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香港十大跌打损伤名药《新安县志》和香港

《新安县志》和香港

        《新安县志》和香港

        今日香港岛和周围的岛屿,以及对岸的九龙,未割让给英国以前,在清

        代原本是属于广东广州府新安县的,新安就是今日的宝安,宝安没有县志,

        因此要研究香港九龙过去的史地资料,只有求之于《新安县志》了。

        《新安县志》在国内很少见。据朱士嘉编的《中国地方志综录》所著录,

        清修的《新安志》共有两种,一系康熙二十七年靳文谟修纂的,共十三卷;

        一系嘉庆二十四年阮元、舒懋官修纂的,共二十四卷。前者仅北平图书馆及

        美国国会图书馆各藏有完全者一部,北平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有第七至十一

        卷残本一部;嘉庆修的仅东方图书馆及广东省立图书馆各藏一部,但东方图

        书馆的藏书早已在“一?二八”之役毁于日军炮火,广东省立图书馆所藏者

        是见诸著录的唯一的一部了。

        不过,《中国地方志综录》编纂时对于小规模的公私图书馆及私人所藏

        的方志调查是不完备的,如嘉庆修的《新安县志》,现在香港冯平山图书馆

        就藏有一部抄本,已故香港大学教授拜尔福也藏有一部,听说战前香港华民

        政务司也藏有一部,就是我也有一部,这是早几年无意中获得的。据此推测,

        此外一定还有。

        这部嘉庆《新安县志》是嘉庆二十四年修的,共二十四卷,另有卷首一

        卷。主修者是当时新安县知县舒懋官,江西靖安县人,总纂是候选直隶州州

        判王崇熙,也是江西人。当时的两广总督是阮元,所以书前有他的序言,《中

        国地方志综录》将他的名字也列为纂修人之一,这是错误的,我所藏的这部

        《新安志》,阮芸台的序文仅存一页,至少有一页佚失了。

        王崇熙的自序里说:“猥蒙制府阮芸台先生,观察卢雨津先生许可,且

        赐弁言。”似乎应该还有卢氏的序言,本书也不见了。此外另有一篇序言是

        舒懋官的。

        新安县在秦汉时代属南海郡博罗县,六朝置宝安县属东官郡,梁改东官

        为东莞,隋唐置东莞县后改属南海郡和广州都督府,宋元仍为东莞县,明万

        历五年分置新安县,属广州府,清康熙五年并入东莞县。八年又复置,以后

        沿称新安,现在改称宝安。

        县志沿革,据嘉庆修志的王崇熙序文说:“新安自明万历元年置县,此

        后或并或析,且有迁界之举。旧志纂自康熙戊辰岁,其时邑地初复,运会方

        新,故其书多缺而不备,而词句既欠剪裁,体例亦未完善,即如县治沿革,

        莫辨源流,四至八到,悉皆舛错,且南头一寨,论形势者以为全广门户,而

        海防之事不详,此固不能不重加编辑也。”康熙戊辰修志的是靳文谟,也是

        本县的知县。王序虽说旧志纂自康熙戊辰岁,但是据嘉庆志卷首几例所载,

        “旧志自康熙戊辰年续修后,迄今百数十载”。既曰续修,则康熙戊辰前必

        另有《新安志》。我未见过康熙戊辰《新安志》,这疑问只有等待将来有机

        会才可以解决了。康熙《新安志》仅十三卷,嘉庆重修的竟增至二十四卷,

        几乎增加了一倍。

        重修《新安县志》二十四卷的目录是:卷一沿革志,卷二卷三舆地略,

        卷四山水略,卷五、卷六职官志,卷七建置略,卷八至十一经政略,卷十二

        海防略,卷十三防省志,卷十四宦绩略,卷十五至十七选举表,卷十八胜迹

        略,卷十九至二十一人物志,卷二十二至二十四艺文志,此外还有卷首训典。

        舆图方面,有县治四至图及沿岸岛屿海防形势图,县署及孔庙文武庙平

        面图。又有所谓新安八景图,是陈棠绘的。八景是:赤湾胜概,梧岭天池,

        杯渡禅踪,参山乔木,庐山桃李,玉勒汤湖,鳌洋甘瀑和龙穴楼台。这八景

        有些在今日的香港境内,有些已湮没不可考,如“杯渡禅踪”就在青山,“鳌

        洋甘瀑”原说系在“七都大洋中,有石高十丈,四面碱潮,中有甘泉飞瀑,

        若自天而下”。据我们现在推测,这甘瀑的地点若不在香港岛便在大屿山境

        内。

        “龙穴楼台”也在邑西北海中,“龙穴洲在城西,有蜃气,多蒸为楼观

        城堞人物车盖往来之状,正月常见之”。这地点似乎也在今日香港和大屿山

        一带的海面上。

        香港和九龙一带,在昔日隶属新安县时代,都是归官富巡检司管辖的,

        据本志卷二舆地略都里栏所载,官富司范围内的村庄名目,至今还有许多是

        香港和九龙新界沿用着的,如香港村、黄泥涌、薄凫(扶)林、扫管(杆)

