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甄嬛传76集高清免费观看第十四章 血滴子的秘密

第十四章 血滴子的秘密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二十七、二十八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皇雍正皇帝提到江慎、江诚两位太医收受宫女太监贿赂,毫无医德可言,甄嬛借机举荐温实初,并告知皇帝治疗时疫的方子乃二江窃取而来,皇帝起了杀意,派手下血滴子暗中除掉二江。

        这里,就有个问题:血滴子到底是什么呢:机构、暗器、人?

        血滴子是中国传说中始于清朝雍正时期的一种兵器。传说雍正皇帝组织了一支以血滴子为武器的特务暗杀队,队员也因而被人称为血滴子。虽尚未能证明其真实性,但却散见于各类稗官野史与民间传奇中,近世也作为电影与戏剧的题材而登上萤光幕,成为一种家喻户晓的神秘武器。

        血滴子的确切形貌众说纷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一种笠形或钟形的罩子,顶端系有索链,罩子的开口外缘环布著一圈鲨鳍形钢刀,使用时一手抓住索链,一手将血滴子抛向敌人,血滴子会像飞盘一样不断旋转,配合环状钢刀便犹如会飞的圆锯一般,而血滴子的操作者则利用索链控制方向与收回。在有些影视作品中,血滴子飞行时会配以如扯铃一般的嗡嗡声。除此之外,当血滴子罩住敌人的头部时,操作者还可借着索链控制开口内缘的环状钢刀向内收合,立刻便能取下敌人首级。

        也有传说是雍正皇帝时的一种毒药。

        在清代十三朝中,雍正皇帝是一位施行恐怖、苛严政治的强权统治者,关于他的流言蜚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世人眼里,这位皇帝夺位前老谋深算,即位后冷酷无情。他屡兴大狱,文网森严,广布耳目,令人谈虎色变……凡此种种都为他的统治蒙上了一层诡秘的色彩。“血滴子”最早究竟出自何处,不可确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类似的艺术构思起到了引导社会舆论,借古讽今的作用。

        雍正能登上宝座,除了本人工于心计和有一套政治手腕外,还得力于他有一个训练有素的情报组织。这个组织便是“粘杆处”。

        顾名思义,“粘杆处”是一个专事粘蝉捉蜻蜓、钓鱼的服务组织。雍正还是皇子时,位于北京城东北新桥附近的府邸内院长有一些高大的树木,每逢盛夏初秋,繁茂枝叶中有鸣蝉聒噪,喜静畏暑的胤禛便命门客家丁操杆捕蝉。康熙四十八年,胤禛从“多罗贝勒”被晋升为“和硕雍亲王”,其时康熙众多皇子间的角逐也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胤禛表面上与世无争,暗地里却制定纲领,加紧了争储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训练家丁队伍,这支队伍的任务是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

        雍正登上皇位后,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也为了酬谢党羽,在内务府之下设立了“粘杆处”机关。“粘杆处”的头子名“粘杆侍卫”,是由有功勋的大特务担任的。他们大多是雍正藩邸旧人,官居高位,权势很大。粘杆处的一般成员名“粘杆拜唐阿”,统称“粘杆拜唐”,由小特务充任。他们都是内务府包衣人,属未入流,薪水不高,但每天跟随雍正左右,炙手可热。

        可见“粘杆处”表面上是伺候皇室玩耍的服务机关,实则是一个特务组织。小说中所谓的“血滴子”大约指的就是粘杆处的这些人。不难推想,雍正是把政敌比做鱼、蝉、蜻蜓一样的小动物来撒网捕捉、加以控制的。

        “粘杆处”虽属内务府系统,总部却设在雍亲王府。雍正三年,胤禛降旨雍亲王府改为雍和宫,定为“龙潜禁地”。但奇怪的是改制后的行宫并未改覆黄色琉璃瓦,殿顶仍覆绿色琉璃瓦,有人认为:雍和宫虽为皇帝行宫,曾经有一条专供特务人员秘密来往的通道。当时的雍和宫其实是一个森严的特务衙署,为了不致秘密外泄,才改府为宫。还有一种传说:在雍和宫已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的痕迹了,很可能雍正的儿子乾隆为了消除其父留下的不良遗迹,改雍和宫为喇嘛庙时,已加以彻底翻修,将之平毁无痕。

        “粘杆处”在紫禁城内还设一个分部,御花园堆秀山“御景亭”是他们值班观望的岗亭。山下门洞前摆着四条黑漆大板凳,无论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杆侍卫”和四名“粘杆拜唐”坐在上面。雍正交办的任务,由值班人员迅速送往雍和宫,再由雍和宫总部发布命令派人办理。雍正去世后,乾隆皇帝继续利用“粘杆处”控制京内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动,直到乾隆死后,“粘杆处”的特务活动才逐渐废弛。

        真正在江湖上出现过的血滴子,是类似拳指套的东西,开刃,用于拳术格斗,也被女子带在身上防身,因其两片合起来的时候组成一个血滴状物品,故被称为血滴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