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战国纵横什么意思第二章 逢大悲,苏秦张仪义结金兰

第二章 逢大悲,苏秦张仪义结金兰

        苏秦出走后再无音讯。

        苏虎起初并未放在心上,因为苏秦经常出走,往往过不了几日,顶多也就十天半月,也就回来了。谁想此番连候二十余日,仍是踪影皆无。

        苏虎着急起来,再使苏代去王城找寻。苏代心中有数,直奔洛阳东郊轩辕庙,却只看到鬼谷子与童子。苏代又在洛阳访查数日,又壮起胆子闯了天子太学,仍是一无所获。

        苏代无奈,只好将实情禀过苏虎。苏虎闷头思想半日,吩咐苏姚氏再去抓来鸡鸭,一手提了,赶往麻姑家,托麻姑务必为苏秦寻个婆娘。

        麻姑自从心里窝下此事,也就每日里奔忙,只要听说哪家有姑娘待字闺中,必去敲门。没过多久,周围十里八村竟是被她串访一遍。唯一的麻烦在于苏秦名声极大,无论谁家,麻姑一提苏秦二字,对方劈头就是一句,“可是那个倒背木剑的老二?”麻姑无言以对,只能点头称是,紧接着,对方三言两语,就将话头堵死,连茶水也不给她喝。

        做媒做到这个份上,任谁也是窝火。偏巧麻姑生就一股不服输的倔脾气,越是难做之事,越是上劲。眼见苏秦之事儿越来越闹心,麻姑非但没有丝毫退缩,反倒较起劲儿来。听闻龙口村里尚有几家姑娘待字闺中,麻姑就又动起心思。这日晨起,麻姑起了个大早,沿伊水东堤向南走去,直走二十余里,方到伊阙。龙口村就在阙下。

        麻姑赶到阙下,从村子东头一直串到村子西头,凡有姑娘之家,她皆去串访,又是拉家常,又是说好话,忙活到天色向晚,凭她一张铁嘴,竟未说动一家。

        麻姑挂着一脸干笑走出最后一家柴扉,阴着脸走向村东的伊水河堤。快到河堤上时,麻姑看到附近有个土墩,也是累了,一屁股坐上去,取出别在腰后的芭蕉扇,扑扇几下,长叹一声:“唉,又是白忙一日!”

        话音刚落,眼前陡然一亮,一位姑娘出现在河堤上。麻姑仔细望去,姑娘的品相倒是端正,唯有腿脚不便,左脚甚跛,走路一摇一晃,动作夸张。姑娘右手提了只洗衣桶,一拐一拐地越过河堤,沿路而来。

        麻姑的两只眼珠儿眨也不眨地直盯着她。姑娘一瘸一拐地走到跟前,朝她点下头,甜甜一笑,一瘸一拐地又朝村里晃去。

        麻姑又盯一时,这才回过神来,急急起身,扬手叫道:“闺女留步!”

        姑娘停住步子,回眸又是一笑。

        “闺女可是这个村的?”麻姑赶前几步,笑盈盈地问道。

        姑娘点头。

        “闺女是谁家的,麻姑儿好似不曾见过。”

        姑娘不无憨厚地说:“俺叫朱小喜儿,俺大叫朱老喜儿。大娘是打哪儿来的?”

        “哎哟哟,是老喜儿家呀,”麻姑一拍脑门,又惊又乍道,“老熟人哩。小喜儿,麻姑儿打轩里来,走得渴了,想到你家寻口水喝。”

        姑娘不晓得麻姑是谁,见她寻水喝,呵呵笑道:“敢情好哩。”

        麻姑跟随姑娘走到村子南头,远远看到一家独院。院外翠竹绿松,院内干净整洁,麻姑打眼一看,心里一阵欢喜,刚近柴扉,就咧嘴笑道:“老喜哥儿,有稀客喽!”

        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应声迎出,见是麻姑,满脸堆笑:“哎哟哟,是老姐儿呀,真是稀客!来来来,小喜儿,到灶房里去,为大娘烧碗荷包蛋,打八个!”

        麻姑儿一听有八只蛋,心里乐了。在这儿,媒婆上门,主人若是端上八只荷包蛋,就表示有意让她提亲。

        见小喜儿拐进灶房,麻姑儿嘻嘻笑道:“老哥儿,妹子就是冲着你这碗荷包蛋来的!”

        老喜儿亦笑一声:“不瞒老姐儿,你今儿一进村子,老喜儿这双老眼就瞧到了,哪儿也未敢去,只在院子里候着。老喜儿左等不来,右等不来,看看天色已不早了,老喜儿甚是焦急,却又不能厚着脸皮去请,正为难呢,老姐儿竟又露头了。”

        “老哥儿呀,这就叫好事多磨哩。”麻姑儿凑近一步,“闺女多大了?”

        “老大不小了!”老喜儿轻叹一声,“唉,小喜儿你也看到了,哪儿都好,就是左脚有点毛病,前年就及笄了,只是无一家上门提亲,看把我愁的。”

        “那——她娘呢?”

        “唉,”老喜儿又叹一声,“早就走了。小喜儿命苦,六岁时没了娘,家中也无兄弟姐妹,孤零零地一直跟着我过。不瞒老姐儿,小喜儿虽说脚跛,却是能干,里里外外,粗活细活,啥都能做。小喜儿说,她谁也不嫁,情愿守着老喜儿过一辈子。这哪成?她不嫁人,老喜儿的老脸往哪儿搁?再说,老喜儿巴望多年,也想早日抱上个小外孙呢!不瞒老姐儿,近处看来没指望了,老喜儿早就寻思去求老姐儿,不究远近,不究穷富,为她好歹寻户人家。不想尚未动身,老姐儿可就来了!”

        麻姑儿正欲接腔,小喜儿端着一只托盘跛出灶间,上面是两只陶碗,每只碗里盛着八只荷包蛋。

        麻姑儿接过一碗,盯住小喜儿又看一番,不由赞道:“啧啧啧,这两个人,真还是门当户对哩!”

        麻姑回到轩里时,已是人定时分,月上树梢。麻姑顾不上一身疲累,径直走到苏家院子,站在柴扉外面扯着嗓子大叫:“苏老哥儿!”

        天气炎热,苏虎早在院中自制的软榻上睡下,听出是麻姑声音,翻身下榻,披了件衣服,打开柴门。

        麻姑一脸喜气地推开柴扉,不待苏虎礼让,一屁股坐在石几旁边。苏姚氏也走出来,点了油灯,端出一碗薄荷凉茶放在石几上,对麻姑坐下。

        麻姑一手端过凉茶,品一口,觉得并不烫口,咕咕一气喝下,另一手伸到腰后,摸过那把扇子,连扇几下。

        苏虎蹲在地上,试探着问:“看老姐儿乐成这样子,这事儿——成了?”

        麻姑故意叹出一口长气:“唉,一言难尽呐!”

        “老姐儿快说,是成了,还是没成?”

        “当然成了!你听说过有麻姑做不成的媒么?”

        苏虎乐不可支:“好老姐儿,快说说,闺女是哪家儿的?”

        “龙口朱家,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庄户人哪。”

        “龙口朱家?”苏虎一怔,“龙口只有一户姓朱的,难道是朱老喜儿家?”

        麻姑嘻嘻笑道:“还能有谁?朱老喜儿家中并无他人,只此一个女儿,看得就如掌上明珠似的,一心欲寻一个聪明能干的女婿。这不,听说是你苏老哥儿的少爷,老喜儿二话没说,当即允准了。我说不急不急,先安排个日子相面,你猜老喜儿咋说?‘谁是谁呀,我信不过苏老哥儿咋的?你去告诉苏老哥儿,若是别家提亲,我倒要三访四查,只他苏老哥儿,老喜儿啥也不说,只要他不嫌弃我家小喜儿,我这闺女早晚都是他家的,叫他只管拣日子迎娶!’”

        苏虎心里感动,看着苏姚氏长叹一声:“唉,说起来,还真是缘分!朱老喜儿是我儿时故交,许多年不见,他倒养出一个小喜儿来!”

        苏姚氏忍不住插上一句:“他婶子,闺女咋样?”

        麻姑乐呵呵地说道:“老嫂子呀,小喜儿真正没个说的!年方十七,品端貌正,面若桃花,口若樱桃,语未出声笑先出,妹子我是越看越中意啊!”

        苏虎听得合不拢口儿:“我说老姐儿,咱庄户人家,会过日子才是紧要!”

        麻姑笑道:“妹子知道老哥儿想问啥,家务活儿样样俱精,养蚕织布更是一把好手。不瞒你说,朱老喜儿的大小家务,另有五亩桑园,全是闺女一人包揽的!”又凑近苏姚氏,比量一下奶子和屁股,“再说给老嫂子一句,闺女哪一处都惹人哩,麻姑只过一眼,就知是个能生养的。老嫂子,你就等好抱孙子吧!”

        苏虎、苏姚氏乐得个个合不拢嘴儿。

        苏虎突然抬头:“差点忘了,老姐儿,生辰八字如何?”

        “瞧你说的啥话?”麻姑嗔道,“妹子是吃啥饭的,方圆三十里,哪家姑娘的生辰八字不在妹子心里头搁着?若是八字不合,妹子连门都不会登的!”

        “嗯,是着哩。”苏虎点头道,“照你这么说,这门亲事儿可以定下来!哪天相亲,老哥儿听你的!”

        听到相亲二字,麻姑脸上堆笑:“我说老哥儿,人家朱老喜儿可是满心儿愿意。你看,相亲这事儿——”

        “不行不行,”苏虎连连摇头,“咱家虽是庄户人家,该走的礼数,还是要走的。老姐儿,你看这样行不?相亲日子、聘礼全由你定,老哥儿——都听你的!”

        麻姑眼珠子一转,笑道:“成,妹子就依老哥儿,明日就去老喜儿家安排相亲的事!”

        翌日中午,麻姑复来,满口堆笑道:“与老喜儿商定了,相亲之事,老喜儿说,全由你老哥儿定!”

        “这——依老姐儿看,哪日吉利?”

        “妹子早就算好了,明日就是好日子!”

        “明日?”苏虎思忖一下,“好,明日就明日!”

