺。

        等到后来查清江奇为国民党内奸时,开辟根据地的骨干几乎已被杀光。

        荒唐啊,荒唐!

        黄埔一期堂兄的墓,据说就在湖北荆州。

        二房的人对此讳莫如深。但胡家人人知道,特别是二弟胡秉宸。

        他的遭遇并不让胡秉寰感到十分痛绝,在胡秉寰看来,信仰不过是一种疾病,就像爱情。爱情是什么?是每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免要出的那场麻疹。

        胡秉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几十年后,与黄埔一期那位堂兄一起被江奇乱棍打死的柳直荀,荣幸地进入毛泽东的诗词《蝶恋花》,词中有句“我失骄杨君失柳……”

        不明就里的读者,以为柳直荀烈士与毛泽东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烈士一样,是被国民党杀害的。

        而“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一句的灵感,不知是否来自柳直荀等烈士临死前的冤叫、惨叫?

        这是后话。

        史峤难道就抽不出一点时间辞别?即便重任在身,也可以把事情做得更为圆满,何况是对这样一个本就柔弱不幸的女孩子?

        也许这样结束更好?早晚会是这个结果,史峤反正已经身不由己。

        “进来坐一会儿吧?”胡秉寰对低头站在宿舍门前的叶莲子说。

        虽然冒昧到了极点,可叶莲子顾不得了,她非常想要知道史峤的下落,就侧身进了门。

        房间很暗,一抹清寂聚聚散散,如几缕沉香缭绕室内,散淡着一种风息浪止的安谧。叶莲子突然有一种靠近史峤的感觉,可她仍然不知如何说起,“我来看看史先生,他……很久没有他的消息,我有点儿担心。”她抬起眼睛,那是久无依赖又逢绝望的眼神。

        胡秉寰的心重重往下一沉。

        …………

        谁也不知道胡秉寰对叶莲子说了些什么。但与胡秉寰会面后,叶莲子的伤痛里多了一些沉思,并且不再企盼与史峤的重逢。

        几天之后胡秉寰回了家。

        上到母亲房间,叫了声“娘”,就站在一边看母亲弈棋,从她手腕上那只颤悠悠的玉镯看出,她对举在手里的那枚棋子犹豫不决。

        他看了看棋盘说:“黑子输了。”

        母亲随意放下刚才还在犹豫不决的那枚棋子,盯着棋盘说:“自己跟自己下棋,输赢都是自己。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我自己怎么胜得了自己,又怎么算是胜了?”

        “你怎么回来了?”她抬起头来,看着一袭灰布长衫、身材颀长的大儿子,浅笑了一下。可不,他站在那里,端的就是一个“朴”字。可又不是“朴素”那个“朴”,如果非要用“朴素”来形容他,就会缺斤短两。是“古朴”的“朴”吗?也不是。是“朴拙”的“朴”吗?也不是……

        整个儿就是一个“简约”。“简约”是美中极品,因为没有半点装饰,只能真刀真枪,来不得半点假。

        “看看。”胡秉寰答道,他不知母亲怎么又转而微笑了。

        “吃过晚饭了吗?让底下人给你做点儿什么,大概还有隆福寺白魁老号的烧羊肉。”

        “不必,我已经吃过了。”

        “姑婆来过了,说是请你给金家小姐题个扇面。”

        “娘题不是更好?”

        “同样是写字,我就是消遣,你就是学养。还是给人家小姐题一个吧。”

        消遣!唉,母亲当然有许多消遣之道……这可能就是胡秉寰在决定“回老家看看”之前一定要向母亲禀报一声的原因。父亲在家更好,但是父亲经常不在,他也不必为此特地等候父亲的归来。

        母亲不像别的女人,丈夫一旦有了外室,就以吃斋念佛超脱自己的烦恼。她说那是对佛的不敬,她要是念佛就诚心诚意地念,而不是因为走投无路。大概这也是她常常自己弈棋的原因。

        “知道了。”胡秉寰没说题也没说不题,“娘,我想回老家看看。”

        “不是就要毕业考试了吗?”

        他静静地站着,没有回答。

        母亲也不再问,但仔细看了看胡秉寰——有点过于仔细了,“走前要不要到疗养院看看你三弟?”老三也是鬼精灵一个,所以得了肺结核而且老不见好。想想几个秉性各异的儿子,哪个都不像是她生的。

        胡秉寰想了想,说:“时间不长,回来再去看他吧。”

        母亲事后回想起来,越发觉得老大的妥帖沉稳,事情到了眼前也不让她觉得他不会回来了。所以听到胡秉寰失踪的消息,母亲没有过分悲伤,无论胡秉寰选择什么,她都觉得有他的道理,既然如此也就不该有什么遗憾,不过她始终不相信胡秉寰自杀之说。

        之后,胡秉寰放下手里摩挲的一枚棋子,说:“娘,您下棋吧,我回房去了。”

        “去吧,扇面就在书案上。”

        “知道了。”

        看着他走向书房的背影,母亲莫名地叹了一口气。

        胡秉寰没有拿书案上的扇面,而是把“绿豆眼”带回了房间。

        对着那方铭文序跋一概全无,单只刻了一个“茫”字的砚台,他一夜没睡。

        他是在审视自己的心吗?他对佛的信仰,会不会如二弟或那些大读书人,不过是对各种时尚的亦步亦趋,抑或自己天性如此?

