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志愿军》三部曲第十一章 1951年夏秋季防御战获胜

第十一章 1951年夏秋季防御战获胜

        1951年6月,朝鲜战争作战双方经过前五次战役的大规模军事较量,综合军事力量趋于均衡,旗鼓相当,战线相对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形成对峙局面,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在这种形势下,敌我双方都在考虑实行战略转变,修正各自的战略计划。“联合国军”在战场上的失败,使美国妄图以武力占领全朝鲜的计划成为泡影。5月16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重新制定了侵朝政策,确定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的两手策略,以军事为后盾,“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这个政策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批准。此后,美国政府即通过各种途径试探停火谈判。6月初,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命令李奇微,暂时放弃大规模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在敌人实施战略转变的同时,我军也顺应战争的客观发展趋势,审时度势,适时地进行了战略转变,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6月中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与金日成首相就朝鲜战争问题进行商谈后,提出了以“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结束战争”作为总的战争指导方针。在军事上实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7月10日停战谈判开始后,战场形势一度趋向缓和。战争双方的作战行动多属于小部队进行的前哨战斗,战线无大的变化。为了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和军事上的有利态势,双方均利用相对稳定的时机,积极进行各种作战准备。

        这时,敌人在战场上的行动方针是,在谈判期间“不实施大规模的进攻行动,而力求通过强有力的巡逻和局部进攻来保持主动”,以对我军施加压力,破坏我军可能发动的进攻。同时,视停战谈判的进展情况,随时准备恢复全面攻势作战,并预先制定了向朝鲜蜂腰部平壤、元山一线推进的所谓“势不可挡行动计划”。为此,敌人一面加强防御阵地,一面积极进行发动局部进攻的准备。到8月中旬,先后建成3道防线,并在后方增建海空军基地;频繁地轮换休整部队、加强战略预备队,扩充南朝鲜军队。

        转入战略防御后,我军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下,积极构筑防御阵地,准备随时粉碎敌人的进攻。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志愿军必须极力提高警惕,积极注意作战,必须准备对付在谈判期间敌军可能来一次大的进攻,或在我后方举行大规模轰炸,以期迫使我订立城下之盟。如遇敌军大举进攻时,我军必须大举反攻,将其打败。只有将政治上揭露与军事上的打击紧密结合,尤其是军事上的打击,才能迫使敌知难而退,知难而停,使停战谈判向有利于朝中人民的方向发展。当8月中旬敌方建成3道防线和增建海军基地并休整与加强军事力量时,我军完成了第一线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防御工事,并开始构筑第二线防御阵地。我军已进行了一至两个月的休整,改善了部分武器装备,在后方修建了4300个隐蔽仓库,储备了一个月的粮弹。我军部署也作了适当调整,加强了东线的防御力量,并从国内抽调第20兵团入朝参战。但是,由于7月下旬朝鲜发生特大洪水,加上敌乘机轰炸,使我后方运输线遭到严重破坏,给物资供应造成了很大困难。

        在停战谈判中,敌采取拖延、讹诈政策,不愿公平合理地解决朝鲜问题。谈判开始后的第3天,就以新闻记者采访问题横生枝节,中断会议3天。接着,又无理拒绝将“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问题列入谈判议程,认为停战会议无权讨论撤军问题。毛泽东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各国派兵到朝鲜是来作战的,不是来旅行的,停战会议既然有权讨论停战,也就有权讨论撤军。但我方从和平的愿望出发,同意将撤军问题留待停战实现后另一次会议去解决。7月26日谈判进入划定军事分界线这一实质性问题的讨论。朝中方面首先提出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合理建议。但是,遭到美方拒绝,并以“补偿”其海空军优势为借口,无理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阵地后方,企图不战而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在谈判会上,美方代表大肆宣扬陆、海、空三个军种三个战场的论调,炫耀其军事威力,侈谈其海、空军优势,强调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不能反映海空军的效能,等等。这种无理要求遭到朝中代表据理驳斥和坚决拒绝。后来李奇微也承认:“几乎可以肯定,如果我地面部队被迫在没有海、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作战,那么头两三个月之内,共产主义的浪潮就会冲击到对马海峡。”美方代表在其无理要求被我方严正拒绝后,公然进行军事讹诈,扬言:“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敌军即于8月18日发动了夏季攻势,并对我后方交通运输线实施所谓“绞杀战”,企图以军事压力夺取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同时,开始加紧对开城中立区进行挑衅活动,破坏停战谈判。8月19日,美方武装人员侵入开城中立区,打死我保卫会场安全的军事警察排长姚庆祥,打伤军事警察王仁元。8月22日,美方飞机又向我代表团住地进行轰炸扫射。为了打下敌人的气焰,朝中方于8月23日通知美方停开谈判会议,以等待美方对其挑衅事件作出负责的处理。

