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杨门女将被俘辽国一、马超造反了

一、马超造反了

        就连在曹操手下从事司法工作的高柔都看出了问题,据《三国志高柔传》记载,听说曹操派遣钟繇、夏侯渊讨伐张鲁,高柔赶紧进谏,认为如此大规模用兵,韩遂、马超等人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有所动作(谓为己举,将相煽动作逆),应该先彻底平定关中再说汉中的事。

        但马超还是反了,而且有点被逼迫造反的意思,在舆论上甚至可以获得同情。马超看来真的豁出去了,作为杂牌军,反正迟早要被收拾掉,干脆造反算了,至于邺县的人质,你就看着办吧,如果真的全部被杀,也正好打出悲情牌。

        建安十六年(211年)春天,曹操命令驻守在长安的司隶校尉钟繇对汉中的张鲁发动攻击,并派在并州平息民变的夏侯渊率部进入与关中相邻的河东郡(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对钟繇予以支援。

        现在看来,曹操似乎失算了,他也许自信地认为马超无论如何不会造反,因为邺县还住着他父亲兄弟一族几十口人,有这么多人质在,造反就变得很沉重。

        这件事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初,回想一下此时正是曹操大举进攻荆州的前夕,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曹操对盘踞在关中一带的各路军阀必须有所安排,让实力最强大的马腾离开他的老巢最符合曹操的利益。

        赤壁之战后的一年,即建安十四年(209年)冬天,韩遂派出密使访问邺县,这个密使的名字叫阎行。阎行在《三国志》里没有传,他的事迹主要记录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张既传》时引用《魏略》的一段文字。

        唯一可以解释的是,曹操想打益州的主意了。益州的刘璋生性软弱,迟早要落入他人之手,孙权、刘备都不加掩饰地表示过对益州的兴趣,对此曹操也不会坐视不管,攻占汉中、进而图谋益州,在当前形势下倒是一个可以理解的战略布局。

        曾在关中协助钟繇工作的书法家卫觊,此时已奉诏回许县担任尚书,成为荀的助手,他对关中的事务很熟悉,他通过荀也向曹操提出了不宜惊动关中诸将的建议。卫觊认为关中诸将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对于目前的割据现状已经很知足,如果让他们产生猜疑,最后联手反叛,事情就不好收拾了。

        但是韩遂比较犹豫,他的反叛意志比马超差得远,所以当初偷偷地派阎行出使邺县。阎行这个时候也劝韩遂不要跟着马超干,但是韩遂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与马超联手。他对阎行说:“现在关中诸将能不约而同地联合在一起,正好说明这是上天的安排(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据另一本叫《典略》的书记载,除马超、韩遂外,参与此次叛乱的关中诸将还有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等八路人马,合在一起共有十路,总兵力约十万人。

        阎行回来后,果然力劝韩遂真心与曹操合作,阎行甚至表示,自己打算把父母送到邺县去,以向曹操表达忠诚,希望韩遂能把儿子也送去。韩遂犹豫不决,有点不太情愿,开始推说儿子太小,过上几年再说,后来禁不住阎行反复劝说,还是让儿子跟随阎行的父母一块儿到邺县去了。

        而从整个天下版图审视,曹操的正南面是刘备和孙权,东南面是孙权,西南面是刘璋,背后还有割据辽东的公孙氏,这些势力都虎视眈眈,寻找每一个机会与曹操叫板。在这种情况下,汉中的张鲁似乎还没有达到优先解决的程度。

        马超字孟起,是前征西将军马腾的长子。曹操派钟繇、卫觊等人经营关中以后,对马腾、韩遂等实力派军阀采取既拉又打的办法,有效控制了关中的局势。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马腾、韩遂等均站在了曹操的一边。

        这一回是朝廷的偏将军马超挑动关中诸将造反,参加的除马超外,还有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人,尽管都是杂牌军,但人数众多,有一定作战实力,不容小视。在长安坐镇的司隶校尉钟繇向邺县紧急报告,请求增援。

