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11月24日。在1859年的这一天,达尔文的名著出版;1887年的这一天,德国“二战”中的名将冯·曼施坦因出生;2004年的这一天,香港大才子黄霑去世。
出版
首先说说这个,1859年的今天,达尔文的名著出版。可以说是风靡全球,全世界所有的学校都要教这个东西,达尔文也是享誉世界,如果按全世界科学家的知名度排名,他至少排在前三名。但是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到今天为止,大家主要还是称达尔文为博物学家,好像不怎么称他为生物学家或者哲学家之类的,为什么称他为博物学家呢?我觉得这就是说他知道的很多,他看到的东西也很多,他也确实“行过万里路,读过万卷书”。
关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现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种各样的质疑,有各种各样的证据可以反驳进化论。大家知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一样,在社会科学中,如果我有一个理论,你可以举几个反例反驳我,没问题,因为这社会上什么人都有,总有点儿怪人,你要是一个反例都不让举,那社会科学就没法研究了,基本上有七成符合,这个社会科学的理论就成立了。而自然科学不是这样,自然科学的理论是穷举证明,一个反例都不能有,比如说万有引力定律,你要是能给我举出一个反例来,说有一棵树上的梨,它不往树下掉,直接就往天上走,那这个万有引力定律就不成立,就被推翻了。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经开过一个玩笑来反驳进化论。我说:“按照进化论的说法——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那么当森林减少的时候,猴子当中最强的、最牛的和最厉害的会留下来,而那些特傻的、特弱的猴子就被淘汰去了。那淘汰出去的猴子怎么办呢?这些猴子就来到了平地上,到了平地上怎么办?那就被迫直立行走,成了人。然后人再去把之前森林里那个特牛、特厉害的猴子给抓起来,把它们关在动物园里看着玩。所以你看动物园的猴子为什么脾气特别大,因为它们看出来了,你们人不就是当初那群被我们轰出森林的那些傻猴子、弱猴子吗,怎么你们倒进化成人了?”这就是我认为的进化论的悖论,当然我这是逗大家乐啊,逗着玩。
但是进化论确实有很多断点,有很多明显的证据证明进化论是有问题的。比如达尔文曾经提出一个中间物种的理论来证明他的这个进化论是连贯的,比如说鸭嘴兽从卵生的变成胎生的,卵生的鸭嘴兽是不吃奶的,变成胎生以后就要吃奶了,但有一种鸭嘴兽虽然是卵生的,孵出的小鸭嘴兽要吃奶,这就是鸭嘴兽的中间物种。达尔文就通过找出一些中间物种来证明他的这个物种起源,证明这个进化论是连贯的。但是缺乏证据的物种也有很多,比如说从不开花植物到开花植物之间,就缺少这样一类中间物种,证明物种的进化是连续的。而且关于人到底是不是猩猩变来的也存在很多争议,到现在其实我也不认为人是猩猩变来的,当然很多人也不这么认为。所以达尔文的这个理论应该说提供了一种思维的方法,但它到底是不是科学,我认为非常值得商榷,尤其是近些年来,反驳的声音、批判的声音越来越多。达尔文的理论后来还延伸到社会科学领域,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不过这不是达尔文发明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简单来说就是把人当动物看了,说这个社会也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但是这样一套理论,已经完全过时了,人类今天无论如何,追求平等是第一位的。
达尔文晚年写的最后一本书也很有意思,是关于蚯蚓的,这本书叫《腐殖土的产生与蚯蚓的作用》(tion of Vegetable Mould tion of orms),写于1881年,对数量生态学做了开创性的研究。之前大家普遍认为蚯蚓是个害虫,蚯蚓把土地都弄坏了,把树根都弄松了,达尔文用了各种各样的证据来证明蚯蚓不是害虫,而是益虫。他证明就是因为蚯蚓的作用使美洲的土地变得肥沃,尤其是蚯蚓的粪便,蚯蚓起到了不断翻松土地而且施肥的效果。我觉得这西方人确实很有意思,就是这么一条蚯蚓也能写出一部著作。其中很有意思的就是写到很多物种原来美洲大陆都没有,大家看到很多印第安人骑马,以前美洲大陆并没有马,那是后来欧洲人把马引进到美洲的,美洲大陆以前也没有牛也没有羊,蚯蚓也没有。那蚯蚓是怎么传到美洲的呢?很有意思,在世界历史中有一个观点叫作“哥伦布大交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按照这个理论,哥伦布最大的贡献不是发现了美洲,因为其实早有人发现过美洲,美洲大陆上本来就有人居住,好几百万人住在那块大陆上,凭什么说是你发现了美洲。他最大的贡献是把这个世界上各大陆之间互相隔绝的、完全不同的生物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交换。欧洲大量的牛、羊、马、蚯蚓都跑到美洲去了,当然欧洲的病毒和细菌也跑到美洲去了,这也导致美洲一年之内有大批的人死亡,其中90%都不是因为被杀,而是因为美洲人对这些病毒、细菌等实在没有免疫力。其中达尔文写到,蚯蚓来到美洲之后,大量地繁殖,这也成为美洲土地肥沃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说物种交换以及整个生态的交换,实际上对整个人类的历史起到了更大的决定性作用。
香港大才子黄霑