        人生于他不过是流水长东,对兴致勃勃的二弟临了不外乎如梦、如梦,对在肺结核中挣扎的三弟可能是随水而去,他又何必固执于人生是什么?

        但求顿悟吧。可是悟什么?悟所谓“是非曲直、生死苦乐”之可信或不可信吗?

        他要抛弃的又是什么?

        胡秉寰对金家小姐不是没有想法,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花前月下,琴棋书画……哪个人不向往这样的人间景色?可世道应允了这种可能吗?如果他不能给金家小姐一个保证,就不该把她领进一个不能兑现的希望——好比史峤的身不由己以及他对叶莲子的不辞而别。

        父母当初想必也是相敬如宾的,结果母亲还不是这样打发日子?他想起母亲手腕上颤颤的玉镯。

        众生皆苦啊,他看不见救赎之道……

        胡秉寰又何止心如止水、波澜不惊?莫逆史峤简直让他心如死灰了。

        也许不能这么说,李清照有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胡秉寰这只小船突然下沉,差的其实就是那么一点无法称量、难度轻重的愁绪。

        不过谁又能说这就是下沉呢?

        他失踪以后,不但家里,连学校也没找到他的片纸只字,可能他临行前把自己所有的文字都付之一炬了。

        多年后胡秉宸重归故里,徜徉在人去楼空、败破荒芜的院子里,旧时皇皇家园,只落得角落里的几只花盆。他禁不住去抚摩那几只缺损疵裂的花盆,想不到一只花盆下竟压着这方“绿豆眼”。

        谁将“绿豆眼”压在了花盆下?当然不会是将家财席卷一空、嫁作他人妇的如夫人。

        又为什么把“绿豆眼”压在花盆下?

        花盆下压的岂止是“绿豆眼”啊!

        他百感交集地捡起这方砚,不由得迎光摇去,那曾经流光四溢的砚台瞎了,重新回身为一方顽石……

        对着那方瞎了眼的“绿豆眼”,自以为百炼成钢的胡秉宸,竟被陈年往事那把生了锈的钝刀,狠狠地锉了一下。

        不知道胡秉寰与“绿豆眼”在多年前那个通宵的神交中,他们决定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当吴为还是胡秉宸第二任妻子的时候,有个夜晚,她在梦中急切地呼唤着:“请等一等,请等一等……”听上去不像呼唤一个不相干的人,而是一个久别重逢、失而复得并且不想再失去的人。这让胡秉宸非常不受用,他推醒了她,说:“你是不是做噩梦了?”

        她怔怔地说:“不,我梦见一个人,好像是你……”又非常肯定地摇摇头说,“不,不是,虽然相貌与你几乎没有差别——不,这样说不准确,其实差别很大……穿一袭道袍,飘然一杖,行走在层叠的山雾中……”

        …………

        胡秉宸就想起了大哥胡秉寰。可是他没有追问吴为的梦,也没有与她一起猜测这个与他极其相似的人可能是谁。

        大哥失踪后,人人都说他自杀于精神忧郁症。但胡秉宸觉得,即便大哥自杀,也是由于不肯苟同,他是太孤独了。

        当时他就别有想法——神思邈远的大哥,是不是断绝尘缘,潜入深山老林修炼去了?

        吴为的梦,像是时间突然又回过头来,给他补上的一个验证。

        可是吴为跟大哥有什么关系?他都没有梦见过自己的大哥,她又怎能梦见他呢?

        他突然觉得有点毛骨悚然。

        吴为并没有完全说出她的梦。从未对胡秉宸隐瞒过什么的吴为,从此似乎有了重要的隐情。不过真问起她隐瞒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有隐瞒,只是常常流露出一副怅怅然神魂不知何处的模样。

        

        顾秋水是二道河子木匠的儿子,叶莲子是赤贫人家的女儿,只是机缘使他们离开了土地。要是顾秋水还在二道河子当农民,也许就会娶个乡下大姑娘繁衍生息。不论怎样,总是个当门立户的男人,而不致误入歧途地混一辈子,不是这个人的奴才就是那个人的奴才。

        要是叶莲子还在乡下放猪,没准儿会嫁个像二姑父那样的好男人,同样也会脱离那一堆恶亲戚,过上一个能吃饱饭的日子,也就心满意足。

        离开土地以后,千不该、万不该,他们又读了一些书。

        顾秋水从小就喜欢读书,别人家孩子过年得了压岁钱都买炮仗,他得了压岁钱买书。

        当然他读得很杂,不但读过《精忠报国》,离开土地以后又读了很多小说,最喜欢的作家是旧俄时代的托尔斯泰,读过他的,还读过法国小仲马的……不仅满脑子“忠义”之类的江湖义气,还很仰慕“骑士”。

        顾秋水是个骑马的好手,但是会骑马且骑得好不等于就是“骑士”,就像有张大学毕业文凭并不等于有文化。

        除了胡秉宸能读原文的之外,木匠儿子顾秋水和世家子弟胡秉宸对“骑士”的理解,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