        可见马超是明白的,一旦公开反叛,包括老父亲在内的自己家在邺县几十口人就没命了,他为反叛舍弃了家人,希望韩遂也这么做,韩遂有儿子也在邺县,马超怕他在这个关键时刻动摇。

        而且,大军进攻汉中,必须考虑关中是否稳定,只有在确保后方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汉中战役,这是常识。

        张鲁的祖父叫张陵,创建了“五斗米教”。张陵死后,他的儿子、张鲁的父亲张衡继续推行教义,后来张衡也死了,“五斗米教”首领的位置交到了张鲁手上。

        可见,《三国志》和《典略》提到的这两条原因都不可信。推测起来,马腾调职唯一的可能是曹操不想让马腾再待在关中,否则他率大军南下荆州就有顾忌,曹操是想办法迫使马腾离开的,而且双方还达成了交换条件。

        官渡之战后,曹操派钟繇等人讨伐高干集团的郭援,马腾给予支持,派马超亲自带兵参战。在战斗中马超被流矢击中,但他很勇敢,负伤不下前线,瘸着腿继续战斗(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最后马超的部将庞德亲自斩杀了郭援。

        而马腾居然肯于就范,原因是曹操给出了条件,那就是让马腾的长子马超继续统率马腾的人马(领腾部曲)。朝廷封马超为都亭侯,提拔他为偏将军,以马超的年龄和资历,这个相当于副军长的职务也不算太低。

        刘璋想了想,认为王商说的有理,就拒绝了马超。

        如果关中开打,曹操西线、中线、东线这三大战场就都凑齐了。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马超这个人够狠也够黑,这一年他三十五岁。

        《典略》认为,马腾想到朝廷任职是因为自己年龄大了,不想再折腾了(腾自见年老,遂入宿卫)。但这不像是马腾的为人,作为老资格的军阀,他比谁都明白实力决定一切的道理,可以要他的钱,可以要他的命,但不能动他手里的武装,这一点对军阀们来讲大体都如此。

        据《三国志许靖传》介绍,马超还想联络刘璋一块行动,刘璋拿不定主意,他手下的蜀郡太守王商劝道:“马超这个人有勇力却不讲仁义(超勇而不仁),见利忘义,不可以作为盟友(见得不思义,不可以为唇齿)。老子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如今益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士美民丰,宝物所出),不怀好意的人无时无刻不想倾覆它。马超之所以把眼睛往这里看,打的主意就是这样的。如果跟他联合,形同于养虎成患。”

        阎行返回时带回了曹操亲笔写给韩遂的信,曹操表示当初韩遂曾经反对过朝廷,但那都是被逼无奈之举,希望韩遂能早点归来,共同匡辅国政(卿始起兵时,自有所逼,我所具明也。当早来,共匡辅国朝)。看曹操的意思,也想把韩遂请到许县或邺县来,以解后顾之忧。

        在政治倾向上张鲁更接近于益州的刘璋,相传张鲁的母亲和刘璋的父亲刘焉关系暧昧。但这些年来,随着实力的不断扩大,张鲁更重视独立发展,受刘璋的影响越来越小。

        汉中地处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谷地,是关中与益州之间的缓冲带。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汉中自古以来往往自成一体,受外界影响小,在中原、关中一带战事不断的情况下,也有不少人跑到汉中来避难,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时,“五斗米教”在汉中一带势力很大,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朝廷同时拜马腾另外两个儿子马休和马铁分别为奉车都尉和骑都尉,看着都是带兵的职务,至少也是个师长,但手下不会有一兵一卒,只是个名誉罢了。马氏家族除马超外,都迁到邺县居住(徙其家属皆诣邺,惟超独留)。