        1951年8月18日敌军发动夏季攻势后,至9月18日,在1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动用美军两个师、南朝鲜军5个师的兵力,向东线人民军北汉江以东至东海岸约80公里防御正面发动了猛烈进攻。其军事目的是为夺取我军东线突出阵地,拉平金化以东登大里、五味里至芦田坪战线,与其中部战线取齐,控制有利地势,改善其防御态势,破坏我可能发动的战役反击。其政治目的是迫使我方在谈判中让步。在作战行动上则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在选定的战线上,先实行全面进攻,后集中火力、兵力,实施重点进攻。朝鲜人民军在该线防守的为第2、第3、第5军团。第一线展开有6个师,第二线为3个师。朝鲜人民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夏季防御作战,其作战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8月18日至31日。敌首先以美军第2师以及南朝鲜5个师的各一部,共约3个师的兵力,在大量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实施全面进攻,重点是人民军3个军团的结合部。人民军各部队进行了顽强抗击和英勇反击,激战3天,敌仅攻占部分前沿支撑点。8月21日,敌被迫转入重点进攻,对一些要点采取集中兵力、火力,多梯队轮番攻击,战斗更加激烈,有的阵地反复争夺10余次。人民军在雨季洪水为害、交通运输困难、粮弹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利用野战工事,与敌激战7昼夜,共毙伤俘敌1.6万余人。到8月24日,阻止了敌人的重点进攻。人民军为了夺回部分已失阵地,乘敌疲惫和立足未稳之际进行局部反击。先后于8月7日夜,收复了杜密里以北阵地。第一阶段,人民军共毙伤俘敌2.4万余人。

        第二阶段,9月1日至18日。1日,敌人又向人民军发起所谓“对有限目标发起一连串进攻”。战至8日,敌仅攻占部分前沿阵地。9日,敌转入重点进攻。南朝鲜军每天以一个多团的兵力,首先向芦田坪以东4公里地段进行连续攻击。在该地段防守的人民军一个团顽强抗击,昼失夜反,给敌人以大量杀伤。12日,该团在松鱼月南无名高地反击战中,一举歼灭敌一个营大部。敌进攻4天毫无进展。13日,敌进攻正面向西延伸,美陆战1师、南朝鲜军约4个团的兵力,在大量飞机和猛烈炮火支援下,向芦田坪东西12公里地段连续猛攻。人民军在每一阵地上均击退敌6至8次冲击,有的阵地击退敌18次冲击。激战一昼夜,敌军未获进展。9月14日以后,敌重点进攻芦田坪以西4公里地段,每日以4至5个营的兵力,轮番进攻。人民军顽强防守,敌连续攻击4天未果。与此同时,美军、南朝鲜军以营以上兵力,向杜密里、大愚山以北地区进攻。人民军在851高地以南一线高地,有效地阻止了美第2师的疯狂进攻。美军伤亡惨重,在人民军阵地前丢下一具具尸体。美军士兵将这一地区称为“伤心岭”。战后,李奇微在回忆录中写道:“伤心岭上的战斗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残酷、最为紧张的战斗”。至9月18日,敌人除在人民军第2军团防御正面继续保持进攻并持续到10月中旬外,其它地段的进攻被迫停止。在这一阶段,人民军共毙伤俘敌2.2万余人。

        在此期间,志愿军第一线各军,为了配合人民军作战,打击敌人,推前接触线,积极地进行了战术反击。9月1日至3日,第27军以3个团的兵力,在5个炮兵营火力的支援下,向金城以南注坡里地区之敌实施反击,共毙伤俘敌1900余人。志愿军第64、第47、第42、第26军各一部,于9月5、6两日,分别向涟川以西德寺里、铁原西南338.1高地、铁原西北中马山、平康东南西方山和斗流峰等敌军阵地实施反击。除第42军攻击中马山因组织不够严密,协同不好,火力不足未能成功外,其余均达到预定歼敌目的,共毙伤敌2000余人,收复了西方山、斗流峰等要点,改善了平康地区的防御态势。这是志愿军首次有组织的依托坚固阵地进行的战术反击作战。在战斗中,初步取得了对据守工事之敌实施战术反击的宝贵经验。

        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一个月的英勇奋战,胜利地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敌人虽突入我东线阵地2至8公里,占去179平方公里土地,却付出了死伤7.8万余人(内美军2万余人)的代价。

