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再见只是陌生人出门困难症患者该如何生活?

出门困难症患者该如何生活?

        周末跟朋友约好了见面聚会,并且规划好了几点出门,化妆、换衣服、查好路线,但是出门前却总是觉得都没准备好,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时间,最后只能以堵车作为迟到借口。

        你是不是出门困难症患者?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体验?

        周末跟朋友约好了见面聚会,并且规划好了几点出门,但是出门前却总是觉得这也没收拾好,那也没准备好,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时间,最后只能以堵车作为迟到借口。

        或者,即便你按照规划好的时间洗澡、化妆、换衣服、查好路线,但仍然每件事都比计划的时间延长了不少,且心情不悦,想到一会儿要门就烦躁不安,后悔答应了要聚会,心想还是在家好啊。

        如果你频繁出现以上的情况,那么估计你也是疑似出门困难症患者。扣上一个“病症”的帽子虽然有点夸张,但如果这样的体验经常困扰你,长期发展也可能会成为影响生活的隐形杀手。

        不巧的是,我也恰恰是出门困难症患者之一。今天现身说法聊聊我的一些理解和建议,请移步下方文字,读读更健康。

        依我拙见,出门困难症患者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御宅系男女



        宅文化从日本流传至我大天朝,已然聚拢了一大批拥簇者,形成了一类御宅族群体。他们爱看漫画,爱打游戏,沉醉在二次元的世界当中。

        但随着这一群体的文化传播和影响,也有很多虽然不是动漫、游戏爱好者的年轻人也渐渐加入了这一有魔力的组织。

        无论在家做什么,听音乐也好,看电影也罢,哪怕只是发呆,他们也宁愿关起门来享受出世生活,不愿推门出去感受万丈红尘。尤其现在O2O业务如此发达,饿了可以叫外卖,电影可以上网看,买东西找马云网,就算累了、不舒服都有手机应用可以把药送上门,按摩师送到沙发边。这种非常适合宅男宅女的便利更强化了他们的宅行为,还有什么是宅在家里办不到的呢?

        也只有社交了吧!可是现在大家又非常热衷于通过各种聊天软件交流,在朋友圈看看大家近况,互相评论和点赞也是社交啊!即便见面吃饭,也免不了抱着手机不停刷新社交网站吧!

        所以,长此以往,习惯了不出家门就看似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方式,让我们都变得越来越难以适应走出去的生活,越来越久的封闭状态也难以在外出社交、活动时找到兴趣点或者交流的话题。这样的循环往复打造了出门困难症的“忠实”病患,能拒绝的坚决拒绝,不得不出门的活动只能硬着头皮拖延应付。

        这类群体常见的心理特征是:

        1.合理化宅行为:在家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何必要出门?还是宅在家里最方便、省事、减少麻烦。

        2.回避社交:因为在家也可以刷网站,跟朋友随时随地聊天,见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干脆关起门来一个人生活,拒绝真实的社交接触。

        3.生活方式固化、排他:在家可以看书、健身、看电影、做一切爱做的事,把这些事情固化为自己的兴趣点和生活方式,并否认外出活动的价值、吸引力,拒绝接受其他新鲜事物的可能。

        

二、拖延症患者



        还有一类朋友,算不得宅,也并不抵制出门活动或社交。但因为拖延症状弥散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外出以及外出前的准备行为都一再推迟,主要表现为:十点出门的话需要九点钟吃饭,九点半洗澡,但会由于各种原因拖延开始吃饭、洗澡的时间,并在过程中减速、拉长行为需要的时间,最后导致十点半之后才能出门,然后严重迟到。

        拖延症衍生的出门困难症患者最典型的心理状态是,“即便我晚行动十分钟,但我可以减少行动时长,所以不会拖后”,或者“我迟到一点也没有关系,反正别人也会迟到”来作为不立刻行动的理由。

        这一类人群的出门困难症只是拖延症的外显表现之一,解决的根本方法还是首当其冲解决拖延问题,但也不妨从出门这一行为入手。

        

三、潜意识作祟党



        此类型的出门困难症候群患者,乍一看上去,跟拖延症患者的表现非常相似,都以拖延时间或难以开始行动为主要特征。

        但造成这类人群出门磨蹭的更多是心理动因,即潜意识在阻碍你的行为。精神分析学派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潜意识,该理论认为潜意识是我们在意识层面常常无法察觉,但却会影响我们很多行为和认知的终极大boss。出门困难很可能是由于你在潜意识里并不渴望这次出行,甚至会产生负面的抵触心理。

