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小驹子微山湖上沉沉浮浮金山寺

沉沉浮浮金山寺

        说起镇江金山寺,人们总会一下子萌生出一种虚无飘渺的幻觉:一幅滔滔江水上涌,金山寺在摇晃中升高;白娘子、许仙、老法海、鱼鳖虾蟹,一场厮杀......最后,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这就是悲剧《水漫金山》的故事。古往今来,多少善良的人们为之不平,为之流泪,为之诅咒那个万恶的法海。

        不过,今天本文要说的金山寺,却不是那个悲剧的来龙去脉,而是一个最新产品、最受镇江人欢迎的香烟--"金山寺"。

        "金山寺"香烟,是由徐州卷烟厂出品、镇江市烟草公司总经销的地方名烟,1989年投放市场以来,虽有起伏,现在却已牢牢地扎下根,取得烟市上自己的席位和声誉。

        最近,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访问了镇江市烟草分公司,听到了分公司领导同志介绍他们"金山寺"进入市场的前前后后。那故事,就象"水漫金山"一样动人,只不过,大结局并不悲,而是"金山寺"香烟为他们带来了勃勃生机的新局面!金山寺,是镇江市的文化古迹之一,而金山寺的闻名遇尔,重要原因,却是依赖那个悲剧《水漫金山》。今天我们无须去繁琐地考证是否真有水漫金山此事,也无须给法海定个什么罪名或者替许仙夫妻洒出过多的同情之泪。金山寺的存在,我们只能实事求是地去了解它、认识它。

        不需作过多的注释,镇江人把自己的香烟都命名为金山寺,足见金山寺在镇江人心目中的位置和影响。借助镇江朋友提供的资料,我们知道了山、寺的沧桑--

        金山,原为江心一个小岛,清季咸丰、同治年间,始因江滩淤积与陆地接连成山。山之有名,历史久远。据说始于东晋淝水之战。东晋大胜,将所虏之氏族置于此山,称"氏文山";前秦苻坚败于淝水之战,又称"获苻山"。宋周必大《杂志》又有一说,即"每风涛四起,势若浮动,故南朝谓之浮玉山。"唐人裴头陀曾于此处江中得金,乃易名为"金山"。从此,金山名称即延续下来。

        金山有寺,历来说法不一:一说起于东晋,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中(约公元510~515年)加以重修:一说起于唐裴头陀。初名叫"江天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改名为"龙游寺",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又改名为"神霄。玉清万寿官",不久,徽宗亲书殿阁十额以赐,复名"龙激寺"。裁金山有塔,原名"荐慈塔",高七级,相传是南北朝梁萧氏融。始建.又说是李唐时所建。始为双塔,南北相向,一名荐慈,名荐寿;至明塔废。现存之塔为明穆宗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僧人明了在北塔旧址重建,迄今已有四百余年。

        金山之寺之塔,历史悠久,她象我们整个民族一样,经历了无数劫难,兴兴灭灭,沉沉浮浮,这座本来殿宇辉煌,双塔对峙,楼台交错,密布层峦、蔚为壮观的金山,自宋至明至清,屡遭倾圯,四次毁于大火,有过六次重建,至解放前夕,即1948年4月6日,金山寺又第五次罹火成灾,不到三个小时,寺字精华,几乎毁尽。解放后,人民政府不断致力于劫后金山寺的建设,已修建的有寺内走廊、平台及寺后的金山公园,韧后尚存的屋宇及塔也修茸一新......我们从古老的胜迹走回烟草分公司的小会议室,一边品味着"金山寺"香烟,一边听着公司同志的动人介绍--

        "金山寺"香烟有两种包装,一种是软盒,一种是硬盒翻盖。洁白的纸底,红色的细线金山寺图案,竖立着"金山寺"三个行书烫金字,乍看上去,犹如金山缩影,缩欣赏,那图那字,却都展现着艺术的瑰丽;揭盖抽出香烟,金丝盈盈,清香袅袅,我这个素来与烟无缘的门外汉也不得不点燃起来,贪婪地去领略那无可名状的享受向我们介绍"金山寺"情况的,是镇江市烟草专卖局副局长、烟草分公司副经理李芒,销售科长戴进和业务科副科长张方方。