        可“骑士”是西方土地上的庄稼,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长不出“骑士”那样的庄稼。

        所以顾秋水和胡秉宸只能以对“骑士”的半吊子理解,当个半吊子“骑士”,去迷惑那些对“骑士”只有半吊子理解的女人。

        顾秋水总是要结婚的。有多少人能豁达到终身不论婚嫁的地步?即便对那些有头脑的人来说,婚姻也是个吸引人的、不可不猜的谜。

        读过或是的顾秋水,还能娶于连长的老婆,绰号叫做“黑牡丹”的那种女人做老婆吗?那样的女人只合用做偷情,娶妻却要娶个只有在他的启蒙教育后,才能开花结果的女人。由此想来,“黄花闺女”这个词,恐怕也是暗藏祸心。

        就像多年后胡秉宸对吴为甚为鄙夷但更为向往地说:“……你们单位有个姓赵的女人,男人远远就能嗅到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味儿,一股不管什么地方,赶紧躺下、就地解决的味儿,真是又浪又贱到了极致。和那种女人能谈情说爱吗?更不要说到婚姻,睡一觉过过瘾是可以的。”

        这说明胡秉宸早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西恩之前,就发现了女人的体味是她们性感与否的一个重要来源。

        吴为就想,自己单位有这么一个姓赵的女人吗?

        同样,读过的叶莲子,还能嫁给那些除了打仗,就是抽大烟、赌博、嫖窑子的军人吗?

        小说的危害远远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如果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就会发现那些不爱看小说的人,日子大部分过得平平稳稳,到头来也会寿终正寝。

        日后吴为也犯了她父母同样的毛病,不明白“小说是小说,日子是日子”,这个极为简单的道理。

        不要忘记,胡秉宸也是爱读小说的。

        一九三四年,东北军一一二师换防至河北省定县。

        这年早春的一天,一一二师小军官顾秋水,骑着自行车从营地出来,准备到定县城里去。

        经过司令部的时候,正巧一个年轻的女人坐着人力车从司令部出来。

        顾秋水去县城做什么并不重要,也许就是买点烟草之类的东西。那是一个既没有仗可打也没有什么可以祸害,更没有女人可以调笑的假日。对一个二十五岁、放荡不羁的年轻军官来说,这样的日子是相当难熬的,于是他格外注意人力车上坐着的那个女人。

        在他的印象里,那女人虽然坐着,也可以看出身材高挑。那时的女人,很少有那样高挑的身材,让他想到“玉树临风”那一类飘逸脱俗的句子。

        可惜城门那里有个下坡,他的自行车闸也不灵,只好随着自行车一溜风地远去。不过这难不住一个对某个女人已经有了兴趣的男人,更难不住像顾秋水这样的男人。

        这女人既然是从一一二师的司令部里出来,就肯定是一一二师某个军官的家眷。

        顾秋水一直说,那就是第一次看见叶莲子的情形。

        可是他错了,他绝对错把另一个女人当做了叶莲子。

        那个年轻漂亮的女人,一定是司令部里哪位长官的亲眷,而不是叶莲子。

        因为叶莲子根本不可能坐人力车,更不可能到一一二师司令部去。

        叶莲子随着父亲和继母进入城市之后,饭是吃饱了,人也长高、长胖了,可却过着另一种一言难尽的日子……

        无论如何,人是需要一点花费的。好比已届“花期”的女孩子,每月都需要的那点纸张,可是叶莲子仍然没有一分钱的自主权。

        她对金钱的需要既简单又复杂。除了那点最必需的纸张外,比如,还想为继母做点什么;比如,还想自食其力地继续上学。

        很难想象她那样迷恋上学是为了什么。远大的理想?她能有什么远大的理想?

        也许与史峤的相遇更加强了这个愿望,尽管史峤已经不知何处去。

        所幸定县出膏药。

        家家摊膏药是定县一景,房东的闺女摊,叶莲子也就跟着摊,摊完了送去领工钱。

        第一次领到工钱的时候,手心儿里的热气,竟把那几个无情无义的铜板焐出了些许的温暖。回家路上,叶莲子一面浏览着街旁的摊子,一面想着怎样孝敬一下继母。

        快到家的时候看见一个烧饼摊子,想起继母爱吃芝麻烧饼,就买了四个。

        卖烧饼的伙计用长长的铁钳子将烧饼从烤炉里钳出,一个个烧饼胀鼓鼓、热乎乎、喜滋滋的。叶莲子担心路上烧饼凉了,就把烧饼揣在怀里,随之胸口也热了起来,以为继母一定也会给她一个如芝麻烧饼这样可亲的笑脸。

        她急煎煎地往家走,急煎煎地拍着大门上的门环。里面影影绰绰不知在嚷些什么,没人听见她在敲门。

        侧耳听了听,就听见继母在说:“什么十八岁的大闺女?早就二十了,再不把她嫁出去行吗?”

        “你让我把她嫁给谁呀?”父亲说。

        “王连长呀,不是刚死了太太吗?”

