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心中另一个自己歌词彻底的黑暗……

彻底的黑暗……

        朋友的朋友,他五六岁的儿子出了状况,找我看看。

        在饭桌上,我问男孩:你做梦吗?和叔叔说说。

        他说,他常做一个梦,就是纯粹的黑暗,黑暗里什么都没有。

        做这个梦时,你觉得怎么样?我再问。

        他说:很舒服,有安心的感觉。

        纯粹的黑暗,且很舒服,这是一个梦中常见的意象,它最明显的寓意,是子宫的感觉。

        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常做这样的梦,或意味着,他想退行到在妈妈的子宫里。

        退行,是精神分析的一个概念。所谓退行,即在现实世界遇到了暂时应对不了的挫折,而无意识地退行到更早期的、曾获得的、能温暖自己的情景中,以寻求安慰。

        在妈妈子宫里,这是所有人都曾获得过的温暖情景,所以谁都可能退行到这一情景中寻找温暖。不过,它也是最原始的情景,若总想退行到这一情景中,那通常意味着,只有这一最原始的情景,才能给他足够的安慰。

        依此推理,这个小小的男孩,他之所以想退行到妈妈子宫里,或是因为养育环境让他太难受了。

        现实情况是,这个小男孩的奶奶,是他的主要养育者,其次是妈妈,而奶奶与妈妈的控制欲望都极强,什么都要求他按照她们的意志去做。如果他不遵循,她们就会软硬兼施,直到他屈从。

        并且,奶奶非常喜欢他、在意他,胜过在意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人。

        出于对奶奶的爱,他并不反抗,对奶奶言听计从,看起来什么都不对奶奶隐瞒。他还表现得超级懂事,大人们都对他非常满意。

        他们之所以觉得孩子有问题,是发现,孩子不仅对奶奶和妈妈言听计从,在学校对老师也是这样。并且,老师的任何一句话,都会对他构成巨大的压力,让他无比焦虑。这种焦虑远超过一般孩子,这才引起了他们的警惕。

        听话,只是这个男孩一方面的写照。另一方面,这个男孩有一个特点:当他做自己的事情,譬如做作业和看电视时,简直可以做到对所有人的话充耳不闻。特别是奶奶,甚至大吼都不能引起他的注意。

        大人们觉得,这是孩子的优点——他太容易投入了!

        的确,他在一定程度上是投入,但这种充耳不闻,还有特别的心理含义:超级听奶奶等大人的话只是表面,而他内心中,无比想从奶奶的聒噪与控制中摆脱出来。

        曾有一位男性来访者,和他第一次谈话很困难,我总是昏昏欲睡。我向他坦承这一点。他说,啊,我太太也常说,我讲话有催眠效果。

        我注意到,他讲话严重缺乏细节。当我将这一观察告诉他,并就他讲到的事情询问细节时,他说:真对不起,我忘记了。

        他真的是忘记了,哪怕昨天的事情,问他细节,也常记不起。但这是意识层面的东西,潜意识中必有文章。

        于是,我问他,你是不是有一个妈妈或奶奶等主要养育者,总对你追根问底,什么细节都不放过,并且,她有超级控制欲?

        他非常惊讶,你怎么知道?

        我说,根据经验,更根据你不能谈细节这一现象。如果有一个控制欲极强且对孩子总追根问底的主要抚养者,那么,孩子意识上会配合他,但潜意识上,孩子会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但后一种心理,孩子甚至都不让自己意识到,因为这会与对抚养者的忠诚和爱构成严重冲突。所以最好是,连自己都被欺骗了——意识上都不知道想对抚养者关闭。结果就变成,我绝对对你忠诚,你问我任何事情我都想告诉你啊,可是,我真的记不得了。

        听了我这一番分析后,他就开始讲细节了。将潜意识的东西意识化后,容易有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个五六岁男孩的充耳不闻,即同样的心理逻辑:我意识上是对你绝对忠诚的,但我看电视和做作业时,我真的很投入啊,我投入得都完全听不到你说什么了。

        这种投入有好处。有好几个俄罗斯的天才数学家,都是有超级控制欲、无孔不入的妈妈,他们世界的每一角落都会被妈妈侵入,最终他们躲到妈妈根本懂不了的数学中,而获得了一份清静。