        “咱就说定了,妹子这就告诉老喜儿,让他准备酒菜!”话音落处,麻姑一口水未喝,就又风风火火地出门去了。

        苏虎、苏姚氏送到门口,目送麻姑走远。苏姚氏似是想起什么,转向苏虎:“他大,秦儿还没回来,明天咋能相亲呢?”

        “哼,”苏虎鼻孔里哼出一声,“即使在家,那小子也未必肯去。我寻思过了,明儿我去,一则跟老喜儿多年未见,叙叙旧,二则看一眼闺女。若是中眼,咱就安排结亲。若是不中眼,咱也好推在秦儿头上,有个退路!”

        苏姚氏听了,连连点头。

        次日,吃过早饭,苏虎备下鸡、鸭、鱼、羊四样彩礼,赶上牛车,载着麻姑儿径投龙口村,直到傍黑,方才乐滋滋地哼着小曲儿回到家里。

        在门外守望的苏姚氏急迎上来:“见到闺女了?”

        苏虎心里高兴,嘴上却道:“废话,不见闺女,能叫相亲?”

        “咋样?”

        苏虎走进院子,在石几边盘腿坐下,合不拢嘴:“嗬,麻姑儿并未瞎吹,闺女真还就是——要啥有啥。不说别的,单是那个勤快劲儿,打上灯笼也难寻出第二个。这不,我一到她家,就见闺女坐在机上织布,直到我走,那架织布机就未停过。我看得心疼,就对老喜儿说,好歹也让闺女歇一会儿,你猜老喜儿咋说?老喜儿说,‘唉,闺女打小养就这个毛病,只要坐到机子上,天不黑定,她不肯下来!’”

        苏姚氏也乐起来:“瞧你美的!闺女不下机子,是不肯见你这个公公,这叫害羞!”

        苏虎呵呵乐道:“管她是害羞还是勤快,反正这个闺女我相中了!就小喜儿这个性子,对咱二小子再好不过!”

        苏姚氏点头道:“嗯,有这闺女守着,秦儿的野性子,想必有个收敛!”

        “说的就是这个。看着闺女在织机上忙活,我心里别提有多乐呵。临出门时,我对老喜儿说,这门亲事,定下了。老喜儿要我选日子,我说回来合计合计!”

        正说话间,苏代一脸惊惶地从外面飞跑进来:“阿大,阿大——”

        苏虎抬头望着他:“啥事儿大惊小怪的?”

        苏代喘着粗气:“二哥他——他——”

        苏姚氏急道:“代儿,你二哥咋哩?”

        “二哥他——他揭王榜了!”

        苏虎皱下眉头:“什么王榜?”

        “我也不知。听人说,天子出榜,大半天无人敢揭,后来就——就被我二哥揭了!”

        苏虎呆愣半天,方才说道:“那——他人呢?”

        “听说是被甲士押进王宫里了!”

        苏姚氏惊叫一声:“天哪,秦儿他——真被押进王宫里了?”

        苏代摇头道:“我也不知,是听别人说的!”

        看到苏姚氏开始落泪,苏虎安慰道:“他娘,道听途说之事,咋能相信?不过——二小子若是犯起痴来,不定也能做下出格之事!”

        苏姚氏泣道:“他大,秦儿真要有个三长两短,可咋办呢?”

        苏虎凝眉思忖有顷,断然说道:“他娘,此事儿一日也拖不得了!我得赶紧去寻麻姑儿,把闺女趁早娶来,让小喜儿管他!”

        苏姚氏不及多想,当即点头:“他大,就依你!”

        苏虎转身吩咐苏代:“代儿,你速去王城,死活也要寻你二哥回来!”

        苏代摇头道:“王城那么大,谁知他躲哪儿去了?”

        苏虎沉下脸来:“不是刚揭王榜吗,还能躲哪儿?喊几个人去,撒开网找。记住,见到他时,不可告诉他结亲之事,免得另生枝节!”

        “那我咋说?”

        苏虎低头思索一会儿:“嗯,就说我快死了,想看他一眼!”

        苏代一怔,见苏虎拿眼瞪他,急急出去。

        入夜,靖安宫里一片宁静。在王后的吩咐下,宫女皆已出去。王后思忖有顷,将随身衣物挑选几件,收拾出一个简单包裹。谷中生活简便,她也不必多带什么。

        闷坐有顷,王后重又掏出鬼谷子的锦囊,细审起来,眼前渐渐幻出幽静的山谷、丛郁的林莽、奔流的小溪、动听的鸟鸣……于她来说,一切熟悉得再也不能熟悉了,因为她不知梦到过多少次、幻想过多少次了。只要一听,这一切就会鲜活地浮现在眼前。一切如鬼谷先生所言,她是天生道器,自从来到世间,所有这一切就已融化在她的血液里,荡涤着她的身心。

        明日晚间,她就要告别这里,与她幼时之愿、多年之梦融为一体了。她压抑住内心的激动,收起锦囊,环视这个她生活了十数年的宫室。

        王后的目光不可避免地落在窗前的玉瓶身上。烛光里,玉瓶闪闪发光。她轻叹一声,情不自禁地缓缓起身,走到玉瓶旁边,面对玉瓶并膝坐下。

        玉瓶早已被她拼凑起来,若不细心看它,若不碰到它,谁也不会知道它曾是一堆碎片。她凝视着它,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它。

        看着,看着,王后的心陡然一揪,像是陡然间被锥子扎了一下似的!

        是的,这是一堆碎片,不经一触的碎片。她拼接了它,也守护了它。然而,一旦她离去,陛下又该如何?

        陛下?天哪,陛下!

        不,他不是陛下,是她的男人,是破了她的身、又与她朝夕相处了十几年的男人,是这世上唯一爱她、呵护她的男人!一旦她撒手离去,他该怎么办?

        让他也去?是的,他早厌倦了这一切,也早想抛开这一切了,但他不能,因为在他身上流淌的是大周王室的正宗血脉,大周数十代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不允许他这么做,江山社稷不允许他这么做,他自己的良心也不能这么做!他将雪儿远嫁燕室,嫁与一个本可做她爷爷的老人,为的也是这个!

        她一旦出走,天哪,他该怎么办?秦人会撕了他!秦人也有理由这么做,因为她一旦出走,只能说明她压根儿是在装病。秦人不会就此罢休,他们会大做文章,张扬于天下,说大周王后是装病,大周天子是在欺骗天下。万一如此,陛下即使长有百口,如何去辩?还有魏人,他们得知此事,又会如何?天下人又会如何去想?若是秦人再不甘休,使人追进山中,岂不拖累先生?拖累雨儿?

        王后正自胡思乱想,宫外传来脚步声。王后听到有人叩拜,知是显王来了,陡然一惊,猛又想起那只包裹,急忙起身,刚将包裹藏起,显王已走进来。

        显王不期而至,王后始料不及,加之慌里慌张地藏那包裹,神情甚是慌乱。不过,此时显王心里有事,根本没有在意这些,一进宫门,只在厅里来回踱步,脸色十分难看。王后渐渐平静,见显王的步子慢下来,不无关切地问道:“陛下在为何事烦恼?”

        “西周公!”显王从牙缝里挤出来三个字。

        不用再问,王后已知秦人又来逼了,略略一顿,轻声问道:“季叔怎么了?”

        显王的怒气再冲上来,恨恨地说:“什么季叔?根本就是个糊涂虫,不知中了哪门子邪,只与秦人一个鼻孔出气,好似这大周社稷、宗庙与他完全没有关联一般!”

        “他说什么了?”

        “哼,他能说什么?”显王喘着粗气,“秦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整个就是传声筒!”

        王后又顿一顿,语气柔和:“陛下,臣妾想知道,秦人又说什么了?”

        “说秦公再次使人催聘,说在宜阳的两万步卒已朝洛阳开拔,说——说爱妃没病,说爱妃一直是在装病,说……”显王越说越气,竟是说不下去了。

        “陛下,他们还说什么?”王后的语气越发柔和。

        “说——说秦公听闻爱妃之病,又使两个神医前来诊治!”

        “陛下,”王后淡淡说道,“臣妾知道了,他们不相信,就让他们诊治好了!”

        “爱妃——”显王心里一酸,两膝一软,扑通跪下。

        “陛下——”王后亦跪于地,夫妻二人抱头痛哭。

        “爱妃,你——你自嫁与寡人,从未过上一个好日子,寡人——为何苏秦还是下狱一夜?他不是被吩咐要好生相待么?寡人窝囊啊!”显王涕泪滂沱。

        “陛下,您——您莫要说了,陛下——”王后将头埋入显王怀里,泣不成声。

        次日晌午,姬雨禀过显王,从内宰那里取到赦免金牌,径去天牢。司刑见过礼,验过金牌,使两个狱卒将圈禁了将近一夜的苏秦押解出来。

        看到苏秦在两名狱卒的护送下从牢中走出,姬雨迎前一步,揖道:“苏子受惊了!”

        苏秦叩拜于地:“苏——苏秦谢——谢公主搭——搭救之恩!”

        姬雨转对其中一个狱卒:“将这位士子送出宫门!”

        狱卒答应一声,领苏秦走出宫门。小顺儿远远望见苏秦走出,不及多想,撒腿就朝贵人居狂奔。不消一刻,他已跑回小院,见张仪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正六神无主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小顺儿上气不接下气,扶在门框上边喘边说:“少——少爷,结——结巴他出——出来了!”

        张仪只几步就已蹿到小顺儿身边,急问:“他人呢?”

        “小人不——不知!”

        张仪拳起中指,朝他的头上连敲几下,劈头骂道:“叫你守在那儿,原是要你迎接卿相大人的,你你你——你跑回来做啥?”

        小顺儿用手捂住头皮,不无委屈地嘟哝一句:“是少爷吩咐小人一见结巴就回来报信,小——小人哪里错了?”

        张仪在他头上又敲一下:“本少爷说你错了,你就错了,还敢犟嘴?”声音未落,人已蹿到门外,撒开两腿,急朝王宫方向迎去,走没多远,果见苏秦如喝醉了一般,勾着脑袋正朝这里晃悠。

        张仪急迎上去,一把扯住他,上下左右打量一遍,见他竟然毫发无伤,不无惊喜地说:“神了!真是神了!”

        苏秦弄不明白,大瞪两眼:“何——何事神——神了?”

        张仪呵呵笑道:“是苏兄神了!”退后一步,深揖一礼,“苏兄在上,受张仪一揖!”

