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12月23日。1404年的这一天,永乐大帝正式命名“天津”;1880年的这一天,丁汝昌率兵赴英国接收军舰;1947年的这一天,人类发明了晶体管。
永乐大帝命名“天津”
首先说一下天津,过去人们对北京人、天津人和保定人有一种俗称,就是“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当然这并没有什么歧视的意思,只是说明三个地方的人各有特点。这“卫嘴子”是指天津人嘴好使,特会说。北京人虽然也能说,比如像我这北京长大的,但是跟天津人的嘴还是不能比的。大家知道相声是天津的艺术,相声段子里逗人乐的地方,有好多都是用天津的方言说出来的,相声艺术讲究的就是说、学、逗、唱,天津出了很多相声艺术大师,像侯宝林、马三立等都是天津人或长期在天津生活,还有今天的郭德纲,也是天津人。天津人站在街上讲话就像跟人说相声一样,天津人讲话要是不逗俩乐子,就觉得这话白说了。所以天津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北方语系的人到了天津都能听懂天津话,天津话特别好玩。
天津原来叫“直沽”,“天津”这个名字是在1404年的这一天命名的,现在天津还有用“沽”命名的地方,像大沽口、塘沽等。大家知道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篡来的,当时明朝的都城在南京,朱棣在北京做燕王,明朝的皇帝是他的侄子建文帝。当年朱棣篡位的时候从北京出兵,在“直沽”渡河,直袭沧州,然后南下南京,最后篡了权。篡权以后,朱棣就觉得再在南京待下去非常难受,觉得那儿到处都是建文帝的灵魂,于是就决定将都城迁回他的封地北京。他又想起来直沽这地儿好像挺好,在这儿一渡河,一路大胜打到南京,于是就给直沽起了一个名字叫“天津”,“天”的意思就是“天子”,“津”的意思就是“渡口”,所谓天子渡河之处,就称为“天津”。
明成祖朱棣是武士出身,文化程度比较低,他爸一个字不识,他比他爸稍强点儿,但也认不了多少字儿。武士出身的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都极其重视防御,所以朱棣当时在防御上做了两件事儿。一件事儿是他跑到北京来,已经到边关了,“明粉”老说什么“天子守国门”,其实朱棣也不是为了守国门,就是他在南京待不下去了,所以回了北京。还有一件事儿就是朱棣下令修长城,著名的明长城就是永乐年间修的,而且在海上建了一些卫,天津因为离北京很近,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就建了“天津卫”,接下来还有“威海卫”等。“卫”相当于过去屯垦戍边的地方,过去屯垦戍边都是在北方陆地上,大家在这儿屯垦,有军队常驻,粮食也得自己种,所以“卫”就是集军事和政治于一体的这么一个行政单位。天津最开始就是这样一个军民混杂的地方,同时又是一个重要拐点。天津最早开埠是在隋朝运河开通的时候,在这里南运河跟北运河相接,再加上海河这个三岔口,所以天津最初是一个漕运之地,聚集着各种南来北往的人。后来天津又变成“卫”,变成了军民混杂的地方,所以天津是一个跟北京完全不一样的城市。
北京因为是皇城,所以建得横平竖直,所有的建筑全是坐南朝北,全是井字形的,而天津是一个依着运河跟海河,在河边建起来的城市。我每次到天津最郁闷的就是搞不清东南西北,北京人愿意说东南西北,可天津人不知道东南西北,因为天津这路全是斜的,它是在河边建起来的。北京每个路口就是四个岔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到天津我就晕了,这天津的一个路口经常会有五六个岔口,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我记得有一次在天津问路,我买了一张地图,然后在那儿看,跟我同去的是我的一个阿姨,她老花眼,看不清这地图上的小字,我是近视眼,没戴眼镜,我也看不清。然后我们就问路口的一个天津人,我拿着地图说我们要去哪儿哪儿哪儿,他说你别问我,我说为什么,他说我不识字。结果一共三个人对着地图,一个近视眼,一个老花眼,还有一个不识字,地图等于白买了。
