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辛亥革命哪一年第7节 史上空前大悬疑

第7节 史上空前大悬疑

        阎锡山返回太原,调拨两营新军给吴禄贞。

        而吴禄贞却在这时候做了桩怪奇的事——他公开亮出反清旗号,在石家庄就任了“燕晋联军大都督”之职。

        吴禄贞明明知道他的部属不可靠,他甚至连亲信卫队都没有,他虽然被朝廷任命为第六镇统制,却无异于裸露于群狼之中——第六镇中,支持皇统的有,反对革命的有,吴禄贞这么急切的把自己的秘密身份亮出来,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吴禄贞也是没得办法,既然他已经发誓不入娘子关,那么朝廷派给他的山西巡抚,也就不干了。这等于和朝廷摊牌。所以他只能出任燕晋联军大都督,准备驱师大入,直下京师。如果他能够成功,则中国此后的政治经济格局,将会全部改写。

        但这段历史终究无法改写,吴禄贞三军未行,他以前的卫队长马蕙田突然来到第六镇军中,霎时间消息满天飞,都说此人是来暗杀吴禄贞的。吴禄贞听后失笑,暗杀还这么风风火火大肆张扬,生怕人家不知道吗?就将马蕙田叫来,问道:小马,我听说你此来是杀我,消息确否?

        马蕙田答:没错,我来正是为了杀你。言未讫,已经握枪在手,对准吴禄贞连开数枪。

        吴禄贞立时身死。

        此人一死,北京重围立解,不唯是燕晋联盟化为乌有,而且石家庄重归皇统,害得山西的阎锡山与中原地带失去联络——最闹心的是,阎锡山还派出了两营新军去给吴禄贞做卫队,这两营人马正在不紧不慢的赶路,可是吴禄贞已然身死。

        他原本是有机会黄袍加身的——只差了那么一点点。

        这样一来,一个空前的大悬案就被迫推到了大家的面前:杀害吴禄贞的凶手,竟系奉了何人之命?

        最早的文献,众口一词,认为幕后凶手必然是吴禄贞留学日本时上铺的兄弟——宁汉将军铁良。铁良和吴禄贞是同学,最欣赏吴禄贞的才干,不是铁良的欣赏,吴禄贞也不会被授予第六镇统制之高位。况第六镇扼守石家庄,无异于守护大京城的卫戌部队,以吴禄贞任此职,可知铁良对吴禄贞是何等的信任。

        然而吴禄贞终究是背叛了老同学,而且他的背叛,使得满清朝廷面临着最严重的亡灭之危。而吴禄贞一死,北京城的危险立即解除,形势倒转,这种变化,就成为了铁良谴人刺杀吴禄贞的最大证据。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实际上铁良在吴禄贞之死上,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放眼整个民国,唯一占到便宜的就是袁大头袁世凯。

        按照推理学上的研判规范——当一件凶案发生,那个唯一的获益之人,他必然是凶手。

        吴禄贞死了,袁世凯获益——由此可证袁大头硬是凶手,袁世凯就算不承认,也不管用的。

        所以有关吴禄贞之死,早期被认为是宁汉将军铁良干的,后期的共识则是袁世凯干的——尤其是后来袁世凯竟然复了帝制,那么这事就更是他干的了,不是他也是他。他连皇帝都敢做,岂有一个不暗杀吴禄贞之理?

        然而,这事真有可能不是袁世凯干的。至少,在所有的嫌疑犯当中,袁世凯的嫌疑最小。

        这话又是从何说起呢?

        原因有两个:

        第一,袁世凯从未有过刺杀前科,在此之前他没干过这种事,在此之后他也没干过类似的事(同样类似的还有宋教仁被杀案,同样是没有任何证据,而且刺杀者是国民党,却凭空将罪状扣到了袁世凯的脑壳了)。如果我们要把一桩罪案归结于一个从未犯过此类错案之人,那么就需要更为充足的证据,不能仅凭推断,更不能单只凭了情绪。

        第二,单独的刺杀不比于打群架,需要的是烈血之士。比如说古时代的荆珂刺秦王,象荆珂这样的义烈之士少之有少,因为这种人的意志信念,是违反最基本的贪生怕死之人性的。同盟会以无尚的精神力量作为感召,但同样仍然面临着刺杀人才奇缺的困扰,玉面书生汪兆铭被逼得出手行刺,可知愿意肯冒着被人捉住危险丢炸弹的人,是多么的难找。无论是在宁汉将军铁良那里,亦或是在世俗的袁世凯那里,都很难找到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撑。

        相反,另有一个人,他能够找到这种号招刺客的精神力量,而且他有过多次刺杀的前科,有着丰富的刺杀经验。此外,他还有着比铁良,比袁世凯更为强烈的刺杀动机。

        此人是谁?

        它便是同盟会,革命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