        苏秦打个愣怔,竟是忘了还礼:“张——张子,方——方才你叫苏秦什——什么来着?”

        张仪擂他一拳,哈哈一声长笑:“叫你苏兄啊!就冲你今日这股豪气,本少爷也该叫你一声苏兄!走,张仪请苏兄畅饮一爵,为苏兄压惊!”

        苏秦有点受宠若惊,长揖至地:“苏秦谢——谢——谢张子厚——厚爱!”

        张仪不由分说,将苏秦再次拉至万邦膳馆,依旧来到前番他们曾经畅饮过的那间包房,依旧点了八热八凉,纵使那酒,也依旧是数十年老陈。唯一不同的是张仪对苏秦的态度。经过一月来的朝夕相处,尤其是这些日来苏秦的所作所为,张仪真对这个结巴刮目相看了。

        酒菜上桌,张仪倒满两爵,双手捧起一爵,毕恭毕敬地递给苏秦:“在下敬苏兄一爵,权为苏兄压惊,请!”

        苏秦双手接过酒爵,诚惶诚恐地望着张仪:“苏——苏秦担——担当不起!”

        张仪抬手让道:“苏兄不必客气,先饮下此爵再说!”

        苏秦觉得张仪不似在开玩笑,扬脖饮下。张仪将爵再次倒满,推在苏秦面前,自己端起另一爵:“张仪多有得罪,自罚一爵,算是向苏兄赔罪!”言毕,一饮而尽,重新斟上,不无感慨,“自你走进那扇朱漆大门,在下这颗心也就跟着进去了。不瞒苏兄,昨儿整整一宵,在下可是一眼未合呀!”

        苏秦朝张仪深深一揖:“苏——苏秦无——无能,让——让张子挂——挂心!”

        张仪再次举爵:“有能无能另当别论,苏兄能毫发无伤地走出宫门,足见你福大命大,可成大事!来来来,这一爵,张仪祝苏兄心想事成,万事圆满!”

        苏秦举爵,与张仪碰爵,木讷地说:“苏——苏秦谢——谢士子美——美言!”

        二人饮尽。接着,二人你一爵,我一爵,不消一个时辰,就将那坛陈酒喝得快要见底。张仪、苏秦均呈醉态,张仪迷起一双惺忪的醉眼望着苏秦:“不瞒苏兄,起初在下真——真还瞧你不上,不想苏兄竟然是——是个人物!张——张仪服——服了!”

        因了这酒精,苏秦全然没了平日的怯弱,一手端爵饮下,一手指着张仪:“苏——苏秦虽——虽说身——身贱,好——好歹也——也是知的。张——张子说——说出此——此话,今又称在下兄——兄弟,无论是——是否真——真心,苏秦都——都将铭——铭记于心!”

        张仪急道:“苏兄,在下真心,敢对日月!”眼珠儿一转,朝小二扬了扬手,“小二,摆香案,两位爷要义结金兰!”

        “好咧!”

        不一刻儿,小二摆出香案,点上香烛,又拿出两只红瓷大碗,将坛中老酒全部满上。张仪起身拉过苏秦,双双牵手,径至香案前面,各自焚香,双双跪下。在张仪吩咐下,二人各自咬破手指,滴血入酒。

        张仪对着香案连叩三次,朗声说道:“苍天在上,魏人张仪与周人苏秦义结金兰,苏秦年长为兄,张仪年幼为弟。自今日始,张仪愿与苏兄有福同享,患难与共,共谋大业!若有背逆,天地不容!”

        苏秦亦对香案连叩三次,吃力地结巴:“苍——苍天在——在上,苏——苏秦与张——张子——义结金——金兰,他——他日苏——苏秦若——若得富——富——富贵,定——定——定不独——独享,若有背——背——背——背逆,天——天——天地不——不——不容!”

        宣誓已毕,张仪、苏秦端酒起身,碰过碗后一饮而尽。

        喝完结拜酒,张仪叫来小二,拿出钱袋道:“数——数数看,够酒钱否?”

        小二将钱袋尽数倒出,见有两金,忙道:“够了够了,小人这就找零去!”

        张仪大手一挥:“不——不用找了!”

        张仪拉上苏秦,二人相互搀扶,踉踉跄跄地步下楼梯,走到街上。张仪看一眼苏秦,哈哈笑道:“哈哈哈哈,今儿个与苏兄义结金兰,张仪此生也算有了兄长,真叫痛快!”

        苏秦喷着酒气应道:“苏——苏秦能与张——张子义结金——金兰,就——就——就如做——做梦一般!”

        张仪的眼睛瞪向苏秦,佯作生气:“不许再叫张子,要叫仪弟!”

        苏秦摇了摇头:“不——不是仪——仪弟,是贤——贤——贤弟!”

        张仪朝苏秦背上猛拍一掌,哈哈笑道:“好,贤弟就贤弟!”

        又走了几步,张仪似乎想起一事,顿住脚步,略怔一怔,爆出一声长笑。

        苏秦惊奇:“贤——贤弟为——为何发——发笑?”

        张仪又笑一阵,方才止住,朗声说道:“苏兄,你还记得看相的白眉老头吗?什么‘远观万里鹏程,近判旦夕祸福’,今日算是看明白了,这些江湖术士,净是胡扯!”

        “贤——贤弟何——何出此——此言?”

        张仪从鼻子里哼出一声:“他说一月之内,苏兄将逢人生大喜,张仪则有人生至悲。屈指算来,今日已满三旬,足额一月,苏兄喜在哪儿?张仪我又悲在何处?”

        苏秦点头应道:“贤——贤弟所言甚——甚是,想我苏——苏秦这——这——这般光景,混——混——混口饱——饱饭已是不——不易,哪——哪里还——还——还能贵——贵——贵至卿——卿——”

        “相”字还没有说完,苏秦已是一个趔趄歪在地上,几次欲站起来,皆不能够。张仪伸手拉他,自己竟也倒在地上。二人干脆在大街上仰天躺下,头对头,排成一字形,占去了大半个街道。

        张仪两手比划道:“不瞒苏兄,只待明日,仪弟定要寻到那个老白眉,看他有何话说?要是他说得好听,求在下几句,在下或可放他一马。要是他说得不好,看我不把他的招幡扯下来,踩在地上!”

        就在此时,前面不远处,苏代与两个年轻人一路走来。

        一人道:“我说苏代,城里到处是人,都找半天了,哪儿寻去?”

        苏代叹道:“唉,寻不到也得寻!”

        另一人笑道:“嗨,真要寻不到才叫好玩呢,这边新夫人空守炕头,那边新婿在外逍遥!不是吹的,在咱轩里,还真是黄花闺女进洞房,头一遭哩!”

        苏代啐他道:“遭你个头!阿大在家里大办喜事,兴师动众,我们若是寻不到二哥,叫阿大咋个收场?”

        说话间,一人远远望到路上并排躺着两人,失声惊叫:“看,前面有两个醉鬼!”

        另一人揉揉眼睛:“苏代快看,左边那个像是你二哥呢!”

        苏代定睛一看,喜道:“是二哥!快!”

        三人急奔过来。苏代扳起苏秦,摇晃他道:“二哥,二哥,你醒醒!”

        苏秦揉了揉眼:“谁——谁在叫——我?”

        “是我,苏代,阿大让你回去!”

        “什——什么阿——阿大,我——我——我不——不回去!”

        张仪听得清楚,一骨碌爬起,坐在地上:“请问仁兄,你是何人?为何拉扯苏兄?”

        苏代抱拳应道:“在下苏代,苏秦是我二哥。家父想见二哥一面,在下特来请他回去!”

        苏秦接道:“贤——贤弟,甭——甭理他,咱——咱们快——快走,我——我要学——学艺——要跟贤——贤弟共——共谋大——大——大富大——大贵!”

        张仪踉跄站起,朝苏代打一揖道:“苏兄弟,请问令尊为何要见苏兄?”

        苏代回过一礼,稍作迟疑,缓缓说道:“家父说,他要死了,他想再看二哥一眼!”

        张仪大怔,赶忙揖道:“既如此说,苏兄就交与你了,张仪就此别过!”

        此时,苏秦已如一摊烂泥,呼呼大睡起来。苏代让同伴招来一辆骡车,三人将苏秦抬到车上,别过张仪,扬长而去。

        望着骡车渐渐远去,张仪也转过身来,踉踉跄跄地走回贵人居。眼见行至小院,张仪酒劲再次上来,打了个趔趄,急忙扶墙而行,心中依然念着明日之事,自语道:“人生至悲,莫过于丧父。苏兄之父若死,当是大丧。今日恰满三十日,若是苏兄遭遇大丧,老头子所言也不为虚!”

        行有几步,张仪住脚,又是一番自语:“就算老头子预言应验,也不过应验一半,且这一半还是颠倒着的。苏兄所遇,当是人生至悲,何来大喜?”再爆长笑,扶墙又是一番深思,再次自语,“嗯,若以此说,当是喜丧颠倒。苏兄遭遇大悲,我当应验大喜才是!天已迎黑,我的大喜,又在何处?看来,那个白眉老头纯属瞎蒙!哈哈哈哈,他的那个小招幡儿,明日是扯定了!”

        小顺儿听到笑声,急急走出,一见他就急急叫道:“少爷,您——您可算回来了!”

        张仪劈头骂道:“你小子死哪儿去了?快,扶——扶我回去!”

        小顺儿搀住张仪:“少爷,张伯捎来急信,小人四处寻您,不知您哪里去了?”

        听到家中果来急信,张仪的酒劲一下子醒去一半,望着小顺儿两眼发直:“张伯急信?信——信在哪儿?”

        小顺儿忙从袖中摸出一片竹简,递与张仪。张仪接过,口中依旧自语:“难道——真——真有喜信儿?”

        张仪心中犯疑,因醉劲儿太大,手指不听使唤,试了几次都抓不住竹简。小顺儿看得着急,一把将竹简夺过,凑到张仪眼前。刚读两句,张仪神色立变,又读几行,张仪忽地惨叫一声“娘啊——”昏倒于地,人事不醒。

        小顺儿大惊,将信匆匆看过,二话没说,急急套了车马,见过客栈掌柜,将房钱仔细算过,又去街头买了许多干粮,将张仪扛到车中,策动车马,急投河西而去。

        日近后晌,宫正手拿一只锦盒,匆匆走进靖安宫,叩拜已毕,双手呈上锦盒:“娘娘,您要的物什,老奴寻了半日,总算寻到了!”

