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有吸收力的心灵多少字第八章 儿童对独立的获取

第八章 儿童对独立的获取

        儿童在其“自然生长”过程中,最基本的便是他对独立能力的获取,如果我们对儿童的自然成长给予足够的关注,儿童就会一步步变得独立起来。这不仅表现在心理方面,同时也表现在身体方面。

        儿童如果没有回归倾向,他便会花大量的精力直接将目标指向功能上的独立。他的发展将直接走向更加独立的方向,就像离弦的箭,快、狠、准地射向目标。儿童在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独立了。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完善自己,克服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他身体里有一种至关重要的力量在引导他努力走向目标。这种力量被帕西·纳恩先生称作“有目的的行动”。如果要找出一个与“有目的的行动”相似的某种潜意识力量,那么可以与之相比的便是我们所说的“意志力”。不过这种比喻有些牵强,因为意志力太过局限,仅仅是个体的意识而已。而“有目的的行动”这一力量却普遍属于生命本身的一部分,是一种天生的鼓动力,是一切进化的来源。在成长过程中,这种重要的力量能促使儿童做出许多行为,而且,如果他可以不受阻碍地正常生长发育,它可以产生一种生命的愉悦。儿童在生活中会满怀热情,并能快乐地发展。

        儿童在其“自然生长”过程中,最基本的便是他对独立能力的获取,如果我们对儿童的自然成长给予足够的关注,儿童就会一步步变得独立起来。这不仅表现在心理方面,同时也表现在身体方面。因为人体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就有这种强烈的倾向,这种强大的力量起着鼓动作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种力量发挥作用的整个过程及每一个阶段。出生时,婴儿刚刚从母亲的子宫中被释放出来,这一刻他就脱离了母体。随后他便被赋予了一种接触并吸收周围环境的动力和需求。我们也可以说他天生就具备了这种“征服世界的心理”。通过对自己周围环境的吸收,他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格。这是儿童出生后个阶段开始的标志。如果儿童有一种征服周围环境的冲动,这说明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可以说,儿童“爱上了”这个世界——虽然可能用词不是十分准确。在此我们引用一下卡茨的话:“世界给予了儿童巨大的感官刺激。”

        儿童身上最先发挥作用的是感觉器官。但是,如果这些器官没有从外面吸收东西,那么它们又有什么用呢?它们是儿童对外界形成印象的工具,可以帮助其形成自己的性格。当我们环视四周,我们能看到什么呢?所有的东西都会映入眼帘。我们又能听到什么呢?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这样,别人说什么,但后来他不仅听得懂别人说什么,而且还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到1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走路了,这又让他取得了进一步的自由。而今他可以随处走动,当你走近,他甚至会逃开或者躲起来,并且坚信自己可以走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所以人类在走向独立的道路上是分阶段的。这种通向独立的成功的喜悦来自于每一次的进步。这不是说一句“给他自由”,或者希望他自由那么简单。这种独立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在他成长道路上通过千锤百炼得到的。确实,是自然给予了儿童成长的能力,是自然赋予了他获取独立的机会,也是自然引导着他去获取自由。学习走路至关重要,不仅因为它最为复杂,同时还因为它可以在学习语言、培养各种行为的时候同步进行。学习走路对儿童来说是生理上极其关键的一步。其他哺乳动物不用刻意学习走路,只有人才需要经历这样一个漫长而微妙的过程。先不说走路,仅仅站稳就要经过三个过程。相反,牛犊等其他动物的幼仔甚至在刚出生时就能走了。虽然这些动物身形庞大,不过远远比人类低级。人类出生后似乎什么都不会,组织和器官又复杂多样,只有通过很长时间才可以建立起各种各样的能力。仅仅直立和用两腿行走的能力就需要最为精细的神经器官,它分为几个部分。其一就是处于大脑底部的小脑。

        在婴儿6个月大的时候,小脑开始快速发育,并且在14或15个月之前一直保持着这个速度,之后才逐渐慢下来。直到婴儿长到4岁半,小脑才停止发育。这期间小脑发展的情况决定着他站立和行走的能力。只有小脑正常发展,儿童才能完成一系列的成长。婴儿6个月时可以坐起来,9个月能四肢并用地爬行,到了10个月就可以站立,12~13个月的时候就能行走,15个月的时候就可以稳稳地站立了。

        位于大脑底部的小脑这一复杂过程的另一部分是某一特定神经的发育展,因为它一开始就不是完整的。只有正常发挥作用才代表它是发育完整的。儿童只有吸收周围环境才能得到完全发展,我们把这种经验称为“工作”。一旦掌握了语言,儿童就开始运用并交谈,这一行为没有人可以阻止。

        可以说最难办到的便是让一个孩子保持缄默。如果儿童被阻止行走和说话,那么他将不能正常发展。反之,他若想走就走,想跳就跳,想跑就跑,这样双腿才可以正常发展。因此,儿童通过获取新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性。他只有自由地运用这些能力才可以自由发展。一步步地独立让儿童得到了发展。简而言之,现代心理学认为,发展不是自己出现的。“所有个体的行为都是环境经验的产物”。如果说我们进行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儿童发展,那么我们会发现,我们能做的只是站在一边,为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高兴。因为我们对他起不到什么根本性的帮助,因此才会在看到他进步时感到欢欣鼓舞。但是教育存在一个问题,儿童的发展会因为缺少了必要的环境而逆转或减缓,虽然不太可能会停止。因此,教育的首要条件便是给予教育对象一个可以施展其各项能力的环境。这并不意味着取悦他,纵容他去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做的真正意图是让我们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遵循大自然这一特定的规律,即人类的发展应来源于环境中所获取的经验。