        9月4日至10日,志愿军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研究战场形势,确定了下步作战的指导方针,并作了具体部署,调整了兵力,以粉碎敌正在谋划的攻势。会后各部队全面加强了作战准备工作。敌人果然不甘心夏季攻势的失败,又于9月29日发动了秋季攻势,将进攻重点转向志愿军阵地。在此之前,敌人为隐蔽其首先在西线发动秋季攻势的企图,并试探新接防志愿军第67军战斗力,于9月21日以美第25、第7师及南朝鲜第2、第6师各一部,共8个营的兵力,在坦克75辆、大炮100余门及大量飞机支援下,向第67军防御正面甘凤里至北汉江一线发动所谓“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进攻。第67军顽强抗击,严密组织各种火器打坦克,坚守阵地,与敌激战终日,毙伤敌1140余人,击毁敌坦克15辆。

        9月29日,敌人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并投入大量坦克,在西线开始发动进攻。其直接目的是企图迫使志愿军放弃临津江左岸至铁原以西一线阵地,解除对其涟川至铁原交通干线的威胁,并从侧翼威胁开城,为尔后夺取开城要地创造条件。位于铁原地区之美第3师两个团,首先在60辆坦克及100门大炮的配合下,向第47军防守的夜月山、天德山至大马里地段进攻,并以夜月山突出阵地为重点。激战终日,我防守夜月山的6连,在敌以数万发炮弹猛烈轰击下,连续击退敌人14次冲击,杀伤敌800余人。最后在工事全部被摧毁,阵地变成焦土,坚守主峰的1个排全部英勇牺牲的情况下,阵地才被敌占领。在天德山方向,我阵地屹立未动。

        10月2日,志愿军司令部及时发出指示,命令西线第19兵团必须依靠坚固阵地,组织各种火力大量杀伤敌人,坚决击退敌人的进攻,并在有利的情况下实施灵活反击,粉碎敌人的进攻。同时,命令中线、东线各部队,随时准备反击可能进攻之敌。据此,志愿军各部队进一步加强了防御。

        从10月3日开始,敌集中美骑兵第1师、美第3师两个团、泰国第21团、英联邦第1师,在200余辆坦克、300余门大炮和大量飞机支援下,又向我第64、第47军防守的防内洞、高旺山、马良山、高作洞至大马里40公里正面,发动了猛烈进攻。我防守部队在“坚守防御、节节抗击、反复争夺、歼灭敌人”的指导原则下,与敌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战斗。每一个阵地均经数次至十数次反复争夺。有的连队只剩10余人,仍顽强地坚守阵地。

        在第64军防御正面,英联邦第1师重点进攻高旺山和马良山阵地,每天均以一至两个团的兵力实施进攻。战至10月4日,我予敌大量杀伤后,主动撤离高旺山及其以西297.0高地。10月5日以后,敌人将进攻重点转向马良山和216.8高地,并采取集中兵力、火力逐点攻击的战术,每天投入一个多团的兵力,在猛烈炮火支援下,进行多梯队的轮番攻击。马良山阵地曾5次易手。我防守在216.8高地的“马良山阻击英雄连”依托坑道式的掩蔽部,在一天内连续击退敌21次冲锋,以伤亡26人的代价,毙伤敌达700余人,初步显示了坑道工事的优越性。战至10月8日,第64军在给敌以大量杀伤后,主动撤至黄鸡山、基谷里、白石洞、伍炭里一线继续坚守防御。这时,英联邦第1师因伤亡过大,被迫停止进攻。经过5昼夜激战,敌人伤亡2600余人,只前进3公里。

        在第47军防御正面,敌集中美骑1师全部、美第3师两个团及希腊营共5个多团的兵力,重点进攻天德山及418高地。我防守在该阵地的第141师1个营,从10月3日开始抗击敌2个步兵团的猛烈进攻,平均每天连续击退敌10余次冲击。在防守阵地被全部炸成焦土、人员大部伤亡的情况下,副团长狄进喜仍率领10余名轻伤员,顽强抗击敌人的进攻。战至10月5日,因阵地三面受敌,遂主动撤离。在该地区我军共歼敌4500余人。10月6日后,敌开始每天集中一个团以上的兵力,在大量大炮、坦克、飞机的支援下,逐点攻击天德山以西至高作洞地段。我防守部队与敌展开了反复争夺,给敌以大量杀伤。10月11日,美骑1师1个营进攻上浦防阵地,我以5个排的兵力实施反击,一举全歼敌2个步兵连和1个火器连大部。战至10月18日,我军粉碎了敌人在西线的进攻。敌人以伤亡2.2万余人的代价,只前进3至4公里。

