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一寸山河一寸血作者是谁第八章 反间计

第八章 反间计

        1936年3月7日,松室孝良接替土肥原,任华北特务机关机关长。

        松室是一个以华治华论者。他到达华北后,吸取土肥原的教训,开始采用“反间计”。

        随着他的到来,“华北自治”高潮席卷而至。它的核心就是:离间蒋宋,使中国出现新的南北分治。

        在萧振瀛的坚持下,宋哲元在“反蒋”这个问题上一直还是把持得住的,特别是从板垣那里,他也了解到这其实是日方为了使“华北独立”所制定的一个分化策略。但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很快,他就和南京政府产生了矛盾。

        在探知这一情况之后,松室立刻高兴起来:中国人又要内斗了,快去添把火。

        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找到宋哲元,说要帮第29军编机械化师,还要派日本教官和顾问,协助训练军队。

        所有武器和钱都不要你掏腰包,全部由我们来。

        宋哲元眼睛都瞪圆了,天上掉馅饼了,还有这种好事。

        转念一想,赶紧收敛心神:唉,我要这么多人枪干什么呢,又不打仗。

        多田骏截住他的话头:为什么不打,给你武器就是让你打啊。我早就看出来了,“宋委员长”(政委会委员长)有天子之资,所以你绝不能浪费,应该去武力统一中国。

        如果你准备这么去做,我们日本不仅提供武器和教练,还会直接派“皇军”进行配合作战。

        宋哲元心动了。

        自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做华北的老大哪有做全国的老大威风?

        多田骏的这番话只不过是松室抛出的一个饵,试探宋哲元的动静,在发现对方意有所动后,他便亲自出马了。

        双方连着密谈三天。

        在谈话中,他提到了一个过往的风云人物——张作霖。

        松室说,以前的张大帅你知道吧,他那时候在东北的情况就跟你如今在华北的样子差不多。

        张大帅是靠什么发达的呢?不用说,就是和我们日本合作。

        后来怎么样,你也清楚,他打到北京,统一中国了。

        现在让我们帮你一把,也给你圆这样一个梦,好不好?

        话说到这里,宋哲元内心的激烈斗争可想而知。

        虽然表面上转了型,究其实质,宋哲元不过还是一个没有多少政治智慧和远见的武人。渐渐地,他的心眼儿就活转开了。

        可是光他自己动心还不行,必须“聚义亭”的兄弟都赞成才好,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如今实际的二把手、军师萧振瀛。

        萧振瀛坚决反对。

        现在天下大势不比从前,是做民族英雄的时代,再在自己家里称王称霸是不得人心的。这不过是日本人用的奸计而已。

        宋哲元颇不以为然:你是东北人,先前张作霖不也跟日本人合作,才入主中原的吗。

        萧振瀛一听急了。

        此言大谬矣。依萧某看来,张作霖何曾真心跟日本人搞过合作?

        日本人企图不打招呼地搞突然行动,他就派兵把日本领事馆给包围了起来;逼着他答应修铁路,他就自己加班加点筑铁路,有好几条还与日本计划修筑的线路呈平行线。

        就这样,日本人还拿他没办法,这才是英雄之举啊。

        现在日本“所谓助我”,不过是要我们做石敬瑭、吴三桂。如果我们真的听信他们的话,其下场必与石、吴无异。

        说到这里的时候,萧振瀛已经把事情摆到相当严重的地步了,那意思,如果你宋哲元执意如此,那你就是民国版的石敬瑭、吴三桂。

        宋哲元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不由得脱口而出:这些都是他们自愿给的,我又没求着他们。

        这是想方设法地要把双方的话题从“汉奸”这个方面往外引。

        萧振瀛却异常执著:那你说,这些教官和顾问,还有日军从旁协助,算怎么回事,到时候我们29军又算什么?日军的附庸?炮灰?