        不过,曹操的这一招居然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马腾一家迁居邺县不久,马腾的老伙计韩遂把儿子也送到了邺县,这并不是在曹操逼迫下做出的决定,韩遂这么做完全是自愿的,原因是孤掌难鸣,不如主动服软。

        曹操亲自指挥了潼关战役,以挽回赤壁失利的影响。他精准的权谋,巧妙的构思,灵活多变的战场指挥,无疑给对手上了一堂生动的战地教学课。尽管他也面临生死关头,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无可挑剔的经典战例,让我们次领略了一个伟大军事家的风采。

        建安十五年(210年)还算平静,这一年没有大的战事发生,曹操在新建成的铜雀台上过了一个相对轻松的新年。但是第二年春天就传来了紧急军情,这一次既不是荆州,也不是合肥,而是西面的关中。

        果然,阎行在邺县悄悄向曹操表示忠诚,曹操以朝廷的名义任命他为犍为郡太守,这个郡属益州刺史部,是刘璋的地盘,给了阎行也就只能是个名誉,解决个“级别”问题,想到益州上任,人家刘璋肯定不答应。曹操让阎行回去做韩遂的工作,让韩遂忠于朝廷。

        曹操突然想起汉中的张鲁来,有点不好理解。汉中之所以经常自成一体,说明它的地理位置确实优越,不是那么容易攻占的。而从曹操目前的势力范围来看,关中虽然已名义上归曹操所有,但马超、韩遂以及诸多割据势力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关中这块地方说变天就会变天。

        这一招更狠,马超虽然仍重兵在握,但他从此不敢轻举妄动了,因为人家手里掌握了几十口人当人质。曹操也是这么想的,但他显然对马超缺乏全面了解,正像董卓当年对袁绍缺乏全面了解一样。

        这个张鲁,在汉魏历史上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一般都说他是“汉末群雄之一,五斗米教首领,在汉中割据长达二十多年”,群雄、教主、割据军阀,说明这个人绝对不一般。

        根据《魏略》记载,阎行字彦明,凉州刺史部金城(今甘肃兰州)人,是韩遂手下部将,在建安初年,马腾曾经跟韩遂闹翻过,双方斗得很厉害,阎行跟马超在战场上有过正面交手的记录,估计他也是够狠的角色,因为他差点把马超杀死。在政治倾向上,阎行更偏向曹操,韩遂派他当密使,给他接近曹操提供了一个机会。

        但是,曹操对此似乎没有太多考虑,仍坚持既定的军事行动。夏侯渊所部开进与关中相邻的河东郡,果然引起了马超、韩遂等人的疑虑,他们联络杨秋、李堪、成宜等其他各路割据势力,公开打出了反叛的旗帜。根据《魏略》记载,叛军推举韩遂为首领,他们自己起的名号叫“都督”。但这场叛乱的核心人物并不是韩遂,而是马超,马超积极联络各部人马,事情差不多时请韩遂出来挑头。马超对韩遂说:“告诉你一个秘密,以前钟繇这小子让我对您下黑手(前钟司隶任超使取将军),这种事我哪能干?现在我舍弃了生身之父,以后就拿您当我的父亲看待。希望将军您也舍弃自己的儿子,今后就拿我马超当您的儿子看待(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三国志》认为是马腾自己想离职,原因是跟老伙计韩遂闹了矛盾,想回避一下(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作为凉州出身的老牌军阀,马腾的名字始终跟韩遂联系在一起,他们也有失和的时候,并且也曾刀兵相见过,但他们都明白彼此不是敌人,而是唇齿相依、兔死狐悲的血肉关系,说他们有矛盾是可能的,说矛盾已经到了不是你走就是我留的程度,则不大可信。

        后来,马腾被调到朝廷任职,担任皇城警备司令(卫尉),听着挺唬人,但其实这一职务没有任何实权,也指挥不了一兵一卒,马腾实际上被挂起来了。关于这次调职的原因,《三国志》和《典略》有不同说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