        “他净嫖窑子……”

        继母大有深意地笑着说:“哎哟,哪个男人不嫖窑子?”

        叶莲子虽然不知道这个王连长是谁,但肯定镶着大金牙,梳着大背头,张嘴就是“妈拉个巴子”;对女人也只有两手,不是打她们的嘴巴子就是摸她们的屁股。就听从家里牌桌底下不时蹿上来的那声不知真假的尖叫,倚在一旁的太太或非太太的屁股,肯定被狠狠捏了一把。

        叶莲子心里一急,就更用力地敲起门来。

        继母嫌嫌地问道:“谁呀?”

        “我。”她小声小气地答道。

        “噢,莲子呀!”声音却是极慈祥的。

        叶莲子带着急于献宝的浮躁,一刻不可多待地扒着门缝往里张望,只见继母那总是躲在鼻梁里不肯出来的两个黑眼珠,现在却齐刷刷地向两扇大门掷来。大门外面的她,立刻感到置身于它们的杀伤力下。

        怀里揣着的热烧饼,一下就凉透了她的心窝。

        一脚迈进门后,却忘了自己急煎煎地敲门是为了什么,一时怔怔地站在那里。

        “回来了?”继母问。

        这才想起揣在怀里的烧饼,“妈,这是给您买的。”她有点担心继母会拒绝,想想,那双具有极大穿透力的眼睛,是怎样穿透门板又落实到她身上的吧。

        可是继母亲亲热热地拍打着那四个烧饼,说:“哟,还热着哪。”转过脸来就刺了叶志清一眼——叶莲子哪儿来的钱?还不是叶志清背着她给的。

        叶莲子也就知趣地退了出去。

        如果没有过被打入另册、或无权无势、或寄人篱下之类的经验,是不大可能了解“知趣”这种状态的。对于有着这些经验又想保持最后一点体面的人来说,“知趣”,真是一块再好不过的遮羞布。

        而后就是一个铜板一个铜板为攒学费而奋斗。为了攒学费,叶莲子一次又一次咽下对女学生装的追求。上不了中学,穿一穿那套女学生装也好。她多少次在想象中穿上那件月白色短褂、那条黑布裙、那双白棉纱袜子和那双黑色带襻鞋,或是那件月白色竹布大褂、那双白鞋白袜——别叫旗袍,一叫旗袍就上了档次,就更不能说明叶莲子那点虚荣的渺小。

        这套女学生装其实花费不大,可她始终没能穿上,直到出嫁后还让顾秋水给她做了一套,可是那张面孔已经不同。

        如今继母将婚嫁提上叶莲子的日程,她的中学之梦只好彻底破灭。

        不管坐在人力车上的女人是不是叶莲子,顾秋水正是由于这个误会得以认识了叶莲子。

        在浓香四溢的花草堆里,寡淡的叶莲子真像浑吃海喝后那杯解渴的清茶。可是别忘了,清茶不过是清茶,解渴之后,浑吃海喝还是大部分人的最爱。

        有人对他说:“……那是师里叶军需官的小姐,和孙连长住一个院子。”

        他就骑着自行车来到那个有枣树、柿树,还有碌碡的小院,不把自行车支在孙家窗下,而是支在叶家窗下。在请君入瓮的办法上(不说追求女人),顾秋水和胡秉宸有着同样的天分。

        从此,叶莲子的窗下就多了一道风景。这道风景一旦进入一个待嫁女子的视野,就别有深意。

        军人会骑马倒没什么稀奇,尤其在“胡子”起家的东北军里;相反,会骑自行车,就非常地时尚。

        叶志清既希望叶莲子有一份好日子,也巴不得遵照老婆的意见,抓住机会把女儿打发出去,但却看不惯这个招摇的师里有名的花花公子。据他所知,顾秋水就在托人向他提亲的当儿,还在和项连长的太太偷情。于是叶志清说:“我们家姑娘还小,不急着找婆家。”

        顾秋水也看不起叶志清那个小矬胖子——总是眦着一双滴溜圆的眼睛,不但用滴溜圆来证明自己所言所行的金科玉律,还用它为自己的狗屁不通壮胆。

        如果叶莲子不是因为还有一难,也许不会孤注一掷。

        父母还在壮年,不论夜晚或白天,她都得多加小心,否则就会一头撞见令人尴尬的事情。她不明白,并不穷困的父亲为什么不肯多租一间房子,或许还摆脱不了全家一张炕的老家习俗?

        她能躲到哪儿去?怎样才能有一方自己的空间?

        父亲和继母绝不会把自己永远留在家里,倒不是她这个负担的斤两问题,那个时代,哪儿有女儿不出嫁的道理?

        可是嫁谁呢?她着急,她实在着急啊。

        与史峤的那场梦,美则美矣,却是“昨日之日不可留”。

        也许等到老大不小,父亲会把她嫁给哪个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的军人当填房,好比死了太太的王连长。史峤之后,她怎能甘心那样一个出路?