        “哦,”王后依旧躺在榻上,微微欠了欠身子,手指妆台,“放那儿吧!”

        宫正起身,走到妆台前,寻思有顷,拉开一只抽屉,将锦盒放进去,转对王后:“娘娘,老奴放在左边抽屉里了!”

        王后点点头,吩咐众宫人道:“你们都出去吧,本宫累了,甚想歇息一会儿!”

        众宫人纷纷退出,宫正走在最后,顺手带上宫门。

        见众人全都出去了,王后这才忽身坐起,从袖中摸出鬼谷子的锦囊,取出丝帛,久久凝视上面的字迹。有顷,王后放下丝帛,眼眶里盈起泪珠,眼前渐渐模糊起来。

        呆有一阵,王后下榻走到几前,咬破手指,在砚中滴入鲜血,以笔蘸之,在丝帛上又写几行,仔细端详一阵,将其小心折起,放入锦囊,拿针线缝好,走回榻上躺下,朝外轻喊:“来人!”

        一直候在门外的宫正听到喊声,急走进来:“娘娘有何吩咐?”

        王后淡淡一笑:“这些日子本宫生病,也让你受累了。”

        “都是老奴不好,未能侍奉好娘娘,让娘娘受了这么多苦。”

        王后缓缓说道:“是本宫身体不好,怎能怪你呢?不过,本宫眼下感觉好多了,甚想睡个长觉,你可守在宫外,无论何人,莫使他们进宫打扰!”

        宫正见王后心平气静,气色确实见好,根本没有多想,点头应道:“娘娘放心,老奴只在门外候着,寸步不离!”

        王后从枕下摸出锦囊:“晚些时候,万一陛下来了,你就说,本宫在睡觉,不过,这只锦囊,你可转呈陛下,就说是本宫给他的。”

        宫正双手接过,两眼望着锦囊,略显惊异:“娘娘,这……”

        王后又是淡淡一笑:“没什么,是个治病的偏方儿!”

        宫正听闻是偏方儿,旋即放下心来,转身出去,将门轻轻带上。

        偌大一个靖安宫,此时只有王后一人。宫中静得出奇,门边的滴漏里传来的滴水声清晰可数。

        王后在榻上躺有一会儿,似乎想起一事,缓缓下榻,走到窗前,再次望向那只被显王摔碎、又被她拼接已毕的玉瓶。

        玉瓶依旧是那么端庄,那么华贵,那么富有王家气度。是的,她已拣起了每一个碎片,她的手工无可挑剔,拼接近乎完美无缺。

        王后缓缓跪下,凝视玉瓶,许久,长叹一声,喃喃语道:“陛下,臣妾——臣妾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朝玉瓶拜过几拜,缓缓起身,走至妆台前,坐下来,对镜梳妆。

        王后将头发重新梳过,挽成显王最爱看的发型,扎好发髻,描眉,开脸,再后,打开衣柜,一件接一件地穿起她出嫁那日的华丽服饰,最后戴上后冠。

        王后有条不紊地做好这一切,复回妆台前,对镜坐下。

        镜中映出的是一位依旧风华绝代的大周王后。

        王后凝视有顷,从妆台下面拉出抽屉,摸出锦盒,取出盒中瓷瓶,旋开瓶塞,紧闭两眼,轻启樱唇,“咕”的一声一气饮下。

        王后将空瓶放回盒中,依旧塞进妆台下,轻启碎步,缓缓走回榻上,徐徐躺下,拉上锦被,闭上眼睑。

        门外,宫正奉了王后旨意,尽职地守候。两个时辰中间,前后共有三个人前来探望,一是姬雨,二是西周公,三是内宰。宫正只将王后的话重复三遍,一个也未让进。

        天色迎黑,周显王放心不下,在内宰的陪同下亲自探视。宫门依然紧闭,宫正依旧守在门外。见陛下亲临,宫正跪地叩道:“陛下,娘娘说了,甚想睡个长觉,无论何人,都不能打扰。”

        显王横他一眼:“寡人也不能吗?”

        “娘娘是这么吩咐的。”宫正说着,从袖中摸出那只锦囊,“娘娘的原话是,‘晚些时候,万一陛下来了,你就说,本宫在睡觉,不过,这只锦囊,你可转呈陛下,就说是本宫交给他的!’”

        显王大为诧异,接过锦囊,看到锦囊封口处细密有致的针脚,知是王后亲手所缝,赶忙拆开,抽出里面的丝帛,打眼一扫,脸色立变,一把推开宫正,撞开宫门,跌跌撞撞地冲到榻前,大叫道:“爱妃——”

        宫正、内宰均傻愣了。二人相视一眼,急进宫中,看到的却是王后妆饰一新,神态安静地躺在榻上。显王伏在她的身上,悲哭不已。

        不用再问,内宰已知发生何事,转身急叫:“快,召太医!”

        宫正飞奔出去,不一会儿,引领太医急至靖安宫。太医摸摸脉相,验过鼻息,颤声禀道:“娘娘已经崩天了!”

        内宰急问:“娘娘中午还好端端的,为何突然就崩天了呢?”

        “下官也是不知。娘娘此病,不该这么急的!”

        宫正突然想起什么,匆匆走到妆台前,忽地拉开抽屉,摸出那只锦盒,打开一看,已成空瓶,当即跪地,号啕大哭道:“娘娘,都是老奴害了您啊!”

        太医急走过去,拿过瓶子看过一阵,将瓶中残余滴在妆台面上,拿鼻子嗅过,怔了半晌,轻声叹道:“唉,娘娘饮下汞水了!”

        内宰大惊:“汞水?娘娘哪来的汞水?”

        宫正泣道:“是老奴寻来的。娘娘午时要老奴寻些汞水,说是治病的偏方要用。老奴不知就里,还以为是药引子,因而四处寻找,好不容易弄到这瓶汞水,交与娘娘,谁想娘娘她——”大声悲哭,“娘娘,您——您怎能行——行此偏方啊!”

        内宰已是明白原委,急步走到太医跟前,一把收起盛装汞水的瓶子,纳入袖中,对宫正、太医厉色说道:“你们可都看清了,娘娘是久病不治,方才仙去的,哪来什么汞水?”

        宫正、太医听得明白,喏喏连声:“小——小人知错!”

        内宰走到榻前,缓缓扶起涕泪交流的显王。宫正找来一块白绫,轻轻蒙在王后面上。内宰转对众宫人,大声宣布:“娘娘久病不治,驾崩升天,举国治丧!”

        宫中立时大哭小号,悲声一片。不一会儿,王宫里丧钟鸣响。

        姬雨的侍女远远看到众人都在朝靖安宫方向急跑,又隐隐听到悲哭声传来,不知发生何事,拦人一问,方知是娘娘驾崩。

        侍女这一惊非同小可,一下子怔在那儿。怔有片刻,侍女噙了泪珠,飞也似的赶回公主寝宫,扑进院子,却见姬雨正端坐于院中的荷花池边,面前支了一个琴架,架上是姐姐姬雪留给她的七弦凤头琴。她的身边,放着一个小包裹,里面是她的随身衣装与细软。赶至天黑,她就要与母后一道,永远离开此地。此刻,她别无他念,只想弹奏一曲,为她父王,为她姐姐,也为这个她生活了将近十五年的小小院落。

        她弹的依然是《高山》《流水》。这两只曲子,姬雪、姬雨各有偏爱,姬雪偏爱《流水》,姬雨偏爱《高山》。此时,姬雨睹物思情,心念姐姐,不禁百感交集,飞指弹起,院中响起《流水》的弦音。

        随着琴声,姬雨的泪眼里似乎幻出幕幕场景:无处可依的流水,随风飘零的落英,一路远嫁燕邦、几乎没有归期的姐姐姬雪。

        侍女无法再听下去,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号啕大哭:“公主——”

        仍在弹奏的姬雨微微抬头,泪眼略显诧异地望着侍女。

        侍女呜咽道:“公主,娘娘——娘娘她——”

        姬雨心头猛然一震,手指剧烈抖动,但仍没有离开琴弦,因为她的心仍然未从《流水》里解脱出来,只将两只泪眼惊讶地望着侍女,似在征询。

        侍女泣道:“娘娘她——她驾——驾崩了!”

        “驾崩”二字如五雷轰顶,姬雨一下子傻了,正在弹奏的手指也突然间僵在琴上,两只睛痴呆般盯牢侍女。

        侍女惊道:“公主!您——您这是怎么了?”

        姬雨仍然僵在那儿。

        时光凝滞,姬雨的一只手悬在空中,一只手抚在弦上,全身僵直,仿佛石化一般。

        侍女惊得呆了,大叫道:“公主!公主!公主——”

        好一阵子,姬雨方才回到现实中,将另一只手也缓缓扬起,再扬起,一直扬到不能再扬的高度。

        陡然,姬雨的两手如疾风般落下,“啪”地砸在琴上,一根琴弦应声而断,姬雨的右手中指亦被断弦划破,鲜血汩汩地流淌出来。

        侍女惊叫:“公主——”

        姬雨竟是不应,十根手指如雨点般落下,两行泪水如珍珠般洒下,不一会儿,整个凤头琴上溅满了姬雨的鲜血和泪珠,点点滴滴,如梅花带雨。

        姬雨将《流水》弹完,又如木头般在琴前呆坐了足足一个时辰,这才缓缓起身,擦了把眼角的泪水,抱起凤头琴,提起小包裹,一步一步地挪向靖安宫。

        整个王城,烛光点点,丧钟长鸣。

        在内宰的全力操持下,靖安宫完全变了模样。中央摆着灵榻,王后静静地躺在灵榻上,身上蒙着一袭白缎。

        一身孝服的周显王守在灵榻前,神情木呆地望着灵榻上方的王后。

        灵榻两侧,依次跪着大小嫔妃、几个王子和小公主,全都是孝服在身,叩头于地,悲悲切切。

        一身素服的姬雨怀抱凤头琴,手提包裹,悄无声息地站在门口。内宰看到,赶忙拿过一身麻服让姬雨穿了,又在她头上扎上一条白色麻巾,另一条系在腰间。内宰做这一切时,姬雨表情木然,既没有哭,也没有动,只拿两眼痴痴地凝视灵榻,就如一个泥偶。

