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一年之守三年之痛七年之痒“学店”的生意为什么这么好?

“学店”的生意为什么这么好?

        有买卖就有店铺,小的店铺叫铺子,大的店铺叫商场,购物中心,购物广场,但本质上都是店,买卖东西的地方,一边进货,一边售出。据报道,武汉大学附近,出现了“学店”,专门买卖论文,一边代写出售,一边帮忙联系发表,一手托两家,一家是需要买文章的人,一边是众多的学术期刊,明码标价,买家遍及全国各地。

        说实在的,听到这消息,我一丁点儿都不感到奇怪,真要奇怪,是奇怪我们的媒体怎么这么迟钝,这么滞后。这还是新鲜事吗?早在八九年前,我就听说网上有这样的服务,包写论文包发表,按论文质量和发表的期刊等级随行就市,随后,我还见过价目表,期刊等级,字数多寡,价目一清二楚。也知道一些贫寒而能写的学生,是靠这个挣生活费的,连一些中国最牛大学的博士论文,都是这种公司的产品,实际上应该打上“Made in Xuedian”的标记才是。记得前年,北大的汪丁丁先生实在气不过,还在《读书》杂志组织开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与会者发了些牢骚,恨恨连声,最后不过是徒呼负负。

        出现了论文买卖的“学店”,人们很愤愤,好像天都塌下来了似的其实,这种“学店”,仅仅是更大“学店”的小兄弟。试想,是哪个制了论文买卖的市场?是这些买卖论文的小店吗?当然不是。现在看来,文市场的源头有三,其一是研究生强大需求。自打研究生招生恢复以后都跟西方发达国家一样,论文发表了更好,但不发表,跟毕业与否没有关系。可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不知怎么一来,各个大学突然强行规定,研究生(有的大学是博士研究生)必须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两篇(有的更多)以上的文章,才能毕业,否则,不许论文答辩。现在的中国,光博士就有几十万,发表需求之大,可想而知。其二是各大学对教师的量化管理。这种管理指标,最核心的就是定期发表的论文数,教师,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名气的青年教师,挖空心思也得完成工作量,完成不了,别说以后评职称别想了,就是眼前的位置都保不住。其三,就是全国各行各业大评职称,无论什么职称,都要论文,连政工人员也要评职称,也得有公开发表的论文。三者之中,大学占了两项,而且是分量很重的两项。大学逼学生和老师发论文,能写出来还好,写不出来,那就只好花钱买,况且,现在的学术期刊,有哪个不卖版面,或者变相卖版面呢?一个人,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只要你要发文章,只要你没有什么名气,稿子寄过去,多半立刻就会收到一份用稿通知,但对不起,后面要求你支付几百上千甚至数千的版面费,不交,文章就发不了。大学尚且如此,社会的职称论文,可想而知,离了买和卖,根本玩儿不转。

        既然存在这么大的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对于想要发文章的人和期刊而言,这种买卖毕竟见不得阳光,单线联系,一对一,既不安全,也不经济,双方相互乱碰,碰出事来,也未可知也,所以,在市场中出现了专门的公司,对于交易双方来说,是大好事,有了公司,专业化运作,可以很好地整合期刊资源,买卖双方都很方便。如果公司足够多,那么价格还可能降下来,有了公司,那些出身贫寒,靠代人写论文挣学费生活费的学子们,工作就毕竟有保障了。单就论文市场而言,公司的存在,实在是双赢、三赢的局面。只是,这种多赢的局面,对于中国学术,却是灾难。这样的灾难,把我们的大学变成了大个的“学店”,买卖文凭的“学店”。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有大学店在前,我们怎么能单单谴责附在大学店旁边的小学店呢?

        应该说,大学如此催化论文,效果的确明显,当今之世,我们中国已经生产出了世界数量最多的论文,按这个势头走下去,估计用不了多久,我们的论文数量会大大地压倒所有国家,比世界论文总数还要多,真正的车载斗量。但是,我们的论文引用量,却可怜地敬陪末座,试问,成批地产出这样没人理的论文,能给中国人脸上增光吗?

        其实,中国人脸上有没有光无所谓,我们的有关部门的领导,脸上肯定是有光的,即使没光,自己也感到有光。虽然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说,中国是个无法在数目字上管理的国度,但这个国度的某些领导人,对于数目字却有着出奇而且顽固的爱好。君不见,每当年终总结的时候,领导作报告,总是会兴高采烈地列举一大串数目字,以显示自己的政绩。这样的数目字,可以关起门来编,但我们的大学领导者是知识分子,大学者,无论是部领导还是大学校长,都有院士和教授的头衔,不屑于干那种鸡零狗碎的买卖,他们追求的是实有其事而且发表了的论文,这些论文的数量,构成了高校系统评高论低的主要指标,虽说咱们的科研拿出国去,算不了什么,一个“诺奖”都没拿过,但关起门来自己排高低,还就是顶事儿。只要发动群众发动得好,把数量拼上去了,就是第一。当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小高炉遍地开花,虽然炼出来的钢什么用都没有,至今堆在田头,变成一堆堆的红土,但当年在数目字上,硬是让咱们赶过了英国,超过了美国。这不,现在我们又一次实现了赶英超美的愿望,有关部门在万人的笑骂之中,依然把这光辉成绩,郑重地载入自己的记录,凡是公开场合,就拿出来炫耀。笑骂由人,好官我做,做的就是爽。

        不用说,正是这种疯狂的数目字追求,我们的大学和大学的周围,才有了这一系列怪事。论文公司,仅仅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玩意儿。单就论文质量而言,某些买来的论文,其实比那些抄来的论文,质量还高些。同样是武汉大学,一位著名学者的论文抄袭官司尚在打,此前的判决,洋洋洒洒几万字,虽说判怀疑抄袭者胜诉,但却告诉人们,他的确抄了,但只因为抄的都是常识,所以不问罪——连常识都抄的著名学者,我们说他什么呢?我真想劝他们干脆去那个公司去买吧?这样的买卖,至少还能让那些贫寒的代写者,挣点儿生活费。

        这些年,虚假繁荣这个词,经常被人提及。如果说别的领域虚假繁荣,也许还不一定确切,但如果放在大学教育上,真是货真价实。有关部门煞费苦心,制造出这样的用数目字堆积起来的教育繁荣,将社会所有其他的领域都害得很惨,唯独在自家院子里堆起来一座土山,有关领导站在山顶上,如果不把眼光放出国境,的确真能找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当然,必须补充的是,教育的虚假繁荣,里面也有真的繁荣——大学官僚机构的繁荣,学术期刊的繁荣和论文公司的兴旺发达。

        可以预计,论文公司浮出水面,如果有关部门加上公安机关认真去查的话,这样的公司还会有许多,一查,一打击,暂时可能会销声匿迹,但是,风头一过,所有的公司都会再浮出来,因为,市场在,市场需求在,市场背后那只看得见的手,也还在,还在大力度挥洒,操控一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