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雪中悍刀行徐凤年闯钦天监第五章 议事堂激辩战局,北凉军大破莽寇

第五章 议事堂激辩战局,北凉军大破莽寇

        祥符二年,北凉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凉州虎头城失陷的危殆形势下,总计以己方三州边军十余万人战死,斩杀北莽大军三十五万。

        还未入秋时节,蓟州就已经是个让人焦头烂额的多事之秋了。

        在这个时候,新任两淮道节度使的蔡楠,以及随后成为经略使的韩林,很快就成为京城官场上的议论焦点,对于那员昔年大柱国顾剑棠的心腹大将,京城官员都不太乐意说好话,可旧刑部侍郎韩林却是太安城有口皆碑的清流文臣,故而京官大多抱以同情姿态,都惋惜韩大人命途多舛,好不容易外放为官,却接手这么个烂摊子。不知为何,在这期间,比蔡、韩两位封疆大吏更早进入两淮道的一个赵姓人,从头到尾都无人提及,哪怕这人是先帝的三子。虽比不得大皇子赵武和当今天子,但其母也贵为北地士子集团执牛耳者彭家的嫡女,可是封为汉王就藩蓟州的赵雄出京城以后,就像泥牛入海,杳无音讯了。要知道这位三皇子当年在太安城那可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风流雅事就没有断过,在赵雄如日中天的时候,如今以王远燃领衔的京城四公子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眼巴巴艳羡着呢。先帝六个儿子,嫡长子赵武就藩辽东,且是唯一手握虎符兵权的皇子,授予实打实的镇北将军,协助大将军顾剑棠和老藩王赵睢共同镇守北边,二皇子赵文去了烟雨朦胧、士林茂盛的江南道,五皇子赵鸿封越王,藩地在旧东越,六皇子赵纯因为年纪还小,尚未离京就藩。

        新建汉王府邸内有一湖,被赵雄命名为听涛湖,世人皆知北凉王府有座听潮湖,赵雄取此名,用意令人遐想。听涛湖湖心有座亭子,四面皆水,不设桥梁,必须以采莲舟为渡。亭中有藤床竹几,瓶中插有数枝丰腴芍药,香炉烟雾袅袅。

        身穿素白便服的赵雄斜踞床榻,手持酒杯,有女婢在这位藩王身前手捧一帙古籍,有婢女在旁端冰盘,陈放时令鲜果,又有婢女站在赵雄身后打扇,驱除暑气。

        赵雄看一页书,便饮一杯酒,不与人言,自得其乐。

        一个下午就在年轻汉王的悠哉中,缓缓流逝。

        赵雄瞥了一眼窗外的天色,很快就有婢女帮他穿上靴子。赵雄来到窗栏附近,眯眼看着湖岸上那个纹丝不动的身影,啧啧出声:“难怪能做上我朝年纪最轻的一州将军,也真是够拼的。”

        赵雄离开亭子,乘坐莲舟回到岸边,上岸后走向那个正值风雨飘摇的蓟州将军,后者在藩王邻近后,抱拳沉声道:“末将袁庭山参见汉王殿下!”

        赵雄随意摆了摆手,笑呵呵道:“袁将军有话就直说。”

        袁庭山缓缓抬起头,在岸边站了整整一下午,却眼神熠熠,不见丝毫颓丧,脸上也毫无谄媚之色:“恳请王爷能够替末将在那封能够直达御书房的密折上,恶言几句。”

        赵雄故作惊奇道:“袁将军如何知道本王有密折上奏的职责,又为何要本王说你的坏话?本王可听说你袁庭山如今处境已经够糟糕的了,先前非但没能在老丈人那边讨到好,最近连一些好不容易拉拢起来的心腹也投奔了蓟州副将韩芳,甚至连蔡节度使也对你闭门谢客,韩经略使就更不用说了。你今天来本王府邸,等了一下午不该是等一份雪中送炭吗,怎么反而要火上浇油?当将军当腻歪了,想当个阶下囚尝尝新鲜?”

        听着汉王的冷嘲热讽,袁庭山面不改色,始终保持抱拳躬身的恭敬姿势,语气诚恳道:“末将这次登门拜访,带了黄金万两,珍玩字画十箱……”

        听着这个被某些京官私下骂作疯狗的年轻人娓娓道来,赵雄出现片刻的失神,没来由想起一幅画面,那幅画面不曾亲眼所见,却是多次亲耳所闻。

        很多年前,有个年轻武将也是差不多这般模样,在离阳兵部衙门求着给人送礼的。

        赵雄抬头看着大片大片火烧云的绚烂天空,自言自语道:“可惜没有下雨。”

        袁庭山仰头看着这位明显心不在焉的汉王,低下头,悄悄咬着嘴唇。

        两个老丈人,大将军顾剑棠已经明确表示,他不会对蓟州糜烂局势施与援手,而李家雁堡,也隐约透露出那近万李家私骑是最后的家底,不会交由他这个女婿肆意挥霍,一万私骑就算要战,也只会战于蓟南地带,甚至允许的话,要一口气转移到江南道北面,而绝不会由着他袁庭山带到蓟北边境上去跟北莽死磕。如此一来,原本蒸蒸日上的蓟州将军府可谓内忧外患。但是这些事情,袁庭山都不介意,他甚至可以在仕途上一退再退,连这个蓟州将军也一并不要了。但是袁庭山无比忌惮一个人,那就是太安城坐龙椅的那个年轻天子。袁庭山怕自己在这位雄心勃勃的皇帝心中,变成一个不堪大用的庸将,一旦在皇帝脑中形成这种致命印象,他袁庭山就算打一百场胜仗都没有了意义。所以袁庭山来求汉王赵雄,求他在密折上弹劾自己,只有如此,让年轻皇帝觉得整个蓟州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在排斥他袁庭山,如同庙堂上的骨鲠孤臣,那他才能拥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黄金?本王姓赵,缺这玩意儿?古玩字画?本王这辈子亲手摸过的,比你袁庭山见过的还多。”

        赵雄伸手拍了拍袁庭山的肩膀:“所以袁庭山,以后有飞黄腾达的那一天,别忘了是谁在你走投无路的时候,拉了你一把。”

        袁庭山左手五指死死抓住右拳手背,青筋暴起:“末将誓死不忘!”

        赵雄微微俯身,在袁庭山耳边轻声说道:“其实你无论是在蓟州当将军,还是去广陵道带兵平叛,在某个人心底,其实都是不值得他信任的,只有你那老丈人死了,你才有出人头地的一天。这句话,就当是本王给你的回礼。”

        袁庭山身体一颤。

        赵雄似乎有些乏了,挥手道:“你走吧,本王就不送了。”

        袁庭山继续弓着腰后退出几步,这才转身离去。

        赵雄看着那个背影,笑眯眯道:“你也太小看我那个三弟了,嗯,也太小看我赵雄了。罢了,这次就帮你一回。”

        江南泱州有一处风景旖旎的形胜地散花台,山并不高,但方圆百里之内无山,就显得格外突出。相传大奉王朝时有得道高僧在此说法,引得仙女散花,顽石点头。

        暮色中,江南道风流名士呼朋唤友,云集散花台,要共赏月色辞夏迎秋。每人都自备坐毡、酒水、茶点、盏筷、香炉和薪米等物,在山巅席地鳞次铺排而坐。

        今夜山上竟有九百人之多,在一位豪阀名士潇洒起身高声朗诵出“我辈文章高白雪”的引领下,近千人同唱那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江南游》,一时间声如雷动,饮酒如泉。

        深夜时分,洁白月光洒满散花台。

        在一众以相仿家世而相邻席地的江南文人中,散花台顶视野最开阔的绝佳观景地带,有一拨无形中与别人格格不入。为首老人白发白衣,盘腿而坐,膝上趴着一只打瞌睡的大白猫,老人身边不过摆六七张席子坐六七人而已,其中有前些年请辞礼部尚书一职的卢道林。他是湖亭卢家的老家主,同时也是旧兵部尚书卢白颉的兄长,在短短十年内卢家出了一门两尚书,果真无愧先帝“卢氏子弟,琳琅满目”的赞誉。如今虽说卢道林归隐山林,卢白颉也黯然离京,但无损卢家在江南道力压其他三大家族的超然地位。还有姑幕许氏的老家主许殷胜,这位老人在嫡长子许拱获封龙骧将军后便安心颐养天年,虽说前些年许淑妃惨遭横祸被打入长春宫,害得整个许氏家族元气大伤,但好在许拱不负众望,入京担任兵部侍郎,撑起了大梁,之前一直闭门拒客的许殷胜也终于现身。老人身边坐着年纪最小的女儿许慧扑,做黄冠道姑状的她跟棠溪剑仙卢白颉那段有缘无分的恩怨情仇,在江南道士林中人尽皆知。而那位名叫袁疆燕的中年儒士,不但是伯柃袁氏的中流砥柱,更是名动朝野的清谈大家。

        在膝上趴白猫的沧桑老人身边,坐着个丰神俊朗的年轻公子哥,低头弯腰,轻轻摇动手中折扇,却不是给自家老祖宗扇动清风,而是给那只懒洋洋的白猫扇风。年轻人身后远远站着个滴酒不沾的青衫剑客,众人皆醉他独醒,众人皆坐他独立,极其碍眼。

        湖亭卢氏,江心庾氏,伯柃袁氏和姑幕许氏,这四个江南道上的家族,是与北地士子抗衡的南方主力,曾经青州的青党也是四大家族的天然盟友,可惜不成气候,被前任首辅张巨鹿随手折腾得分崩离析。四个姓氏,虽说在江南道上处处锱铢必较,一代又一代人不间断地展开明争暗斗,但是在太安城,在离阳庙堂上,四个姓氏无比抱团,许拱能够从地方上进入京城,硬生生拿下那个兵部侍郎,那位养白猫的庾氏老家主、不惜亲自跑了一趟京城的庾剑康,至关重要。

        许殷胜望向比自己高出一个辈分的庾剑康,轻声感叹道:“庾老,如今是乱象横生哪。就说那元虢,好不容易复出,当上了掌管钱袋子的户部尚书,没有几天工夫就给撵到了咱们隔壁的广陵道担任节度使,因为是藩王辖地,所以还是个副的。而咱们棠溪如果不是大祭酒和坦坦翁帮着说话,给压了下来,恐怕就不是蔡楠而是棠溪去担任两淮的节度使了。庾老,虽说棠溪现在还任着兵部尚书,可是陛下明摆着已经动了要挪一挪位置的心思了,在庾老看来,棠溪接下来是何去何从?咱们也好有的放矢,从长计议啊。”

        庾剑康笑着伸出手指点了点卢道林:“尚书大人的亲兄长都不急,你许殷胜急什么?”

