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杨八妹被敌军抓住军营小说四、孙权说,我不是吓大的

四、孙权说,我不是吓大的

        诸葛亮在与孙权的对话中使用了激将法,这一招还挺好用,孙权不再犹豫,决心与曹操对抗到底。但是,他把这个想法拿到会议上一讨论,却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

        在这次会议之前,孙权接到曹操的一封信,这封信的具体内容已不知道,只保存下来几句话:“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意思是:最近我奉天子之命讨伐罪臣,大军南下,刘琮投降,现在我率领水陆混合部队共八十万,邀请将军到东吴会猎。

        会猎,可不是打猎,而是邀你出来找个地方练练。

        这当然是一封挑战书。据此可以认为,曹操一路东来,其目标并非发动一场江夏战役那么简单,他已经做好了与孙权战略总决战的准备,这个论点似乎与前面的分析有所出入。

        从曹操之前的战略部署看,他还没有把江东纳入此次军事行动计划中,否则不可能在江陵不做休整就率军东进。

        以后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认为曹操此战打击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刘备和刘琦,而是孙权集团,他们最有力的依据就是这封仅剩下三十个字的信。

        这封信里说的“八十万”也是有争议的地方,如前所述,曹操直接和间接投入此役的总兵力应该在二十到三十万之间,这与八十万相差悬殊。在整个三国时代,单方面投入八十万兵力的战役从来没有发生过,即使曹军只有二三十万人,那也相当空前了。

        总之,这封信疑点丛生,如此重要的文书在史籍中只出现过两次,均出于《江表传》,其它史书未见记载,这使它的真实性打了折扣。

        《江表传》作者是西晋人虞溥,他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是刘表和王粲的老乡。从这部书散佚下来的一百多条记载来看,基本上都是写孙吴人氏的,其中以吹捧孙策、孙权、周瑜等人最多,政治倾向很明显,一般论者认为,其所记事实往往不够严谨。

        可以推测一下,曹操发起江夏战役必然也要考虑在江夏郡后面的孙权,曹操的想法是,不求孙权上来帮忙,只要他保持中立就行,为此他也要做一些工作,比如给孙权写一封信过去,让孙权认清形势,不要盲动。

        曹操如果明智,此时对孙权宜稳不宜激,先把正面的敌人刘备和刘琦解决掉再说,完全巩固整个荆州以后,解决孙权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以曹操的智慧,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但是,对孙权来说,曹军气势汹汹而来,很快就要打到家门口了,必须有一个对策。孙权在与诸葛亮谈完话后,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但他还想听听手下人是怎么想的。在孙权召集的会议上,他手下谋士和武将们想法呈现一边倒:投降。这让孙权心里很不痛快。

        担任孙权秘书长(长史)的昭最积极,他说:“曹操是虎狼之辈,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不动就拿朝廷说事(动以朝廷为辞),现在要抵抗他不一定有把握。我们过去赖以抗拒曹操的是长江,如今曹操得到荆州,获得了刘表经营的水军,各式各样的战船有几千艘,曹军水陆俱下,长江之险已经和我们共有了,实力相差悬殊,我认为不如投降(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张昭的观点有代表性。孙权看了看,只有一个人没有随声附和,他就是鲁肃。会议中途孙权离席去上洗手间(权起更衣),鲁肃赶紧跟了出来,这时孙权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紧紧地握住了鲁肃的手。

        孙权问:“先生有什么话要说?”

        鲁肃道:“刚才听了大家的议论,我认为他们都是要耽误将军,而不足以与他们讨论大事(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你听我说,现在我鲁肃可以投降曹操,但是将军你不可以,为什么呢?”

        鲁肃说得很着急,也很恳切,孙权睁大眼睛认真地听着。鲁肃接着说:“我鲁肃要是投降了曹操,曹操一定会给我官做,我继续吃香的、喝辣的,最少也得弄个太守、刺史当当(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投降曹操,曹操会怎么对你?请早定大计,不要听大家瞎议论!”

        这些话都说到孙权心坎里了。孙权叹息道:“刚才大家说的,很令我失望,先生你的想法,正和我一样。”

        孙权此时面临了与刘琮一样的处境,面对强敌是降是战,都不好决策。刘琮手下的一帮人坚决主张投降,结果他们这些人里仅被曹操封了侯爵的就有十几个,至少任命了三个朝廷的部长,其他人也是该提拔的提拔,该加薪水的加薪水。这就是鲁肃所分析的,投降了曹操不会为难我们这些人,吃香的、喝辣的,活得会更滋润。

        但是刘琮就不一样了,曹操不得不提防他,即使刘琮自己不多事,但难保有人把他抬出来当大旗,所以只能弄到别处去,好的话给个闲职,其实是软禁终生,稍有风吹草动的话,脑袋随时就得搬家。

        孙权多聪明,他能想不到这些?