天津在清末的时候突然发展起来,为什么呢?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变成了一个通商口岸,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租界区。大家知道外国军队每次打到北京,都是从天津的大沽口登陆进来,后来八国联军也是从大沽口登陆,天津当时成为帝国主义特别重视的一个地方。天津距离北京近,而且洋人又重视,所以它在清末迅速地发展起来。天津一度领中国所有风气之先,很多东西最开始都是在天津出现,比如说国立大学,最早的国立大学——北洋大学,就建在天津。北洋大臣通常都是由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就驻在天津。中国最早的电报局等很多机构最早都建在天津,还有中国最早的警察制度也是从天津开始的。当时天津因为是租界地,不让中国军队驻军,所以袁世凯想了一个办法,说那我们让军队脱掉军装变成警察,所以当时天津有三千警察,其实就是袁世凯的军队进驻到天津,中国从那时候才开始向全国推广警察制度。当时各种各样的新政、各种各样新的思潮等都是先在天津出现,所以天津一度成为全国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北方最重要的口岸城市。大家知道南方最重要的口岸城市是上海,北方这边就是天津。
当时天津和上海都有租界,但是天津租界还是比较乱,因为租界里头有好多从北洋政府退休的人,什么段祺瑞、孙传芳等,他们都跑到天津租界去做寓公。天津的租界始终保留着当年那种欧洲风格的建筑,到今天为止你都能看到,那种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和现代建筑都完全不同,连天津现在很多的地名都保留着当时的风格。上海当年也有很多租界,但是上海由于发展得太快,所以它的很多东西都变了,已经成了现代化城市,而天津还保留着很多很多原来老租界的样子。以至于现在拍影视剧时,如果要拍当年老上海租界的样子,只要不是冬天拍,很多剧组就会跑到天津去拍,因为天津的租界跟上海的租界拍出来实际没什么区别,除了树不太一样,其他像建筑的造型、做工等各种东西都非常像。
我有好多天津好朋友,刘欢是天津人,陈道明是天津人,他俩虽然不像很多天津人那么贫,但是其实还是很能聊的,刘欢就曾经给我讲过天津最有意思的民风。大家知道有一部著名的小说叫,那五就是一个天津人,那五要跟人家来劲儿的时候,他不去打人家,而是拿一煤球冲着自己的大腿烧。大家都觉得这人怎么了,其实这就是天津人的特色,因为天津这地方长期没人管,黑社会横行,流氓、地痞众多,有人经常去抢码头、抢地盘,大家就是耍谁更光棍,去抢码头、抢东西,打架就要比谁狠。经常是端两个火炉子往那儿一放,两边大哥出来,脱了裤子光着屁股就往火炉上一坐,谁先起来谁就滚。别人可能弄不明白,为什么他能在火炉子上坐着,这就是北方人所谓的“讲义气”,谁狠谁就赢。刘欢就跟我说,他小时候就亲眼看见过有人把油锅抬出来,油锅里都是油炸的钎子,两边的大哥过来,拿钎子往自己胳膊上穿,你穿一个,我穿一个,而且不能叫唤,谁叫唤谁就输了。天津话管“大哥”叫“棱子”,大家知道桌子、椅子不都有棱嘛,这天津人就管这些人叫“棱子”,天津人打架就叫“我锉锉你棱子”,意思是把你这棱子给锉平了。
