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仙欲逍遥txt精校七、少年诸葛亮

七、少年诸葛亮

        当十四岁的少年天子刘协在长安亲自监督为灾民熬粥的同时,远在徐州刺史部琅邪国的阳都县(今山东沂南)也有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在目睹着家乡的战乱,在惊惧中对侵略他们家乡的这些人也留下了深刻印象,成年之后,这些少年时期的印象难免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的政治选择。

        这个少年就是诸葛亮,字孔明,生于灵帝光和四年(181年)。

        之所以拿诸葛亮跟当今天子刘协作个对比,不仅因为他们同一年出生,而且他们也是同一年去世,说起来这也是一种缘分。

        关于诸葛姓氏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说出于葛姓,在伯夷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原来居住在琅邪郡诸县的葛氏一支迁往同郡的阳都县,因为阳都县已有葛姓,为了区别,就把后迁来的葛姓称为诸葛氏。二是说春秋时期齐国有熊氏之后有复姓詹葛的,总是被读为诸葛,以后干脆改成了诸葛氏。三是说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大将葛婴屡立战功,但是被陈胜听信谗言后杀害,汉文帝时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其后代就以诸葛为姓了,称诸葛氏。

        根据《吴书》的记载,诸葛亮一族属于第一种情况,也就是他的祖籍原来在同郡的诸县(今山东诸城),后来迁移至此,但这已经是很早的事了,因为葛伯是夏商之际的诸侯,到诸葛亮能追溯到的先祖诸葛丰时,诸葛氏就早已在阳都县生活了。

        诸葛丰字少季,西汉初年人,以刚直著称于世,在汉元帝时担任过司隶校尉。两汉时期历任的司隶校尉当数诸葛丰名气最大,因为他执法公正,不畏权贵,深得百姓尊重。因此,诸葛丰仅仅凭着担任过司隶校尉的资历就在《汉书》里有了自己的传。

        曹操在洛阳、顿丘和济南当地方官时的所作所为,在某些方面也深受诸葛丰的影响。多年以后,邺县成为曹操的大本营,曹操为找不到合适的管理者而苦恼,他曾经感叹:“到哪里能找到像诸葛丰这样的人才呢?”

        诸葛亮的父亲叫诸葛,母亲姓章,有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哥哥叫诸葛谨,比他大七岁,前几年曾到洛阳等地游学,是一位学者,对《毛诗》、《尚书》、《左氏春秋》等素有研究。中原动荡以后回到了家乡。他弟弟叫诸葛均,此外,诸葛亮还有两个姐姐。

        在诸葛亮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章氏就去世了,诸葛为他们娶了一个继母。不久,诸葛也去世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叔父诸葛玄照顾。

        在曹操从北路二次征徐州的战役中,曹军主力进入琅邪国北部地区,连下五城,其中就有阳都县。综合史料记载来看,曹军早期的军纪确实比较差,屡次留下屠城和残杀百姓的记载,后来曹操注意了这个问题,在严明军纪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情况才有好转。

        曹军在琅邪国的行动肯定影响到诸葛亮一家人的生活,原来以为琅邪国已经远在海边,在这偏远的地方应该相对安全,现在看来也难免刀兵之灾了。

        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也是一个挺有名气的人,早年跟袁术、刘表都有过交往,这时候袁术盘踞在寿春,正积极向北面的豫州、兖州以及南面的扬州发展势力,扬州刺史部的豫章郡太守周术死了,袁术就表诸葛玄为豫章郡太守。

        豫章郡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江西省的范围,治所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这里并没有完全为袁术所控制,荆州的刘表以及已脱离袁术渡江发展的孙策对此地都有想法。说是去那里上任,其实是帮袁术打天下,其中有很大的风险。但是,面对家乡的不安定,诸葛玄还是决定去。经过商量,诸葛玄带上诸葛亮、诸葛均以及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同行,诸葛谨暂留在家乡伺奉继母。

        大约就在兴平二年(195年)左右,诸葛亮随同叔父前往豫章郡上任,这一年,他十五岁。

        曹操由徐州退兵后,陶谦虽然暂得喘息之机,但忧虑过度,一病不起。陶谦在病床上把主要助手(别驾)麋竺叫来,告诉他自己可能不行了,徐州今后的大事,只能交给刘备了(非刘备不能安此州)。

        作为军阀,陶谦也想把位子交给自己的儿子。陶谦有两个儿子,名叫陶商和陶高,但陶谦觉得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只适合做普通老百姓。陶谦对担惊受怕的日子实在过够了,不想儿孙们受这个罪,所以临死之前交代由刘备来继任。