        无独有偶,镇江地区销售地产烟,许多年来也是亏损大户,每年以五、六百万元的巨额填补。寻求一种解脱负担的途径,成为镇江市烟草分公司的当务之急。1989年起,他们找到徐州卷烟厂,提出联产一种有地方特色的香烟,以摆脱困境。徐州卷烟厂乐意和他们合作,并请他们提出具体要求。

        镇江市烟草分公司的同志和所属丹阳、扬中、丹徒三市及句容一县的同行,坐下来分析烟市行情。得出的结论是,本地吸烟人有一种"崇名牌"的心理状态,认为好烟只产云贵。云贵烟在手,才算气派,才算不失大雅。与此同时,他们也觉得地产烟牌子不响,在人们心中没有地位;至于烟的质量,计较起来还在其次。于是他们决定创一种有强烈地方特色的牌子,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树自己的名牌。最后,他们决定以"金山寺"为烟名。

        金山寺,是镇江人的骄傲,是镇江人崇拜的偶像。这种牌号的香烟一上市,就成为抢手货:一段时间销遍城乡,街谈巷议,家喻户晓,"金山寺"香烟成为最畅销的卷烟品种之一。世界上的事情,常常变幻莫测。"金山寺"在镇江轰动了一年,取得了良好效益,烟草分公司的同志也轻松地舒了一口气。然而,舒心的时刻没过多久,一种严峻的形势意外地出现在面前:"金山寺"的市场渐渐缩小和冷淡下来,堆在柜台上的"金山寺"渐渐无人问津。到1993年初,库存"金山寺"将近一千箱,有300多万元的资金被压在那里,成了死钱。镇江市烟草分公司又陷入了困境。

        "难道咱们的金山寺就这么没有生命力么?一个很有理想的宠儿为什么会瞬间夭折?"镇江烟草战线上的同志不悲观,他们在困境中找原因、寻出路。他们说:"要象历史上的金山寺一样,毁了再兴,要保持它一个永久的青春!"

        --金山寺曾经五毁于火,第一次是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大火使山寺成了废墟;徽宗南渡之后,金山寺第二次毁于火,明英宗正统八年再毁于火,第四次毁于火是清文宗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后经十八年(至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糜银三万有奇才复建完竣;1948年4月的大火建筑物被毁三百余间,主要殿堂几乎毁尽。金山寺可谓多灾多难!可是,而今不是又恢复了它的兴盛岁月吗!由废而兴、再废再兴,这就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性格,镇江人继承和发扬了这种性格,他们决心再创"金山寺"香烟的兴盛时期。

        "金山寺"滞销,有两个原因,一是产品质量还没有完全过关,人们对新产品的适应过程还没有完备;一是宣传舆论工作没有跟上,人们头脑中的"外烟好"印象还没有破除。

        镇江烟草行业的同志奋发图强,扭转局面。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大抓宣传,用最迅速、最有效的措施占领包括报纸、电台、电视台的及销售网点的柜台,广泛宣传"金山寺"的特点和优越处,使"金山寺"香烟成为全市人民心中的宠物;造成"镇江人吸金山寺烟光荣"的氛围。另一路由分公司负责人带队三下徐州、与烟厂同志勾通关系,改进品种质量。

        下徐州,镇江人当作走出烟草行业低谷的一项举措。新上任的镇江市烟草分公司经理侯在龙亲自带队,风风火火地来到徐州。徐州卷烟厂厂长尉彭城、党委书记苗永新停下其他一切事务,盛情接待了镇江的同志。

        侯在龙是一位很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企业家,到徐州之后,他便首先表示向徐州卷烟厂的职工感谢和慰问,他对尉彭城和苗永新说:"镇江古称南徐州,你们是北徐州,历史业已把我们南北徐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愿我们继续更好地合作,为进一步提高金山寺牌号卷烟的质量、为进一步打开金山寺牌号卷烟的销路,为进一步振兴江苏烟草事业而共同努力!"他最后表示"欢迎北徐州的同志到南徐州作客。"

