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小鲍庄小说全文在线阅读第09节

第09节

        三十六

        鲍秉德家里的生了,生得毫不费难。人到湖里喊鲍秉德,他忙不迭地往家跑。刚到门口,还没搁下锄子,里面就"嗷"的一声,下地了。是个大胖闺女。

        不是小子,鲍秉德也不泄气。闺女小子,他都要,一样的金贵。梦里都做过几回了,有人喊他大。

        不过两个月,他家里的又怀上了。乡里来动员计划生育,要他女人去流产,去结扎。他嘴里答应着,第二天就把他家里的送回了娘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他一个人从她娘家十里堡走回来,想想要乐,想想要乐。

        没想到一个人都活到这份上了,眼瞅着没什么指望了,不料,山回路转,又行了。他走到了大沟边上,走过了捞渣的坟。风吹过坟头,青草沙沙地响。他腿一软,蹲下了,他想起了那疯女人。他望着小小的坟,坟下黑黝黝的大沟水,不由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

        "没准是捞渣把她给拽走了哩,他见我日子过不下去了,拉我一把哩。"

        他又望望坟,坟上的草在月光下发亮。

        "都说这孩子懂事。这么小,就这么仁义。"

        他看看大沟,水,在月光下闪闪发亮。

        "这孩子也真奇,仁义得出奇。和鲍五爷的缘份也出奇,这是个小怪孩。"

        他抓起一把土,拍在坟头上:

        "好孩子,你保佑你七爷生个你这样的好儿子吧!"

        他把土拍结实了。又停了一会儿,走了。

        庄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响,起屋上梁哩。

        大沟对面,树影地里。有两个人,在说话:

        "你家收这么多粮食,还不盖屋?"

        "我大说先还帐哩!这么些年咱家欠队上的帐不少,大说,做人要讲个信义,借了帐不能不还。"

        "那房子,什么时候盖呢?"

        "收了麦,卖了粮食,就盖屋。"

        "你家咋不去做生意?光死种粮食。也种点别的,上街卖去。"

        "我大说了,最要紧的是粮食。有了粮食,什么也不怕了。再说——"

        "再说什么?"

        "我大说,咱是本分人,不是生意人。"

        "做生意怎么啦?"

        "那得会坑人,心要狠才管。"

        "一街都是做生意的,一街都是狼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

        一颗石子扔进了大沟,荡起一个水花,水花一圈一圈地荡开了。

        "生气了?"

        "生什么气?我是怕为了盖房子,把你饿毁了。我知道你是个大肚汉。"

        "满地里青的黄的,什么不能吃?灰灰菜,妈妈菜。"

        "吃得你生浮肿病。我大是生浮肿病死的。"

        "不能。我娘说是把粮食都卖了,总还要留一点儿。"

        "这才对了。"

        风吹过树林子,一大沟的水微微荡起波纹,闪闪地亮。

        "你在想什么!翠。"

        "我想,以后来,我带馍馍给你吃。"

        三十七

        鲍仁文跟着老胡,在县一招住了三天。说是合作,其实就是鲍仁文提供材料,老胡执笔。写完之后,再让鲍仁文看一遍,看有哪些地方失真,不符合事实的。鲍仁文指出后,老胡就改去。弄了两天,鲍仁文只动了嘴,却没有动笔,心里是很不过瘾的。

        而这三天与老胡的接触,却使他打破了一些对记者的神秘感。他没料到记者也是和他一样的人,要吃饭,要睡觉,睡觉还打呼,打得如雷贯耳,害得他两宿没睡踏实。而且他晓得了老胡比他要小三四岁,插过队,然后自学成才,进了报社。他有时请鲍仁文喝酒,喝多了就发牢骚。抱怨自己没有文凭,如何地吃不开。房子挤,工资低,奖金制尚在争取之中,等等,等等。鲍仁文只是不明白,从事这么崇高的事业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俗事的困扰。而有了这许多繁朵俗事的打扰,还怎么能够对人类的灵魂开展工作!

        当他从县城往家走的时候,心里充满了一种失落的感觉。不过,等他进了小鲍庄,面对着人们完全改变了的尊敬的目光时,那失落感又消失了,内心渐渐地充实起来。一周以后,《晓星报》上头条登出了文章:《鲍山下的小英雄》。他的名字赫然地用铅字印在了题目下边。老胡后边。他对着那报纸,心跳得厉害,象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镇定了一会儿,他开始看文章,心跳渐渐缓了下来,正常了。文章里没有一句是他写的。他慢慢地平静下来,又从头看了一遍。这一遍,他发现有几句话一定是出自于他最早的原稿。比如:"死亡面前,他把生留给他人,把死留给了自己"。这句话在原稿上,他记得就有的。当他看到第五、六遍的时候,他从字里行间看到了自己的劳动。他确确实实地认可了,这是老胡的文章,也是他鲍仁文的文章。他的文章终于用铅字印出来了,他的名字,终于用铅字印出来了。这铅字,便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他的名字不再是无足轻重的。他的存在象是更加确定,更加切实了。如果说他原本对自己是否存在还有一些怀疑,一些犹豫,一些不敢肯定,那么这会儿,是完完全全放心了。

        文化子把这文章念给他大他娘听,不料他大他娘脸上却淡淡的,好象在听一个别人家的故事似的。那些激动人心的话,对他大他娘作用不大似的。文章里的捞渣,离他们象是远了,生分了。只是当文章提到鲍彦山的名字时,鲍彦山抬起头问了一声:

        "提我了?"

