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有吸收力的心灵在线阅读电子书第十四章 智力与手

第十四章 智力与手

        儿童如果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而不能使用双手,那么他的性格发展会处于很低的水平。他会变得不听话、没有活力,看起来懒散且闷闷不乐。那些可以在工作中自由使用双手的儿童则发展得更快,而且性格也明显地更为坚强。

        对运动的机械发展进行研究是极为有趣的,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复杂性,还因为它每个阶段的外在表现我们都可以用肉眼观察。

        我画了两条长的平行线,其中还有许多小的直线依附在上面,从中可以看到运动的发展过程。图中每隔6个月就用中等粗线标出来,最粗的线之间的跨度都是一年。下面的线表示的是手的发展,上面的线则表示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发展。这张描述四肢发展的图表平均分成两组。

        低等动物的四肢同时发展、同时工作,但人类的手和脚之间则各自独立发展,这也表明了手和脚的作用不一样,双腿和胳膊的功能也不相同。人行走和保持平衡能力的发展是非常规律的,我们会认为这是一种生物特性。可以说,每个人生下来以后肯定要走路,也必定会学习他人走路的习惯。但没有谁知道人以后会用手做什么。谁会知道婴儿将来会养成什么特殊技能呢?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技能。因此,这两条线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一条研究手的发展,另一条研究脚的发展。毋庸置疑,脚的功能具有特定的生物性基础,和大脑内部的发展也有一定联系。或者说,人类是唯一可以用双脚走路的哺乳动物,其他哺乳动物几乎都需要四脚并用。

        在人类获得平衡能力后,就可以完成双脚直立这一高难度动作了。但是平衡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学到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为了达到目的,儿童需要把整个脚板贴在地上,而动物则是用足尖着地。当然,动物的四只足尖就可以支撑身体的重量了。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探究人类的双脚:生理学、生物学以及解剖学。这三个角度的研究都很有趣。但是,如果手缺少脚的生物指导,或者它的运动并非预先设定,那么靠什么来引导手的发展呢?既然没有依靠生理和生物的指导,那么只能依靠心理来指导了。

        手的表现是人类心灵的反应,它不仅与个体的心灵有关,还与他所生活的地方和所处时代的行为方式有关。人类双手掌握的技能与他的心理发展紧密相关,同时,历史也表明,它还与时代文明有关。手表达了人的思想,有史以来人类的手工作品都可以从历史记录中看到。每一段灿烂的文明都留下了其最具代表性的手工作品。比如印度历史上一些精致的手工作品现在几乎不可复制。这类精致的作品在埃及文化中也可以看到。当然,在低等文明中也可以找到一些遗迹,只不过相对粗糙一些。手工技能的发展同心理的发展步调保持一致。当然,越是精细的作品越需要细心而复杂的心理来指导。

        欧洲中世纪时期,有一个心理觉醒阶段,许多表达新思想的书籍和手稿都制作得非常精美。甚至有些远离世俗的精神方面的东西也同样很精致,我们对别具匠心的教堂就赞叹不已。阿西尼的圣·弗朗西斯——也许是最简单纯洁的人类心灵——曾说过:“看看这些伟大的建筑吧!它们不仅是教堂的墙壁,还是人类心灵的火焰。”有一天,他和同伴被邀请去建一座教堂。他们都家境贫寒,于是因地制宜,直接用已有的石材,用肩搬运,才建成了那座教堂。只要人有一种自由的精神,他就会把它表达在作品中,这样就需要用到双手。

        从许多手工作品中,我们都能感觉到建造者的精神以及那个时代的思想。如果追溯到远古时代,因为年代久远,没有遗骨、遗址留存下来,那么我们该如何还原那个时代,怎样重塑当时的生活情景呢?我们只能依靠他们的艺术作品。至于史前时代,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建立在力量基础上的低等文明的印记。那些纪念碑和艺术作品都是用大石制成,我们不禁会疑惑这些巨石是如何立起来的。其他更为精细的作品无疑表明了更高的文明。因此,我们会说人的手受智力引导,他的精神生活、情绪,以及他留下的痕迹都反映了他当时的状态。且不说心理上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环境中所有的变化都是由人的手引起的。人的智商存在的所有价值便是引导手的工作。如果人类只通过语言交流思想,他的智慧只能通过语言来表达,那么先辈们就不会给后代留下任何遗迹。

        功劳都在于手,它是心灵的伙伴,正是通过手,文明才得以传承。手这个器官是人类文明遗产中最重要的部分。手和心理息息相关。传统的手相学认为人的手上印有民族的历史,认为它是一个精神器官。因此,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应该与对儿童手的活动的研究联系起来,因为手的活动是其心理引导的结果。手的活动是大脑发展的最佳表现形式,这两者紧密相连。