下面来说一下霑叔,2004年的这一天,香港大才子黄霑去世。黄霑是每一个音乐人都非常敬仰的,是音乐行业的前辈,他写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至今传唱不衰。黄霑所处的年代,是粤语歌曲的光辉岁月。我记得那时候在上海,每一个人都会唱粤语歌,不像现在大陆很多年轻人都不大知道粤语歌曲这个东西。在粤语歌曲的巅峰时代有几位著名的歌手,黄霑就是其中之一,他写出了当时全中国最流行的粤语歌曲,像“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这是《上海滩》的主题歌,还有《沧海一声笑》,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粤语歌曲,这都是霑叔的作品。
黄霑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人,在那个年代,香港娱乐业蓬勃发展,仅次于好莱坞,排名世界第二。那时候几乎人人都是多面手,差不多每个演员都会唱歌,每个歌手都会演戏,甚至能再去导两部戏、开个电影公司等。黄霑也不例外。当时香港有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黄霑、蔡澜,其中黄霑当过主持人,又是笑星,又是演员,还会填词、作曲等,什么都干。黄霑和香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作家林燕妮谈恋爱的时候,他们俩还成立过一个广告公司,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是“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就是黄霑的广告作品。
黄霑大才子最后是因为抽烟抽得太厉害,得了肺癌,不幸在2004年的这一天去世了。我迄今犹记黄霑的盛大葬礼,大家都去纪念霑叔。
在香港被称为“叔”,那是香港人对你最大的尊重。之前我们讲邵逸夫的时候,就说到邵逸夫在香港被称为“六叔”,一提到“六叔”,大家都非常敬仰。一提到霑叔,人们也是非常敬仰,黄霑所处的那个光芒万丈的粤语文化年代,粤语电影、粤语歌曲,粤语的一切一切影响全中国的那个时代,也是永远值得纪念的。
德国“二战”名将冯·曼施坦因
最后来说一说德国“二战”中的名将曼施坦因元帅,1887年的这一天,冯·曼施坦因出生。德国“二战”中有著名的三大将领,就是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这三大名将也应该算是“二战”中最主要的陆军名将。德国在“二战”中虽然不是正义的,但是打仗确实很厉害,我觉得在这三位名将当中,如果论统帅的才能,应该是曼施坦因排第一。古德里安最大的贡献实际上是对军事理论的贡献,他提出了闪电战,而且提出了一整套闪电战理论,包括如何利用坦克兵、装甲兵等,但在真正的战争实践当中,古德里安并没有独当一面,也没有打出很多漂亮仗。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形势逆转以后,古德里安又失势了,不受宠,所以没有机会来表现他在逆境中间如何独当一面。还有隆美尔,通常大家都认为隆美尔并不是那种大帅才,而只是个将才,指挥一个师、一个军最好,但是作为独当一面的战略家还是差了一点儿。
相比之下曼施坦因则比较全面,他既在战术上指挥过十分漂亮的硬仗巧仗,又在战略上制定过非常杰出的作战方案。曼施坦因有点儿像苏军的朱可夫将军,就是哪儿的仗难打就上哪儿,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有以下两大战绩,都载入了“二战”的史册。一是在1940年的法兰西战役中,曼施坦因制订了一个大胆而又凶猛的计划。先佯攻比利时,把英法联军吸引过去,再让德军主力越过防守最薄弱的阿登山区,实施致命的中间突破。这一出人意料的凶猛打击,不仅一举突破了法军的防线,还抄了英法联军的后路,从而迫使英军不得不从敦刻尔克狼狈撤退,而法军则不得不举着白旗投降。如果说由曼施坦因制订的作战计划使号称世界第一陆战强国的法兰西迅速战败投降,赢得了“一战而定乾坤”的声誉,那么由曼施坦因指挥的1943年的哈尔科夫战役,则起到了“挽狂澜于既倒”的作用。哈尔科夫战役的重要性在哪儿呢?这在我们的历史课本当中也很少写。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除了罗斯托夫和高加索那边一小部分德军被隔开,整个南线已经没有什么德军了,几乎被全歼,几百公里的边防线洞开。当时苏军几乎可以直驱罗马尼亚,“二战”在那个时候就差不多能结束了。但就是曼施坦因率领了一支人数非常少的孤军,不但在苏联红军大部队向西的洪流中左冲右突,而且收复了哈尔科夫,歼灭了已经冲到哈尔科夫以西的苏军重兵集团,一下子把德军的防线稳定在了哈尔科夫。而且还形成了一个突出部,这个突出部进行了最后一次德军进攻战,叫作库尔斯克战役,这些都是因为曼施坦因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力挽狂澜,维持住了整个苏德战场的南线。如果没有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做出的巨大的努力和贡献,“二战”提前两年就已经结束了。所以曼施坦因在顺境中、在逆境中,以及在进攻战中和防御战中都表现了高度的军事天才,应该算“二战”中德军的第一大名将。
“二战”结束之后,在军事法庭审判战犯的时候,曼施坦因作为国防军将领也没有受到很严厉的处罚,因为“二战”中的暴行主要是纳粹、党卫军这些人干的,德国陆军将领只是在执行任务,在打仗。曼施坦因一直到1973年才去世。他曾经写过一本回忆录叫《失去的胜利》,有机会大家可以看看,写得很有意思。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