        卢道林无奈道:“不是不急,是急了没用。好在蔡楠已经去了两淮道,元虢又到了广陵道,现在棠溪只要不是被发放到南疆,想来都不会太差。”

        庾剑康伸手摸着白猫的脑袋,淡然道:“以前有张庐、顾庐,从京城到地方,都围绕着文武之争打转,现在两庐都已成过眼云烟,接下来就该轮到南北之争了。中书省齐大祭酒是典型的南人,副手赵右龄是南人,门下省坦坦翁是北人,陈望是北凉人,堪堪打成平手。咱们再来数一数尚书省六部,新任吏部尚书殷茂春,南人,先后两任户部尚书王雄贵和元虢,皆是南人,如果再加上卢道林这个前任礼部尚书和卢白颉这个现任兵部尚书,你们就没有觉得咱们南方读书人,在朝堂上最靠前的位置上太多了吗?如此一来,若是再让许拱顺势执掌兵部,旧刑部侍郎韩林接任刑部尚书,那北方士子以后还怎么混?何况最近几届的进士人数,南人更是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啊,韩林去了蓟州,元虢去了广陵道,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用大惊小怪。以后是唐铁霜当上了兵部尚书,许拱只能继续在侍郎位置上熬个四五六年,也一样不用奇怪。”

        说到这里,庾剑康略作停顿,笑了笑:“有意思的是现在太安城多了一股不容小觑的新势力,大学士严杰溪,国子监左祭酒姚白峰,门下省的陈望,礼部侍郎晋兰亭,黄门郎严池集,以及暂时蛰伏的孙寅,无一例外都是北凉出身,但官场口碑都不错。人数不多,但个个说话都很有分量,尤其是那个陈望,更是了不得的人物,便是比较当年碧眼儿的仕途,也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跟当年在张庐、顾庐之间横插一个青党,有些相似,只不过相比墙头草的青党,这拨勉强称为凉党的官员,其实从未结党抱团。你们发现没有,这些人虽说都出自北凉,但对陛下的忠心,是庙堂其他文武百官都不能媲美的。以后呢,我猜会是以前途不可限量的陈望领衔,与我们南北两拨读书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袁疆燕感慨道:“难不成是又一个碧眼儿?”

        庾剑康摇头道:“恐怕不止喽。”

        卢道林抬头望着月夜,怔怔出神。

        许慧扑不知为何有些神色哀伤,不知是想起了那位远在京城的棠溪剑仙,还是某位喜欢身穿红衣已是阴阳相隔的徐姓女子。

        庾剑康微笑道:“接下来我们四家要做的就是先退一步。辽东彭家这些北方家族要在这个时候抢夺京城的座椅,咱们表面上装着勉为其难,都给他们好了。至于什么时候进一步,很简单,等,等到彭家他们人满为患之后,同时必须在等到陈望、孙寅、范长后这拨人真正成长起来之前,我们再出手便是。现在就让那帮北方佬跟那些年轻人去矛盾丛生好了,他们啊,这几年内是能够给那些晚辈穿小鞋使绊子,但迟早有一天要吃大苦头的。在这期间,你们这些人,退一步不是真的就什么都不管了,不妨为前程锦绣的太安城年轻人锦上添花,帮他们在文坛扬扬名,鼓吹鼓吹声望,时不时诗词唱和,就当结下一份善缘。”

        袁疆燕哈哈笑道:“这有何难!”

        接下来庾剑康做了一个古怪的举动,举起酒杯,转身面向西北,遥遥敬了一杯酒。

        我庾剑康替中原,敬你们北凉一杯。

        敬你们父子一杯。

        自永徽末以来,离阳三省六部的大小衙门,几乎可以说是城头变幻大王旗。首辅张巨鹿、兵部尚书顾剑棠、宋家老夫子等一批老人要么死了,要么就是离开京城中枢,而以中书令齐阳龙领衔的一拨人,则纷纷跻身庙堂占据高位。这中间既有门下省左散骑常侍陈望这样的京城“前辈”,也有在祥符元年科举成名的李吉甫、吴从先、高亭树等资历远逊陈少保的年轻读书人,更有唐铁霜和许拱从地方上担任侍郎职位,而在旧有阁臣之中,亦是变化巨大,包括赵右龄、殷茂春在内一大批永徽公卿几乎人人更换了官场座椅,元虢、韩林、王雄贵更是全部外放,成为名义上的封疆大吏。

        在这之中,唯独桓温是个异类。身为三朝老臣,无论同朝官僚如何人事更迭,这位坦坦翁始终稳坐门下省的那座钓鱼台,虽说时下传言老人身体不适,要腾出位置给中书省二把手赵右龄或是吏部天官殷茂春中的某一位,但是对于见惯风雨的太安城文武百官而言,只要皇帝陛下不曾明确下旨,坦坦翁就依旧是那个对整个朝局都拥有莫大影响力的宰执人物。退一步说,即便桓温真的告老退位,到时候作为离阳王朝硕果仅存的功勋元老和文坛领袖,以后离阳政事也一样少不了问计于这位被先帝誉为“国之重宝”的老人,难怪太安城会有“桓府无冷灶”的善意调侃。

        今年即将入秋之时,皇帝让内务府精心打造四十余方篆刻有“祥符御用”的砚台赐给重臣,得之者均以为宝。唯有桓温独得三方,便是齐阳龙、严杰溪和陈望三人也仅获两方,而且桓温不但获此殊荣,同时更有一株堪称冠绝辽东诸多贡品的老参和一坛椿龄酒一并赐下,如此一来,那些猜测坦坦翁未必能够熬过祥符二年的私下议论便瞬间烟消云散。

        张庐、顾庐相继成为陈年往事后,随着中书、门下两省的崛起和翰林院的搬迁新址,以及六座馆阁设立后分流出去一大拨重要文臣,原本衙门云集的赵家瓮也不复早年“满朝公卿尽在此”的盛况。

        立秋之日,皇帝特意开放四座皇宫花园中占地最广、风景最佳的金秋园,大宴群臣。在酒宴开始之前,颇有兴致的年轻皇帝还订立了一个离阳迎秋新规矩。他让司礼监掌印太监宋堂禄搬来一盆早就栽种在盆内的梧桐,等到时辰一到,让陈望临时担任了一回太史官,高呼一声“秋来了”,然后皇帝亲手摘下一片梧桐叶,寓意君王代替苍生向天报秋。在这桩没有前例的即兴雅事中,成为离阳第一任“迎秋启奏官”的陈望无疑最为惹眼。皇后严东吴与弟弟严池集站在一起,这位母仪天下的动人女子,看到这一幕后轻声对翰林院新贵的弟弟说道:“你务必争取成为明年的报秋人。”

        最是害怕出风头的严池集头疼道:“姐,这种事情有什么好争的,而且我也争不来,有陈少保珠玉在前,明年估计也就只有礼部侍郎晋兰亭,或者咱们翰林院的新任掌院学士才能担当此事。要不然宋恪礼和范长后这几位也比我更名正言顺。”

        严东吴扫了一眼那些神态各异的文武百官。年老如齐阳龙、桓温,毕竟上了岁数,本身也已经位极人臣,也无须以此为自己官声锦上添花,故而对此事都是抱着不与年轻人争抢的淡泊心态。而赵右龄、殷茂春等稍稍年轻一辈的权臣,则略有差异,同样不需要争抢什么,也不适合,但是看向辈分更低一辈的陈望,眼神都依旧藏有一份羡慕。至于高亭树、吴从先这些刚刚在离阳庙堂崭露头角的年轻人,无一不是眼神炽热。这些年在太安城官运亨通的晋兰亭老神在在,似乎已经将明年报秋人视为囊中之物。

        如今极有凤仪的严东吴目不斜视,并不与这个心爱的弟弟做窃窃私语状,脸色淡然道:“你姐夫需要你去争一争,只不过他不会明着跟你说什么,但是你如果有这份进取之心,他肯定会很高兴。”

        严池集无奈叹息道:“好吧,那我尽力便是。”

        严东吴用眼角余光看着正在和武英殿大学士温守仁等庙堂大佬言笑晏晏的爹、洞渊阁大学士严杰溪,换上一种毋庸置疑的语气:“咱们爹已经帮你铺路了,六大殿阁学士,加上如今新设的六位馆阁学士,这十二人将是以后我朝的第一等清贵阁臣。你如今终究还年轻,资历也不足,不奢望咱们严家一门两殿阁,但是你短则十年长则二十年成为馆阁大学士,并不是难事。况且殿阁学士是类似上柱国的虚衔,并不因官员退出朝堂而剥夺,加上爹再过几年不出意外也能够由阁升殿,馆阁大学士却是本官实职,到时候我们严家就有了‘一家两殿阁’。爹是面子,你是里子,父子相辅相成,最少可保严家三代人百年无忧。”

        严池集怯生生道:“姐,咱们终归是外戚,就不要避嫌吗……”

        严东吴面无表情地转头,但是视线中分明有了几分怒意,直接打断弟弟的言语,压低嗓音道:“你当真看不出如今朝政的暗流涌动?!连你这个小舅子都不帮你姐夫,难道要寄希望于那些越来越会做官的文臣?”

        严池集欲言又止,终于还是低头认错。

        皇帝从远处走到这对姐弟身边,看到严池集的窘态,笑眯眯打趣道:“怎么,小舅子,又给你姐训斥了?严大学士每次见着朕,偶尔提起你这个儿子,总是难掩那引以为傲的笑意,你姐倒好,见一次训话一次,害得朕都忍不住为你打抱不平了。无妨无妨,既然你姐跟你不亲,朕跟你这个小舅子那是亲得很,以后在你姐这儿受了委屈,只管跟朕来诉苦,咱俩一起喝酒解闷便是。”

        严东吴柔声笑问道:“不知陛下有何苦闷要解?”