        我们可以这么说:没有手的帮助,儿童的心理可以发展到一定水平,但有了手的帮助,他的心理发展则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而且他的性格也会更加坚强。因此,即便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纯心理上的问题,但事实是,如果儿童没有把行动能力运用到环境中的机会,那么他的性格将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根据我以往的经验,儿童如果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而无法使用双手,那么他的性格发展会处于很低的水平。他会变得不听话、没有活力,看起来懒散且闷闷不乐。那些可以在工作中自由使用双手的儿童则发展得更快,而且性格也明显地更为坚强。这让我们想到过去的埃及,那时候有各种技艺精湛的手工制品,涉及艺术、建筑以及宗教等各个方面。当时墓碑上的铭文显示,对一个人最大的褒扬便是说这个人有性格,可以看出性格的发展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当时手工业的发展达到了最大规模,这也再次证明,在整个历史中,人的双手与文明同步发展,与人的性格也息息相关。运动的发展有两方面,一方面由生物性决定,另一方面则与心理有关,两方面的发展都依赖于肌肉的使用。因此,我们应该从这两方面对儿童的发展进行研究:手的发展和行走、平衡能力的发展。

        从中可以看出,儿童在1岁半的时候这两方面才开始出现联系。儿童想要搬某些较重的物体时,需要用腿来支撑他的身体。人的双腿是天生的搬运工具,可以把人带到工作的地方去,但人要用手来完成工作。人们可以走得很远,地球上随处可见人类的踪迹,当人们征服了一个地方后,就在那里生老病死。在他们死后,能证明他们存在过的东西便是那些手工作品。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我们会发现语言的发展与听力有关,行为则与视觉有关,因为我们必须用眼观察我们要去往何处。我们的手在工作的时候也需要眼睛的监督、引导。听觉和视觉这两个感觉器官与儿童的心理及生理发展关系最为紧密。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最先觉醒的便是观察力,显然,他要了解他即将步入的那个世界。

        从哲学理念来讲,独立的过程是:人类通过努力达到独立。独立便是不用依赖于别人的帮助,能自己完成某项工作。独立能力可以使儿童进步神速,否则儿童的发展会相对较慢。清楚了这个道理,我们才知道,应该在儿童成长期间提供有用的引导。虽然我们有帮助儿童的天性,但上面的道理告诉我们,不应该给他提供过多的、不必要的帮助。我们应该在儿童想学走路的时候让他去尝试,只有通过实践,他的能力才会提高,在他获得基本能力后应该让他继续练习。儿童长到3岁后,如果还把他抱在怀里只会阻碍他的发展,而这种情况我经常看到。儿童获得独立能力之后,大人的帮助只会是阻碍。

        因此,很显然,我们不应该总是抱着孩子,而应该让他自己走。如果他想用手做什么事,我们还可以给他提供一些有益于智力锻炼的物品。只有他自己的行动才能把他引向独立。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儿童1岁半时出现了一个对手脚的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体力。这时候活泼好动且具备了一定技能的儿童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壮了。任何时候他的主要目标都不仅仅是进行练习,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得更好,这与我们成年人是多么不同啊!大自然似乎在告诉儿童:“你已经足够敏捷了,也具备了一定的技能,现在你需要变得强壮起来,否则之前所有的努力便毫无意义。”

        儿童手的技能以及脚的平衡能力此时结合起来了。他不仅可以行走,还能走很远的路,能搬较重的物体。确实,人类不仅仅要走路,更要搬运东西。已具备了抓取能力的手应该练习将物体抬起并移动。1岁半的儿童抱着装满水的大罐子,艰难地保持平衡并慢慢挪步,这也是一个克服重力的过程。儿童也喜欢攀爬,双手抓住树干然后慢慢往上爬。他现在抓住树干并不是为了拥有,而是为了爬上去。这是锻炼体力的过程,这一时期都是为了锻炼力量。通过这一点,我们再次明白了自然规律,那就是人类应该身体强壮。

        这之后,儿童能够行走了,并且对自己的体力充满自信,接着他开始观察周围的人,并且试图模仿他人的动作。这个阶段,他并不是因为别人的提议才去模仿,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于是我们可以总结出自然界的以下逻辑规律:1.给予儿童站立的能力;2.让他行走,变得强壮;3.让他融入周围的环境。从上面我们能看出儿童的准备阶段是连续发生的。儿童首先要对自己以及身体器官的发育做好准备,再把身体变得强壮,之后模仿他人的行为,最后自己独立活动,比如爬椅子、爬楼梯。这些完成后,他觉得自己应该开始独立行动了,于是下一个阶段便开始了。他说:“我已经准备好了,我要自由。”我们尚未意识到儿童已经可以走路并且可以走很远了。通常情况下,我们不是抱着他,就是把他放在学步车里。我们总认为他还不会走路,给他提供行走工具或者直接代劳。在他步入社会的这一重要时刻,我们这样做只会让他感到自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