        这种充耳不闻也有坏处。我见到的多位耳朵后天出问题的人,也是有这样的妈妈,而他们意识上绝对听话,那不听话的一面,就通过身体来表达了。

        极端的听话和极端的充耳不闻,反映了这个小男孩内心的分裂程度,而意识和潜意识如此分裂,也可以看出,他的养育环境是极其有问题的。

        常做那种纯黑的、类似子宫环境的梦,意味着,这个男孩想退行到那种绝对不受外界干扰而又被哺育的环境中。或许在黑暗中,才没有奶奶的控制与聒噪。

        这个小男孩的退行心理有些严重,但这种想退行到子宫的心理其实非常常见,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

        譬如,他的企业家父亲也有这种心理。他不理解为何人们喜欢住在大房子里,而他喜欢住在小小的、紧凑型的房子里,那样让他觉得舒服,能有家的感觉。

        这或许也是对子宫的向往。若是,那么可以说,这个在生意场上杀伐四方的男子汉,竟以这种方式,和儿子互为镜像。

        将这一故事写在微博上后,引起热议,很多网友也讲了类似的心理:

        网友一:我也是这样的,我从小就喜欢紧紧凑凑的房子,总觉得那样有安全感。像欧美那种大房子,简直觉得心慌。

        网友二:产后抑郁时,躲到大衣柜里,关上门,一片黑暗,不想出来。

        网友三:想起我十来岁时,喜欢躲在桌子下面,缩成一团。

        网友四:小时候常幻想住在一个透明却坚固的玻璃房子里,外面下着大雨、刮着风,还闪着雷电,房子里昏暗却温暖。想来这其实跟这孩子是类似的梦。

        网友五:很享受黑暗,喜欢晚上关了灯、打开音响,在一片漆黑里躺着听音乐。睡觉的时候不喜欢房间里有一点光,关掉灯在黑暗里摸索也不害怕。

        网友六:我明白了,我睡觉尤其是冬天喜欢把被子裹得紧紧的,把自己裹成蚕蛹状,估计跟这有关。

        网友七:终于明白,为什么小时候每到冰冷的雨天,就幻想自己打一把超大的黑伞蹲在那里,并且这种幻想让我很安心。

        ……

        在咨询和生活中,我和许多宅男宅女交谈,他们感觉,若可能,自己只想缩在一个小小的蛋壳里,只自己容身就好。这个蛋壳,最好是坚不可摧、能彻底闭合,任何人都不能进的。

        不过,全然的关闭,这只是一部分。如这是全部的话,那会孤独得要死。

        所以,最好是,我缩在蛋壳里,但外面要有人,或者是一个不离不弃的陪伴者,或者是喧嚣的人群。

        因为这种心理,很多宅男宅女的婚恋就变成他们缩在自己的壳中,小心地索求着恋人的陪伴。看似他们对恋人不在意,但对方若离开,他们就会遭受致命的打击。但是,他们若走不出壳,那恋人也会孤独得要死。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努力走出壳。但同时,也不必对这种退行心理过于排斥,觉得时时刻刻都不能处于其中。

        微博上,每当我谈到一种有问题的心理时——其实任何心理都必然有一定的问题,总有人问:怎么破?这次也不例外,许多网友问该怎么消除这一心理。

        任何心理的形成,都有其合理性。急着破,就是否定了这种心理的合理之处。

        若说,退行到妈妈子宫的想象,是谁都可能发生的。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这是谁都可以找到的一种温暖与安慰。并且,很多时候,它真的能给我们力量。

        所以,比破掉它更重要的是接纳它、觉知它,有时甚至还要清醒地回到这种状态中,主动寻找那原始的安慰。只是,不要太长时间甚至是永远滞留于这一胎儿时期的温暖。

        特别重要的是,这种退行,都是因外界的挫折,暂时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所以,寻找退行之安慰的同时,必须认识到自己遭受的挫折是怎样的,然后面对它,并调动各种资源去化解它。现实世界的挫折,才是真正需要破的。

        实际上,受伤时,回到一个安全岛,积攒力量再出发,这是一生的隐喻。

        子宫,是最初的安全岛。出生,则是最初的挫折。

        幼儿时,这个安全岛就变成了妈妈。这时的经典画面是,幼儿在玩耍,玩耍即他在探索外部世界。他可以很投入地玩耍,但前提是妈妈必须在,妈妈不在,探索就难以进行了。探索受挫时,他也会寻找妈妈,或回到妈妈身边,寻找妈妈怀抱的温暖,然后,继续前行。

        成年人,则要构建一个家,在外面冲杀受挫时,回到家的港湾充电,然后继续冲杀。

        只是,子宫的温暖,是妈妈给的,这是一种恩赐,而家,则要自己构建,构建的同时,完善自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