        给抓到把柄的年轻天子顿时语塞,这让隔岸观火的严池集倍觉喜感。皇帝赵篆伸手指了指这个幸灾乐祸的小舅子:“忘恩负义啊,朕可是为了帮你小子才不小心引火上身的。”

        若是寻常臣子听到从一个皇帝口中说出“忘恩负义”四个字,估计就要吓得肝胆欲裂了,也不知是严池集太过迟钝还是怎么,竟是当真毫无忐忑,略微歉然笑了笑。

        年轻皇帝虽说表面上冷哼一声,但是内心深处,对小舅子的“恃宠而骄”,非但没有窝心恼火,反而觉得很舒服。

        不是一家人,绝对不会如此随意。历朝历代的皇帝,虽然嘴上自称寡人,但哪个皇帝真的喜欢孤家寡人的滋味?

        严东吴突然低声道:“陛下,宫女选秀一事,实在不能再拖延了。”

        赵篆赶紧一阵打着哈哈,然后找借口说是要去找中书令大人讨论些军国大事。

        酒宴过后,皇帝陛下让群臣自行游览金秋园,于是文武百官三三两两各自结伴散开,看似漫不经心,这中间就有许多门道讲究了。比如齐阳龙和桓温两位当朝大佬就并肩而行,并无人随行,而辞去吏部尚书的中书省赵右龄却拉着五六个吏部大员一起,现任天官的殷茂春便和那帮翰林院履历厚重的黄门郎相谈甚欢,几位根基不稳的新任馆阁大学士自然而然携手共游,碧眼儿死后已是群龙无首的尚书省那六位尚书,也各有山头,并不扎堆,赵室勋贵倒是比较抱团。兵部侍郎唐铁霜陪着与恩主顾剑棠一个辈分的两位大将军同行,其中一位便是不问世事很多年的大将军赵隗,另外一位则是这两年十分灰头土脸的杨慎杏,反倒是兵部尚书卢白颉与那些同为江南出身的年轻官员走在一起。而前些年趋于貌合神离的几位青党主心骨,吏部侍郎温太乙,以及新近被召入京城的原青州将军洪灵枢等人,前两年才刚刚摆出要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今天竟然重新碰头在一起,看样子已经冰释前嫌,融融洽洽,难免让人揣测这青党莫不是要东山再起了。至于以彭家、刘家为首的北地两辽世族豪阀,在太安城的话事人也默契地待在一起。

        齐阳龙和桓温这两个年迈老人走起路来其实并不慢,步子也大,于是跟后边的官员大队伍愈行愈远。两老径直来到了金秋园里一处著名景致——以将近百块春神湖石堆砌而成的春神山。春神湖石虽然很久以前就被一些江南名士钟情推崇,但称得上真正兴起,为朝野上下所熟知,是最近五年的事情。一块块巨石,不断从湖底捞起运往一座座富贵庭院,在去年更是“飞入”了帝王家,在金秋园一夜成山,名动天下。春神湖石以瘦、透、皱三字为珍,上等春神湖石,玲珑起伏,气韵天然,所以又有“一斤石一两金”的说法。

        桓温没有登山,而是站在距离春神湖山还有数十步的地方,望着那座据说云雾天气可见烟绕、阴雨天可闻雨音、大风中可听法螺声的矮山。中书令齐阳龙见坦坦翁没有登高的意图,也就笑着陪坦坦翁站在原地。如今离阳朝廷的氛围极为轻松,相比张庐、顾庐对峙的时候,有张巨鹿和顾剑棠这两位不苟言笑的文武领袖坐镇,文武百官做起官来可谓战战兢兢,生怕犯错,如今换成了脾气都很好的齐阳龙和桓温,人人都轻松了许多。加上又恰好碰上赵篆这般方登大宝还算不得积威深重的年轻天子,因此太安城官场前辈都喜欢跟私交甚好的晚辈调侃一句,你们这帮祥符新官比起咱们这些永徽老臣,算是遇上了好时候啊。

        在酒宴上没少喝酒的坦坦翁打了个酒嗝,转头对齐阳龙笑问道:“中书令大人,晓得我桓温这个‘坦坦翁’绰号的由来吗?”

        齐阳龙笑着摇摇头。

        桓温哈哈笑道:“最早啊,可不叫坦坦翁,有个家伙帮我取了个‘酒葫芦’的绰号,如果有些事情惹恼了他,还要被他骂成酒囊饭袋。坦坦翁这个叫法,相对而言是很后来的事情了。有次陪那家伙一起在禁中当值,我管不住嘴,就偷喝了酒,刚好给通宵批本的先帝逮了个正着。我呢,喝高了,言谈无忌,就跟先帝说我桓温只要一天肚中有酒,就一天心中坦荡,但是哪天陛下不管酒喝,就要满肚子牢骚。然后先帝就被逗乐了,当场就让当时的掌印太监韩生宣去拎了好几坛酒来。那一次,有个从来都滴酒不沾的家伙也破天荒喝了杯,脸红得跟猴子屁股差不多,我醉后笑话他别叫什么碧眼儿了,就叫‘红脸儿’好了。他就回了一句,管住嘴,好好做你的坦坦翁。大概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成了坦坦翁,也许很多官员觉得这个绰号是说我桓温在离阳官场上,不论如何朝局动荡,我都是个跟着一起摇摇晃晃偏偏最后都没倒下的不倒翁。”

        齐阳龙感慨道:“坦坦翁无论为人还是做官,都不曾行心上过不去事,不存事上行不过去心,我不如坦坦翁多矣。”

        桓温白眼道:“中书令大人,这话可就溜须拍马太过了啊,如果换成别人来说,我甚至都要觉得是骂人了。”

        齐阳龙笑而不语。

        他执掌离阳王朝废弛多年的中书省,在数十年前,偏居北地而藩镇割据的旧离阳赵室,中书省的中书令、左右仆射和侍中等几个头衔,都被赵室赐予那些尾大不掉的藩镇武将和把持朝政的煊赫武臣,以示荣宠,都是虚衔,就像后来的大柱国和上柱国。只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大权旁落的中书省重新成为名副其实的庙堂重地,他齐阳龙也顺势成为继张巨鹿之后的又一位当朝首辅大人,而一些很早就被翰林院分走的职权,也重新回归中书省。但是齐阳龙心知肚明,自己这个被先帝召入京城“救火”的中书令,说到底,就是个过渡宰相,把殷茂春、赵右龄等人扶上位后,也就要全身而退。而桓温不一样,先帝也好,现在的天子也罢,对待这位与张巨鹿私交甚好的坦坦翁,都视为可以信任的帝师人物。这次沸沸扬扬的桓温辞官让贤一说,齐阳龙最清楚不过,哪里是年轻天子对桓温生出了忌惮猜忌之心,分明是桓温自己有了退隐之意,这才有了桓温一人独得三方御赐砚台的美谈。

        桓温轻声道:“少年人要心忙,忙起来,则能震摄浮气。老年人要心闲,闲下去,方可乐享余年。”

        齐阳龙摇头沉声道:“这个时候,朝廷上谁都能闲,唯独坦坦翁闲不得。广陵道,北凉道,两辽道,处处都不安生,朝廷这边很需要坦坦翁帮着拿主意。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哪怕坦坦翁不开口说话,但只要你坐在那里,哪怕是打着瞌睡,朝廷的人心就不会乱。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说的就是坦坦翁。”

        桓温继续望了一会儿那座小山,缓缓转头笑道:“论年纪辈分,中书令大人与我恩师同属一辈……”

        齐阳龙很快就摆手道:“别来这一套,我跟你恩师当年不对付是出了名的,对于儒、法两家的皮里之争,两人一辈子都没谈拢,在我入京以后,坦坦翁没有为难国子监和中书省,我就已经很庆幸了。”

        桓温不再用中书令大人这个恭敬中透着生疏的称呼,语气诚恳道:“齐先生虽然与恩师政见不合,但是恩师当年便对先生做学问的功夫极为钦佩,在桓温看来,世人都说那与其衣冠误事不如布衣遁世的道理,其实要么是做够了官,要么是做不成官的虚伪措辞,远不如先生这般布衣即学问、衣冠即济世。”

        齐阳龙笑了笑:“坦坦翁啊坦坦翁,咱们两个老头子在这里互相拍马屁,这也就罢了,问题是也没人旁听进耳朵啊,如何‘传为美谈’,如何青史留名?”

        说到这里,齐阳龙略带讥讽道:“想我年少时读史,初读某人某事,总觉得血脉偾张或是感人肺腑,后来回过味来,才知道是沽名钓誉至极,其心可诛啊。”

        桓温爽朗大笑:“先生好见地,学生年轻时也有如此感触。”

        齐阳龙没来由叹气道:“以前的写书人啊,以后的翻书人啊。”

        桓温也跟着叹息一声,突然问道:“先生是不是没有见过那徐凤年?”

        齐阳龙点了点头:“那北凉王倒是去过一趟上阴学宫,可惜不曾见面。”

        桓温嘿嘿笑道:“我恩师跟老凉王当堂对骂过很多次,我这个当学生的,虽说跟那年轻藩王不过两面之缘,但是其中滋味,实在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齐阳龙没好气道:“这有何值得显摆的?”

        桓温很开心很用力地笑了笑,毫不遮掩促狭意思。

        桓温又问道:“齐先生,你知道我入京当官以来最喜欢做的两件事情吗?”

