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英雄联盟之出道即巅峰五、董卓火中取栗

五、董卓火中取栗

        袁绍眼中的“袁氏故吏”董卓,是个历史评价很差的人,就连一向温和委婉的陈寿,对他的评价也是:“凶狠残忍,暴虐不仁,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还从未有过这样的坏蛋。”陈寿给《三国志》凡有纪和传的人都有一条评语,给董卓的这条,恐怕要列入恶人榜第一名了。

        这个评语有点全盘否定的意思,不太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说起来,董卓还为汉朝做过不少事,至少在他带兵来到洛阳之前,他对朝还是以贡献为主。他很早便参军,发挥自己在军事方面的特长,帮助朝廷打羌人,虽然算不上(也不能称为)民族英雄,至少也是给朝廷守住了西大门,由于打仗勇猛,军衔节节高升。这绝不能引来嫉妒,这是人家玩命换来的。

        后来他又帮助朝廷打黄巾军,虽然没什么战绩,但也没有误过大事。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他还有自知之明,把领导岗位让出来给更有能力的人,称不上高风亮节,也算有大局意识吧。不过他打起仗来有点私心,喜欢搞小山头,拉帮结派,关键时刻保存实力,不听长官调遣。这个毛病越来越严重,最后他连朝廷的命令也不好好执行,调他来中央工作他不来,让他到并州他开口就提条件。

        综合以上来看,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这个人多坏,不是一个好同志但也不是一个大坏蛋。董卓在历史上的恶名,来自于他此后的所作所为。

        这个同志有个毛病,喜欢自以为是,袁绍吃他的亏,就吃在这上面了。

        按照袁绍的逻辑,凡是给他们袁家打过工的都是“袁氏故吏”,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听袁家人的招呼。这事放在别上身上行,放在董卓身上不好使。

        如果袁绍的逻辑成立的话,董卓不仅是“袁氏故吏”,他还是“张氏故吏”(张奂、张温)、“种氏故吏”(种嵩)、“皇甫氏故吏”(皇甫规、皇甫嵩)……,都要董卓听招呼,董卓听得过来吗?何况,董卓压根也没打算听。

        董卓只相信自己,除了自己之外,他还相信实力。与凉州其他军阀不同,早年董卓曾被荐举到洛阳担任一些较低的文官职务,对朝廷内部的情况有所了解,他瞧不起那些满嘴经学仁义的士人,也不信任他们。

        董卓要完成的是自我奋斗、自我救赎,他依靠的是自己的实力。

        率领三千凉州精锐一路向东而来的董卓,与逃难中的少帝等人“不期而遇”,更加让董卓坚信这是天意。

        八月二十八日清晨,惊惶了一夜的洛阳百官及民众,听说天子、陈留王一行平安无事即将返回城里的消息,都跑到北门外迎接。北门的正门是谷门,其大道两边都是人,以太傅袁隗为首的百官及民众在这里迎候天子归来。

        他们没有看到天子的仪仗,看到的是穿戴着重甲的凉州铁骑,这些士兵与洛阳官民平时见到的北军和虎贲、羽林卫士不同,他们看起来更加强壮和冷血。

        走在凉州骑兵最前面的是威风凛凛的董卓,此人有些胖,显得很壮硕。身后有三千甲士帮衬,更显得桀骜不驯。

        站在路旁的袁绍看到这一情形,心头是不是掠过了某种不安?

        天子被众人迎进了南宫,何太后受伤后也在南宫养伤。朝廷大事现在就要看太傅袁隗等人如何安排了。

        主持国家大事,袁隗对此毫无思想准备,他已位极三公之上的上公,超越了同族中的前辈与同辈,足以在家族的光荣史上再续写更耀眼的一笔,他只想在这个岗位上光荣退休,整个社稷江山如何治理并不在他的考虑之列。

        他也许不知道,仅仅不到三年,他将以叛臣家属的名义被砍头,在袁氏几世几公的历史上他也是独一份的。

        现在,好在有侄子袁绍支撑着,袁隗还算不太慌乱。袁绍好像早有主意,他请叔父出面召开一次会议,邀请公卿以及目前在洛阳的所有重要人物参加,包括董卓在内。

        对于下一步如何安排董卓,袁绍还没有想好,一切等到会上再看吧。

        这时候,有一个人比袁绍看得更清楚,他就是刚从陈留郡(今河南开封一带)募兵回来的鲍信。作为各路募兵队伍中最先抵达洛阳的一支,鲍信建议袁绍趁董卓人马较少之际一举将其拿下,免生后患。

        类似的话多年前孙坚曾跟张温讲过。但结果是一样的,袁绍的反应跟张温差不到哪儿去(绍畏卓,不敢发)。鲍信失望之下,借口回去再征点兵,重返陈留郡去了。

        如果采纳了鲍信的建议,拿下董卓的把握还是比较大的,但董卓兵团的大批人马随后就会赶到,他们不会放弃这个用兵的借口,会趁机攻占关中乃至洛阳以西的地区,他们还会转而跟韩遂、马腾这些新崛起的反叛武装联手,整个帝国的西部将丧失。

        然后就要看袁绍等人有没有能力重新夺回这些地区的主导权。这个结果虽然不好,但却比后面将要发生的事强得多。

        由于袁绍胆气不足,丧失了清除董卓的唯一机会。在后面召开的会议上,董卓因为有三千战斗力极强的凉州兵作后盾,左右了话语权,司空刘弘被当场罢免,因为他要给董卓腾个位子。董卓被任命为司空,成为三公之一。

        没过两天,董卓又想当太尉,于是少帝下诏任命其为太尉。

        在董卓的主导下,人事安排有了较大调整。袁隗仍任太傅,但录尚书事(主持朝廷日常工作)不再提了。司徒由杨彪担任。

        袁绍仍任司隶校尉。袁术的职务有了变动,由虎贲中郎将改任后将军,由准将直接升为中将,看起来挺美,实际是明升暗降。

        虎贲中郎直接指挥天子的御林军,而后将军只是一个名号,毫无意义,袁术掌握的兵权被剥夺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袁隗、袁绍都明白,眼前这个董太尉已经不是昔日那个仰袁家人鼻息的小董了,对于最坏的结局,他们必须有充分的打算。

        曹操的职务也有了变动,此前他的职务是都尉,负责训练步兵新军。董卓任命曹操到另一支骑兵部队任职。有人认为这也是明升暗降之举,目的是夺去曹操手中的兵权。但还有人认为,董卓对曹操比较器重,在此用人之时,有意对他进行拉拢。

        袁隗、袁绍在这次人事变动中也没有完全失败,毕竟董卓此时立足未稳,还要考虑合作。这样,亲袁氏一派的荀爽、王允、丁原等人进入九卿行列,何、郑泰、周毖、伍琼、郑泰等成为董卓身边的幕僚。

        何等人是如何赢得董卓信任的,情况不清楚,这是一件颇为匪夷所思的事。如果一定要解释的话,只能说何等人是优秀的地下工作者,此前一直隐藏得很深,董卓不太清楚他们与袁绍的真实关系。

        以后的事情发展看,何等人主动来到董卓身边帮助出谋划策,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好的潜伏计划。

        现在不是撕破脸的时候,对董卓是还不能,对袁绍是还不敢。接下来,双方展开了各自的布局,在表面相安无事的情况下,跟时间赛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