        最后他不惜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如果你硬要如此,不仅全国会反对,29军将士也不会答应。

        宋哲元闻言色变。

        因为后面那句话是他格外在意的。

        事实上,松室在酝酿“离间蒋宋”的同时,还暗藏了另一个更恶毒的阴谋——离间萧宋。

        从土肥原离开华北的那一刻起,萧振瀛就已经上了日本人的黑名单,成了他们眼中最大的危险人物。松室很清楚,要想在土肥原的基础上干出“成绩”来,搬掉萧振瀛这块大石头是首要之选。

        多田骏在跟宋哲元谈话时,就附带了一个条件:你身边的那个萧振瀛是奸细,是蒋介石放在29军中的代理。这个人必须将他弄出华北。

        松室说得更是直白:萧振瀛就是要跟你争权,我帮助你“天下争雄”,关乎你的前途。你如果越做越大,萧振瀛一定会感到有威胁,所以我敢断定,他是不会同意这个方案的。

        宋哲元表面上说,怎么可能呢,萧振瀛是我的手足兄弟啊,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

        可这样的话听多了,心里也不由得犯起了嘀咕,不过碍于萧振瀛此时在29军中的地位,知道就算想把萧赶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一再说“容从长计议”。

        现在听萧振瀛论及“29军将士也不会答应”,这是什么意思,难道29军会跟你姓萧的走不成?

        宋哲元自此就犯下了一个心病,但他虽是武人,却并不是一个粗人,何况萧振瀛说的话也确实有些道理,他便把这件事给暂时搁下了。

        然而,事情既然已经开了头,就不可能结束。

        不久,又有人从旁吹风了。这个人叫齐燮元。

        组建政委会时,宋哲元和萧振瀛便仿照黄郛的政整会,将一批亲日的汉奸文人都收容进来,但这主要是为了跟日本人打交道,采取的是既不倚重,又不得罪的办法,每人给个虚职,以防止他们捣乱。

        日本人非常希望能把齐燮元塞进政委会,但遭到萧振瀛的强烈反对。

        萧振瀛一再向宋哲元直谏:日本人最高兴齐燮元入阁,这家伙一向都是个成天把反蒋放在嘴上,希图自利的小人,若我们果真把他给召进来,无异于开门揖盗。

        齐燮元终究还是没能当成政委会委员。他对萧振瀛当然是又嫉又恨,而小人一旦行动起来,手脚也总是不慢。

        他察觉到宋哲元对萧振瀛已有猜忌心理,便故意对宋哲元暗示:你想知道萧振瀛究竟是忠于你,还是忠于蒋介石吗?

        宋哲元不吱声。

        齐燮元的声音越变越小: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看他究竟拥蒋还是倒蒋。

        这个测试的机会很快就到了。

        对于反蒋,外面有日本人怂恿,里面还有国人相邀。广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不停地派说客到华北,约宋哲元和山东的韩复榘一道造蒋介石的反。

        眼见得反蒋已快成气候,宋哲元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他电召萧振瀛赴北平相商。

        在萧振瀛到来之前,29军高层已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应该“反”。宋哲元也希望能从首席谋士兼二把手的口中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干吧。

        可是萧振瀛仍然是那句:“何故至此”——为什么我们非要反蒋呢?

        宋哲元耐住性子。

        你说不让日本人派顾问,他们现在也答应不派了,就只提供武器和钱粮,难道这也不行?

        两广那边都在准备讨蒋,就连我们旁边的韩复榘,据我所知,也在着手准备。

        时不我待啊,兄弟,现在只有你一个人不同意反蒋了。

        萧振瀛还是坚持原来的说法:拥蒋抗日,是唯一前途。

        如果29军参与内战,我就死在大家面前!

        宋哲元再也忍不住了。

        好啊,齐燮元说得真是一点没错,看来你还是忠于蒋介石,一试就试出来了。

        他气呼呼地对萧振瀛说:我是29军的军长,除了你不听我的话,谁还敢不听?

        难怪了,有人说你不听我的,就听那个姓蒋的。

        此时29军将领都在场。

        宋哲元话音刚落,众人的眼神都齐刷刷地聚焦到了萧振瀛身上。

        萧振瀛未料宋哲元会出此言,一时惊骇莫名。

        此时此地,还有什么能帮自己辩白吗?