        反正是无路可走,只好碰见谁就是谁。比比那些军人,顾秋水也算是出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盘算来盘算去,叶莲子只好硬起心肠放下史峤。逃亡意识更使她知道应该怎么办,而且一办到底不能拐弯,就写了一张纸条塞进父亲的口袋,很简单的三个字:“我愿意。”

        叶志清看到这张纸条,想到了女大不可留的老话,是啊,不嫁顾秋水又嫁谁呢?看看周围的军官,比顾秋水更不像样的很多,又不能回乡下给她找一个丈夫,最后只好同意了这桩婚事。

        叶莲子那张“狗急跳墙”的条子,被传说得沸沸扬扬,谁也想不到,少言寡语的叶莲子能如此惊世骇俗。

        他们很快订了婚。订婚不久,顾秋水就随包天剑到湖北“剿匪”去了。

        在鄂豫皖剿匪总司令张学良的指挥下,东北军一一二师沿平汉铁路布防,意在消灭羊嵝洞一带共产党徐海东部。但徐海东部全部转入地下隐蔽,保存实力,暗中发展,根本不与他们接触。

        给叶莲子写信就成为顾秋水枯燥军营生活的惟一乐事。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把小说名著或是唐诗宋词里的句子改头换面,然后寄给叶莲子或与朋友吟唱。这种偷梁换柱的手艺,顾秋水不但比当时的,甚至比以后从事这个买卖的贩子高明许多。

        由于驻在武汉南湖,顾秋水还写过这样一首诗——

        憔悴扶病一登楼,放眼天南地北头。

        鹦鹉洲边芳草绿,江山无处可埋愁。

        非常的张恨水,非常的文明戏。

        如果再仔细搜寻一番,说不定就能在哪首唐代七律或五言中找到他们的孪生兄弟。

        那时,他可是风华正茂啊。他有什么愁?他有什么病?不过附庸风雅而已。

        换了史峤,绝对不做这样的贩子。

        所以说,比之与史峤的邂逅,叶莲子对这场婚姻带有明显的目的性。有一个细节也许能说明点什么——不论婚前婚后,她从未对顾秋水说过“我爱你”这种热情澎湃的字眼。只是后来才把这个偶然碰上的婚姻,渐渐当做一个女人原来的梦,并很实际地将史峤收藏在哪个午夜梦回之中。

        相信叶莲子这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女人,最终也会习惯地爱上顾秋水,制作出一份相应的情爱。

        在吴为看来,叶莲子竟然能为这个相当功利的婚姻自造一份情爱,并为这个自造的情爱痴迷一生是太不值得了。不像她对胡秉宸的爱,不论结局如何狼狈,如何使她难以自圆其说,至少她得到一个求证:如果不和胡秉宸结婚,他将永远是非人间的一颗星。

        其实吴为对胡秉宸的爱,不也是一份自造?在一定程度上,连胡秉宸都是她自己造出来的。

        不久,叶莲子随父亲调防至汉口与蒲圻之间的咸宁,顾秋水则跟随着包天剑转往蒲圻驻防。这也是为什么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叶莲子要随继母先期到达蒲圻,并下榻在蒲圻城隍街马永和客栈的缘由。

        一向苛刻的叶志清为叶莲子的婚礼拿出不少钱,并特地让继室带着叶莲子到汉口采办嫁妆。

        顾秋水没有与她们一同前往,也没有下榻于同一家旅馆,而是先到武昌住下,与她们约好在汉口会齐。因为他的左脚长了鸡眼,疼得不能沾地,走路一瘸一拐,他不愿在叶莲子面前出丑。到武昌当晚,就到旅馆附近一家澡堂,让修脚师傅将左脚上的鸡眼挖掉,第二天才和她们见面。

        这位修脚师傅的手艺非常之好,顾秋水脚上的这个鸡眼,自一九三五年早春挖去从未再犯。有关此行的深刻记忆,与其说是因为婚娶,不如说是因为这个修脚师傅的高超手艺。如果叶莲子非要自作多情,别人又有什么办法?

        叶莲子和继母在繁华的、开满小旅馆的民权路找了一家旅馆住下。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在国父孙中山先生铜像周围,即那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国父政治主张和革命精髓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条路上往返来回,购买了毯子、帐子、被子、两只樟木箱子等结婚用品。这是她第一次和一个男人共计未来。她是那样急切,毫不犹豫,纵身就跳了进去。

        绸布庄里有现量现做的裁缝。她拉起一块又一块衣料,在身上比来比去,对裁缝说,这里瘦一点,那里长一点……在那里做了三件旗袍(现在可以不必说“大褂”而可以说“旗袍”了):一件浅粉镶深红边的缎旗袍;一件浅灰上有紫灰小花叶,镶浅灰边的绸旗袍;一件浅黄上有灰色小碎花,镶浅黄边的绸旗袍。按照时兴的样子,身长三尺八,领子上横有三个直盘扣,大襟和侧身则为花盘扣。手艺之好,让二十世纪末的女人缅怀追思,望洋兴叹:如今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好手艺啦!据说二十世纪末有一部香港影片《花样年华》,一度再现这种手艺的辉煌,但也只能作为博物馆的收藏,再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很多事物只属于一段时间,甚至一个瞬间,那个时间、瞬间去了,它们也就随之而去,想挽留也挽留不住。