        张昭等人的表现让孙权很失望,从此也记在了心里。孙吴阵营后来经常涌现后起之秀,除了周瑜、鲁肃这些后来居上的人,吕蒙、陆逊、陆抗等重臣的提拔都带有突然性,往往是连窜带跳好几级,让人目瞪口呆。这一方面说明孙权的用人艺术和识人之准,另一方面也说明孙权对于本阵营里的一些老同志不太感冒。

        比如张昭,是孙坚当年所倚重的人,说起来在孙吴是类似于教父式的人物。但他仗着跟老孙是朋友,不把小孙放眼里,动不动就喜欢摆老资格,想批评谁就批评谁。可他一生职务都不高,孙权称帝后设立了丞相一职,大家都认为应该是张昭,可孙权就是不同意,任命了名气小得多的孙邵。孙邵死了,孙权还不让张昭当丞相,任命了顾雍。

        可以敬着你,可以让着你,但不会信任你,这些伏笔恐怕就是此时埋下的。张昭付出的代价有点太大了。

        现在,鲁肃建议找一个人来商议大事,这个人就是周瑜,他当时在鄱阳湖练水军。

        孙策死后,孙权为巩固地位、树立权威不断重用周瑜、鲁肃等新人,张昭等老同志曾经表达过不满,张昭尤其对鲁肃有意见,在孙权面前多次说过鲁肃的坏话。

        现在孙权就不由得暗想了:看来重用鲁肃、周瑜没有错,关键时刻还是他们替自己着想。

        周瑜见到孙权,对他说:“曹操虽然托名汉相,其实是汉贼。将军有神武雄才,继承着父兄的遗业,占据江东,地广兵多,应该横行天下,为汉室除残去秽。现在曹操来了,他这是自己送死(况操自送死)。请让我为将军来分析分析:现在北面的形势未定,马超、韩遂都在关中,是曹操的后患;曹操舍弃擅长的鞍马,改乘舟船,来与我吴越争衡,现在天气寒冷,北方兵士远涉江湖之间,肯定不习水土,必然会生疾病。上面这些都是用兵之忌,曹操贸然行之,可以预言,将军擒获曹操,必为时不远!”

        打仗靠什么?靠人马数量、靠武器装备、靠天时地利,这些都没错,但最靠得住的,就是气势、是信心。在一片亡国论盛行的时候,周瑜展示出来的眼光和自信,让孙权备感振奋。

        周瑜同时提出了具体应对计划,他请求率精兵数万,进军到夏口,以迎击曹操。汉水的下游又称夏水,夏口即汉水入长江之处,此地即现在的武汉。

        按现在的地名推演就是:曹操正率军从湖北省的荆州市沿江而来,周瑜建议孙权将主力由江西省的九江市西进到湖北省的武汉市迎敌。

        本年孙权二十六岁,周瑜三十三岁,周瑜与孙权长兄孙策亲密无间的友谊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在此危难关头,周瑜是孙权完全信得过的人。

        周瑜激昂慷慨,孙权也来了情绪,他激动地说:“曹操想废汉自立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与我罢了。如今群雄已灭,只剩下了我。我与曹操势不两立,你说应当迎敌,这与我的想法相合,这真是上天把你赐给了我呀(此天以君授孤也)!”

        这次谈话之后,孙权再召集会议,不再征求大家的意见,而是直接宣布自己的决定。为了表达决心,防止有人再反对,孙权拔出佩刀,挥刀砍向奏案,孙权大声宣布:“以后有人再敢说投降曹操的,与此案相同!”说罢宣布散会。

        孙权连夜召周瑜研究行动方案。周瑜帮孙权分析了敌情,认为曹操虽然扬言有水陆两支部队人数八十万,但仔细分析,也不过就是二十多万,其中十五六万是自己带来的,荆州降卒有七八万。

        应该说,周瑜的这个分析是准确的,作为孙吴的主要军事将领,他平时不可能不注意搜集敌人的情报,他对曹军人数的判断应该建立在一定情报线索基础上的,因而更准确。

        但即便如此,也远远超过孙权现在能调动的兵力。周瑜让孙权不必着急,他认为曹军是一群“疲病之卒、狐疑之众”,人数虽然占优,战斗力却不怎么样,他认为只要有五万精兵,就足以打败敌人。

        孙权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你说得太好了(卿言至此,甚合孤心)。不过,五万精兵难以马上集齐,现在有三万人,船粮战具都已准备好,你们先出发,我随后调集人马,准备物资,做你们的后援。”

        孙权还说了一句话,让周瑜很感动。孙权说:“你能打赢就打,打不赢你就撤回来,让我亲自上(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君王送主帅出征,一般会说“我就这点家当,全交给你了,你可得努力杀敌呀,打了败仗提头来见”。但现在孙权必须给周瑜减压,毕竟拿三万人对决三十万人的事,谁都没有玩过。

        孙权发布命令,任命周瑜为前敌总指挥(左都督),老将军程普为前敌副总指挥(右都督),鲁肃为参谋长(赞军校尉,助画方略),率三万主力沿江西进,迎击曹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