        只有一死,以全弟兄之义。

        萧振瀛拔出手枪,要给自己来一下。

        宋哲元没想到对方会动真格的,赶紧上前一步,把手枪夺下。

        事情弄到这一步,萧振瀛完全没有想到。他哭了,是那种感觉受了冤屈,痛心疾首的哭,也是一种半真半假,不得已而为之的哭。

        因为他已被宋哲元逼得没了退路。宋哲元的那句话无异于是在指责他不忠不义。

        对宋,只听蒋介石不听“主公”,自然是不忠。

        对其他兄弟,背叛团体做“叛徒”,胳膊肘往外拐,那更是要人神共愤的。

        他萧振瀛出入江湖,口若悬河,纵横南北,凭的不就是忠义二字吗?

        所以他一定得以死明志,倘若不成,也一定得哭,而且得大哭。

        这个眼泪,他本来是给土肥原、松室们预备的,可是面对内部重重的怀疑和倾轧,不流,行吗?

        宋哲元有些后悔,觉得自己的话的确过重了一些,毕竟对方曾经竭力拥戴过他,如无萧振瀛,何以有他今天这样的地位。

        好吧,明天继续研究。

        第二天,宋哲元转换了一下策略,打起了“爱国牌”。

        宋哲元说,现在外患危急,我们再不从众讨蒋,必将身死国灭。

        萧振瀛第一个站起发言,又是不同意。

        你都说了,外患危急,怎么还能自己人打自己人呢,要这样的话,倒真的可能身死国灭,那才会为天下笑。

        我们要救国,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拥蒋抗日。否则,将羞见祖宗于地下。

        萧振瀛越说越伤心,越说越委屈,眼泪又落了下来。

        底下诸将,有的是被萧振瀛的话所打动,有的则是从兄弟情分上同情萧振瀛,意见开始都倾向于萧的一边。但他们又不能公开驳宋哲元的面子,于是也只好跟着哭起来。

        一时间,偌大一间会议室,几乎变成了幼稚园。大男人们一个个返老还童,哭哭啼啼。

        会开不下去了。宋哲元的眉头皱成一堆:行了行了,都别哭了,这件事改天再说吧。

        实际上,他很清楚,由自己出头,“反蒋自雄”、“武力统一”就此泡汤了。

        因为萧振瀛,“华北自治”高潮刚刚掀起,就落了一半。

        松室心里纠结得要命,眼看大计将成,没想到姓萧的会从中作梗,活生生地就把好事给搅黄了。

        看来这个萧振瀛确实是帝国在华北利益的死敌,不把他赶走,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好在萧宋之间已经产生了裂缝,剩下的就是再添两把火。

        松室要由离间萧宋,发展到借宋驱萧。

        在他的暗中运作下,有关于萧振瀛的谣言一时间铺天盖地。

        宋哲元听到的是:别看你贵为委员长,其实外面只知有萧,不知有宋。千万当心大权旁落啊,要知道这个姓萧的靠着有蒋介石做后台,野心可大得很,将来恐不可制。

        能拿出来作为佐证的一个事例就是:萧振瀛在29军,不光和师长拜把兄弟,连一般旅长他都要结纳。

        其实萧振瀛本来就以善打交道出名,这也是他的长项,先前宋哲元并不以为意,甚至认为这是帮自己巩固军心的一个办法。

        然而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在宋哲元看来,萧振瀛无疑是处心积虑在抓军权——如果29军的将领尽被他姓萧的收为兄弟,那这支军队就真的要跟着他走了。

        流言亦可杀人,就这么貌似简单的一句话,已经把萧振瀛推到悬崖边上去了。

        还有呢。

        有人又给宋哲元送上私房话:萧振瀛给他老娘做寿,比你老人家为母做寿的规格还高,排场大得很。这还有没有一点为臣之心,他究竟想干什么?

