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永远的丰碑》原文“周恩来墨迹碑廊”书法艺术

“周恩来墨迹碑廊”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的精髓是以书言志,以法载道,故书法又称之为“书道”。书法——由技法而综合表现出的艺术性,其本质是为了体现道。

        近读淮安周恩来故居新落成的周恩来墨迹碑廊二十余方书法墨宝,笔者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美,受到一次“磁力”巨大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洗礼和熏陶。

        道是书法艺术的哲学,周恩来总理深谙其道。他幼年时天分极高又勤奋好学,在家塾馆里读书时就酷爱书法,常在正方型“罗地砖”上,悬肘练习大楷。他重法度,有悟性,寒暑不辍,下过一番很深的功夫。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他真正的功夫,放在书法之外。除了“邃密群科”,探求渊深的学识修养外,他为了“济世穷”而“破壁”,一生从事艰辛的革命活动与和平建设,因而具有广博的生活阅历、深刻的宇宙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因此,对于周恩来这样一位一代伟人来说,无论题诗、题词、题联,定然会下笔不凡,其书法更近乎道,并能使之载道。“书如其人,道如其书”。

        周恩来是举世公认的道德楷模。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以社稷为重,道义当先,所创书法风格亦为行楷典范,无不闪烁其人格的力和美。欣赏周恩来的墨迹碑刻,足以窥见一斑。

        早在一九一零年春,十二岁的周恩来远离故乡淮安,随伯父到东北铁岭,秋天进入奉天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当时,少年周恩来已对读书的目的性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有一次,该校兼教修身课的魏校长,在课堂上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是为了家父而读书。”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的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当魏校长问到周恩来时,他庄重地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由于少年周恩来的南方江淮口音很重,魏校长一时没有听清楚,要周恩来再说一遍,于是他又大声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少年周恩来这如雷贯耳的声音,越过历史的时空,如今凝固在故居的碑石上,成为千万名莘莘学子来到周恩来故居这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德育教育的教材。此幅集字书法行笔沉着,气息顺畅,爱国之情溢于字表,催人奋勉。

        一九一七年秋,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东渡日本留学。出国前,曾从天津去沈阳看望伯父以及母校的师友,并于八月三十日,奋笔疾书,写下了气壮山河的临别赠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则简短的题赠留言,生动地表达了他立志献身于祖国解放事业的宏大理想和坚定信心。当人们在周恩来故居墨迹碑廊看到迎面扑来的大幅石刻时,这极具时空透视感的“预言”,也蓦然攫住了人们的心扉。它那端庄雄伟、用笔挥洒自如的开阔气势和书法功底,似将乾坤把握于股掌之中。

        当今在党的“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旗帜的光照下,“中华腾飞世界时”已为期不远,周总理若泉下有知,为其“预言”的初步实现,定会含笑于九泉。

        周恩来去日本留学离开祖国前夕,曾写下一首感奋人心的七绝:“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一九一九年三月,周恩来由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诰为他饯行,他当即挥毫书赠了这首诗。张鸿诰将这幅墨宝珍藏了五十八年之久,直到党中央粉碎了万恶的“四人帮”后,才让它和广大人民群众见面。此诗格调高昂,感情豪放,章法谨严,运笔道劲,字里行间跃然沸腾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献身精神。如今,这首诗壮美的书法,亦载入了他人生的诗碑丛中,成为鼓舞青少年为民族“奋斗”、为祖国献身的原动力。诚然,朗诵这首气势磅礴、意境雄阔的诗篇,谁能不为之闻鸡起舞;欣赏这幅丰腴雄健、苍劲有力的书法,谁能不为之壮怀激烈呢?!