        齐阳龙答道:“愿闻其详。”

        这位坦坦翁眯起眼,先是抬起左臂挥动了一下袖子,然后伸出右手,食指中指并拢在空中做轻轻敲击状:“每日朝会,看着文武百官来来去去,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听着他们腰间玉佩敲击,叮叮咚咚,清脆悦耳。百看不厌,百听不腻。”

        齐阳龙笑道:“以前没觉得,以后我也要留心注意一下。”

        桓温抬起头,不看山,看更高的天空:“天地一张大玉盘,大珠小珠落其中,噼里啪啦,都碎了,都死了。”

        齐阳龙闭上眼睛,脑袋微斜,似乎在侧耳倾听,喃喃道:“是啊,西北那颗天地间最璀璨的珠子,终于快要碎了。你我二人,还有身后那些黄紫公卿,都是罪魁祸首。”

        桓温笑道:“我们这些愧对典籍的读书人啊。”

        齐阳龙依旧闭着眼睛,轻声笑道:“原来真正的读书人,不读书啊。”

        虎头城的突然失陷,使北莽大军得以在龙眼儿平原的南端,铺展出极为舒服的进攻态势,导致怀阳关和柳芽、茯苓两镇全线告急。值此危难之际,北凉步军副帅顾大祖力排众议,没有分散兵力增援前线,而是在怀阳关后方的重冢军镇一带集结,与骑军副帅周康拢起的那支大型边关骑军紧急会合,如此一来,作为北凉都护府驻地所在的怀阳关,与柳芽、茯苓两镇无形中就接替成为第二座虎头城。但是因为北凉名义上的边军第一把手褚禄山执意要亲自镇守怀阳关,顾大祖这种有见死不救嫌疑的行径,就把这位旧南唐出身的外来户老将推到了风口浪尖。不光是骑军将领,便是边军步军体系内部,也对顾大祖颇多怨言,尤其是在同为步军副统领的陈云垂临时从幽州带兵驰援凉州后,官帽子分量相当的两位北凉步军大将,也产生了不小的分歧,加上锦鹧鸪周康本身便是北凉军中典型充满进攻性的统帅,顾大祖一时间在重冢军镇内众叛亲离,而在骑军中不论威望还是资历都比周康高出一线的老将何仲忽,在这个时候竟然雪上加霜地病倒了,凉州关外,可谓内忧外患,整个北凉形势变得岌岌可危。

        在重冢军镇临时设置的将军府议事堂内,又爆发了一场几乎彻底撕破脸皮的争执,那些相对官职不高的校尉、都尉都有些麻木了。此时重冢与虎头城身后的那条怀阳关防线已经完全失去联系,在此之前,已经有数名精锐游弩手在传递军情途中战死,事实上怀阳关和柳芽、茯苓两镇都已经算是孤悬关外,淹没在北莽大军的铁骑洪流之中。大堂内,原先摆放了十来把椅子,顾大祖、周康、远道而来的陈云垂、六千铁浮屠铁骑的主将齐当国、白羽卫统领袁南亭等人,各自都有座位,只是前天周康当着顾大祖的面愤而起身,一脚踢烂椅子离开议事堂,在之后的议事中这些原本象征身份的椅子就成了摆设。

        今天周康又跟顾大祖对于接下来重冢军镇的定位,出现了不可磨合的争议。这位有“锦鹧鸪”美誉的骑军大将站在搁有沙盘的桌案一侧,左手一拳狠狠砸在桌面上,接着伸出右手用手指指着另一侧的顾大祖,怒道:“守守守!就晓得一味龟缩防守?你顾大祖就这么点本事?真不知道当初王爷把你从中原请来我们北凉边军有什么用!要不是你写出过一本《灰烬集》,不是大将军和李先生当年也对你的形势论赞不绝口,本将都要怀疑你是不是北莽蛮子的谍子了!”

        此话一出,别说铁浮屠副将宁峨眉这些相比老将只能属于后起之秀的青壮派将领感到了一阵胆战心惊,就是沉默寡言的陈云垂也听得眼皮子一颤:周康这番话显然是过了。陈云垂眼角余光瞥了一眼顾大祖,后者依然是无动于衷的神色,而周康丝毫没有要嘴下留情的迹象,变本加厉地用手指点了点顾大祖:“连虎头城都守不住,怀阳关守得住?本就是依靠骑军灵活机动性来主动寻找战机的柳芽、茯苓,守得住?你顾大祖是步军统领,可本将是北凉骑军副统领,见不得柳芽、茯苓两镇里的过万骑军因为你一己之见,就只能下马步战,最终只能憋屈得死在那城头之上!更见不得本将麾下那数万骑军每天只能拥挤在这重冢附近,眼睁睁看着前线每天都有袍泽战死,却求战不得!”

        到最后,周康几乎双眼冒火,斥责道:“你顾大祖怕死也就罢了,你们步军喜欢当孙子我管不着,但你凭什么要我们骑军也要在这里等死?!”

        顾大祖淡然道:“因为没有周统领的骑军支撑,重冢守不住。城池是死的,没有骑军的外围牵制,天底下就没有攻不破的城池。同理,没有稳固城池的配合,骑军就是无源之水,打几场胜仗不难,但赢下整场战役,是不现实的。”

        周康冷笑道:“那你们步军就乖乖在重冢军镇内待着,只要配合我们的骑军就够了,看着我们杀敌便是,这个要求不过分吧?现在董卓的大军还未真正站稳脚跟,但我们的骑军却是闭着眼睛都能逛完自家这条防线地带的,不说奔袭冲杀,哪怕是夜战,我们也能打得干脆利落,兵力上的劣势,可以由我方对地理形势的熟悉来弥补。顾大祖,你口口声声要等流州青苍城和幽州霞光城两处战场的消息,最好是拖到凉州边境上那座新城建成,但是你好歹也是领过兵、打过仗的人,岂会不知沙场战机稍纵即逝的道理?怎么,该不会是想着等到褚都护死在怀阳关,你姓顾的好去那座新城当你的下任都护大人吧?”

        顾大祖面不改色,只是凝视着这个口无遮拦的北凉骑军三把手,缓缓道:“周康,军中无戏言,有些话我能忍,但有些话不是当作放个屁就完事的。”

        周康眯眼,阴沉地笑道:“终于不能忍了?城外有本将的北凉右军三万骑,你还敢在重冢杀我不成?”

        然后周康笑着故做环顾四周状:“演义里都有那掷杯为号的有趣段子,是只要丢了酒杯,就会有刀斧手杀出来把人剁成肉泥,只不过你顾大祖手里也无酒杯,屋内这些将领校尉,似乎也未必听你的发号施令吧?”

        顾大祖笑了笑:“你我心知肚明,在重冢军镇,你周统领软禁我还差不多,在座诸将,如今或多或少看我顾大祖都不太顺眼。”

        生怕火上浇油所以一直不怎么插话的老将陈云垂叹息一声,怎么事情就闹到这一步了?如果褚禄山在场就好了,要不然换成燕文鸾或者袁左宗任意一个也行啊,这便是群龙无首的结果。若不是众人面对这种足以影响北凉走势乃至整个天下格局的大事,屋内的顾大祖也好,周康也罢,甚至是齐当国、宁峨眉这些北凉军伍的年轻翘楚,也都能独当一面,足够决定一州战事的胜负,根本不会如此棘手头疼。陈云垂想到这里,突然有些伤感,记起了自己曾经年轻时的那段戎马岁月,那时候也是这般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济济一堂,李义山、赵长陵、燕文鸾、吴用、徐璞、尉铁山、刘元季、钟洪武、陈芝豹、袁左宗、褚禄山……只是那个时候,最终都会有个人一锤定音,绝对不会出现这种近乎内讧的陌生局面。

        可惜王爷要亲自赶赴流州救火。而死守怀阳关的边军第一号人物褚禄山也不知为何,对身后势力复杂的重冢军务并未做出任何预判决策。

        陈云垂知道自己要是再不做一回和事佬,今天议事堂保不定就要大打出手了。虽然陈云垂心底更倾向于周康的主动出击,但是毕竟顾大祖是步军一系在凉州的头面人物,对于锦鹧鸪肆无忌惮的侮辱打压,陈云垂难免也有些心有戚戚。归根结底,这不是什么周顾之争,而是北凉骑军和步军之间长久以来的天然分歧,这个矛盾哪怕是燕文鸾也无法更改。北凉步军数量居多,但跟北莽的战争中,主角从来都是北凉骑军,最后决定胜负的也是骑军,就像先前北凉新旧交替时,龙象军和大雪龙骑的各自奔袭北莽,大放异彩,以及之后号称北凉步军大本营的幽州,真正名动天下的,也是年轻将领郁鸾刀所率领的那支万人幽骑。

        陈云垂靠近桌子几步,双手轻轻按在桌面上,轻声道:“凉州战局不利,流州也一样,连王爷都不得不亲自去那边直面柳珪大军,说不定还会对上那个拓跋菩萨,咱们就别给王爷添乱了,有话好好说,气话少……”

        陈云垂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左右对峙的周康和顾大祖:“诸位,容我多嘴提醒一句,这里是规格仅次于北凉都护府的边军议事堂,这里也不是文官动动嘴武官跑断腿的离阳庙堂,咱们更不是那帮置身事外、美其名曰运筹帷幄的文臣,你我都是带兵打仗的,说不定明天谁就要亲自奔赴战场,也许……也许今天就是我陈云垂跟你们最后一次见面。我相信顾将军的谨慎,也相信周将军的果敢,重冢骑军是战是守,目前看来,有利有弊,顾将军和周将军已经说了很多,现在怀阳关联系不上,袁统领又不在凉州,王爷也去了战况紧急的流州,那我们退而求其次,重冢能不能商量出一个折中的打法?能否攻守兼备?比如顾将军认为周将军麾下的左军三万骑、齐将军的六千铁浮屠,以及袁将军的白羽卫,一股脑儿倾巢出动,寻求在一场大型战役中取得杀敌十万以上的巨大战功,太过激进,那么……”

        顾大祖犹豫了一下,仍是语气坚定道:“陈统领,实不相瞒,重冢不但要守住,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为北凉留下足够多的骑军有生力量。这根本不是激进还是保守的问题,而是一开始就不能打这场仗。退一步说,就算骑军杀敌过十万,但哪怕己方损伤三万以上,导致整支左骑军在一年之内无法形成绝对战力,那么我们北凉其实就已经输了。再者,面对有备而来的董卓大军,面对董卓手下那些养精蓄锐已久的骑军,三万左骑军和齐将军、袁将军麾下的两支精锐骑军,果真能够保证就一定不伤元气地大获全胜?”