        内宰披戴已毕,姬雨重又抱起凤头琴,缓缓走到灵榻前面,在王后身边放下琴,轻轻揭开白缎。

        王后静静地躺在那儿,两眼闭合,就像平日睡熟时一样。她的两道细眉也如平日一样紧紧地锁在一起。

        姬雨平静地凝视着她。过一小会儿,她伸出两手,轻轻抚摸母后紧锁的眉头,想让它们展开,可它们仍像拧起来一般。

        姬雨将面颊轻轻贴在母后的面颊上,口中喃喃自语,不知说了些什么。又过一阵,她重新抬起头来,再次抚展王后的双眉。两道细眉终于舒开,一眼望上去,王后显得慈爱而又安详。

        抚平了王后的愁眉,姬雨并没有去盖白缎,好像王后依旧是活着一般。姬雨打开琴盒,在灵榻跟前支起琴架,将姐姐的凤头琴摆在架上,端坐于母亲身边,面对母亲,轻声抚琴。

        虽然只有六根琴弦,但在姬雨手里,缺了那一根,反倒添了几丝悲切,长了几分愁韵。弹的依旧是《流水》,只是这流水此时听来,就如在寒冰下面无声地呜咽,如泣如诉,却不为他人所见。

        姬雨就这样坐着,就这样奏着,奏了一遍又一遍,没有泪水,也没有哭泣。

        不知奏了多久,也不知奏了多少遍。天黑透了,夜深极了。跪在王后榻前的嫔妃、小公子、小公主们,不知何时,已是一个跟着一个悄悄离去。只有宫正、内宰和显王依旧跪在榻前,含着泪水,听着姬雨的诉说。

        终于,周显王动了一动,缓缓转过身子,静静地望着女儿。又过一会儿,他吃力地站起来,挪了几步,坐到姬雨身边,轻轻抚摸她的秀发。

        姬雨弹琴的手越来越慢,眼睛紧紧闭合,眼中滚出泪花。

        蓦然,再也忍不下去的姬雨转过身去,一头扑进显王的怀中,爆发般大哭起来:“父王——”

        周显王将她紧紧抱在怀中,生怕有谁从他怀中夺走她似的。

        父女两个拥作一团,姬雨不发则已,一发即不可收,在显王怀中悲悲切切,呜呜咽咽,不知哭有多久,方才止住,挣开显王,跪在地上,抬头说道:“父王!”

        周显王望着她:“雨儿,你有何话,说吧!”

        姬雨迟疑有顷,泣道:“雨儿不能尽孝,雨儿不能服侍父王,雨儿——雨儿也要去了!”说完,泪水再次流出,缓缓叩拜,一拜,二拜,三拜。

        大出姬雨意料的是,周显王似乎早已知道此事,丝毫未现惊讶,只是静静地凝视姬雨。

        姬雨泣道:“父王——”

        显王缓缓问道:“雨儿,你去哪儿?”

        “云梦山!”

        周显王慢慢闭上眼睛。许久,一个声音似乎是从他的喉管深处蹦出:“去吧,鬼谷先生在等着你呢。”

        倒是姬雨吃了一惊:“父王,您怎么知道?”

        周显王从袖中摸出王后转呈他的锦囊,交与姬雨,缓缓说道:“你的母后说,这是一个偏方儿。”将头转向王后,略顿一顿,泪水盈眶,喃喃哽咽,“是个偏方儿。”

        显王不停地喃喃着“是个偏方儿”,越说越是伤心,竟呜呜咽咽,伏在王后身上悲泣不已。

        姬雨一看,正是苏秦托她交与母后的锦囊。姬雨急忙打开,里面是块丝帛,丝帛中间是鬼谷子亲笔书写的两行墨字,“道器天成,鬼谷重生;携蝉归林,可解纷争。”丝帛下面,则是王后用鲜血写成的一行小字:“陛下,欲跟从先生,难舍君情;欲与君偕行,豺狼不容;君恩社稷,夙愿近忧,臣妾两难,惟有远行;恳请陛下,听妾遗声,雪儿远嫁,已是苦命;唯此雨儿,托与先生……”

        姬雨将锦囊紧紧捂在胸前,朝王后的遗体缓缓跪下,放声悲哭:“母后,母后,您答应雨儿,您答应雨儿一道去的呀,母后——”

        显王转过来,轻轻抚摸姬雨的秀发:“去吧,孩子,听你母后的,投先生去,走得越远越好!”

        姬雨抬起泪眼,凝视显王,有顷,不无忧虑地说:“父王,秦人那儿……”

        显王抬起头来,仰天长叹一声,缓缓说道:“生离死别,国破家亡,寡人什么都没有了,他们还能怎样?”拿袖管抹了一把泪水,凝视姬雨,轻声吟唱: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首《王风》,是姬雨自幼就熟记于心的,但其真正的内涵,只在父王此时的吟咏里,姬雨才算彻底明白。显王的吟咏缓慢而又低沉,苍凉中不无悲壮,姬雨听得心潮起伏,不禁抬起头来,含泪同吟,灵堂里响彻起父女二人悲怆的声音: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翌日晨起,天蒙蒙亮时,姬雨穿着随身孝服,背上凤头琴,挽了包袱,拜过父王,别过母后,挂上佩剑,开了偏门,径奔城东轩辕庙而去。

        姬雨走出东门,问过两个路人,终于看到了荒野中的那座孤庙。

        此时,姬雨的心里就像揣了个受惊的小兔子,既惊惧,又紧张。惊惧的是,万一先生不在庙中,她该如何?紧张的是,如果先生在,她唐突而来,先生会收留她吗?

        庙门虚掩着。姬雨轻轻敲门,不一会儿,童子开门。一眼看到童子,姬雨悬着的惊惧之心落定几分,朝童子打一揖道:“请问童子,鬼谷先生可在?”

        童子正在打扫庙院,手中还拿着扫把,见她一身白服,似吃一惊,仔细打量一番,方才回揖一礼,轻声问道:“姐姐可是玉蝉儿?”

        姬雨暗吃一惊:“玉蝉儿?我——”

        童子似是认准了,指指大殿:“玉蝉儿姐姐,家师正在庙中候你!”

        姬雨走进庙殿,眼睛四下打量。

        整个庙殿,里外皆已清扫完毕,所有物什均已摆放齐整,轩辕泥塑上的浮尘也被扫个干净。显然,他们正在准备离去。鬼谷子端坐于轩辕塑像前,眼睛微闭。

        姬雨放下琴盒,跪于地上,不无忐忑地说:“小女子叩见先生。”

        鬼谷子依然是两眼微闭,似乎没有听到她的声音,也没有在意她的存在。

        姬雨再次叩道:“小女子叩见先生!”

        鬼谷子微微睁开眼睛,心头微微一震,嘴角启动:“姑娘为何身披重孝?”

        姬雨失声悲哭:“母后她——她——”

        鬼谷子再次沉默,不知过有多久,方才长叹一声,缓缓说道:“你母后终得解脱,可喜可贺。姑娘此来,欲求何事?”

        姬雨泣道:“果如先生所言,罗网张来,玉蝉儿走投无路,欲随先生远遁山林,恳求先生容留。”再次叩首,声泪俱下。

        “山林虽有自在,却是寂寞之地,只怕姑娘耐熬不住。”

        “小女子早已厌倦尘世喧嚣,无心他求,愿与先生终老林莽,潜心向道。”

        鬼谷子沉思有顷,点头道:“老朽观你是个道器,收留你了。你既以玉蝉儿为喻,自今日始,就叫玉蝉儿吧。”

        姬雨重重叩首,悲喜交集:“玉蝉儿谢先生赐名!”

        伊水河边的轩里村,苏家大院里张灯结彩,一派喜气。院门外面并排列着三口铁锅,一口烹猪,一口烹羊,另外一口烹了一只牛头。

        全村人都在帮忙,院中人来人去,甚是热闹。申时左右,一辆披红挂彩的牛车在锣鼓声中徐徐行至村中,渐至苏家院落的柴扉外面。

        苏厉远远望到彩车过来,忙将精选过的一捆干竹点燃,不一会儿,火苗蹿起,爆裂的竹节噼里啪啦,声声脆响。爆竹声中,一行人抬着嫁妆走进苏家院门。锣鼓声更见响彻。

        正在洞房里忙事的麻姑儿见彩车停好,赶忙走到院里,朗声叫道:“老哥儿,新人到了,快叫新婿出来接人!”

        苏虎几步跨进正堂里间,见苏秦依旧烂醉如泥,躺在炕上呼呼大睡。苏虎的脸色越变越难看,蹭蹭几步走到灶间,舀来一瓢凉水,猛地浇在苏秦脸上。

        苏秦睡得正香,遭凉水一浇,打了个惊战,睁眼一看情势不对,急又闭眼,连揉几揉,再次睁开,认准了是在自己家中,一时大怔。

        不一会儿,苏虎再次进来,手中拿着一套新做的衣服,“嗖”地扔在炕上,低声喝道:“人都到了,还不赶快换上?”

        苏秦越发惊讶,似乎仍在梦中。苏虎瞪一眼旁边的苏代,苏代赶忙过去,为苏秦穿上新郎服饰。

        苏秦一头雾水,朝苏代问道:“这——这是为——为何?”

        苏代悄声说道:“二哥,二嫂已到门外了!”

        苏秦更是摸不着头脑:“二——二嫂?谁——谁家二——二嫂?”

        说话间,苏代已将苏秦的衣裳穿好,戴上冠带,端详一阵,甚是满意,这才和盘托出:“今儿是二哥大喜日子,阿大为二哥娶了二嫂,新人已在门口了!”

        苏秦惊得呆了,两眼直视苏虎。

        苏虎白他一眼:“还愣在这里?快去擦把脸,到彩车上抱新人进门!”

        苏秦似是终于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手指苏虎,嘴唇哆嗦:“阿——阿大——”

        说话间,苏秦刷刷几下就将穿在身上的新郎衣裳脱下,“啪”地摔在地上,解下冠带,一一抛到一边,倒头呼呼又睡。

        院外人声鼎沸,麻姑儿嬉笑着扯起嗓门在院中催叫:“老哥儿,新妇等得不耐烦了,快叫新婿出来!”

