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鱼羊野史第六卷12月1日

12月1日

        《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12月1日。1922年的今天,溥仪在北京紫禁城举行大婚仪式;1927年的同一天,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结婚典礼。今天还是我最崇敬的知识分子导演伍迪·艾伦的生日。

        

美国导演伍迪·艾伦



        因为我是文艺工作者,所以王侯将相且放一边,咱们先讲讲导演伍迪·艾伦。伍迪是我以及大量的文艺青年最崇敬的知识分子型导演,他属于纽约派导演。纽约派导演在美国有特别独特的地位,他们多年以来一直鄙视好莱坞,也看不起什么奥斯卡奖,但很多人后来又会以特别高的价钱去跟好莱坞合作。像著名的伍迪·艾伦导演、李安导演、大卫·林奇导演,以及以前的马丁·斯科塞斯导演,都是纽约学派的大导演,他们在鄙视了好莱坞多年之后,又先后都去跟好莱坞合作。马丁·斯科塞斯后来还成了好莱坞重量级大导演,得了无数的奥斯卡奖;李安导演在跟好莱坞合作以后也得了两次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伍迪导演到七十岁才开始跟好莱坞合作,他最近拍的几部电影,像什么《午夜巴黎》《午夜巴塞罗那》《爱在罗马》等,都是跟好莱坞合作的。

        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是激烈的革命年代,以纽约派为首的左派知识分子是极度鄙视好莱坞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好莱坞也开始拍一些更有思想、更有建树的电影。当然纽约派导演也需要更多的钱,因为后来的电影制作花销越来越多,于是也就导致了双方的融合。当然我觉得导致这种融合的更重要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那些大明星在拍了大量的好莱坞商业电影以后也开始觉得烦了,怎么老是拍那种打打杀杀、不深刻的、给小屁孩儿看的电影?那咱们去纽约,找纽约大导演拍几部深刻一些的电影吧,不赚钱也行。总之,这些原因加在一起,大家慢慢地开始融合,现在的美国电影已经很难再严格区分成纽约学派电影和好莱坞电影,但在之前那可是泾渭分明的。

        伍迪·艾伦当年还专门拍过讽刺好莱坞的电影,其中有一部叫作《好莱坞式结局》。伍迪之前拍的大部分电影都是自己亲自出演,直到最近的几部不再自己演,因为觉得自己岁数大了才不演了。在《好莱坞式结局》中伍迪·艾伦饰演了一个失明的好莱坞导演,他就是想讽刺好莱坞其实是工业化、流程化的模式,一个失明的导演根本什么都看不见,然后还在那儿拍电影,就因为他有名。这个明的好莱坞导演有一个中国摄影,所以他需要一个翻译,那个翻译负责他和摄影之间交流,每次一演完他就问那翻译演得怎么样,翻译还要去告诉摄影怎么拍。其实电影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好莱坞电影根本不需要导演去拍。就靠一翻译就能拍,他就是这么讽刺好莱坞的。现实中,伍迪·艾伦也确实用过一个中国摄影,这个中国摄影叫赵非,他和伍迪合作了很长时间,后来赵非回到国内,成为中国顶梁柱式的大摄影。除了《好莱坞式结局》,伍迪还拍了《子弹横飞百老汇》等,这些都是讽刺好莱坞电影的。

        伍迪·艾伦本人是犹太人,他自己写过很多非常典型的左派知识分子的书,讽刺美国的各种各样的制度,其中有一本叫《门萨的娼妓》,这本书大家应该买来看看。门萨是最受美国所谓的上流社会追捧的一个俱乐部,门萨俱乐部就相当于高智商俱乐部,要想进门萨首先得通过智商测验。那些进了门萨俱乐部的人会一天到晚地把门萨挂在嘴边,开口闭口都是门萨怎么样怎么样,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与众不同。伍迪·艾伦就专门写了一部小说《门萨的娼妓》,来讽刺这些东西。

        伍迪·艾伦多才多艺,他不光能拍电影、演电影、写小说,他还能表演舞台艺术,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喜剧演员。他早年在纽约,一会儿在舞台上说单口相声,一会儿又吹萨克斯,很有意思。我之前在讲鲍勃·迪伦的时候说过,鲍勃·迪伦刚到纽约的时候在酒吧演出,他曾经换过好几个酒吧,伍迪·艾伦就曾经和鲍勃·迪伦同在一家酒吧演出,上半场是鲍勃·迪伦弹琴、唱歌,下半场是伍迪·艾伦说相声,当时这两位大师还都没有成名。这家酒吧简直太厉害了,两个大师上、下半场轮流出场。一直到现在伍迪还不定期地在纽约的酒吧里吹萨克斯,就是因为他喜欢演奏,七十多岁了,有时候还会跑到酒吧里去过把瘾。应该说只有大师的年代才能诞生这样的人才吧,在今天这样的年代,穷尽一生去干一件事儿都不一定干得好,像伍迪这样多才多艺、在每个领域都非常出色的人是非常少的。