        "提你了,你是捞渣的大嘛!"

        "提我干啥,怪没趣儿的。"

        "你是捞渣的大嘛!"

        他便不再吱声。

        文章里还提了许多人,比如组织救人的村长,捞起捞渣的拾来,他们都让文化子或别的读过书的孩子念了好几遍。

        这文章激动了许多人的心,有人给鲍庄小学写信。有人给捞渣他大他娘写信,也有人给小鲍庄全体乡亲写信。清明那天鲍庄小学全体师生,来给捞渣扫墓。照此地规矩,在坟头上压了块土坷垃。然后献上一只花圈,用野花野草扎的。五颜六色的,在阳光下,灿烂得很。

        过了两个月,收毕麦子。小鲍庄又来了一辆吉普车,下了三个人。一个是县文化馆的老王,一个是个小妞,穿着连衣裙,另一个是个男的,有四十来岁。他们一起步入了鲍彦山的家。这是从省里来的省报记者。省里决定,要大力宣传捞渣。

        鲍彦山比上回镇定多了,握过手,请客人坐下。然后把捞渣牺牲的前后经过讲了一遍。不免要伤心,掉眼泪。

        "鲍仁平生前最尊敬的是哪一位英雄人物?"那女的问道。

        "鲍彦山有点不大明白,可究竟不好意思叫人再三的解释。"便点点头,想了一会儿说:"捞渣对大人孩子都很尊敬的,见了老人总问好:吃过了吗?和小孩儿呢,从不打架磨牙。"

        那女的便在笔记本上刷刷地记了一阵,又问:"他这样做,是受了谁的影响呢?"

        鲍彦山又想了一会儿:"我和他娘打小就对他说:见了人要说话,要招呼,比你年长的人,万不可不理会。比你小的呢,要让着,这才是好孩子。咱这庄上哩,自古是讲究仁义,一家有事大家帮,方圆几十里都知道。这孩子,就是受了这个影响。"

        那女的又在笔记本上刷刷地记了一阵。又抬头问道:"他照顾鲍五爷,是不是学校安排的任务?"

        "不是。他就是对鲍五爷好。他俩有缘份呢!说实在的,鲍五爷也对他好,两好才能合一好呢!"鲍彦山说。

        那男的开口了:"鲍仁平生前用过的书包,能让我们看看吗?"

        "全烧了。"鲍彦山说:"此地的规矩,少年鬼的东西不留家,统统烧的烧,埋的埋。"

        "他有没有照片呢?"他又问道。

        "没有,他没照过照片。"

        "哦。"那男的好象吸了一口气。

        "这孩子命苦,没吃过一餐好茶饭。"鲍彦山眼圈又红了,指指屋里的粮食囤,"能吃饱了,他又不在了。"他哽咽起来,再也说不下去。

        "我们再去找拾来同志谈谈。"他们站起身来,告辞了。

        鲍彦山站在门口,目送他们走去,心里凄然地想:捞渣这孩子,活着虽不咋的。可死了,有这么些人来问他,也算是有了福份。心下不觉安慰了一些。

        他倚着门站着,好象听见一阵货郎鼓的响:"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展目望望,前边村道上,走着一个挑货郎挑的老头。

        三十八

        拾来正烧锅。见有省里的干部来找,二婶便推起拾来,自己烧了。拾来就吸着烟,和省里的干部说话。

        "那天,是你下水去捞上了鲍仁平,是吗?"那男的问。

        "大家都下水了,有的捞上来烂鞋壳子,有的捞上来烂棉花套子。最后,我才把捞渣捞上来。"拾来诚实地说。

        "你是怎么摸到他的呢?"那男的问。

        "我闭着眼一个猛子扎下去,"他正说着,二婶端来了几碗茶,一人一碗,也给拾来端了一碗,拾来赶紧去接。

        二婶让开了,放在案板上:"别烫着了。"

        拾来感激地看了她一眼,接着说:"我一个猛子扎下去,手碰到了大柳树,我扶着树干沿着树身摸下去,碰到了一只小手。我的气已经吐完了,浮上来吸了一口,再扎下去,就把他拖上来了。拖不动,他手抱着树,抱得死紧。"

        "哦。"那男的吐了一口气,那女的不停地往本子上记。

        "他是为鲍五爷死的。"拾来说。

        那两人很感动地看看拾来,尤其是那小妞,眼睛里水汪汪,亮晶晶,象是要哭了,拾来被她看得脸上有点发热,低下了头。

        "我们再到村长那儿去。是他组织救人的,是吗?"那男的问拾来。

        "是他,一听说少了人,立马带我们下山了。"

        "他家住在哪里?"

