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张爱玲最精辟的经典句子山穷水尽

山穷水尽

        清坚决绝的宇宙观,不论是政治上的还是哲学上的,总未免使人嫌烦。人生的所谓“生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

        倘若未曾见过这座城,定无法感知这种瞬息万变的动荡。原以为只是苍茫簇拥的人海,是浩瀚星辰的璀璨,是街市烂漫的花红。但当你真正来到,或是再度走进的时候,才发觉,这座像烟火一样的城,其实是那样深邃静谧,那么孤独无依。

        张爱玲来到阔别六年的香港,这座城已在万象纷纭中,渐渐失去本真。也许她不该苛刻太多,改变的又岂止是一座城,连同她自己,也早已不再是那个青涩纯净的少女。重回这座城,不仅是为了付出,亦是为了索取。张爱玲的心是黯然的,她期待这座城,可以给她一缕和暖的阳光。让流年,不至于相摧太紧。

        接待张爱玲的是老朋友宋淇,这次宋淇请张爱玲创作上下集电影剧本。稿酬答应支付两千美元,这对张爱玲来说无疑是一笔心动的数目。更况是她今生最爱,这些年也写过许多剧本,但却一直是可望不可即。

        张爱玲整理好零乱的心情,在宋淇家附近的旅馆租了个小房间,开始投入到电影剧本的创作中。她此次创作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喜好,更重要的目的是挣取那笔稿酬。因为她的生命里多了一个需要照料的丈夫,生活是这样地真实,不容许你再有丝毫的阳春白雪。

        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令张爱玲感到前所未有的疲累。她的眼膜出血,双腿浮肿,腰身疼痛,曾经认为愉悦的写作如今无疑成了煎熬。写作原本就是一件优雅舒适的事,需要安静的空间,清宁的氛围,美好的心境,当这些不存在的时候,写作就成了一种责任和负担。张爱玲算是深受其累,她觉得自己如同陶潜,为五斗米深深折腰。

        这段时间她不断给赖雅写信,安慰他的情绪。病愈后的赖雅打算定居华盛顿,在女儿霏丝家附近找了一座甚为满意的公寓,安定下来。在这个孤独老人的心里,他对张爱玲决绝离开有些怪怨,但他不会不明白,她如今倾心的付出,纯粹只是为了生存。他甚至没有把握她会回来,这段婚姻给了他余生的依靠,同样也给他内心带来无以言说的惭愧和遗憾。

        张爱玲总算完成了上下两集剧本,当她如释重负地把剧本交给宋淇的时候,他却说不能做主,要给老板看过后才能定稿。于是等待又成了一种煎熬,宋淇怕浪费她的时间,于是又安排了《南北一家亲》这部剧本给她写。张爱玲为了多挣几百美金,只好继续留在香港,那段时间,她感到生活给她带来莫大的屈辱。

        赖雅对她的逗留不予理解,他以为她在逃避。而张爱玲写过一封信给赖雅,字字句句,无比辛酸。她说自己工作了几个月,累得像只狗一样,却没有拿到一分酬劳。的剧本还需要边修边等,她的心已经冷若冰霜。此时的张爱玲,轻贱如蝼蚁。像她这样一位绝代才女,竟为几百美金如此卑屈,实令人痛心。假如生命只剩下这些,那么活着真的已然没有乐趣。但众生皆苦,所以张爱玲在那么年轻的时候,会说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话语。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谁来做那个真正懂得的知心人?山穷水尽的张爱玲,只能问老友宋淇夫妇借钱。也许是因为她生性敏感,也许是她过于深刻的通晓人情世态,总之这一次借钱让她的心被深深刺伤。他跟赖雅写信,其中有一句话是:“他们不再是我的朋友了。”如此坚定的话语,又怎能随意脱口而出?