        莆、赤磡村、罗湖村、尖沙头(咀)、长沙湾、土爪湾、九龙寨?99lib?(城)、屏

        山村、锦田村等等。就是当年官富司所属的客籍村庄内,也有九龙塘、梅林、

        城门、沙田、吉澳等名称,仍为我们今日所沿用。

        官富司巡检署,据本志所载,“在赤尾村离县治三十余里,原署在县治

        东南八十里,为官富寨。洪武三年与福永同改为巡司,衙宇久坏,莅任者多

        僦居民舍,康熙十年,巡检蒋振之捐俸买赤尾村民地,建造今署”。

        官富司署的遗址在何处,今日已不可考。至于在中英一八九八年租借九

        龙条约内被声明保留治权的九龙城,在当时是属大鹏营守备节范内的。这一

        座小小的寨城,在嘉庆二十四年也许还未修筑,因此嘉庆《新安志》中一点

        没有提起。

        香港岛本身,《新安志》中也始终不见提起。舆图栏县治沿海岛屿形势

        图内,有仰船洲、赤柱、红香炉诸名称,但不见香港一名。赤柱与红香炉皆

        在今日香港岛上,但图中所注的这两个地名则分列在两座岛上。仰船洲即今

        日的昂船洲,图中仰船洲附近绘育一岛,按照位置该是香港岛最适合的位置

        了,可是岛上竞留出空白地位一块没有填上地名。这是最令人疑惑不解的事。

        香港岛的名称虽没有,但岛上至今仍在沿用着的地名,则有许多可以在

        县志上找得到。前面已经提起过,如黄泥涌、香港村、薄凫林、扫管莆等,

        在当时都是官富司辖下的村庄,可见香港岛当年必是属于官富司管辖的。这

        些村庄现在大都仍旧存在,至少那名称仍在原来的地点被沿用着。

        此外,在卷十一经政略内,在大鹏所防守营的营泛项下,我们又可以见

        到红香炉泛一名,这营泛必然得名于红香炉峰,它的防泛地点就在今日香港

        的铜锣湾天后庙一带。又在卷八的官租项下,我们也可以见到记载叶贵长、

        吴亚晚等人所领的耕地,土名石排湾。这石排湾就是今日的香港仔。凡此种

        种,可以使我们间接明白两件事:第一,香港岛在当年必定没有一个总名称,

        因此志书上仅可以见到局部的地名,从不提起这座岛本身叫什么名字。第二,

        岛上有一个村庄名叫香港村,这正是后来外国商船停泊在这里从一座大瀑布

        汲取淡水时将这座岛取名为“香港岛”的根据。这座大瀑布,据遗留下来的

        当时外人记载,系从香港村附近流出海面,说不定就是志书上所载新安八景

        之一的“鳌洋甘瀑”。

        九龙新界一带的地名,至今沿用未改的更多,尤其是新界的地名,如志

        书上所载的锦田村、屏山村、上水材等等,至今仍保存着当年的旧名。九龙

        方面的地名,志书所载而在今日为人熟知的,则有深水莆(涉)、九龙寨、

        牛池湾、尖沙头(咀)、衙前村、长沙湾、土瓜湾、二黄店村等等。

        二黄店村必定是二王殿村的俗称,这乃是纪念宋末二王的。

        二王即益王是与卫王昺。益王即宋端宗,当年避元兵曾在官富场停留

        过,这就是九龙宋王台等古迹的由来。宋末二王流亡这里的经过,据明钱士

        升修的《南宋书》说:“景炎二年二月,帝舟次梅蔚,四月次官富场,九月

        次浅湾。”既然在这里住了六个月,虽是流亡的小朝庭,当然也不免有若干

        建设。据《大清一统志》说,南方沿海一带,宋行官三十余所,可考者四。