        其中两件绸旗袍,叶莲子选的都是小碎花图案,颜色的过渡也很讲究。

        从未有过一分钱自主权的叶莲子,如何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趣味?只能说源自她的母亲,也就是墨荷的遗传基因。

        不管女人的服饰如何变来变去,叶莲子认定小碎花图案不变。

        喜欢小碎花图案的女人是柔弱的、内敛的、忍辱负重的、欲言又止的、文雅的、优雅的……可惜,优雅常常只能用来欣赏而不能用来享用。它们没有大红大绿的宣泄、大酸大辣的痛快淋漓、重彩浓墨的立竿见影、大哭大闹的寻死上吊、挥快刀斩乱麻的利索果敢……优雅的女人也就十分脆弱,多半还自作多情。她们会倍加感应人生的种种尴尬和难堪,这样的女人天生是被蹂躏的对象。

        顾秋水没花什么钱,只给叶莲子买了一只金手镯和一块手表。

        这只手镯和手表,不久之后就发挥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叶莲子和顾秋水的婚礼基本上是叶志清操办的,这倒符合顾秋水的原则:“我和女人玩儿从来不花钱,让我花钱的女人,爱的肯定不是我。”

        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叶莲子在继母陪同下,于婚礼前一天从咸宁来到顾秋水的驻地蒲圻,在城隍街蒲圻镇惟一一家客栈住下。

        蒲圻盛产栀子花,据说顺风时香可以飘到咸宁。别人是否嗅到不得而知,想必叶莲子是嗅到过蒲圻的栀子花香的。

        婚礼在马耀华转运公司举行。

        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派头,顾秋水有意晚到了一会儿。主婚人急得出来进去地转悠,不停地问:“新郎怎么还不到?”

        事先他们并没有就婚礼的着装进行过商讨,完全是凑巧,顾秋水穿了一套灰色西服,叶莲子穿着那件浅粉带有三道深红绲边的缎子旗袍,脚上是一双粉红绣花缎鞋。

        灰色是无私的。它的生命似乎就是为了烘托其他的色彩,为了将其他色彩中那段平庸的光谱化为华美而存在。

        原本有些通俗的浅粉旗袍,就因了灰色的烘托,显出意想不到的风雅。

        人们交口称赞道:“真是才子佳人,郎才女貌!”

        三天以后,叶莲子又穿着这件浅粉色的缎子旗袍,和顾秋水在蒲圻镇“相真”照相馆拍了一张婚照,顾秋水却换了一套深色西服,竖着两只大招风耳站在她的身后。

        除了这对招风耳,吴为认为她从顾秋水那里什么也没有得到。

        如果真像她想得这么简单,仅仅从顾秋水那里继承了这对招风耳倒也好了。

        顾秋水官衔不高,但在师长面前是说得上话的红人,所以贺客盈门。后来房子里容纳不下,仪式改在马耀华转运公司门前一个不大的广场上举行。

        不久之后,也就是一九三六年,张学良将军就在这个转运公司对面——老陆水桥旁的木材厂,声泪俱下地发表了抗日救国的演讲。

        婚礼按文明结婚那套形式进行,顾秋水还即席发表了一段演说:“国难期间,鄙人虽然结婚不忘救国,决不消沉意志在个人小天地中。也希望叶莲子画直眉毛,涂黑嘴唇,投身到抗日收复失地的战场上来。”尽管狗屁不通,却深得来宾赞扬,不但感动了在场的太太小姐,也感动了背井离乡的军人。

        因为驻地在“剿共”前线,一切从简,婚礼没有大办,但也相当风光,当地名菜熏鱼、熏肉、熏鸡、豆皮、苕品、莲藕炖排骨……摆了五六桌。

        因为顾秋水迟到,人们罚了他不少酒,不过他有很好的酒量。

        婚礼结束后,叶莲子换上了上有紫灰小花叶的浅灰色旗袍,坐着两人抬的小花轿回新房去。

        花轿沿着蒲圻镇狭窄的石板小路,一颤一悠地走着。新房不远,就在西城门内尽靠城墙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上。

        从小楼后窗,可以看到西城门外的西门湖和内湖,像陆水生下的两个小女儿,偎依在西城门的两侧。卧室里有一张老式带框架顶盖的红木大床,还有一张八仙桌,两张太师椅。顾秋水的一张单人铁床也搬到了这里,另占一间房子,有时他们像西方人那样分房而居。另一间是书房,房间布置得很雅致。

        …………

        即便新婚燕尔,叶莲子那双很“毒”的眼睛也没闲着。

        她那双眼睛,在墨荷还没咽气之前,就看出墨荷已经“走形”,离另一个世界只是一步之遥;而为外祖父报丧的那枚枪子儿,也是冲着她来的。

        婚礼之后,叶莲子突然指着那对樟木箱子说:“这对箱子没有选好,那两只鸟好像在斗架,你看它们是不是有点儿‘犯相’?”

        顾秋水扭头看了看那对樟木箱子,箱子上画着一些树,一棵树上落着一对鸟,实在看不出什么问题,便挑起叶莲子粉嫩的下巴说:“你脑袋里怎么这么多封建迷信?”