        苏虎真正急了,斜眼示意苏代,苏代再到炕上去揪苏秦,见他仍然如一摊烂泥般躺着,摇头道:“阿大,看这样子,二哥的酒劲儿尚未过来!”

        “什么没过来?他是装的!”

        新婿迟迟不出来,院门外面的锣鼓也就越敲越紧,声声催促,围观的人群更是纷纷起哄,不断有口哨声吹出。

        麻姑再也笑不出来,噌噌跑到堂屋,寻到苏虎,大叫道:“新婿呢?”

        苏虎指指炕头。

        麻姑看到苏秦的那副模样,急得跺脚:“这这这——新婿醉成这样,没人出去抱新人,新人就没法下车!新人不下车,不拜天地,不入洞房,可咋个收场呢?”在屋中连转几圈,眼角瞥到苏代,眉头一动,“有了!”

        苏虎急道:“什么有了?”

        麻姑的目光落在苏代身上:“苏代,你得帮个忙,穿上你二哥的新朗服,先把新夫人抱回来再说!”

        苏代面色绯红,急道:“我是小叔子,哪能去碰嫂子呢?”

        麻姑嘻嘻笑道:“你是小叔子,抱着不妥,就背上!只要背进院里,背到堂屋,就算娶进家里了!”

        苏代再欲推托,苏虎喝道:“你小子也来上劲!麻姑叫你去背,你就去背,嘟哝个啥?”

        没办法,苏代只好穿上新婿的服饰,撅嘴跟从麻姑走出堂门,赶到院门外面,见伴娘早已扶着新夫人候在车边。苏代勾起脑袋,闭上眼睛,弯腰背起嫂子就走。

        及至此时,众人皆知新婿喝多酒了,因而并未在意。只是这新夫人不是抱的,而是背的;背新人的不是新婿,而是小叔子,众人几曾见过这等奇事,哄笑声更见响亮。敲锣打鼓的,吹笙弄管的,此时也都得了底细,无不使出全身力气,直将新人一直送至正堂门口方才歇手。

        新人到堂,依照周地习俗,接下来就是拜天、地、宗、亲。这一关不好再请他人替代,麻姑想了一想,对苏虎耳语一番。苏虎将几个年轻人召到一边,交待一番。几人见是乐子,满口应承。

        顷刻间,几人走进里屋炕上,七手八脚地死死扭住苏秦,将新婿的服饰强行套上,架起他走到堂间。

        麻姑高叫:“一拜天地!”

        伴娘上前扶住新妇,这边几人扭住苏秦,总算对天地拜了三拜。

        麻姑又叫:“二拜列祖列宗!”

        苏秦又被按住,拜了堂上早已摆好了的列祖牌位,接着拜了高堂,也就是父母双亲。

        麻姑朗声再唱:“夫妻对拜!”

        新夫人转过身来,面对苏秦,深鞠一躬。苏秦却是硬着腰杆死不鞠躬,被人强按下去。

        看到木已成舟,麻姑郎声唱道:“新婿、新妇入洞房!”

        苏秦呆在那里,脸色乌青,酒精早让肝火驱走了。

        锣鼓声再度响起。

        已是大了肚子的苏厉妻子搀起新妇,扶入洞房。就在此时,不知是谁叫道:“快看哪,新夫人是个跛脚!”

        众人皆吃一惊,抬眼望去,果见新夫人一跛一跛,尽皆哄笑起来。

        人群中不知是谁笑道:“嘿,还甭说,他们二人,真是匹配哩!”

        有人接道:“对对对,结巴配跛脚,天作之合呀!”

        众人又是一番哄笑。

        苏虎耳根发热,怔有半日,方才愣过神来,恨恨地剜了麻姑一眼,转向僵在那儿的苏秦,大声吼道:“愣个什么?快进洞房!”

        几个小伙子扭住苏秦,正欲将他强行送入洞房,苏秦陡然来了无穷力气,两臂猛甩一下,挣脱出来,一个转身,两只大眼怒视苏虎,似要喷出烈焰。

        众人见状,无不惊愕。苏虎也是一怔,不过,马上也就转换过角色,逼视苏秦道:“你小子,敢这样瞪我?”话音落处,一步一步逼近苏秦,欲将他逼入洞房。

        苏秦本能地后退,目光却是丝毫不让。苏秦此前虽不听话,却从未如此顶撞,何况又是在这涉及苏家面皮的重大场合下。想到近些日来苏秦的所作所为,眼下又如此不顾体面,苏虎一时气得昏了,竟也忘了是苏秦的大喜日子,顺手抄起顶门棍子,高高扬在空中。

        苏秦竟是毫不闪避。苏虎颤了两手,朝前猛地一冲,劈肩打下。眼见苏虎动了真的,站在苏秦身边的大哥苏厉猛地扯过苏秦胳膊,将他一把拉开。苏虎一棍打空,身体失去平衡,一个踉跄,额头刚巧撞在堂案角上,顷刻倒地,鲜血流淌。

        看热闹的见闹出人命来了,哪里还敢哄笑,齐围上去抢救,堂中一片混乱。

        苏秦也是傻了,钉在那儿好一阵子,见苏虎总算悠悠醒来,众人也不再顾及他,灵机一动,悄悄挪出屋子,趁乱溜出院子。

        苏秦一路小跑,赶到渡口,天色已是黑定。苏秦寻不到船,当即脱去衣服,跳入伊水,泅过河,径奔洛阳而去。

        苏秦走进王城时,已是人定。苏秦赶到贵人居,来到张仪租住的小院,敲门半日,毫无回应。苏秦急了,“贤弟、小顺儿”等连喊数声,亦无应答。

        直到此时,苏秦方才留意院门,见上面竟然挂着一把冷冷的铜锁。苏秦甚觉纳闷儿,急寻店家,又敲半日房门。许是由于天气太热,店家尚未完全睡去,闻声开门,见是苏秦,赶忙揖礼:“是苏士子,这么晚了,你还不歇息?”

        苏秦还过一揖:“请问掌——掌柜,张——张士子何——何处去了?”

        “张士子收到家信,说是母亲病危,连夜走了!”

        苏秦心中一惊,暗自思忖:“看来,那日先生所言,真还灵验。我这大喜已是确实。贤弟母亲病危,若依先生预言,只怕凶多吉少!不行,既与贤弟义结金兰,贤弟之母,亦为我母,我当前去看望才是!”

        想至此处,苏秦抱拳问道:“请——请问掌——掌柜,张——张士子家——家——家居何——何处?”

        “听小顺儿说起过,在河西少梁,具体何处,在下也是不知!”

        苏秦也早知晓张仪家住河西,见他也不知具体何处,揖道:“谢——谢掌——掌柜了!”

        店家顺口问道:“这么晚了,苏士子何处安歇?”

        苏秦面呈难色:“这——”

        店家二话没说,从袖中摸出一把铜钥匙递与苏秦:“这是张士子还回的钥匙,你先睡下,及至天明,你再还回来就是!”

        苏秦接过钥匙,抱拳谢过,前往西厢房,在自己原来的炕上睡了。

        翌日晨起,苏秦还过钥匙,见囊中剩有十几枚铜币,想起是张仪给的,遂到街上买了些干粮和几双草鞋,准备前往河西,一则探望张仪,二则彻底离开轩里。这个家,他实在待不下去了。

        苏秦掮上干粮,正欲上路,陡然想起琴师。前一阵子,学宫解散,琴师得闲,给他不少指点,还手把手地教他弹琴。他这一去,不定何时才能回来,理应向他道别才是。这样想着,苏秦就又顿住步子,转身朝太学方向走去。

        正走之间,迎面“得得”驰来一辆轺车。这是一条窄街,苏秦赶忙避至道旁,侧身让车。不想轺车驰至,竟是戛然而止。苏秦正自奇怪,车上有人叫道:“苏士子——”

        苏秦大惊,扭头看去,喊话之人竟是琴师。苏秦又惊又喜,赶忙迎上,深深一揖:“晚——晚生苏——苏秦见——见过先——先生!”

        琴师缓缓走下轺车,还了一礼,模样甚是哀伤:“老朽见过士子!”

        见琴师两眼红肿,苏秦甚是诧异:“请问先——先生,何——何事伤——伤——伤悲?”

        琴师见问,再次抹泪,摇头道:“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哪!”

        苏秦一怔,急急问道:“何——何人欺——欺负先——先生?”

        “非欺老朽,欺大周天子也!”

        苏秦愈加惊讶:“何人欺——欺——欺负大——大周天——天子?”

        “唉,”琴师长叹一声,“前番秦、魏聘亲,逼迫雪公主远嫁燕邦。此番秦人兴兵洛水,再次相逼,强聘雨公主。娘娘原本有病,经不住这些伤悲,昨夜驾崩。雨公主不堪相逼,出宫而逃,迄今生死未明——”

        琴师一番话,苏秦直听得心惊肉跳,张口结舌,好半日,方才回过神来:“娘——娘娘驾——驾崩?雨——雨公主出——出走?”

        “痛哉,痛哉!”琴师连连摇头,“堂堂大周,竟遭蛮夷之邦苦苦相逼,国破家亡,妻子离散,天理何在?天理何——在——”怅然出涕,泣不成声。

        苏秦终于明白,洛水岸边扎下的秦人军帐,原为逼聘雨公主而来!想到雪公主远嫁燕邦,雨公主今又逃婚而去,看来,这个天下,即使天子公主,也无半分自由。联想自己也为逃婚出走,苏秦同病相怜,由不得一番伤悲,陪琴师落下好多泪水。

        有顷,苏秦抬头问道:“先——先生,雨——雨公主出走了,秦——秦人岂——岂肯甘——甘休?”

        琴师抹把泪水,长叹一声:“唉,大周室,该没的没了,该走的走了,他们不肯甘休,又能如何?老朽方才得到音讯,那些秦人,自行拔去营帐,悄悄退去了!”

        苏秦似也放下心来,望着琴师道:“先——先生,您——您这是——”

        琴师哽咽道:“适才宫正招呼老朽,要老朽为娘娘亡灵奏琴安魂!唉,娘娘爱听老朽所奏古韵,特别聘请老朽为宫廷琴师,还要老朽教导两位公主习琴。不想今日所奏,却——却为永——永诀!”

        苏秦恨道:“秦——秦——秦人实——实在可——可恶!”