        张爱玲怨恨的也许不是宋淇夫妇借钱的态度,她耿耿于怀的,必定是迟迟不能定稿的剧本。几个月的辛苦耕耘,一无所获,她的心情可想而知。但与她合作的是电懋电影公司,宋淇作为一个中间人,亦有他的难处。但焦虑的张爱玲已经不能静下心来思考这么多,她想的只是自己的劳动所得。

        一九六二年三月,张爱玲带着愤慨与遗憾飞离香港,此后三十多年,她再也没有回到中国这片土地。走的时候,她没有再看一眼这座城,那一簇绚丽的花红。是故土辜负了她吗?还是她觉得,此生多走一段路途,就是多一份负累。美国就是她的彼岸,无论会不会开花。美国就是她的尽头,无论是不是归宿。她留下来了,不打算再踱步。尽管,她依旧不如意;尽管,她把冷暖独尝。

        然而张爱玲说“他们不再是我的朋友了”也只是一时气话。她离开香港后,一直和宋淇夫妇保持联系,她和电懋电影公司的合作也是到一九六四年才中断,原因是电懋老板在空难中丧生。而这几年中张爱玲的稿酬,亦多半是这里支付。之后宋淇对张爱玲的关照不曾间断。一九六五年,他和台湾皇冠出版社的平鑫涛一见如故,极力向他推荐了张爱玲。

        张爱玲在人生步入尾声的时候,将所有的遗产都交给宋淇夫妇。这份伴随终身的友谊令人感动。张爱玲这一生言爱的不多,交往的不多,可以值得她真心相待的,必有过人之处。尽管她也会犯错,会迷失,比如她人生的几段爱情,但这些都是她生命里必须充当的角色。

        回到美国华盛顿的张爱玲,并没有摆脱磨难。尽管她刚下飞机,看到康复后的赖雅在机场等待,有种沧桑归来的甜蜜与酸楚。然而回去之后,温情的时候太少,繁琐不安的时候却是那么多。这时的赖雅已经彻底地退出文字的舞台,如今的他,只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者。他停止了放荡不羁的漂泊,放下了层云万里的梦想,以及那份惺惺相惜的爱情。这一切,不是他本意,可是当一个人老到连自己都照料不好时,哪里还有力气再去争执什么,计较什么,付出什么。

        后来,赖雅摔了一跤,摔断了股骨头,他的行动更加不方便。紧接着,他又频繁中风好几次,最后瘫痪在床,饮食起居全凭张爱玲照料。这个倔傲的典雅的东方女子,自从嫁给这位多病的老头后,就如同背上一个无法放弃的包袱。她原本沉重的人生,如今更加地沉重。

        当年在雪夜里围炉烤火,闲话人生的日子,宛若一场春秋大梦,消逝太快。这个男人只给她短暂的欢愉,但她仍旧对自己的抉择无悔。如果说胡兰成让她萎谢,让她痛哭流涕,那么赖雅则让她寂灭,让她欲哭无泪。

        那些日子像结了霜,张爱玲带着垂死的赖雅,为了生计到处奔波。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归宿,那通明的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为他们点亮的。每到一个屋檐,都希望是永远的归家,但他们注定漂泊。那时的赖雅已经瘦得只有一把骨头,他再也不能穿一袭白衣白裤装扮绅士风度,再也不能和天南地北的文友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他对张爱玲讲述的过往传说,已经成了老掉牙的故事。张爱玲曾经为之笑意盎然,如今只剩下浅淡叹息。

        终于明白,光阴会将一切消磨殆尽。最怕流光催人老,老到不能动弹之时,连回忆都是悲哀的。无法想象倘若赖雅没有张爱玲,他的余生会在怎样悲苦的环境下度过。或许这是他的因果,是她前世所欠。如里黛玉那还泪一说,还清了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就会离去。赖雅终于讨完了他在人间的债,于一个寂寥无声的日子,在张爱玲一个人的陪伴下,安静地去了天国。

        或许是他前半生的日子太过繁复,所以他死后一切都简约。没有举行葬礼,女儿霏丝安葬了他的骨灰,不知道张爱玲有没有为他掉下最后一颗眼泪。死的这一年,赖雅七十六,张爱玲四十七。十一年的扶持相伴,十一年的风雨沧桑。每一个日子都真实刻骨,只是张爱玲从来没有得到过她要的现世安稳。

        日子你可以精打细算,那么一分一秒都在意料之中。日子也可以从容以待,那么时光匆匆,那份仓促令你无从追赶。对于一个四十七岁,才情横溢的女子,尽管已近迟暮,但她仍旧可以再次盛放。而张爱玲说:“我有时觉得,我是一座孤岛。”

        赖雅的死让张爱玲的心再次成为孤岛,又或者说,让张爱玲得以放下尘世的所有包袱。她可以在自己的孤岛里,随心所欲地漂浪,可以重回寂寞的内心,做回真实骄傲的自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