        顾大祖拿起那杆特制竹竿在重冢以南和凉州边境以北画出一个大圈:“何仲忽的四万右骑军,为何到此时依旧按兵不动,没有听到虎头城噩耗便一怒之下北上重冢?道理很简单,那座耗费我北凉一半家底的新城能否成功建成,决定着北凉能否再战于关外,在这个前提之下,怀阳关可以丢,甚至我们所在的重冢都可以丢,但是我们必须在破城之前,尽可能把北莽大军的脚步阻挡在新城以北,时间越久越好!我北凉边军在此期间杀敌多少,军功多少,都不重要!甚至可以,褚都护死不死,我顾大祖死不死,你陈云垂死不死,他周康死不死,一样不重要!”

        顾大祖苦笑道:“董卓恨不得我们骑军与他主动一战,互换兵力,他这个南院大王高兴得很!说句难听的,他们北莽蛮子的西京和北庭,只会在意他董卓杀了多少北凉边军,而不会太过计较死了多少北莽士卒。你看看东线葫芦口,那个叫种檀的年轻武将,逼死了多少北莽攻城步军?不管死了多少人,只要他攻破了卧弓城和鸾鹤城,不一样被那慕容老妇人加官晋爵,一跃成为新任北莽夏捺钵?我不妨在这里断言,只要左骑军出动,即便是战死万余人,他董卓屁股底下坐着的那张南院大王座椅,好不容易给我们打得摇摇晃晃,立马就可以再稳固个半年!”

        顾大祖低头看着沙盘,嗓音沙哑:“我知道,屋子里恐怕除了我顾大祖,所有人都觉得重冢既然有这么多兵力,却选择避而不战,对不住幽州葫芦口战死的北凉边军,更对不住虎头城和刘寄奴……”

        就在此时,议事堂大门口传来一个略显冷漠的嗓音:“够了。”

        不但是顾大祖猛然抬头,连同周康、陈云垂在内所有将领都快速转头望向那个修长身影。

        年轻人风尘仆仆,但是偏偏让人感到无比心安。

        这个人,正是独自从天井牧场赶到重冢军镇的徐凤年。为了以最快速度赶到怀阳关一线,也为了给重掌大权的凉州将军石符带往流州更多兵力,徐凤年连一名白马义从都没有带。不计后果的赶路,体内原本已经压制下的那些祁嘉节种下的剑气又蠢蠢欲动,这才让身为四大宗师之一的徐凤年脸色并不好看,但是真正让徐凤年感到愤怒的还是议事堂这场暗流涌动的风波。凉州虎头城失陷,刘寄奴战死,流州极有可能是龙象军全军覆没的恶劣形势,幽州葫芦口能否将杨元赞大军包饺子还两说,凉州边境上那座新城尚未建成,再无巨城可依、无险隘可靠的凉州关外,就已经不得不面对长驱直入的董卓中线大军,而凉州骑军砥柱之一的何仲忽更是突然病危,徐凤年自己暂时又无法参战。可想而知,徐凤年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有多糟糕。只不过大步跨入议事堂的年轻藩王依旧竭力隐忍不发,但即便如此,徐凤年没有流露出对任何人兴师问罪的意思,天不怕地不怕的骑军副帅周康也是瞬间气焰全无,破天荒有些心虚。

        徐凤年轻轻呼出一口气,沉默片刻,这才缓缓开口道:“我也很想去流州青苍城外,逮着拓跋菩萨往死里揍一顿,最好是连柳珪也一并宰了,但是一来我如今做不到,再者凉州比流州更加重要,所以我只能一步都不敢停地跑来这里,嗯,然后站在门外听你们吵了差不多一刻钟。可惜没能看到顾统领和周统领大打出手,有些遗憾。”

        脸色尴尬的周康咳嗽了几声。

        一些个年轻的校尉看到这一幕,强忍住笑意,忍得很辛苦。

        徐凤年没有继续挖苦几位老将,走到桌子北方,面向南方,左右两派武将都自然而然屏气凝神,肃然而立。

        徐凤年道:“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是文官老爷的拿手好戏,我们北凉不兴这一套,北莽蛮子要南下,那我们就战而胜之,打得他们连回北莽都回不了。

        “战而胜之,这一向是我们北凉或者徐家铁骑的自信,不是自负,但就算是徐骁,也从来不觉得打一场顺顺当当的胜仗,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奠定我们北凉边军在春秋战事中第一军伍地位的战役是哪一场?是徐骁亲口对我说过他那辈子打得最苦、最惨烈、死人最多,以至于好几次他连希望都看不到,差点想要放弃的那场西垒壁战役!那么现在我们北凉就要面对第二场西垒壁战役。徐骁不在了,而且李义山、赵长陵、陈芝豹、吴起、徐璞、钟洪武,等等,也都走的走死的死,但是——

        “但是现在我身边,还有当时在场的你陈云垂、周康、袁南亭、齐当国、宁峨眉,还有新入北凉的顾大祖;往北一点,怀阳关还有褚禄山;往东,幽州有燕文鸾的步军和郁鸾刀的骑军,有胡魁和皇甫枰,葫芦口内更有我北凉由袁左宗亲自领衔的两支重骑军;往西,有徐龙象李陌藩、王灵宝的龙象军,有杨光斗和陈亮锡的流州刺史府;往南,那就更多了,不北凉本土的文武官员,连外地士子都有好几千人!

        “已经退伍的尉铁山、刘元季等人,其中还有老卒林斗房,都已经明确表态要复出,重返北凉边军。”

        徐凤年突然笑道:“以后史书上有没有这么一段有关北凉以一地战一国的故事,那是离阳文官的事情,咱们管不着,他们爱怎么写怎么写,但是起码我觉得过些年,在座各位,争取都活下来,跟自己的子孙晚辈唠叨唠叨当年的戎马生涯,总是好的。

        “大概就像徐骁那些年跟我唠叨的一样。

        “万一在座的谁战死了,就没这份跟年轻人显摆炫耀的福气了。”

        徐凤年说到这里,望向周康:“比如你周康战死了,相信以后会有个姓顾的老头子,若是遇上了姓周的年轻人,可能会坐下来随口聊几句,喝着酒,当年你们家那个叫周康的老头子,话总是不好听,但……是个愿意为北凉慷慨赴死的英雄。”

        徐凤年的神色出现片刻恍惚,然后笑道:“如果我战死了,而你们当中又有谁活了下去,那就请告诉你们的子孙,北凉是死战而败,不是不战而输。”

        位于怀阳关后方的重冢军镇不同于柳芽、茯苓,以守城步卒居多,只是相比拥有天险可供依托的怀阳关,又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事实上在这条防线上,重冢军镇的守将面对其他三位官阶相同的同僚,一直都不怎么硬得起腰杆,说话的嗓门也从来不大。柳芽和茯苓两镇历来都驻扎有相当数量的边关骑军,两镇主将跟如今的两位骑军副帅都有些渊源,重冢就属于那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角色,明明属于北凉骑军序列,但是步卒更多,却又跟顾大祖这条线扯不上关系,抱不上什么大腿,当怀阳关成为都护府所在地后,如同后娘养的重冢军镇就越发不起眼了。

        徐凤年住在一栋刚刚收拾打扫出来的别院,院子不大,但胜在雅静,几乎塞满凉州边关权贵的军镇,当下想要找出这么一栋院落并不容易。徐凤年下榻小院后,对重冢释放出一个值得咀嚼玩味的信号,年轻藩王没有召见那位早年与数百老卒一起恭送世子殿下入京的锦鹧鸪周康,也没有召见他亲自从中原草莽江湖中慧眼独具找出的顾大祖,甚至连与褚禄山、袁左宗一同身为大将军义子的齐当国也没有召见,而是喊了凤字营出身的宁峨眉在院子里一起喝酒。

        新任铁浮屠副将的宁峨眉还是那个相貌粗犷、嗓音细腻的有趣汉子,只是比起当年的性情洒脱,多了几分情理之中的拘谨,毕竟如今面对面坐着喝酒的年轻人,不再是那个整个北凉都不看好的世子殿下了。

        徐凤年跟宁峨眉碰了一杯酒,感慨道:“当年宁将军带着一百人陪我一起去江湖上胡闹,其中包括洪书文在内,很多人如今都不在凤字营了,都成了地方军伍的都尉甚至是校尉。袁猛倒是还在,前几天在天井牧场,还跟我抱怨来着,说跟你提过一嘴,想进入铁浮屠,只是你非但不念旧情没答应,还骂了他一通。”

        宁峨眉下意识就坐直身体,用那口东越女子一般的婉约嗓音说道:“这两年凤字营换了好些新人新面孔,末将觉着有袁都尉这么个老人待在其中,才能放心。”

        徐凤年笑道:“有些以白马义从身份从凤字营出去的年轻人,私下偶尔会聚头碰面,听说喜欢询问各自当上了多大的官,以及有希望当上多大的官,聊的是以后谁做成了边关将领和封疆大吏,可不可能相互扶持一下。这一点,倒是有点像离阳朝廷科举的同年同乡。当年,我们北凉最早的边关游弩手也经历过这么个阶段,一开始重逢,都是在说谁谁谁战死沙场了,而且是用那种很羡慕的语气。几年十年以后,就不一样了,都是询问新买的宅子有多大,新纳的小妾姿色如何,新到手多少亩上等良田。”

        看到宁峨眉脸色剧变,徐凤年摆摆手微笑道:“别紧张,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凤字营这种状况,暂时也是少数。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我懂,何况徐骁也说过差不多的东西。在他眼中,你我现在身处的这个世道,跟几十年前太不一样了,那个时候几乎人人是想着怎么活下去,任何人的脑袋都拴在裤腰带上,区别无非在于老百姓的脑袋拴在草绳上,士大夫的脑袋拴在更值钱些的玉腰带上,其实谁都朝不保夕。但是现在人人都想着怎么活得更好,所以去年以来家族都搬迁到了北凉道境外,既然留在北凉有可能死人,那就逃到没有狼烟的地方,去个听不到北莽马蹄的地方。淮南道不行,就去江南道,哪天江南道也打仗了,还能去广陵江以南,实在不行就去南疆,只要有钱,一路往南逃,终归是能活下去的。”