        作为"金山寺"香烟的"生母",徐州卷烟厂的同志能理解镇江同行的心,尉彭城他们除接受侯在龙的盛情之外,反复思索着侯在龙"进一步提高金山寺牌卷烟的质量"的话。他对侯在龙说:"侯经理,金山寺是我的亲儿子,也是你的亲儿子,咱们共同携手,把他抚养成为有出息的人!"他又说:"有什么要求你只管提出来,我们一定做到。"。

        侯在龙推心置腹,尉彭城说到做到,产销两家立即把手拉得紧紧地。

        侯在龙在徐州的日子,徐州卷烟厂上上下下对他十分热情、十分真诚,一些车间以机台停车五分钟来欢迎镇江的客人,厂里召开专门座谈会,请侯在龙讲话......

        "金山寺"香烟的质量很快达到优质,并由软包装发展到翻盖硬包装。

        在卷烟的销售经营上,镇江同志表现出自己的胆略和扎实作风。"金山寺"滞销的苗头刚出现,他们便果断地决定:宁可积压,不再投放。结果,把近千厢约二十一万条"金山寺"锁死在仓库内;及至"金山寺"重振了名声,他们却又谨慎,小心地只找一个代理商,由他一家独家经销的办法,使"金山寺"不仅走出低谷,而且成为抢手货。

        李芒副经理以愉快的心情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确定代理商的过程--

        在以往的经销接独中,他们发现丹徒市宝捻供销社的承包人孙美林是个有开拓头脑,实于而又守信用的人,认为把这个人调动起来,会重振"金山寺"的雄风!于是,烟草分公司的经理领着销售、业务科负责人下了丹徒。他们一见到孙美林,就开门见山地说:"老孙,我们公司信赖你,想和你携手办一件大事,但主要还得靠你去闯。你干不干?"

        孙美林,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在商业战线上,摔过跟斗,也打过漂亮仗,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商业风格;闯而不冒险,为利而不丧失人品。听了烟草分公司同志的话,思索片刻,说:"你们看我能不能干好?要觉得能干好,就把任务交给我!""你能干好!不然,我们就不找你了。"接着,烟草分公司的同志便把代理一事说个明白,并说;"当务之急,是把库存的二十一万条金山寺推出去,还不许亏损。"

        孙美林锁起眉--"金山寺"烟虽好,毕竟处在滞销期。照惯例,滞销货是要降阶出售的。而今,既要推销出去滞销货,又不许亏损,难度不小。不过、孙美林毕竟不是庸碌的承包商,许多年来,他以自己的忠厚老实,取得了大批同行的信赖,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网络。他觉得,只要自己深入下去,做一番宣传活动,还是有路可走的。于是,他坦率地说:"这件事我能干。不过,咱得把话说明,既然你们信任我,在一定的时间内,金山寺,的经营权我得垄断起来。干垮了,我承担一切责任!"

        "好,咱们一言为定。"烟草公司立即同孙美林签订了专业代理协议。

        孙美林确实是一位经营有方的代理商,大批"金山寺"运抵宝埝之后,他不动声色,只找几家信得过的经销点,按公司给他的每条13.6元批发价分文不增,少量推出一批。

        地方人对地方产品总是怀有特殊情感的,再加上假冒牌号的外烟冲击于市,许多人反而又怀念起"金山寺"了。市上再度出现"金山寺",自然令人惊喜!那些脱销此烟的点、店便四处打听,最后,纷纷拥向宝埝。孙美林的批销价也渐渐提高,最后每条达18元。经过月余的销售,库存烟不仅全部销售一空,"金山寺"的旺盛市场重新形成。本地销售有路之外,省内的金坛、无锡、江阴、张家港、武进、高邮以及浙江、福建、安徽等地的烟商,也都赶来光顾"金山寺"。1993年"金山寺"的销量达五千箱,1994年仅上半年已达五千另五十箱。

        经过一度的消沉之后,"金山寺"重振雄风,又占领了自己应该占有的市场!现在,它已由中低档的品位向中高档迈进,不久,市场上将会出现崭新的"特醇金山寺"!

        1994年10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