        琴师拿衣袖擦擦眼泪,摇头叹道:“唉,世道如斯,徒唤奈何?”再次揖礼,“老朽就此别过,宫中与娘娘永诀去!”

        苏秦回一揖道:“先——先生慢——慢走!”

        琴师登上轺车,正要离去,苏秦忽然想起一事,追上一步问道:“请问先——先生,可知张——张士子家——家住何处?”

        琴师沉思有顷:“照名册所记,当是河西少梁东郊,叫——叫做张邑!”

        “谢——谢过先——先生!”

        琴师拍拍脑门,连声说道:“糊涂,糊涂,当真是老糊涂了!方才喊住士子,原为一桩大事,差一点竟又误下了!”

        听说是大事,苏秦也是一怔,正自纳闷,琴师已从怀中掏出一只锦囊,交与苏秦:“有人托老朽将此锦囊转交士子!”

        苏秦赶忙拆开,从中摸出一块丝帛,上面却无他语,只有一个口诀:“欲改口吃,歌唱吟咏;若欲根治,云梦山中!”

        苏秦见是治他口吃的,内中一阵狂喜。这些年来,最最让他揪心的莫过此事,突然有人能够根治,岂不让他喜出望外?

        苏秦收起锦囊,朝琴师深揖一礼,问道:“请——请问先——先生,可知此囊是何——何人所——所托?”

        琴师不无伤感地凝视苏秦,许久,摇头叹道:“唉,时也,运也!苏士子有此机缘,老朽恭贺了!”

        苏秦大是诧异:“机——机缘?恭——恭贺?这——这——先生从——从何说起?”

        琴师竟不答话,复叹两声,扬鞭而去。

        苏秦手拿锦囊怔在那儿,满脸错愕。

        却说小顺儿读过张伯急信,将张仪放上马车,取道崤关、函谷关、阴晋一线,急奔少梁而去。张仪一觉睡到次日,酒劲醒来,将张伯书信再次读过,又哭一场,催小顺儿赶得再急一些。小顺儿快马加鞭,夜宿晓行,因函谷关山路难走,途中又遇雷雨,马的脚力也不够,连行七日,方才赶回家中。

        马车在张家大院前戛然而止。张仪急急跳下马车,拔腿冲向大门。

        然而,他刚刚冲到门口,就被一个持枪的秦兵一把扯住衣领,猛地朝后推去。张仪猝不及防,重重摔在地上。

        张仪爬起来,这才看清大门旁边多了两个秦兵,怒道:“你们为何在此?为何不让我进去?”

        一名秦兵眼睛一瞪:“我还没问你呢,你倒发起横来!睁眼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张仪抬眼一看,门上的匾额上赫然写着“大秦官大夫崔府”。

        张仪怒不可遏:“什么官大夫?这是我家!!”

        两名秦兵皆是一愣,互望一眼。另一秦兵问道:“你是何人?”

        “本人姓张名仪,前往周室求学,听闻母亲病重,特地返家探望!”

        那秦兵明白过来,连连点头:“哦,知道了,知道了,原来你就是张家的那个小子!小伙子,告诉你吧,二十日前,这儿已是官大夫府,不是你家了!”

        张仪震怒,大声责骂:“你们这群强盗,为何霸占我家?”

        那秦兵冷冷一笑:“霸占你家?我告诉你,此地本来就是老秦人的!我家主公已经查实,你家本住安邑,六十年前,你祖父张炎随强贼吴起强霸河西,在此建邑安家。鉴于张炎只是幕僚,尚无血债,我家主人特许留下你家老小性命,至于田产家财,尽数抄没,你若识相,就滚回安邑去吧!”

        张仪气极,冲上去又要理论,小顺儿急走过来,死活拉住张仪,拱手说道:“请问军爷,老夫人现在何处?”

        那秦兵指了指左侧不远处原是家奴住的一片矮小房子:“你们可去那里看看,或能知晓!”

        小顺儿两手拽牢张仪,转身走向马车,正欲吆马,一个秦兵道:“两位且慢!”

        二人顿住。

        那秦兵直走过来,看一眼小顺儿的马车:“这辆马车可是你家的?”

        张仪硬起脖子,朗声说道:“当然是我家的!”

        “既是你家的,没收了!”话音落处,那秦兵招呼另一秦兵过来,不由分说,拽过缰绳,夺过小顺儿的鞭子,朝院里赶去。

        小顺儿急了,跳起就要争夺,张仪冷冷喝道:“让他们拿去吧!”

        小顺儿恨恨地跺了一脚,随张仪转过身子,朝那片矮房子走去。走到近前,早有人认出张仪,引领他们走至一个十分破败的院落。小顺儿敲门,老家宰见是张仪,不及见礼,急急说道:“少爷,快!”

        张仪带着哭音:“张伯,娘呢!”

        “快,夫人在屋里,单候少爷您了!”

        张仪三步并作两步冲进院子,哭叫:“娘,仪儿回来了!娘——”几步跨入屋门,一个婢女引他急到里间。

        这是个败得不能再败的院落,即使是家奴,也早不住了。全是草房,主房屋顶上还有一个大洞,阳光从洞中射进,满屋子都是亮光。靠墙的土坑上,张夫人躺在一张破草席上,奄奄一息。

        听到张仪的喊声,张夫人在奴婢的搀扶下挣扎着坐起,声音微弱而颤抖:“仪儿——”

        张仪急走几步,扑倒在土炕前,埋头于张夫人身上,泣道:“娘,娘——”

        张夫人吃力地伸出手来,颤抖着抚在张仪头上:“仪儿,娘……总算把你盼……回来了!”

        张仪泣不成声:“娘,是仪儿不孝,回得迟了,娘——”

        “仪儿,娘……不怪你,是娘不……让你回来的!”

        张仪急忙起身,扶母亲重新躺下,两手紧紧握住母亲一直在颤动的手。

        张夫人凝视张仪,一直凝视他,有顷,缓缓说道:“仪儿,这几日里,你爹每天都来,催娘过去。娘舍不下你,执不肯去,只……想再看你一眼。娘……看到了,娘知……足了!”言讫,甜甜笑了。

        张仪将头埋进张夫人怀里,涕泪滂沱,不停地重复一个字:“娘——”

        张夫人吃力地伸出手,指了指枕下。张仪伸手进去,摸到一只布囊,打开一看,里面是十块金子。

        张夫人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仪儿,一切都……没了,娘……留下这……点——以后的路,你……得——得自己走了!”

        张仪泣道:“娘——”

        张夫人连喘几口,断断续续地说:“仪儿,节、俭、上……”

        “进”字尚未说出,张夫人将头一歪,咽气了。

        张仪放声悲哭:“娘——”

        三个仆从一齐跪于地上,各出悲声:“老夫人——”

        哭有一晌,张仪止住悲泣,将娘留下的金子全部交与张伯,吩咐他安置母亲后事。张伯买了一口上好棺木,置办了丧服、冥器和一块石碑。张仪与众仆依照习俗守灵三日,掘开先父墓穴,将父母合葬了。

        葬好母亲,张仪与众仆从跪在新起的土坟前,各拜几拜。拜讫,张仪缓缓扭过身子,转对几个仆从:“张伯,你们过来!”

        几人起来,莫名其妙地望着张仪。

        张仪的目光望向张伯:“还剩钱没?”

        张伯从袖中掏出钱袋,倒在地上,共有三块金子和几十枚布币。张仪扫过一眼,转向小顺儿:“你小子,身上还有多少?”

        小顺儿也从怀中摸出一只钱袋,倒在地上,共是两块金子和几十枚布币。张仪也从袖中掏出两块金子和几枚布币,扔在地上。众人不解,无不莫明其妙地望着他。

        张仪缓缓蹲下,从张伯倒出的三块金子里拿出一块,将其他钱币拢在一起,轻声说道:“我娘舍命留下十金,丧葬花去七金,尚余三金,全在这里。我拿这一金,何时想我娘了,就看看它!”说完,将手中金块纳入袖中。

        张仪的一连串动作与这几句摸不着头脑的话,使一老二少三个仆从全都愣了,各瞪大眼,呆呆地凝视着他。

        张仪指着余下的六金和近百枚铜币,缓缓说道:“诸位也都看到了,除去此金,张家的所有财富,全在这儿。张伯、小顺儿、小翠,张家已是败落,张仪无能,养不活你们了,拜托诸位各奔前程吧。这儿尚有六金,你们各人取二金,权作谋生资费。还有一些铜币,就送与小顺儿了。平日里本少爷没少打你,没少骂你,这点小钱,算作补偿吧!”

        三个奴仆似是未能反应过来,依旧大瞪两眼,凝视着他。

        张仪长叹一声,继续说道:“张家遇难,数十仆从或走或散,或从秦人去了,唯你们三人念旧不弃,此恩此德,远非二金所能报答,张仪恳请三位受仪一拜!”言讫,扑通跪下,缓缓磕下头去。

        直到此时,三仆方才完全明白。张伯一把拉起张仪,自己跪下,泣道:“少爷,使不得呀,少爷,万万使不得呀!”

        小顺儿、翠儿皆跪下来。小顺儿泪如雨下:“少爷,小人没爹没妈,打小跟着少爷,没了少爷,小人——小人不知咋个活呀,少爷!”

        婢女亦是泣道:“少爷,奴婢也是无家可去,奴婢情愿一辈子伺候少爷,为少爷铺床叠被,烧汤煮饭,只请少爷莫要赶走奴婢,奴婢求求您了——”连连磕头,放声悲哭。

        张仪亦抹眼泪,言语却是决然:“不要说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张家既已败落,张仪别无他途,只好恳请诸位自谋生路了!”

        话到此处,张伯缓缓抬起头来:“少爷,老奴明白,老奴这就离去。只是这点金子,老奴不能要。老奴命贱,饿不死。倒是少爷身上,不可一日无钱哪!”

        小顺儿、小翠听到张伯说出此话,已知无可挽回,齐声泣道:“少爷,我们走,我们——我们不要金子!”

        张仪流出眼泪,哽咽道:“你们不拿,难道是嫌少不成?可——张家眼下就——就这么多了,张仪别无他计,只有跪——跪求你们——”作势又欲跪下。

        张伯拦住他,看了小翠儿、小顺儿一眼,伸手先拿二金。两人看到,只好含泪各拿二金,朝张仪连拜三拜,又朝新坟拜了四拜,抽泣着离去。

        张仪叫住小顺儿:“小顺儿,这些布币,你为何不拿?”