        伍迪是作品最多的美国导演之一,他的每一部电影的票房和DVD销量都非常稳定,原因就是那些伍迪迷,只要是伍迪的戏每部都看。而不喜欢伍迪的那些人就觉得像伍迪这样的纽约知识分子的那一套东西,会弄出各种隐喻,看不懂,也就根本不看。美国的左派知识分子都非常清高,看不起那些庸庸碌碌的人,觉得大部分人都是为了钱,为了蝇营狗苟的生活在奔忙,所以他们到处讽刺这讽刺那,讽刺资本主义。而伍迪在七十岁以后,明显就变成了那种俯视众生的左派知识分子。最近几年我明显地感觉到伍迪的创作风格变得柔和了,尤其是他近几年在欧洲拍的几部电影,像《午夜巴黎》等,表现的就是对欧洲当年那些大知识分子的崇敬,感觉人一下子就柔和了很多。

        

溥仪在紫禁城举行大婚



        1922年的今天,溥仪在紫禁城举行大婚仪式。稍微跟大家说一下前因后果,清帝溥仪是和平退位的,不是通过革命下台的,民国政府对清帝、清室有优待,每年划拨四百万大洋,然后这帮人还住在紫禁城里。这样做的法理基础就是把退位的清帝当作外国皇帝常驻北京来优待,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政治智慧,在其他国家也没有出现过,因为其他国家很少出现皇帝不是本族人的情况。具体而言,紫禁城内的前三殿已归民国政府所有,后三宫仍由溥仪他们居住。至于紫禁城内由历代帝王所收藏的那些奇珍异宝,民国政府也都没有动,还暂时都算是皇家的。其实这些宝贝也都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那不管了,先暂时在那儿搁着。实际上我觉得民国政府的考虑是对的,因为花这点儿钱和平过渡总比战争要好,一打起仗来那就得花真金白银,战争的成本是极高的。

        所以当时溥仪就一直就在紫禁城里待着,1922年的今天,溥仪在紫禁城里还举行了大婚仪式。溥仪举行的是那种传统的“皇家婚礼”,但是没有留下来任何影像资料,所以咱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的,但一定是那种很保守很保守的皇家婚礼。当然幸亏他在这一年结的婚,如果再晚两年他的婚礼也不可能在紫禁城办了,因为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之后,鹿钟麟就跑到紫禁城里把溥仪给轰出去了。后来溥仪还到天津去当过义工,再后来又跑到伪满洲国,这就不多讲了。

        

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但迄今为止还存在争论的是,这个婚礼究竟是在大华饭店还是在理查饭店举行的。我觉得这件事儿也很有意思,咱们这么多人考据历史,就连先秦那时候的事情都能考据出来,但是不到一百年前的事情,这个婚礼到底是在哪个饭店举行的也没考据出来,反正这两个饭店都说是在自己那儿举行的。当时婚礼留下的影像资料是一个完全西式的婚礼,据说其实后半段还有中式婚礼,但是中式婚礼并没有被拍下来。

        在1927年那个时候,举行西式婚礼的还不是很多,蒋介石穿上了西装,宋美龄穿上了白色婚纱,这也使白色婚纱开始风靡中国。大家今天看到蒋介石留下来的绝大多数照片不是穿军装的,就是穿长袍马褂或者是其他中式衣服的,很少见蒋介石穿西装。而宋美龄几乎就是一美国人,中文说得远远没有英文好,她们姐几个写信都是拿英文写,因为全是美国名校毕业的。蒋介石跟这位信基督教的洋范儿大小姐结婚,就完全采取了西式婚礼。当时宋美龄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宋美龄身着白色婚纱,由她的大哥宋子文挽着走出来,蒋介石身着西装,双方交换戒指等,举行了一系列的仪式。

        当时蒋介石为了和宋美龄在一起,还把他的前妻陈洁如给抛弃了,他对外宣称自己和陈洁如并没有结婚,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据桂系的一位大佬李宗仁回忆,李宗仁当年和蒋介石互相拜把子的时候,有一个仪式叫金兰换帖,换帖的时候一定要把夫妻两人的名字都写上去,蒋介石换给李宗仁的帖子上就写着“妻陈洁如”。那个年代很多人在农村都有妻子,蒋介石实际上在农村还有另一房妻室,就是蒋经国的母亲毛氏,但那个时候蒋介石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新时代来了嘛,不管是谁,知识分子也好,军人也好,大家纷纷都要跟上时代,所以蒋介石就又娶了一个洋大小姐,举办了西式婚礼,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

        今天中国的婚礼已经完全中西合璧了,婚庆公司自己创造了一种婚礼,你要穿婚纱,也要交换戒指,也有咬苹果的仪式,然后还要做各种各样中式婚礼的游戏,甚至有些地方还要闹洞房,彻底中西合璧。听说南方的婚礼习俗和北方不太一样,我还听说上海是黄昏结婚,其实黄昏结婚符合中国最古老的婚礼习俗,因为“婚”这个字与“昏”同音,意思就是阳去阴来,所以才有黄昏时候新郎迎新娘的仪式,因为新郎是“阳”,新娘是“阴”,黄昏的时候正好是阳去阴来。可是在北方就是早晨去迎娶新娘,可能是因为北方人太能喝酒吧,这要是在晚上举行婚礼,弄不好得喝到第二天早晨去,所以北方现在都是早晨迎新娘,中午喝点儿酒。我在北京参加的婚礼全部都是中午举办婚礼,这已经不太符合中国过去“婚”这个字的意义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