        "他家就住在村东,高台子上,有一排……"

        "孩他大,你陪二位同志跑一趟不完了。"二婶发话了。

        拾来看看二婶,二婶也正看他。他便站起身陪他们去。

        不久,省报上登了一大块文章,题目是:《幼苗新风,记舍己为人小英雄鲍仁平》。文章写的很长,很详细,还配了一幅画。大家传着看下来,都说很象捞渣的。文章里提到了拾来,并且进行了一番描写,说他是:纯朴憨厚,身体强壮,几次下水,终于救上了鲍仁平,可是鲍仁平已经在他怀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还把拾来和二婶的事提了一下,说他不嫌二婶穷,把二婶的孩子当自己孩子待。这是作为英雄成长的背景来写的。甚至也提到老革命鲍彦荣。介绍了一番他的光荣历史。说,小英雄从小生长在这么一个地方,前辈们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无疑对他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这一段,鲍彦荣找人念了一遍,琢磨了好久,不由唤起了他早已沉睡的荣誉感。有那么一二天,他寻着鲍仁文,想和他拉拉。可是鲍仁文已经不得闲了,他正在抓紧写一个更长、更富有文学性的作品,他决定写一本小英雄的传记。

        文章发表后不久,便有邻庄、邻乡,甚至邻县的小学生,排着队,抬着花圈,来到捞渣的墓上,过队日,凭吊小英雄,向小英雄宣誓。各色各样的花圈盖住了坟上的青青草,渐渐的,堆得高了,把小小的坟也盖住了。远远望过去,只看见一个花包子。象绿海上的一个花岛似的,被太阳照出了五光十色。

        这时,省里出版社来了一个作家和一个编辑,为了编辑出版一本《小英雄的故事》。

        鲍仁文终于这么贴近地看见了一位作家。

        作家是个小矮个子,瘦瘦的,四十岁上下的年纪,抽烟抽得厉害。好象有着极严重的气管炎,坐在那里不说话,也听到他喉咙里咕噜咕噜的响。他看了鲍仁文写的草稿,决定和鲍仁文一起来搞这本《小英雄的故事》。在这"传记"的基础上搞,这"传记"确实收集了小英雄的大量生平材料。他们一起对小英雄的亲人进行了反复采访,然后,又去找拾来。

        拾来不在,二婶在。鲍仁文就向作家介绍"这是拾来家里的。"

        "拾来家里的,你上湖里去喊一下拾来吧!"鲍仁文对她说。

        拾来家里的便去了。

        鲍仁文对作家说:"此地叫妻子都叫:家里的。我这么叫给你听,是好让你知道此地的风俗习惯。"作家笑笑。

        拾来回到家,先和作家们招呼,然后对家里的吆喝一声:

        "烧茶!"

        于是,家里的便去灶前蹲下,引火烧锅。

        拾来便向作家们叙述他捞小英雄的过程:"我一个猛子扎下去,没有。再一个猛子扎下去,也没有。后来,我想,鲍五爷趴在大柳树上,捞渣准保不能离大柳树远。就挨着树又扎下去,手摸着了树。这是庄东头的树,咱们小鲍庄最高的树。那回,水淹得只剩树梢了。你想,还能有别的了吗?"

        作家点头,往本子上记。

        "我扶着树干,沿着树干摸下去,碰到了一只小手,冰凉……"他讲述着,渐渐被自己的叙述感动,声音也昂扬起来。这时,二婶端上茶来了。

        如今,二婶要敬着拾来三分了,庄上人都要敬着拾来三分了。拾来自己都觉得不同于往日了,走路腰也直溜了一些,步子迈得很大,开始和大伙儿打拢了。

        "拾来,今晌午,作家在你家吃晌饭了?"有人找拾来拉呱。

        "没有。他们上乡里去吃了。"

        "你咋不留作家吃呢?"

        "留啦。他们才客气。城里人才客气。"拾来说。

        "拾来,你咋不回老家瞅瞅?"

        "太远了,不回了。"

        "老家还有人吗?"

        "就我一人哩。"拾来声音放低了,有些伤感。

        过几天,有人给拾来捎了个话:庄口走过一个老货郎,见鲍庄的人就打听拾来,问他成亲过后好不好?有没有娃娃?鲍庄人给他还说得过去吗?那人一一回答了他。临了,那老货郎让他捎信给拾来,他大姑在北边过的不错,有吃有穿的。问他:"不去看看拾来吗?"老头犹犹豫豫地说:"不了。"

        这天夜里,拾来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只货郎鼓,老在耳边响:"叮咚,叮咚,叮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