        小顺儿泣道:“少爷,小人不能再拿了!”

        “为何不能拿了?”

        “少爷虽说打过小人,骂过小人,可少爷心里一直记挂小人。小人——”小顺儿说得伤心,再次抹泪,“小人愿听少爷的骂,愿挨少爷的打,小人——”哽咽得说不下去了。

        听到小顺儿说出此话,张伯、小翠各自背过脸去,无不抹泪。

        张仪亦是感动,强忍住泪,点头道:“都这般时候了,你还念着本少爷,倒叫本少爷难以割舍。好吧,本少爷收下这些布币,权且算作借你的。有待一日,本少爷若是东山再起,一枚布币,必以十块金子奉还!”

        三人再拜别过。张仪目送他们渐去渐远,没入不远处的张邑,方才转过身子,在父母坟头弯膝跪下。

        张伯、小顺儿回到那个破败的院落,各自寻块石头坐下。不一会儿,小翠打好一个包裹,提在手里,走出屋子。

        张伯看一眼小顺儿和小翠,缓缓说道:“你们两个,可有打算?”

        小顺儿看看小翠,小翠看看小顺儿,二人皆是茫然摇头。小翠儿拿衣袖抹泪。

        “唉,”张伯长叹一声,缓缓说道,“小顺儿,小翠,你们过来!”

        小顺儿、小翠儿走过来,跪在他面前。

        张伯伸出两手,一手抚摸一头:“那一年,你二人无爹无妈,身上插了稻草,被人贩卖,张伯看得可怜,就拿东家的金子将你们买回来了。那一年,小顺儿七岁,小翠儿五岁,是张伯眼看着你们一天天长大。事至如今,张伯——唉,不说也罢!张伯只有一句话,你二人若是愿听,张伯就说!”

        二人眼中流泪,齐望张伯,不住点头。

        “小翠年方十七,小顺儿也已弱冠,你二人都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张伯在想,你们都是苦命人,又在一起长大,彼此知根知底,知热知冷,算是一对了。张伯有意撮合你二人成就百年之好,日后相互有个帮衬。这是张伯心思,不知你二人可有此意?”

        小翠当下羞红了脸,勾头不语。小顺儿喜上心头,纳头朝张伯连拜三拜:“小顺儿谢张伯成全!”

        “小翠,小顺儿愿意了,你呢?”

        小翠将头勾得更低,小声呢喃:“翠儿但凭张伯作主!”

        “好,既然你二人皆是愿意,张伯就替你们主婚。来,现在就祭拜天地!”

        二人互望一眼,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到张伯身上。

        小顺儿问道:“张伯,怎么拜呢?”

        张伯指着前面的场地:“既是拜天地,就跪那儿吧,听张伯吩咐!”

        二人起身,在院子当中跪下。

        张伯朗声唱道:“一拜天地,按北、东、南、西顺序朝四方各三拜!”

        小顺儿、小翠儿朝四方各拜三拜。

        张伯接着唱道:“二拜高堂!”

        “高堂”二字刚一出口,张伯先自一怔,老泪流出。小顺儿最先反应过来,拉一把小翠儿,朝张伯跪下,不由分说,连拜三拜。

        张伯抹一把眼泪,点头道:“好好好,你们这几拜,张伯收下!接下来,夫妻对拜!”

        小顺儿、小翠互拜三拜。

        “好了,”张伯不无慈爱地望着二人,微微笑道,“打今日起,你二人就是夫妻了,张伯祝贺你们!”

        二人起身,走到张伯跟前,各自将头枕在他的膝头,喃声说道:“谢张伯成全!”

        张伯抚摸二人的脸庞,灿烂一笑:“孩子,你们打算去哪儿?”

        小顺儿、小翠互望一眼,茫然摇头。

        张伯缓缓说道:“张伯老家在河东曲沃,叫张家村,在西郊,家中尚有几亩薄地,几间破房。你们小夫妻若不嫌弃,就到那儿安身吧。”从胸前取出一只玉玦,递与小翠,“小翠,张伯认你做女儿,自今日始,你就姓张,叫张小翠,小顺儿是上门女婿。族人见此玉玦,必会认下你们!”

        小翠伏在他的怀里,失声痛哭:“阿大——”

        小顺儿抽泣一阵,抬头道:“阿大,我们一道回去吧!打今儿始,就由我和翠儿养您!”

        张伯笑了笑:“好吧,你们先去,阿大与张家还有点儿私债,要去外地一趟!”

        小翠问道:“阿大,是去哪儿?”

        张伯抬头,仰天望有一时,缓缓说道:“是很远的地方,一时半晌回不来,你们莫要管我,趁天不黑,赶紧上路吧!”

        小夫妻点点头,朝张伯又是数拜,双双携手,抹泪走出柴扉。

        张伯送出大门,直到他们走远,成为两个小黑点,方才长叹一声,转回身子,关上柴扉,走进堂屋,将门再度掩上,从怀中摸出二金,寻出一块白布包好,咬破手指,用指尖写上“少爷保重,老奴去也”几个血字,摆在几案上。

        一个中年妇人引着好不容易寻到此地的苏秦绕来绕去,走近破院。妇人指着柴扉道:“看,张士子就住这个院子!”

        苏秦深深一揖,拖长声音,朗声唱道:“谢过大嫂!”

        妇人听得高兴,隔柴扉大声叫道:“张伯,有稀客来了!”

        无人应声。

        妇人再叫:“张士子,你在家吗?”

        仍是无人应声。

        妇人朝苏秦笑道:“他们不在,想是到坟上去了。你在院里坐会儿,我到坟上寻士子去!”移开柴扉,引苏秦走进去,直奔堂屋。

        妇人轻轻一推,房门开了。妇人刚刚跨过门槛,突然惊叫一声,吓得面无血色,紧紧抱住苏秦:“老天爷哪!”

        苏秦急前一步,定睛一看,一位老人在脖子上套了一根草绳,吊在房梁上。苏秦一个箭步急跨过去,一手托住张伯,一手解开绳套,将老人放到地上,以手拭鼻,早无气息。

        张家墓地,张夫人的新坟边又添一个更新的坟头。

        张仪、苏秦并排跪在坟前,各拜几拜。张仪转过身来,望向苏秦,缓缓说道:“苏兄因何至此?”

        苏秦拉长声音,似是唱诗一般:“家父逼亲,苏秦不从,星夜逃婚,再至王城。为寻贤弟,一路追踪。贤弟丧亲,家道式微;呜呼哀哉,苏秦心悲!”

        张仪不无感叹地说道:“白眉老人所言,张仪今日服了!苏兄,老人说你将来贵至卿相,看来亦非虚言哪!”

        苏秦再次唱道:“相者之言姑妄听,敢问贤弟欲何从?”

        张仪缓缓转向母亲的新坟,咬牙切齿:“十八年前秦人犯我,先父殉国,秦人今又犯我,毁我家园,屠我人民,霸我家财,逼死先母和张伯!国仇家恨不共戴天,仪别无他求,唯思报仇雪耻!”

        苏秦想了一下,缓缓唱道:“国仇家恨终须报,不在今朝与明朝;贤弟尚无弓与箭,岂可引臂射黑雕?”

        张仪陷入深思,许久,不无茫然地望着远方:“以苏兄之见,愚弟该当如何?”

        苏秦从袖中掏出锦囊,递与张仪。

        张仪展开,阅道:“欲改口吃,歌唱吟咏;若欲根治,云梦山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怪道苏兄出语即唱,原是得到高人点拨!”又思一时,诧异地望着苏秦,“请问苏兄,你从何处得到此书?”

        “王城寻弟未果,路遇琴师唤我,转交锦囊一个,自言受人所托。”

        “琴师?云梦山?”张仪自语有顷,陡然惊叹,“苏兄造化了!”

        苏秦瞪大眼睛,似乎未听明白。

        张仪不无兴奋地说:“在下曾听琴师讲过云梦山,说是山中有个鬼谷,谷中有个鬼谷先生,琴艺出神入化,纵使俞伯牙在世,也是逊他三分。打实里说,琴师所弹,张仪已是佩服,那日所以激他,一是使性,二是试他本领。可琴师提及鬼谷先生,竟是推崇有加,想他必是神人了。只是鬼谷先生向不授徒,琴师屡次拜他,先生皆未允准。苏兄今得此书,莫非——”陡然止住,又怔半晌,一拍脑门,“对了,定是如此!”

        苏秦不明所以,只是大睁两眼,呆望着他。

        张仪似是有了重大发现:“那个看相老人,想必就是鬼谷先生了。苏兄试想,若是寻常相士,哪有此等神功?此书也必是鬼谷先生所托。也就是说,鬼谷先生有意招收苏兄为徒。苏兄若能拜在先生门下,自然修得一身本领,亦必会贵至卿相!”

        苏秦沉思有顷,亦是恍然有悟,唱道:“怪道琴师转此信,唏嘘再三叹时运。”

        “这就是了!”张仪愈加兴奋,“鬼谷先生向不授徒,今日却授,此为时也。琴师屡求,鬼谷先生皆是不允;苏兄不求,鬼谷先生反倒主动相邀,此为运也。苏兄有此时运,琴师为何不叹?”朝苏秦连连拱手,“苏兄在上,张仪恭贺了!”

        苏秦略一沉思,朗声唱道:“贤弟不嫌苏秦身贱,与秦义结金兰;苏秦果真有此时运,岂能舍弟独贪?”

        张仪黯然神伤:“多谢苏兄美意。可……唉,恨只恨那日有眼不识泰山,在下冒昧冲撞了鬼谷先生。在下若是进山,先生一定记恨此事,不会容我。”

        “贤弟切莫灰心,你我同拜师尊;若是先生不容,苏秦不入师门。”

        张仪不无感动,长叹一声:“唉,人生如梦,得一知己足矣。张仪得遇苏兄,不枉此生矣。苏兄可先行一步,待仪为先母守满一月之孝,自去鬼谷寻访。”

        “你我既为手足,汝母亦即吾母,苏秦当与贤弟,同守五七之数。”

        张仪握紧苏秦之手,涕泪交流。二人挽着手,共同跪向新坟。

        夕阳西下,半天红光,远远映出二人的剪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