        婚礼前后发生的怪事可不仅这一件。在人们送来的喜幛里,叶莲子发现一幅幛子上写着《滕王阁序》中的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及“秋水先生落霞女士新婚志喜……”

        她问顾秋水:“谁是落霞?”

        顾秋水说:“可能他们不知道你的名字。不过也许是个玩笑,自以为得意地套上了‘秋水’和‘落霞’。”

        送幛子的人很可能根据顾秋水的名字,想当然地觉得叶莲子的名字就是“落霞”。可他们不明白,“落霞”与“孤鹜”该是多么苍凉凄绝!

        而请来为新人铺新床的人,本应是个儿女双全、贤良富贵的女人,可那女人却是个“打八刀”的,也就是和别人毁了婚的女人。

        谁把这样一个女人请来了?

        婚礼之前,他们实在没有可能将所有细节一一检点,以防患于未然。

        为此叶莲子心里发堵好几天——这是不是暗示着她的婚姻不能到头?不过她很快就忘了这件事。

        还有她爱唱的那支歌呢?叶莲子不但爱看小说,还爱唱电影歌曲。在她还没认识顾秋水之前,就学会了《秋水伊人》那支歌,没想到果真嫁了一个叫做“秋水”的丈夫。

        婚后一天,她不觉又唱起这支歌:

        她不很经心地唱着,唱着唱着,突然回味起歌词,再咂摸一下,就觉得歌词不太吉利,想起从前最爱这支歌就觉得有点怪,刚结婚怎么就望穿秋水了……从此不再唱它。

        连顾秋水也想了一想,叶莲子怎么老唱这支歌?好像预兆着什么。

        尽管叶莲子忌讳这支歌,可命中注定,她得把这支歌继续唱下去。

        他们的生活说得上是欣欣向荣。

        小连长顾秋水还养着不少闲人。有个季大爷,原是一一二师前身十二师的一个连长,因为没有文化被整编下来,调到顾秋水的迫击炮连。顾秋水就让他管理枪支弹药,也不把他当兵看待,还叫他季大爷。顾秋水说,人家本来就不是兵。

        季大爷退役后,顾秋水看他可怜,就让他顶了一个军士,每个月还有七块钱军饷,让季大爷住在自己家里,每顿饭再给他两盅酒喝,捎带也给他们小家做做饭,帮点忙。

        顾秋水对女人很小气,对男人却不,开了饷都放在抽屉里,季大爷买菜买米,用钱自己从抽屉里随便拿取,顾秋水和叶莲子从来没有和他算过账,他们一直相处得很好。

        还养了个把兄弟老九,人很聪明,爱打麻将,一天到晚吃喝赌,倒是不嫖。不管媳妇和孩子,赢了钱也不往家拿。老婆拿他没办法,大家让顾秋水出面管管,顾秋水就让叶莲子把老九的媳妇和孩子接到他们小家来住。

        顾秋水那时年轻,拿钱不当回事,认为前途远大,有朋友就行。好在他是连长,每月二百多块军饷,很顶用。

        落魄后的顾秋水常常回忆起这段日子,悄悄对自己说一声:那有多好啊!

        新婚燕尔的顾秋水,常常带叶莲子出蒲圻镇南迎薰门,去游览四方景色,或过陆水、登长山(又曰北赤壁山),凭吊三国遗迹。

        长山下有丁鞋塘,相传为周瑜一脚踏成。西侧四百米处有周郎嘴,嘴下有周郎桥,由此可以进入赤壁古战场。

        山上有晒骨台,传说东吴阵亡将士遗骨于此晒干,便于回运。

        北岸为曹操屯粮之地乌林,即周瑜焚烧曹操的连锁战船之处。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落荒而逃,至谷口,所随官兵只剩得二十七骑……

        可惜诸葛亮借东风的七星坛已无迹可寻,后人只落得遐想不已……

        意气风发的顾秋水,站在长山山顶,摇首顿足地吟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张学良将军的前摄影师是顾秋水的朋友,闲时为他们拍过不少照片。顾秋水特别喜欢荷塘边的一张,他们双双坐在长椅上,他的左臂紧搂着叶莲子的肩,那时叶莲子还是剪发,多年轻啊!这张照片顾秋水一直留着,随着他走南闯北,“文化大革命”一来,只好把照片和值点钱的东西托付给一个工人朋友,“文化大革命”之后打算再取回这些东西,件件都不知了去向。还能说什么呢?

        就连叶莲子婚后做的衣服,也都是顾秋水设计的。

        有次他带叶莲子乘火车。那天她身穿件米色西装,内衬雪青色衬衣,还结了一个黑领结,下面是条短裙,头戴一顶米色鸭舌帽。这身打扮在那个时代,在一窝子当兵的中间,真算得上奇装异服。

        包天剑还以为是哪里来的演员,忙让内差到普通车厢打听,这才知道是顾秋水的媳妇。从那以后,师里太太们穿衣服都找顾秋水设计。倒不是他偏心,哪位太太也穿不出叶莲子的风韵。

        有一次顾秋水从师部回来,远远看见叶莲子站在城门那里等他,旗袍外面套着他的西服背心,高高地站在那里……想,谁教她这么穿的?