        宋哲元对萧振瀛的看法和成见越来越深,尽快解决这位“潜在之敌”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

        但是,他一直下不了手。

        不光是兄弟感情,还有实利使然。

        在29军的八兄弟之中,萧振瀛其实并无军权,说穿了,他就靠一张嘴皮子吃饭。真正能让宋哲元感到威胁的,尚另有其人——曾经的“二头儿”张自忠。

        29军未建立之前,张自忠的实力就比宋哲元强,在此之后,前者也牢牢地掌握着部队,而他的那个师又称得上是29军中最强悍的一个师。

        靠拿枪起家的人,最怕的还是拿枪的。宋哲元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他想的办法就是拉刘汝明。

        可是刘汝明在老西北军中的资历,几与宋哲元相当,而且他和秦德纯一样,原本都不属于“八兄弟”,是中原大战后被逼急了没办法,才临时投到宋哲元下面来的。

        在29军,刘汝明开始还夹着一点尾巴,后来成为师长,在长城罗文峪一战成名后,便明显有些倚老卖老。尽管宋哲元平时有意识地对之进行偏袒和拉拢,但刘汝明仍时有不服从其调遣的情况发生,你要靠他去阻挡张自忠的强势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两次商议“从众反蒋”,张自忠虽未明说,但他跟着萧振瀛“大哭”,毫无疑义就是一种宣示。这也是宋哲元最终只能选择放弃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还是看张自忠的态度。

        张自忠本来是站在萧振瀛这一边的,不过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看法,终于站到了萧振瀛的对立面。

        当然还是因为利益。

        早在晋东练兵的时候,为了不使底下的带兵之将产生纠纷,萧振瀛征得宋哲元的同意,对四个带兵之将如何“分果果”有过约定,那就是各师编制得按顺序“排座”。

        今后不管是谁,也不管他的功劳有多大,都得按“张冯赵刘”依次来,从大到小,谁也不许插队。

        开始因为总的家底不厚,就算多也多不出多少,四人对此都没什么异议。可是到北平后就不一样了,要说多,那就不是多出一点点,立刻会造成彼此实力的很大差距,这样就没人肯让了。

        张自忠每次都要“多”,编制要多,兵员也要多,“冯赵刘”自然很不开心。

        他们自己不愿意做这个恶人。一想,萧振瀛是当年“分果果”规则的制定者,应该让他来说。

        于是刘汝明找到萧振瀛,说张自忠这样做太过分了,我们都有想法。你是军师,应该帮我们向宋哲元提出来。

        萧振瀛便在宋哲元召集的师长会议上,提出了四个师应当同样编制的主张,宋哲元本来就不愿看到张自忠因此坐大,自然乐得点头应允。

        张自忠失望之余,十分愤怒。

        怒宋也怒萧,而且更怒萧。

        当初,让我做“二头儿”的是你,制定“分果果”规则的也是你,到头来,原来不过是拿我寻开心罢了。

        自此,驱萧的名单中,除宋之外,又多出了一个张。

        聪明如萧振瀛,对此不可能完全没有察觉。但对于这种来自于结义兄弟的算计,除了感到痛心之至外,他又能如何呢。

        说白了,在中国这个兄弟之国,“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成为了一个铁则。所谓兄弟,不管曾经如何山盟海誓,情比天真,最后大抵都要走上这条路。

        对29军的内讧,松室乐还乐不过来呢。他一个眼色递过去,汉奸便在天津附近炸掉了一段铁路。

        松室找上门来,提出时任天津市市长的萧振瀛应对铁路被毁负有责任,必须离开华北。

        宋哲元召开内部会议,讨论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萧振瀛从与会者的眼神和表情中都能看出来,他已经被无情地抛弃了。

        这个团体已经不再需要他,不再需要他的谋略、他的口才、他的人缘。

        好吧,我辞职。

        照例,形式主义还是要过一过的。

        打了辞职报告上去,蒋介石吃了一惊。

        为了第29军,萧振瀛曾经“挟日自重”,乃至“拥宋主冀”,这些都曾造成蒋介石相当被动,一度也产生过“拉宋驱萧”的念头,然而萧振瀛之后的一番举动,终于让他看出了萧振瀛的大局观和不可替代。

        黄郛之后,正是因为有这个人在,自己才可以在华北少操点心。

        蒋介石不肯批复萧振瀛的辞职报告,然而这已不是他能说得算了,反而越是这样,宋哲元越是心生疑窦。

        南京政府派代表至北平,商议的结果,萧振瀛辞职,暂时移住北平香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