        曹军撤退后,刘备仍然回到小沛。陶谦不久死了,麋竺遵照陶谦的临终嘱咐,率领徐州官民代表前往小沛迎接刘备,同行的还有地方实力派人物陈登,以及流亡到此的前北海国相孔融。对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这个大馅饼,刘备不敢贸然去接。他在徐州没有什么实力,在小沛局面也尚未打开,虽然头上有个豫州刺史的头衔,但豫州主要还是由袁术、刘表以及各种地方势力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顶多也就是小半个下邳国那么大。能得到徐州地方实力人士的支持掌握一州,对于刘备来说还真没做过这么大的美梦。

        在与迎接团座谈时刘备表示推让,无非说些才不足用、德未服人的话。

        陈登说:“现在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徐州户数超过百万,虽然有点委屈您,但仍然希望您能屈尊就任。”

        刘备继续客气:“袁术先生在寿春,离这儿也不远,袁先生家四世五公,海内所归,这个位子应该由他来坐。”

        陈登说:“袁术这个人既骄且豪,不是治乱之主,我们可以帮助阁下组织起十万军队,上可以匡主济民,成就春秋五霸那样的事业;下可以割地保境,在史册上留下英名。”

        孔融也从旁边相劝:“袁术这个人不是忧国忘家之人,顶多是坟墓中的枯骨而已(冢中枯骨),又何足挂齿?现在百姓拥护的是有能力的人,天赐良机,您要不接受,将来后悔都来不及。”

        在刘备的心目中孔融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前两年孔融在北海国被黄巾军管亥部围困,不得已派部将太史慈去向邻郡的平原国求救,刘备那时正好担任着平原国相,他听说大名士孔融有求于己,激动不已:“孔北海先生也知道天下有个刘备吗?”于是发兵帮孔融解了围。

        孔先生都发话了,刘备就不能再推辞了。刘备看火候也差不多了,不再摆谱,于是随同迎接团前往郯县,就任徐州刺史。

        此事也有人反对,这个人是孔融的好朋友,此时在刘备手下任豫州别驾的陈群。陈群劝刘备:“袁术的力量现在还很大,如果您此时去徐州就任,一定招致他的怨恨,袁术和吕布联手,您即使得到徐州也难以成事。”

        书上是这么记载的,从后来发展看也正如陈群之所料。但问题是刘备不接受徐州就有更好的选择吗?恐怕也不是。还是那句话,既然已经人在江湖,那就身不由己了。既然徐州有这个机会,没有风险要去,有风险也要去。

        陈群字长文,颖川郡许昌县人。他的祖父陈、父亲陈纪、叔父陈谌都有名于当世。孔融的年龄介于陈纪、陈群之间,孔融先跟陈纪关系很好,以哥们相称,后来又交往了陈群,把陈群视为兄弟,把过去当哥们对待的陈纪改以长辈来待,以前见面拥抱握手拍肩头,如今再见面必然行跪拜之礼。

        这就是孔融,在这些细节上很讲究。

        现在,刘备由困难户转眼成了暴发户,有人看着眼红,有人看着不愤。袁绍不爽但没有办法,因为他正忙着对付公孙瓒,曹操不舒服也没有办法,因为他正与吕布艰难相持。但刘备还不能高枕无忧,因为袁术还闲着。

        此前,袁术可能都没有怎么听说过刘备这个人,这小子居然坐收渔利,什么功夫都不费就得到了徐州,看着就来气。

        袁术于是挥师北上,目标是徐州的刘备。刘备赶紧整顿人马,南下迎击,双方在徐州刺史部南部的下邳国、广陵郡一带交战,这里就是如今的微山湖南部地区,双方交手,刘备打起来有些吃力,虽然没有全线败退,但再打下去形势肯定会越来越不利。

        刘备从平原国出来后也打过了几场仗,虽然有关羽、张飞和赵云这些猛将,但总是吃败仗的多。打曹操打不过,打袁术也不行。不过,刘备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任何时候都不屈不挠。另外,他还有个一般人不具备的优点: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能迅速调整自己的姿态,能屈能伸,能甘居人下。

        面对袁术的凌利攻势,刘备做出决定:向袁绍求援。

        这是刘备、袁绍的第一次合作。刘备原来属公孙瓒集团,后来依附于陶谦,这两个人都与袁绍集团相对立,袁绍不是刘备的盟友,而是敌人。

        但敌人的敌人自然可以成为盟友,现在的敌人是袁术,袁术的敌人是袁绍,那袁绍也可以成为盟友。刘备派陈登前往邺县,递上亲笔信,表达愿意接受袁绍统一领导的意愿。

        袁绍很高兴,刘备虽然属敌方阵营,但从来没有直接交过手,现在是袁术的敌人,自然是自己扶持和声援的对象,于是让陈登带回去双方合作的意向和他对刘备的良好祝愿。

        有了袁绍的声援,刘备军威大振,危机暂时度过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