        一九三九年正值抗战时期。三月下旬,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身份赴浙江视察,同时回绍兴探亲。为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周恩来于三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分别为亲友题词留念:“努力学习,精益求精”、“青年是黄金时代,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其书法苍老劲挺,力透纸背,负载着浓重的民族忧患意识,唤醒人们奋勇投身抗日救国的前沿,大有“笔锋犀利风卷席,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戎马气势。

        一九四一年元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策划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为了公开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周恩来亲自给《新华日报》撰写了社论。《新华日报》还为皖南事变准备了一篇系统的报道。由于报道和社论被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扣压,报上就留下了一块半版的大空白。周恩来因此悲愤地在《新华日报》上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并题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首四言诗写于皖南事变刚发生、国民党“反诬”之时。周恩来急于将国民党的罪恶阴谋昭告国人,所以劈头第一句,就异常悲愤地写下了“千古奇冤”这四个声讨性的大字。点点落墨,笔笔千钧,声声血泪,震撼人心。周恩来以诗填补报纸新闻“天窗”的特殊形式,向全世界揭露了蒋介石“同室操戈”、破坏团结抗战的狰狞面目,像匕首,似投枪,迫使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以失败而告终。如今,这首诗的“墨宝”已被勒石成碑,将随着周恩来的不可磨灭的功绩而永铭青史。

        周恩来墨迹碑廊镌刻的书法力作,多为周恩来总理生前指导工作时的题词。譬如:一九四零年五月九日为林卓午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一九五二年五月为庆祝荆江分洪工程竣工而向工程指挥部赠送的锦旗上的题词:“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又为河北抗洪抢险斗争展览会题词:“驯服海河,为民造福。”一九五二年七月一日为祝贺成渝铁路全线通车题词:“修建铁路,巩固国防,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二日为庆祝中医研究院成立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五日为《外国文学》月刊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为劳动人民服务,为世界和平服务。”一九六五年四月五日为影片《东方红》题词:“精益求精,后来居上。”一九六五年九月九日为发展人民体育运动题词:“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发展人民体育,增强人民体质,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祖国增光。”

        此外,碑廊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墨迹,系周恩来总理鼓励性的贺词。如:一九五零年六月一日,为六一国际儿童节题词:“为孩子们的健康祝福。”一九五五年九月二十八日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题词:“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一九五七年五月二日为《天津青年报》题词:“纪念五四,新中国的青年人,要努力学习,积极劳动,热爱祖国,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树立艰苦朴素作风,准备做一个有文化、有技术的工人和农民,准备做一个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知识分子。”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五日为庆祝中国福利会成立二十周年题词:“庆祝中国福利会二十周年纪念!祝中国福利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高潮中,响应党的关于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号召,发扬中国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增进中国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为培养新的劳动一代,作出更大的贡献。”等等。碑廊精选的上述题词墨迹,其内容寓含言志、勉励、倡导,外延涉及诸多行业并超越行业特征,具有共性,内涵深邃凝炼,实为后人追寻之目标,从书法的角度看,实乃临摹的极佳范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还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生前曾大力提倡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涌现出的雷锋、王杰式的英雄人物。这在他的题词和书法作品中也有着较重的分量。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人民日报》曾发表了周恩来的题词:“雷锋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第二天,《解放军报》又刊登了周恩来第二次为学习雷锋活动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一九六四年十月十日,周恩来又手书《雷锋日记》选句:“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五日,为学习雷锋式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题词:“一定要学习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并抄录王杰诗句:“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给这两人的题词,碑廊各自选了一则勒石成碑。其书风清妍纯正,法度森严,气息开张;德育教育的力度极强,对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必将发挥特殊的宣教功能。

        “字如其人”。周恩来的书法清朗丰润,雄浑朴茂,功力浑厚,行笔沉着,熔颜体魏碑于一炉,于平稳规范出险峻,章法开朗,运笔端庄。周恩来善于博采诸家之法,形成自家风貌。尤其他晚年的书法达到雄逸苍厚的境界,于规整中萌动着活变的灵气。从他曾写过千百遍的行书签名式的“周恩来”三个字的体态可见,已摆脱了方块汉字的形体束缚,造型奇特,动感极强,结构多取纵势,求新求变。有人评价周恩来的书法艺术说:“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这评价是极其恰当中肯的。再从周恩来书法题词所表现的内容来看,思想性强,政策性强,教育性强,感情色彩浓郁,放之四海而皆准,超越时空而永恒,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库中一宗不可多得的瑰宝。周恩来的墨迹,集思想教育、文物宣传、艺术鉴赏等价值于一身,理所当然应该勒石刻碑,传之万世的。

        衷心祝愿这块新辟的“益于当代、功系千秋”的“精神文明碑廊”,随周恩来精神而永垂不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