        徐凤年手指旋转着那只精美不输江南世家用物的白瓷酒杯,微微提了提:“我可是世间屈指可数的遮奢人,知道这只小酒杯的行情,在中原富饶的地方大概卖两三两银子,辛苦辗转到了咱们北凉道,就得翻两番都不止。当然,真要说起来,清凉山的值钱物件,才是不计其数。中原士子说我北凉‘穷了百万户,富了一家人’,其实并没有说错,光是在梧桐院过我手印上那‘赝品’两字的名贵字画,就有三百幅之多。只不过比起钟洪武这些人,我徐凤年很早就以败家著称于世,跟他们这帮守财奴不太一样。”

        徐凤年笑道:“小时候,徐骁每次捧着价值连城的字画古玩去梧桐院,他也拎不清那些玩意儿到底怎么个好法,更不懂为何写几个字或者是涂抹些水墨就能卖那么高价钱,只好次次跟我说这东西老值钱了,然后必然会加上一句这东西能买多少匹甲等北凉大马,能买多少柄北凉战刀。这几年来,我让经略使李功德和陵州刺史徐北枳,还有宋洞明帮着偷偷贩卖珍玩字画,看着一箱一箱东西搬出清凉山,宁将军,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宁峨眉一本正经地使劲摇头。

        徐凤年打趣道:“我就想跟徐骁埋怨一句,你当年买亏了。”

        宁峨眉哑然失笑。

        徐凤年收敛了笑意:“远的不说,就说那白煜到了清凉山才几天,就已经跟宋洞明貌合神离。我又如何能让周康和顾大祖融洽无间?一个是当年少数愿意高看我一眼的北凉老卒,一个是我好不容易请来的外来户,一个在骑军,一个在步军,今天在议事堂我帮谁说话都不对。家事国事天下事,就说家事,隐约成为北凉财神爷的王林泉和抑郁不得志的陆东疆,两个老丈人两个亲家,一起一落,照理说我应该帮一帮那个水土不服的陆家,可是陆家当真扶得起来吗?而这中间,王林泉对陆氏子弟的那些算计,我只是不愿意深入探究而已。一个太精,一个太蠢,一拍即合啊。”

        宁峨眉叹了口气,无言以对,不敢说什么,也不知道能说什么。

        徐凤年望着宁峨眉,玩笑道:“是不是觉得我当家不易?”

        被看穿心思的宁峨眉点了点头,兴许是担心被当成溜须拍马,沉声道:“末将是真的这么认为!”

        徐凤年道:“我就是发发牢骚而已,还能跟你喝着小酒,其实容易得很。真正不容易的,是刘寄奴这些所有把名字刻在了清凉山石碑上的人。”

        徐凤年放下酒杯:“但是更不容易的,就是你宁峨眉和周康、顾大祖,是你们这些人了。”

        徐凤年重重吐出一口浊气,站起身:“也许整个离阳,也会有类似北凉这样的地方,在这个人人能活得大好的世道里,有人愿意去死。但是肯定没有第二个地方,有这么多的人,愿意一起去死。”

        徐凤年转头望向宁峨眉:“那些箱子里的东西,贱卖给其他道的达官显贵,我一点都不心疼。哪怕清凉山搬空了,我徐家有一天家徒四壁,也无所谓。”

        徐凤年扯了扯嘴角,也不知是体内剑气作祟,还是如何,流露出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恶狠狠道:“可是徐骁留给我的真正家底,比如三十万铁骑,在我世袭北凉王后,哪怕死一个,我都心疼。又比如我徐家军的士气军心,在我手上少一分,我都会愧疚!”

        宁峨眉没来由想起一句话:多思者必心累,心重者必心苦。

        徐凤年突然笑了起来,轻声道:“知道这次我路过右骑军统领的何仲忽府邸,见着前去探病的尉铁山、刘元季那几个老将军,他们是怎么想的吗?其中刘元季跟我说了几句肺腑之言,老人说短短二十年时间,就能让那个逢死战必身先士卒的年轻校尉钟洪武,变成后来那个手握大权却只知道在军中排除异己的怀化大将军。刘元季跟我说,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北凉铁骑,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恐怕就见不着了。所以他和尉铁山要趁着还能骑马提刀,要痛痛快快死在瞧见那样的北凉军之前。”

        宁峨眉喝了一口酒,呢喃道:“生在北凉,死在北凉,真是痛快!”

        自言自语过后,极其注重细节的宁峨眉小心翼翼放好手中酒杯,似乎觉得摆放位置不正,还挪了挪,这才起身问道:“王爷,末将心底一直有个问题,但是不敢问,今儿喝了酒,要不然就酒壮人胆,大胆问了?”

        徐凤年愣了一下,微笑道:“尽管问。”

        宁峨眉咧嘴笑问道:“末将就是想知道如果有一天北凉三十万铁骑都没了,王爷你会不会后悔?”

        徐凤年毫不犹豫道:“废话!肯定悔死,悔青肠子的那种!”

        宁峨眉挠了挠头,脸上似乎没有任何失望表情,反而有些理所当然,仅是嘿嘿笑道:“果然如此。王爷做生意在行,至于收买人心嘛,始终是个蹩脚的门外汉。”

        徐凤年哈哈大笑。

        宁峨眉正色道:“不过我知道,就算明知道会打光三十万铁骑,王爷从头再来,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徐凤年嗯了一声:“我也看出来了,这几年我收买人心的本事马马虎虎,宁将军拍马屁的功夫倒是见长。”

        宁峨眉坦然笑道:“如果刘老将军说得对,死在当下,正好!”

        在宁峨眉离开院子后,略带酒气的徐凤年正在收拾石桌上的残局,两位副帅周康和陈云垂联袂而来,脸色沉重。徐凤年已经有了几分预感,示意两位边军山头大佬坐下。果然,陈云垂说出了一个噩耗:幽州骑军主将田衡兵分两路,让副将郁鸾刀领两万骑继续绕道赶赴葫芦口外,老将亲率万骑阻拦那股来自北莽两辽东线的铁蹄,三次且战且退,最终仅剩四千骑,全部战死于幽河两州接壤处的鸡头坡。燕文鸾不得不从幽北紧急抽调出一万六千精锐步卒,增援巩固幽州东北地带的贺兰山防线。在此期间,两淮节度使蔡楠按兵不动,打定主意隔岸观火,导致整个河州形同虚设,王遂骑军如入无人之境,直扑幽州东大门。

        陈云垂叹气道:“虽说早就知道朝廷靠不住,但手握十多万重兵的蔡楠,好歹曾经也算是顾剑棠的左膀右臂,到头来连象征性打一次场面仗的胆量都没有,也不清楚到底是蔡楠自己的意思,还是新任经略使韩林那个文官老爷暗中得了太安城的授意。”

        锦鹧鸪周康冷哼道:“没啥区别,蔡楠是顾剑棠养在外头的一条狗,顾剑棠本身又好到哪里去?一样是赵家丢到两辽的狗,这次避而不战,把偌大一个河州双手奉送给王遂,估计蔡楠和韩林是有默契的。朝廷希望北凉死人,顾剑棠想着保存实力,以后才好跟赵家讨价还价,现在姓顾的手底下真正的嫡系兵马,也就唐铁霜拉起来的朵颜精骑还算说过得去,若是蔡楠元气大伤,这辈子就甭想风风光光返回太安城了。”

        徐凤年摇头道:“其实蔡楠和韩林通过气,两人都是想打这一场仗的,只不过韩林是想马上打,蔡楠则在等顾剑棠的密信。”

        陈云垂和周康面面相觑,周康是急性子,藏不住话,压低嗓音好奇地问道:“王爷,这是拂水房获取的谍报?”

        徐凤年笑道:“先前在武当山脚的逃暑镇,我跟殷茂春还有韩林的儿子打过交道,就顺手做了笔见不得光的买卖,这次韩林主动泄露京城中枢的真正意图,算是跟北凉表示诚意吧。”

        周康惊讶道:“这就奇了怪了,难不成赵家小儿和姓顾的脑子都给门板夹到了?怎的突然转性,做起与人为善的菩萨了?”

        徐凤年一语道破天机:“顾剑棠要打,是形势所迫,不说他跟王遂这位东越驸马爷的恩怨,这趟王遂大摇大摆离开东线,是明着打顾剑棠的老脸,顾剑棠再能忍,也得考虑朝野上下的悠悠众口。要让蔡楠晚些出手,我猜是要配合两辽边军打一场大的,在这之前,自然要让王遂先跟我们的幽州守军死磕一阵子,他和蔡楠才好坐收渔翁之利。对顾剑棠来说,这次机会实在是太好了,一旦功成,两辽那边的两朝边境局势,就可以从势均力敌的持久对峙,瞬间转变成两辽的优势。至于朝廷那边……韩林也没有多说,我只能琢磨出一些言下之意,好像是有人在小朝会上提出了一份极富进攻性的战略,要以蓟北和河州作为诱敌深入的诱饵。为了完成部署,不光是蔡楠,还有袁庭山仅剩的李家雁堡私军,以及新近崛起的蓟州副将韩芳,都将成为身不由己的棋子。”

        周康啧啧道:“这可是太安城罕见的大手笔了,王爷,那帮尸位素餐的老家伙,如赵隗、杨慎杏之流,应该没这份魄力吧?”

        徐凤年犹豫了一下,脸色晦暗不明:“门下省左散骑常侍陈望,刚从国子监卷铺盖滚蛋的孙寅,从靖安王赵珣身边换了个新东家的隐士陆诩,肯定是这三人中某一个的谋划,只不过这份方略提出来后,没有齐阳龙和桓温的点头,没有赵右龄和殷茂春的附和,注定无法出京传达给地方上的韩林。”

        周康神情古怪道:“怎么听着像是咱们北凉承了一份天大的人情。”

        徐凤年打趣道:“不能这么说,太安城就是个顽劣任性的小兔崽子,突然有一天知道稍稍顾及大局了,虽然说到底还是保全自身利益作祟,但难免还是会让旁边的大人觉得出人意料。”

        陈云垂笑过之后,忧心忡忡道:“王遂大军压境,会不会对葫芦口战事造成影响?”