我再说一个更久远一点儿的,在清朝的时候,经常会有人到天津卫码头去耍光棍、杠皇粮。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天津是漕运大中转站,所以有那种皇家大粮库,于是一个人先到那放皇粮的粮库前头说:“光棍祖上不积德,吃饭就得靠拼命。”然后就往地上一躺。这时候管皇粮的这个守卫军官就会过来问他:“你要多少斤啊?”这是传统,这叫政府给老百姓一个机会。这哥们儿张口说一万斤,那好,就按你说的分量把一万斤粮食给你装一大车上,过去这车可没有充气的轮胎,是没有减震系统的,这车就从你腿上轧过去,把你轧得是皮开肉绽、骨碎筋折,但是你绝对不能吭一声。然后马上当街给你接骨,一堆人在那儿围观,说今儿个又来一光棍要来杠皇粮,大家都在那儿看热闹。接完骨以后你要是自己站起来,那这粮食就都归你了,你说一万斤那就一万斤,你说八千斤那就八千斤。但是在这过程中,你只要吭了一声,马上就过来俩兵把你拖到一边,往臭水沟里一扔,说:“就你这本事还来杠皇粮!”这就是天津传下来的传统。我小时候看报纸还看见过天津有被判过自残罪的,俩人一个人挑了自己的脚筋,一个人剁了自己的手指,这俩人最后都以自残罪来判。现在这些事情没有了,时代不同了,北方的民风也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天津也没有什么流氓、地痞了,大家都忙着去挣钱了。
丁汝昌赴英国接收军舰
1880年的这一天,丁汝昌率领着两百多位北洋水师的精锐赴英国接收军舰。其实这时候应该还是北洋水师的前身,真正的北洋水师是从1888年开始命名的,北洋水师的前身就相当于中国最早的海军,当时中国向英国订购了两艘军舰,是两艘巡洋舰,一个叫“扬威”号,一个叫“超勇”号,这两艘巡洋舰都是不到两千吨的小舰。这两艘军舰在十多年之后的甲午海战中,都壮烈地沉没了。但在当时,这两艘军舰不但在中国,就算是在整个亚洲都是最先进的,所以当时丁汝昌率领两百多名水师官兵前去接舰。那个时候正是中国昂扬向上的时候,中国政府每年拨给水师的预算有四百万两。1880年的时候中国还向德国订了两艘当时亚洲最大的军舰,就是“定远”号和“镇远”号,这两条军舰都是七千吨的大舰,这在英、德都算大舰,在亚洲也是最大的。日本当时还没有一千多吨的舰,后来日本订购的军舰最大的也就三四千吨。
这次去英国接舰,丁汝昌作为中国海军史上第一位真正的海军统帅,意气风发。丁汝昌这个人出身非常贫苦,他是在太平军攻陷他的家乡庐江的时候,加入了太平军,成为程学启部下。大家知道在太平军后期,也就是1858年以后大厦将倾,只剩下两个最强的王,一个是“忠王”李秀成,一个是“英王”陈玉成,就是这两根柱子撑着。当时陈玉成部下有一个管着几百人的小官,就是程学启,而丁汝昌就是他手下一个小兵。在湘军围攻安庆的时候,程学启率领自己的几百部下弃城而逃,投降了清军,这丁汝昌就在其中。他们投降的是威名赫赫的曾国荃,于是丁汝昌就成了曾国荃的部下。后来这支太平军的投降部队,在曾国荃的率领下,一遇到打仗的时候永远是第一个往上冲,而其他的清军是在后压阵。因为你们当初不是投降过来的嘛,我还怕你再叛变呢,所以一打仗你就先冲在前面,所以丁汝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永远在最前方奋战,可谓九死一生。但是丁汝昌在历次战争中都战功卓著,于是这官职就一直往上升,最后一直升到水师提督,这个职位就相当于海军统帅。
丁汝昌就是这样一个从太平军过来的军官,但他反而比其他人对大清更忠诚。后来北洋水师战败以后,在刘公岛打了最后一战,当时整个陆上的炮台已经被日军占领了,日军掉转炮口向港内的北洋水师开炮。北洋水师已经必败无疑,大家都劝丁汝昌投降,但丁汝昌最后表明了对大清的忠诚,毅然服毒自尽,拒绝投降。北洋水师简直太丢人了,那时候每艘舰上还有帮着培训中国海军的英国顾问,最后北洋水师的官兵逃走了,这些英军顾问在舰上开炮,向日军还击。英军顾问就是秉承了英国海军的传统,绝不投降,而这中国人实在是太丢人了,竟然让洋顾问来帮你开炮。海军提督丁汝昌的愤慨之举在北洋水师大败的情况下,至少还是为北洋水师留下了一点儿光荣的痕迹。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