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日本,流行“实力主义”,或者称之为“能力第一主义”。“终身雇用、论资排辈”这一套似乎已变成明日黄花。
就我个人来说,作品的销售量不会随着年岁渐长,或是因20年的作家资历等理由而上升,所以我非常赞成能力自由化。不过,考虑到所有的事物都有正反两面,能力的自由化应该也有不利的一面。事实也的确如此。
在公元前3世纪到前2世纪的地中海世界,罗马与迦太基发生了拼死搏杀的布匿战争。第一次布匿战争始于公元前264年,最终以迦太基灭亡而宣告第三次布匿战争结束,则是在公元前146年。地中海世界的双雄,一而再,再而三,来来回回打了118年的战争。
尤其是决定战争走向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从公元前218年至前201年,整整持续了17年。这场战争与其说是罗马与迦太基的对决,不如说是罗马与汉尼拔的对决。
当时的罗马,被这位迦太基的战将玩弄于股掌之间,完全不知所措。面对采用前所未闻的跨越阿尔卑斯山的战术直捣意大利半岛的汉尼拔,新兴大国罗马的军团一筹莫展,屡战屡败。尽管汉尼拔率领的军队在人数上处于劣势,可是败下阵的总是罗马军团。迦太基军步步逼近,距离首都罗马只有一步之遥。
当年的罗马军团由具有强烈的保家卫国意识的罗马公民组成。而这支军团的将领,则是由公民选出的任期为一年的两位执政官。从军队的性质而言,这应该是最理想的组织结构。
可是,他们却不敌除大将汉尼拔之外几乎没有迦太基人的外国雇佣军团。特拉西梅诺湖、坎尼会战,罗马军团两度完败于汉尼拔,遭受了之后的大罗马时代500年间不曾有过的惨败,输得可谓彻彻底底。如果当年的媒体像如今一样发达,相信各家报纸、电视台势必会大肆喧嚷:“罗马,命不久矣!”
当时的罗马采取了严格的共和制。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运作健全,寡头政体下一人独揽大权的现象自然被视为有损于共和体制,因此执政官的任期仅限一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军们不可能与士兵建立起牢固的关系,罗马人甚至认为不应该利用人际关系来操纵军队。
在军队那样的体制里,相较于实力、才华,经验当然更为重要,官职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正因为讲求论资排辈,这种由多团体构成的组织才能保证正常的运作。
不过当年的罗马似乎是病急乱投医,他们决定让年仅25岁、尚未达到通常担当要职的年龄门槛的西庇阿统领军队。国家危在旦夕之际,已经顾不上再讲求什么论资排辈了。
个决定带来的结果是众所周知的。战无不胜的迦太基,仅仅因为一场扎马会战的败北,便输掉了整个战争。
这次的转机也令实力主义在罗马共和国内不断抬头。从此之后的罗马历史,几乎是由个人传记连缀而成的。最终的结果自然是转向帝制。
那些认为由皇帝取代元老院统治国家因而导致罗马走向衰败的历史学家,甚至将罗马在西庇之后兴起的依靠实力获得公民权的现象,称为“汉尼拔的复仇”。话说回来,只让事物发挥正面效果,是任何人都不容易做到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