        徐凤年点头道:“影响当然有,不过王遂依然改变不了大局,而且说不定王遂从头到尾就没这个念头。杨元赞,柳珪,重新复出的黄宋濮,都是王遂执掌北莽军权的拦路石,能够先见之明地驰援幽州,在老妇人和太平令那边已经说得过去了。看着吧,只要北莽东线被顾剑棠拖入泥潭,加上杨元赞大军的覆灭,王遂一下子就能够脱颖而出,从仅仅一条战线的主帅跻身为不输董卓的权势人物,等到那一天,才是王遂真正施展身手的开端。”

        陈云垂感慨道:“虎头城丢得不是时候啊,不过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刘寄奴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仗打到现在这个地步,就只能看谁更能熬了。”

        在李义山、燕文鸾这些老一辈北凉幕僚和军头的既定策略中,虽然早早设想到了北莽会以举国之力南攻北凉,但是具体以哪一处作为突破口,除去后方陵州,流州和幽州两座战场,显然都要比兵马鼎盛的凉州更符合常理。但是董卓先后做出了两个意料之外的举动:先是三线压境,最大程度压缩了单支北凉铁骑在某一州战场上的战力优势,以及北凉边军通过己方完善发达的驿路进行辗转腾挪的战术意图;然后是亲自坐镇中线大军,不遗余力、不计损耗地大举进攻虎头城,并且在凉州关外骑军主力精锐都悄然奔赴葫芦口的关键时期,“凑巧”地攻下了原本有望再死守两到三个月的虎头城。

        徐凤年平静道:“北凉、北莽这场大战,其实出现过两个转折点:一次是茯苓骑将卫良的贸然出击,双方各自设伏,现在回头再看,确实是董卓当时的胃口更大,只可惜因为那名茯苓小都尉乞伏龙冠的横插一脚,让双方意图都落空了,无意中也让北凉逃过一劫;第二个转折点是董卓试图重新把流州作为突破口,让数万董家亲军隐蔽脱离中线,结果被褚禄山的八千骑拦下。我本来以为葫芦口会成为北凉掌握主动的第三个转折点……”

        徐凤年自嘲一笑:“现在说这个好像没什么意义了。”

        陈云垂正色道:“将近二十万北莽蛮子的头颅,尤其是还有杨元赞这么一颗!王爷,这岂会没有意义?!”

        徐凤年沉默片刻,缓缓道:“先前在议事堂,我只说了些鼓舞士气的空话大话,既然你周康主动找上门来了,那我就打开天窗说些亮话。”

        周康悻悻然道:“要打要骂,王爷随意,今天我还能走进这个院子,没吃闭门羹,就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徐凤年摆摆手道:“骑军方面,目前凉州关外有你周康聚集在一起的三万左骑军,齐当国的铁浮屠和袁南亭的白羽卫,加上何仲忽零零散散的四万右骑军,总计八万有余,可以说我北凉边关骑军的大部分战力都在这里了。步军这边,抛开已经进入怀阳关和柳芽、茯苓两镇的兵力不说,顾大祖手上还有三万,在座的陈老将军也带来一部分幽州步卒。你周康不愿意龟缩重冢一带没有错,但是顾大祖担心三万左骑军全部消耗在兵力互换里头,更没有错。顾大祖有一句话可谓切中要害,现在凉州关外任何人任何兵马都可以死,只要能够让新城在祥符三年入秋以前顺利建成,才算死得其所。那么接下来,以怀阳关和重冢两地作为各自攻守中心的一切调兵和出击,都需要围绕着这个宗旨进行。”

        徐凤年倒满一杯酒,手指蘸了蘸杯中酒,在石桌上迅速指指点点:“我凉州关外第一条完整防线,是以虎头城为核心,后方位于两翼的柳芽、茯苓两镇骑军用作牵扯,然后坐拥险隘的怀阳关,与倾向防守的重冢、清源两镇,作为大框架下第二条小防线,成掎角之势,哪怕虎头城失陷,也不至于满盘皆输。现在没有了虎头城这根肉中刺,北莽大军已经形成全线铺开之势,目前除去重冢,不但是怀阳关,柳芽、茯苓和清源三镇都已经面临北莽步军的攻城战。在我看来,茯苓、柳芽可以丢,甚至怀阳关也可以守不住,唯独清源这座军镇不能沦陷。丢了控扼凉州关外西门的清源,不但何仲忽分散各处的四万骑军就不得不收缩起来,还会让董卓想怎么打流州就怎么打,所以周康你需要驰援清源,拦截已经分流的董卓骑军,不但要阻滞其部太过顺畅地长驱南下,还要争取一口气吃掉这支人数在四万人以上的骑军,为此我会让袁南亭调出一半白羽卫配合你,在清源一带形成我方在局部战场上的兵力优势。”

        周康皱眉道:“如此一来,重冢这边姓顾的……”

        周康突然察觉到徐凤年轻轻投来的异样眼神,赶忙改口道:“顾统领会不会压力太大了?只有六千铁浮屠和一半的白羽卫,重冢军镇的战事可就完全丧失主动了。”

        徐凤年瞥了一眼这位锦鹧鸪,沉声道:“所以这是顾大祖在以重冢步军当缩头乌龟被动挨打的代价,来让你周康能够在清源驰骋沙场。”

        周康默不作声。

        徐凤年提醒道:“我北凉无比在乎清源的得失,董卓多半也能看出,清源会不会成为北莽围城打援的圈套,这需要你们左骑军到了战场后自行判断,到时候我希望你们可以忍得住数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军功。一旦落入北莽骑军主力的堵截,你应该清楚,谁都没有撒豆成兵的本事,没办法给你再变出三万骑军投入清源战场,而且左骑军和半数白羽卫被北莽反包围后,别说清源,重冢都不用守了。我,顾大祖,还有陈老将军,只能一口气退到何仲忽军中,并且身后只有一座破土动工没多久的城池。”

        周康突然小声问道:“清源一战,敌我双方的企图依旧不算隐蔽,相信以董卓的眼光,北莽蛮子想要围点打援的可能性很大,最多就是没有想到不但我麾下三万左骑军全部出动,甚至还有白羽卫也会配合。既然如此,王爷,要不然咱们干脆就把目标直接定为北莽伏兵?我对咱们的游弩手有信心,在自家地盘上,肯定能够精准找出北莽蛮子的后手,何况就算狭路相逢需要捉对厮杀,那董卓的乌鸦栏子也不够看!王爷你放心,我周康保证绝对不会由着性子来便是,就听那顾大祖的,左骑军所有厮杀,都以保存兵力为主。”

        徐凤年毫不犹豫地摇头道:“在清源打这一场,只是尽力让我北凉不至于太过被动,不是我不想兵行险着,不是不想去跟董卓豪气干云地在沙盘上豪赌一次,而是不能。北莽赌得起、输得起,最不济还能再赌输一次,但是我们一次机会都不能挥霍。”

        说到这里,徐凤年笑问道:“周将军,蛤蟆要命蛇要饱,是不是感到很憋屈?”

        周康呵呵笑道:“窝囊是有点窝囊,不过好歹是个跟随大将军在那春秋血水里摸爬滚打好些年的老卒,知道轻重。不过说心里话,到了北凉以后,顺风顺水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次要不是王爷到了重冢,顾大祖未必能拦得住我。”

        一直言语不多的陈云垂若有所思道:“确实需要自省一二,王爷你也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今日议事堂的事了,除了顾统领,恐怕连同我在内,都忍不下这口气。是啊,这二十年,咱们北凉边军跟北莽蛮子较劲,几百人的战事不说,过万人的战场,咱们就没输过一次,所以这回虎头城突然丢了,导致葫芦口那边即将到手的战果大打折扣,咱们似乎一下子都有些蒙了。这根筋拧不回来,我们说不定这次就要吃大亏了。王爷,非是我陈云垂说奉承话,你这趟来得及时。”

        徐凤年在把周康和陈云垂送到小院门口的时候,对周康没来由说了一句:“若是董卓在清源设有两支甚至更多的大规模伏兵,你左骑军在撤退方向的选择上,不妨考虑一下西面,实在不行就绕个圈子再返回重冢。”

        周康愣在当场:“西边?王爷,再往西没多远,可就要跟流州边境接壤了啊?”

        徐凤年没有说话。

        周康猛然间眼睛一亮,小心翼翼问道:“王爷是说流州战事,咱们能拿下?”

        徐凤年轻声笑道:“寇江淮和石符两人,都是那种能够力挽狂澜的将领。至于他们到底能否做到,能否让清源骑战变成凉莽大战的第三个转折点,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好了。”

        宁峨眉当年能够由一个从六品的凤字营低级武将,一跃成为实权从三品的铁浮屠副将,显然是沾了跟徐凤年近水楼台的光。此次得以率先在小院觐见年轻藩王,虽然属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毕竟宁峨眉代表着北凉军新近几年所有被徐凤年破格提拔的青壮将领,徐凤年对宁峨眉表现得格外青眼相加,落在旁人眼中,自然是有意为之。而陈云垂、周康两位目前重冢军镇内官职最高的边军副帅,紧随其后踏足小院,就显得相当中规中矩。接下来徐凤年分别接见了齐当国和袁南亭等人,最后再以召见那拨常年驻扎重冢军镇的几名将领校尉作为收官。一场场紧密衔接的会晤,徐凤年始终都不温不火,这中间重冢守将方面不太熟稔年轻藩王的脾性,其间有人想要用豪言壮语跟徐凤年表忠心、表决心,结果给徐凤年一笑置之,轻描淡写就转移了话题。这让那帮毕竟离开北凉传统官场好些年的武夫起身离开凳子时,还在惴惴不安,生怕自己马屁是拍在马蹄上了。好在徐凤年亲自将他们送到院门口的举动,让他们安心不少。