        譬如,出门可能是因为一次相亲约会,认知层面你知道它重要,可能关乎你未来的人生幸福,但内心深处你可能非常抵触相亲的形式,也有可能对跟陌生人碰面感到紧张,同时还伴有内心的不自信。这些你可能否认、压抑甚至扭曲它的存在和真实形态的潜意识,不会在意你的“忽视”,它依然会在不经意间左右着你。

        所以看似你并没有出门困难的重要理由,但实则是内心深处涌动的潜意识能量在驱动着你迟迟不去行动。

        

四、任性派



        他们没有顽固的拖延症,更不喜宅,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也非常有吸引力。但仍然会在出门前手忙脚乱,心思慌张,妆没化好,衣服没挑好,衣服还没洗,电脑还没关……总之,一切事情都会阻挡出门的脚步,而他们也并不是没有在行动,只是出门前才发现原本计划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一切的行为特征都非常像墨菲定律中的一条关键结论:“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尽管你不是没有计划的去做事,但往往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但若是你仔细推敲你的行动计划,又会发现它似乎不得章法,有不合理的安排,不过是打着计划的幌子恣意任性的行动。

        造成这类群体出门困难的原因属于行动层面的问题,如果可以解决,那么也将会迁移技能解决生活中其他的时间管理问题。

        归纳完以上出门困难症患者的四种类型,那接下来我们看看到底该如何行动去改善这个问题。

        一、认知层面的重构:重建出门的意义

        出门还是不出门?这是解决外出困难症最先要回答的问题。

        虽然出门可能是因为一次简单的朋友聚会,或者出去逛街购物,但其实同样的一种行为对我们的意义却可能有所不同。如果遇到并不十分想去但又觉得应该要去的外出活动,不妨重新解读一下这件事情对你的意义,可以从外出与否的优劣势来对比分析,综合判断外出这件事对你的利大还是弊大,而如果不出去又会有哪些严重的损失或者并没有多少影响。

        清晰地将这一切呈现在纸上,出去与否自然会有答案。如果发现不出门为宜,那就直接拒绝邀请,省去所有烦恼;如果发现还是出门的好处大于坏处,那从认知层面意识到出门的优势,也会一定程度减少你行动上的拖延和阻碍。

        二、行动层面的改善:确定合理的计划

        既然决定要出门,那么如果你是习惯一个在出门前要做好万全准备的人,行动计划是不可或缺的。

        大多数人的习惯是在出门前的一段时间内集中处理要准备的事情,最后却往往被墨菲定律一语成谶,发现怎么计划时间都是不够用。那么不妨,把能提前做的事情在第一时间做好,不要在最后关头忙得团团转,非常容易出错。

        任何一个可以完美执行的行动计划都缺少不了冗余的时间以及B计划,如果你给每一项行动都设置严苛的时间,必然会造成完不成的结果,所以看似完美精准的时间计划其实可操作性都不高。所以建议每一项时间都比原计划预留出十五分钟的弹性时间,做起事情来心理压力更小,反而行动更从容。

        另外就是尽可能早的提前做事。比如周六早上要出门郊游,那么不要指望第二天早上睡眼惺忪意识还不清醒的时候去装包、带好各种细碎物品。除了洗澡、洗漱,其他时间前一天晚上就安排好。第二天要准备的东西,也提前在清单上记号,出发前一一核对即可。

        三、情绪的调节:积极的情绪联想

        我想总会有一些选择,叫做不得不,出门的理由也一样。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可能认知上说服了自己,行动上也做好了准备,但心情也会不佳,消极抵抗的情绪会强化你的出门困难症,反倒更加难以根治。所以,出门前的心情也非常重要。

        我自己试过的比较有用的方法是积极的情绪联想。试着去把出门与一些会产生积极情绪的事物联结在一起,比如出门聚会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可以看到街上的美女帅哥养眼等一切可以让你产生愉快体验的事情都可以。

        在多次的联结之后,我们的大脑会自然而然建立特定的认知与情绪联结,即想到出门会自动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从情绪上调节出门困难症。

        关于出门困难症,就写到这里,我要跟你们一起治病了,写此文时已未出门44小时,现在立刻马上决定出门,摘下耳机,看看人间烟火。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