        偶尔想起婚前的日子,叶莲子觉得她不过是个等着捡剩落儿的人,直到现在,她才有了一个正儿八经的位置,做了一个人的妻子,有了一定的说话权利。而这一切都是顾秋水给她的,她能不爱顾秋水吗?这样的日子,怎能不是叶莲子一生回味无穷的日子?以后,再好的日子也似乎好不过这时。

        叶莲子也从未因顾秋水日后对她的酷虐,否认她曾经的幸福。

        在这一点上,吴为就没有叶莲子的大气——到底叶莲子与她母亲墨荷那个家族的血缘关系,比吴为更为密切。

        一个过于专一的人,久而久之就会向反面转化。人们不再感念专一是种优秀品质,优秀反倒成了一种压迫。

        果不其然,顾秋水渐渐看出与叶莲子生活的不能随意。

        好比那天他们去郊游,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待一会儿,又沿着山路向上回旋。暮春天气,空气里有种又热又甜又暧昧的气味,起伏在山冈上的杜鹃花,袒胸露怀地盛开着。裹在宝蓝色薄绒旗袍里的叶莲子,穿行在林的暗影里。

        啁啾鸟鸣变得像是暗语,有一声没一声地让人禁不住想想这个又想想那个。顾秋水挨近叶莲子,伸出手臂搂住她的腰,叶莲子的眼睛立刻瞠成两个大问号。

        顾秋水凑近她的耳朵,笑嘻嘻地轻声问道:“昨天晚上好吗?”

        叶莲子认真想了想,然后“嗯”了一声。但并不是人们通常表示肯定的第四声,而是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第一声。可以理解为一个问号,也可以理解为对床很宽大、被褥很软和、床单很干净、枕头高矮很合适的肯定……总而言之,与顾秋水想要听到的肯定不是一回事。

        男欢女爱是需要激发、激活和刺激的。可不论顾秋水说什么,叶莲子就是一个“好”字。要是因为她幼年就被推出生活并被人遗忘,而且一忘二十多年地活到现在,没有看过男欢女爱这本书倒也不甚奇怪,奇怪的是她自己从来没有打开这本书的欲望。一个没有欲望、没有要求的女人,实在太乏味,太不能为男人制造一些点缀了——当然,要求太多太高也不行。

        每次回到家里,迎接他的永远是千篇一律的“回来啦?”这样的话等于没说,或比没说更让人觉得没劲。

        要是带她出去吃馆子、看戏,酒喝得正好,戏唱得正热闹,她突然就会问:“几点了?”

        “九点了。”

        “哎哟,都九点了。”好像她有什么要紧事,非得在九点之前办妥不可,否则就耽误了。

        过不了一会儿又问:“几点了?”

        “九点二十。”

        “哎哟,都九点二十了。”一副对时间痛惜不得了的样子。

        “有什么事吗?”开始顾秋水还问一问。

        “没,没有。”

        果真没有就别再问钟点了吧。刚唱到“三堂会审”她又问了:“几点了?”

        弄得他酒也喝不痛快,戏也看不安生,只好回家了事。

        回家干什么?对着干坐。

        如果说起过去,刚被胡作非为、寻欢作乐的往事激发起来,她会突然来一句:“季大爷说明天要买鸡。”或是“今天的鱼咸不咸?”

        和她调情呢,也接不上茬儿。好比顾秋水说:“上哪儿串门儿去了?你也不惦记我,我还等你吃饭呢。要不是看你漂亮就打你一顿了,可我舍不得打你。”

        叶莲子听了也就是笑笑而已。虽说女人有张好脸就行,其他方面可有可无,可也不能“无”到这种地步!

        给她介绍一些同僚的太太,让她出去打打麻将,去了一两次就不再去。

        她们不是没有训练过叶莲子,今日教了“对对和”,她就只管碰下去,三个“一万”、三个“红中”、三个“白板”……明日教她一个“一条龙”,她就忘了“对对和”,只会一、二、三,六、七、八,二、三、四地吃下去……

        打完牌总会去小吃,豪爽的于连长太太付了账,叶莲子就非要还回自己的那份儿不可。

        叶莲子从不惹是生非,但常常让人感到不自在。她让人感到不自在,并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而是用她的不做什么去打搅别人做的什么。好比这一碗汤圆、一块米糕,值几个铜板?吃的就是随意和太太们的小亲小热。

        要么你来做东,要么受之坦然,偏偏叶莲子要还她那几个铜板,把小亲小热的气氛弄得像锅夹生饭。

        于太太万事如意,如意惯了,就见不得让她觉得不自在的东西。这东西不管是物或是人,她就要调教调教。于是于太太忍不住要对不但败了她的兴,也败了大家兴的叶莲子来点什么:“这几个小钱儿也值得这么推来推去?非得还钱才叫还账?你回头再请我一次不就得了。好吧,好吧,我收下了,可别为这俩小钱儿闹得你几宿睡不着觉。”

        一时间大家停止了说笑,闷头不响地吃了起来。

        叶莲子既不管自己是不是犯了太太俱乐部的规则,也不在意于太太说了些什么。她看了看牌价,还是如数把那几个铜板放在了桌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