        官富场的宋王台便是其中之一。

        关于南未二王在九龙遗留下来的古迹,《新安志》记载者有三项,见卷

        十八古迹门:

        “景炎行宫在梅蔚山,宋景炎二年,帝舟抵此,作行宫居焉。

        “官富驻跸:宋行朝录,丁丑年四月,帝舟次于此,即其地营宫殿,基

        址柱石犹存,今土人将其址改建北帝庙。

        “宋王台,在官富之东,有磐石方平数丈,昔帝昺驻跸于此,台侧巨石

        旧有宋王台三字。”

        我们要留意的是,这里说驻跸者为帝昺,实在是《新安志》记载错了。

        当年驻跸官富场的实在是宋端宗,即益王昰,他乃是卫王昺的哥哥。卫王昺

        是在端宗逝世后始继帝位的,其时已从官富场流亡到碙州去了。这位帝昺就

        是后来陆秀夫在厓门负之投海的小皇帝,当帝是驻跸官富场时,他还是襁褓

        小儿,修《新安志》的人不知怎样对这一点史实竟记载错了。

        南宋二王在九龙遗留下来的古迹,除上述者外,还有金夫人墓及杨侯王

        庙。据《新安志》载,金夫人墓在官富山耿迎禄墓侧,相传慈元后女晋国公

        主溺死,铸金身以葬,镕铁锢之,碑高五六尺,大篆宛然。

        据陈伯陶氏考证,金夫人为宋杨太妃女,因铸金以葬讹传为金夫人云

        云。侯王庙则在宋王台西北,至今犹存,志书不载,据陈伯陶氏说,侯王即

        杨太妃弟杨亮节也。

        志书上所说的宋行宫改建的北帝庙,早二十余年犹存庙址,现在则已经

        辟为市廛,遗迹荡然无存了。

        嘉庆《新安志》第二十三卷艺文二记序门,录有旧志的序文六篇,可以

        从其中探索到一点《新安志》历年修纂的沿革。据修纂嘉庆志的王崇熙序文

        说,旧志纂自康熙戊辰,戊辰为康熙二十七年,这次的修志,其实已经是续

        修,因为艺文栏所录存的当时参加修志的邑令靳文谟的序言,就说明是《重

        修新安县志序》,他并在序文里说:“迨壬子岁,前县李可成会奉明诏,曾

        续修之,迄于今不过十有六年……”

        壬子为康熙十一年,李可成的《重修新安县志序》也载在艺文栏内。新

        安县是在康熙八年由东莞县复置的,李氏所修的《新安志》,在清朝该是第

        一次了。

        新安正式置县,是在明隆庆末年与万历元年之间,新安有志,根据嘉庆

        志所录存的旧志序言,似始于万历十五年知县邱体乾所修,因为他的序题是

        《初修新安志序》,其后崇祯八年又由知县李元重修一次,其时距邱氏的初

        修已五十余年了。再后,至崇祯十六年,又由知县周希曜再修一次。李元和

        周希曜的序文都载在嘉庆修的志内。

        根据以上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新志的版本,除《中国地方志综录》

        所著录的康熙戊辰修的和嘉庆已卯年修的两种外,在清朝应还有康熙十一年

        (壬子)修的一种。而明修的《新安志》,更应有万历十五年,崇祯八年,

        和十六年的三种。在康熙戊辰和嘉庆己卯《新安志》已成为珍本的今日,如

        果有一天忽然有明修《新安志》的发现,对于研究史地的人,那才真是一个

        惊人的消息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