        走过这一步之后,儿童会获得更高层次的经验。通过这一时期对他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他逐步扩张自己独立的范围。他时刻根据自己的意愿行动,自己拿东西、自己穿衣服、自己脱衣服,做这些的时候他不需要我们的指导。他的这股动力如此强大,我们的意见只会成为挡路石。不过,我们如果这样做,阻止的不是儿童的行为,而是自然法则,因为儿童一直都根据自然法则行动。

        立并非保持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征服的过程,它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自由,还为了得到能量。只有坚持不懈走完这条路,才可以达到完美的程度。婴儿的本能便是不依靠别人,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行动。而当别人想要帮助他的时候,他会拒绝,这是他在寻求独立的时候做出的有意识的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会加倍努力。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最理想的生活无非是什么都不用做,整日无所事事,这样的话,婴儿在出生之前的生活应该是就是最理想的了。他在子宫里的时候,所有事情都由母亲为他完成。

        想想,为了与别人交谈还要学习说话,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如果安于天命、无所事事真的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那么为什么儿童还要学习说话和吃饭,又为什么要学习走路和思考,为什么会因为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到知识而欢欣雀跃呢?儿童向我们证明的远不止这些,他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教育方法和社会自身的教育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儿童通过工作而获得独立,这种独立是生理和心理上兼备的。

        不会在乎别人的知识,只是想吸收自己的知识,去体验这个世界,通过自己独立的努力去感受这个世界。显然,我们在给予儿童自由和独立的时候,其实我们是给了一个蓄势待发的工作者以这些能力。他精力充沛,永不停止地工作。这种规律在其他生物身上也同样适用,阻止它就等于让儿童倒退。生物界的所有东西都具有活力。这是生命活动的最高表现形式,只有通过行动,生命才可以达到完美的境界。社会愿望通过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人们都渴望少工作,或者有别人为自己工作,总之越清闲越好。这些对自然规律的违背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形成的。这些愿望是人类退步的表现,是由于一个人在刚开始适应社会的时候没有得到帮助,使他在最开始就对周围环境以及行动毫无兴趣。这类型的儿童习惯依赖别人的帮助,一切顺其自然,喜欢被别人抱在双臂中或是坐在椅子上。

        但在儿童心理学中,这个词包含更广的意义。它表示成长的一种调节机制,这种机制保证了器官之间的平衡,指明了成长、发展的方向。阿诺德·格塞尔发展了这一概念,虽然他还未给出精确的定义。不过,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他主张的观点是个体的发展必须遵循某些既定的法则。因为儿童“天生的特性和倾向会引导他怎么做、做什么,甚至会告诉他要什么时候去做。”换句话说,格塞尔认为,儿童身上的某些功能不会因他人的引导而发生改变。

        儿童身体上的发展表明以上所说属实。事实上,我前面已经提过,儿童只有在某些特定部分达到成熟的程度之后才可以行走。同样,只有达到一定年龄,他才能学会说话,而当这个时候到来之时,没有人可以阻挡他开口。熟悉本书的人都知道,我一直捍卫儿童的发展是遵循既定的自然规律这一观点。事实上,我认为这些规律是实行教育的基础。但是,格塞尔的观点从生物上来讲是正确的,不过对于儿童的精神发展却起不到作用。根据他的一元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心理成长和他的身体一样,都是在发展过程中发育并发展的。”

        此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如果我们把婴儿置于一个被孤立的环境,与世隔绝,只提供给他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那么他在生理上的发育、成长是正常的,却会造成他心理上无法弥补的非正常发展。我常常说,我们不可能去造就一个天才,我们只能帮助每个孩子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当我们谈到“身体成熟”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接受“心理成熟”的过程。正如前几章中描述的那样,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在胚胎时期是同时进行的。我们无法完整认识到器官的整个发展过程。器官的发展也不是一个规律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器官都会在活动点的周围分别出现。这些点的活动只会出现一段时间,一旦器官形成,它们便消失了。除了这些与器官形成有关的点,或者说活动中心点,还有非常重要的感知时期,这一时期对儿童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直到他可以适应外面的环境。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斯已经向我们阐述过这一观点,这个时期身体的发展与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步进行。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生命的发展一直遵循人类的本性。“成熟”不仅仅是“一段有限时间内基因作用的总和”。

        除了基因的作用,还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作用。环境在成熟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心理成熟只有通过环境经验才能获得。环境经验在每一步的发展中都会改变形态,因为“有目的的行动”也在改变自身的类型。同时环境经验在个体面前长时间重复出现。正是由于这种重复,一项新功能将如春笋破土般突然出现。一个特定的功能模式以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方式产生了。这些重复行为看起来和它们所产生的功能没有直接联系,一旦出现了特定的功能,这些行为便会马上消失。同时,儿童的兴趣又转移到了其他活动上,为下一项功能的出现做准备。如果儿童在特定时期不能吸收环境,不遵循自然规律,那么相应的感知力也会消失。这会给儿童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阻碍他走向成熟。最近的心理学教科书给成熟下了一个广泛的定义:成熟包括某些主要来自于遗传的结构上的变化,也就是来自于受精卵的染色体,但这些变化一部分也来自器官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根据我们的发现,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诠释:人类具有吸收力的心灵结构中天生就具备了一种重要的力量(有目的的行动),其特殊作用以及区别在“星云”一章中我们已经探讨过。这一结构在我们所称的“感知阶段(由德弗里斯提出)”的引导下,在婴儿时期发生变化。因此,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被如下所列的各方面机制影响:具有吸收力的大脑、星云以及感知阶段。这些都是遗传的,是人类的特征,但只有通过在环境中自由活动,取得经验,才可以将这些作用发挥出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