        这也怪不得他们多想,自从徐凤年当政以来,边军上层暗中一直流传有新凉王“寡恩施惠,双管齐下”的说法,而寡恩的对象,恰恰就是他们这些边军大将。例如那位将陵州视为自家后花园的怀化大将军钟洪武,不就连一个寿终正寝的结果都没捞着?至于盘踞幽州的大将军燕文鸾据说也给压制了许多锋芒,麾下虎扑营还被徐凤年摘了营号,并且大力扶持了郁鸾刀,明显是要其接替田衡成为幽州骑军主将,并且这之前便调离了对燕文鸾百依百顺的刺史田培芳,换上了相对而言派系色彩不重、山头阵营模糊的胡魁,加上最早安插在幽州的嫡系心腹皇甫枰,这不是往幽州军政掺沙子是什么?而顾大祖与周康、陈云垂这些在边军中根深蒂固的大佬军头关系闹得那么僵,这里头当真没有年轻藩王的授意?否则一个进入边军没几年的外来户,能够在重冢议事堂那般硬气说话?听说如今尉铁山、刘元季、林斗房等老人重返边军,更是无疑会一定程度分化削弱周康、陈云垂等人的既得兵权。

        但不管怎么说,有和没有徐凤年坐镇的重冢,实在是天壤之别。不管这位城府深重的凉王会不会借机对凉州左右两支骑军清洗一番,只要他坐在那栋小院中,哪怕不具体发号施令,那么接下来这场大仗,就能打。

        小院众多客人中,唯独少了一个极有分量的顾大祖。

        徐凤年最终还是没有等到这位步军副帅主动登门拜访,一番权衡利弊过后,也放弃了召见顾大祖的念头。徐凤年有些遗憾,无论胜负,以后顾大祖跟周康这些本土大将的关系注定难以恢复如初了,这种分道扬镳,不同于庙堂官员的朋党利益之争,反而类似政见相悖引发的貌合神离,越是如此,越难弥合。正如离阳桓温和张巨鹿在最后关头的背道而驰,无法简单评定谁对谁错。

        徐凤年独自在复归寂静的小院内缓缓踱步。王遂领着北莽东线精锐铁骑的突兀西进,让北凉处境相当尴尬,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天不遂人愿吧,燕文鸾不得不分兵把守目前兵力向北倾斜的幽州东门,以防后院起火,唯恐连累整个陵州都硝烟四起。如此一来,葫芦口内必然会溜走几条大鱼,也许是种檀的私军,也许是洪敬岩的柔然铁骑,甚至有可能是主帅杨元赞本人。不过就目前看来,就算董卓已经意识到葫芦口的战况不妙,匆忙派遣大军去葫芦口与杨元赞兵马内外呼应,也无法更改北莽东线主力覆灭的结局,杨元赞一定会因他之前拆掉卧弓、鸾鹤两城和焚毁所有堡寨烽燧的激进举措,而自食其果。没有了这些原本能够作为北莽临时据点的防御要塞,北凉铁骑和幽州步卒的两面夹击,足以致命。葫芦口大局已定,关键就看袁左宗和郁鸾刀最后到底能够把多少条北莽大鱼抓到砧板上。

        接下来可以预见顾剑棠会主动出击,蔡楠和河蓟两州边军也会拦截王遂东归去路,这份边功,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北凉给离阳整条北线造就的机遇,不过太安城为皇帝陛下和顾大柱国歌功颂德的同时,肯定会假装睁眼瞎,只会盯着凉州虎头城的失陷大做文章。先前新任两淮经略使的韩林有过隐晦提醒徐凤年,朝廷如今在王朝版图推行设置节度使,已经是大势所趋,虽说暂时只在各大藩王辖境内添设一名副节度使,以此掣肘历来兼任节度使的割据藩王,而有望成为北凉新任副节度使的人选,极有可能是那个在广陵道灰头土脸的杨慎杏。

        徐凤年低声念叨几遍杨慎杏这个名字。

        杨慎杏作为离阳八位大将军之一,曾经的蓟州土皇帝,在整个祥符二年都可谓夹着尾巴做人,这次冒死出任北凉道副节度使,称得上是孤注一掷。既是想着跟年轻天子和离阳朝廷将功赎罪,也有最后扶一把嫡长子杨虎臣这个新任蓟州副将的心思。北凉和离阳以及杨慎杏本人,三方都心知肚明,跑到北凉道当节度使,不管带不带那个“副”字,实权都比不上一个官帽子芝麻绿豆大小的都尉。说不定杨慎杏这趟主动要求贬谪西北,多半已经怀揣着必死之心。

        因为一个杨慎杏想到盘根交错的蓟州,继而想到两辽和北凉自身的复杂形势,徐凤年不得不感叹庙堂外那些看不见的刀光剑影,才是真正的杀人于无形。小小一个蓟州,就牵扯蔡楠这个两淮道名义上的军方一把手,虽然失势却依旧握有雁堡李家近万精骑的袁庭山,离阳皇帝亲手拉拢的韩芳和意味着家族势力重返旧地的杨虎臣,以及那个不动声色的新封汉王和韩林身后文官集团的利益诉求。而更为疆域辽阔的两辽,除了台面上总领军政的顾剑棠,还有以兵部侍郎身份代替天子巡边的许拱,扎根已久的老一辈藩王赵睢,以彭家为首的北地士子传统势力,四雄并立。择出来单独看,似乎人人风光显赫,实则人人身不由己。

        徐凤年不知不觉站到了小院墙根,伸出手掌贴在墙上,抬头望着墙头。

        大厦将倾。

        先前通过拂水房谍报汇总和离阳只下发到各州刺史一级的秘密邸报,广陵道战局已经全面倒向西楚,继曹长卿率水师大败赵毅水师之后,在西楚京城以西的第二处战场上,三名西楚年轻人再度大放光彩。先前主持櫆嚣政务的裴阀俊彦裴穗,辅助从西线返回主持防线的谢西陲,一起成功挡下了以南疆道头号大将吴重轩领衔的渡江大军,而在散仓一役中率领两万轻骑死战阎震春大军的骑将许云霞,更是渡江奔袭南疆大军的后方,切断了两条主要粮草路线,不但减缓了西楚西线压力,而且等于打破了离阳四线并进、共同包夹西楚京城的方略,为西楚在广陵江以南广袤地带打出一大片宝贵至极的战略纵深。为了配合西线南疆大军而选择快速西进的赵毅大军,骤然间就陷入孤军深入的境地。赵毅麾下三万多擅长山地作战的嫡系精兵,被曹长卿用一万步军和两股各自人数仅三千的轻骑,打得几近支离破碎,在短短半旬内蚕食殆尽。若非南征主帅卢升象剑走偏锋,以五千骑突入东南部战场,随后八千步军连克饮马、阳颍两地,先锋骑军与曹部主力仅仅相隔五十里,迫使西楚不得不放弃一鼓作气东进,恐怕赵毅就要沦为淮南王赵英之后第二位战死沙场的离阳大藩王。

        看上去西楚在各个战场上接连告捷,势如破竹,迎来了举旗复国以来的最鼎盛国势,但是徐凤年无比清楚,这其实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光景而已。收复饮马、阳颍两地的卢升象,不过是小试牛刀而已,当这名辞去兵部侍郎一职的大将军彻底掌握南征兵权,除非是曹长卿亲自坐镇广陵江北,否则没有谁能够抵挡住卢升象的南下步伐。之前的无所作为,不光是表面上卢升象受到各方面扯后腿那么简单,而是需要配合朝廷削弱包括赵毅、赵英在内各大藩王的兵权,以此作为回报,离阳朝廷也默认了卢升象待价而沽的行径。而吴重轩陷入江北战场的泥泞,何尝不是隔岸观火的燕剌王赵炳乐见其成的一种局面?西楚许云霞接下来要面对的真正敌人,会是燕剌王麾下头号猛将王铜山的南疆精锐。否则那个少年时便杀得南疆道各大蛮夷部落哭爹喊娘的燕剌王世子殿下,哪怕再昏聩无能,到了广陵道再水土不服,也不至于面对许云霞的偷袭竟然连一战之力都没有。

        徐凤年突然一脸幸灾乐祸地笑道:“小乞儿啊小乞儿,你现在也不好受嘛,那位吴大将军肯定是彻底转向朝廷了。没办法,你南疆道已经对他功无可赏,可朝廷那边不一样,镇南大将军、兵部尚书、上柱国,甚至是大柱国都给得起,说不定死了以后还能以武将身份荣获‘文’字美谥,所以确实不怪你要跟吴重轩彻底撕破脸皮,眼睁睁看着西楚在吴老儿屁股上狠狠捅上了那么一刀。”

        徐凤年收起手掌,弯曲手指,随意敲了敲那堵墙壁,响声沉闷。

        时至今日,北凉死磕北莽百万大军。号称富甲天下的赵毅,面对西楚已经把家底都打得一干二净。老靖安王赵衡拿自己的命才给儿子换来一个世袭罔替,淮南王赵英更是成为春秋以来第一位死在战场上的藩王。辽东赵睢就藩后则谨小慎微了半辈子。转眼间,吴重轩带着南疆道北部所有兵马投靠了离阳朝廷,原本兵强马壮仅次于北凉的燕剌王赵炳,堪称元气大伤。

        这一切,自然都是先帝赵惇和元本溪以及前首辅张巨鹿的谋划。

        与当今天子无关。

        徐凤年对着墙壁冷笑道:“赵篆,你啊,比你爹差了十万八千里。等到你用完老一辈留下来的永徽遗产,你以为还能轻松掌控这天下大势吗?顾剑棠,陈芝豹,卢升象,赵右龄,殷茂春,有哪一个,是你可以肆意拿捏的?”

        然后徐凤年沉默许久,扪心自问:“那我?”

        没有答案。

        就在此时,顾大祖大步跨入小院,饶是这位春秋名将也压抑不住言语中的激动,嗓音颤抖道:“王爷!有两个消息……”

        徐凤年笑道:“两个消息?那先听坏消息好了,后头的好消息用来压惊。”

        顾大祖哈哈大笑道:“让王爷失望了,两个都是天大的好消息!”

        流州方面,徐龙象、寇江淮和石符三人亲率五千骑奔赴清源!

        幽州,除去先锋大将种檀不知所终和洪敬岩的一部分柔然铁骑逃出葫芦口外,连同大将军杨元赞在内,仅北莽将领就有四十六人,全部战死!

        葫芦口内筑起足足十六座巨大京观!

        祥符二年,北凉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凉州虎头城失陷的危殆形势下,总计以己方三州边军十余万人战死,斩杀北莽大军三十五万。

        北凉铁骑甲天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