        在西线之敌转入重点进攻之时,10月5日,美第2师和南朝鲜第8师集中3个团的兵力向东线人民军第5军团防守的文登里以南公路两侧高地发动了进攻,并于次日先后占领了公路两侧的部分高地。第5军团久战疲劳,亟待休整。志愿军第68军接替北汉江以东人民军5军团的防御任务。此时,敌人在中线金化、铁原方向也蠢蠢欲动。根据这一情况,10月8日,志愿军司令部指示第一线部队,提高警惕,加紧准备,如敌进攻,对所有重要之点,必须准备坚守,不得随便放弃。各部队为对付敌人可能的进攻,迅速作了进一步的准备,特别是反坦克的准备,加紧反坦克部队的训练,严密组织反坦克火器和构筑防坦克障碍。

        从10月8日起,敌人的攻势转向东线我第67、第68军防御正面,即北汉江东两地区。当日,美第2师和南朝鲜第8师及法国营,乘我第68军接防之际,在40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向文登公路至北汉江地段发起进攻。敌集中大量坦克沿文登公路向北猛突,实施所谓“坦克劈入战”。第68军在敌情、地形不熟、工事薄弱的情况下,一面接防,一面抗击敌人的进攻。10日,接防完毕,敌已突入文登公路以西之阵地6公里。这时,第68军能否坚守鱼隐山要点和文登公路两侧高地的关键在于能否阻止敌坦克的进攻。担任文登公路防守的第204师,为阻止敌坦克集群的进攻,在公路两侧迅速构筑了反坦克阵地,并集中全师反坦克火器,组成以第610团副团长姚希同为队长的反坦克大队,集中打敌坦克。他们为坚守要点和高地,英勇善战,与敌坦克展开了激烈搏斗。反坦克英雄胡连,潜伏在公路旁,用无后座力炮创造了一天击毁敌坦克4辆的战绩。反坦克大队在4天的战斗中,即击毁敌坦克18辆,击伤8辆,从而阻止了敌坦克的进攻,粉碎了敌“坦克劈入战”。10月13日,敌即将进攻重点转向文登公路以西地区,南朝鲜第8师集中全力向白石山西侧诸高地实施轮番进攻。战至16日,先后占领了17个高地后,敌又以两个团的兵力向第68军第612团第1连坚守的938.2高地猛烈进攻。该连在营参谋长贾俊杰,连长高成山,政治指导员王秉福的指挥下,与敌激战5天4夜,连续打遐敌人80余次的冲击,毙伤敌1800余人,创造了阻击作战的范例,全连荣立集体一等功。高成山在营参谋长、政治指导员相继负伤的情况下,沉着果断,指挥灵活,带领全连战友浴血奋战,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最后英勇牺牲。战昏,他被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战至10月20日,第68军在左翼人民军第2军团的密切配合下,阻止了敌人的进攻,粉碎了敌人夺占文登里的企图。在这次作战中,志愿军共毙伤敌7600余人,击毁击伤敌坦克36辆。

        敌人在文登公路进攻受阻后,从10月13日开始集中美第7师、第24师、南朝鲜第2师、第6师及哥伦比亚营,在14个榴炮营、7个工兵营、200余辆坦克及数十架飞机配合下,向志愿军第67军防御正面金化东至北汉江之间24公里地段发动了猛烈进攻。敌军利用这一地区道路、山沟较多,便于机械化部队行动的条件,广泛采取了以大量坦克引导步兵实施战术性迂回的战法。对我每一个连的阵地均集中密集火力,以营团兵力进行轮番攻击,每天向我阵地发射炮弹5至10万发,出动飞机最多时达130架次,战斗十分激烈。

        志愿军第67军防守部队依托阵地顽强阻击,特别注意了对敌坦克的作战。该军第一梯队师、团均组织了反坦克分队,并在便于敌坦克通行的道路设置了大量防坦克障碍物,从而有效地抗击了敌人的进攻,迫使敌坦克不敢大胆楔入。经3昼夜激战,毙伤敌1.7万余人,创造了朝鲜战场日歼敌最高记录,敌前进不足两公里。美第7师因伤亡惨重,于10月15日撤至二线休整。

        敌军分段进攻连续受挫后,从10月16日起转为重点进攻,集中兵力、火力对第67军防守的金城以南若干要点逐个进行重点攻击,主要目标为月峰山、602.2北无名高地、梨船洞东北无名高地、芦洞里北山等要点。敌转入重点进攻后,战斗更加激烈,对进攻的每一个重要目标均使用两个营以上的兵力,进行支援的坦克少则20辆,多则40辆至60辆,发射炮弹少则1万余发,最多达3万发。我防守部队顽强阻击,边打边补充,边打边组织,边打边抢修工事,昼间抗击,夜间反击,反复争夺。在梨船洞周围地区的防御战斗中,我3个连,从10月5日起,抗击了敌人1至3个团在60余辆坦克、10余架飞机支援下连续4昼夜的轮番攻击,共毙伤敌达4000余人,自己伤亡600余人。战至18日,敌先后占领梨船洞附近地区诸要点。此后,敌进攻能力减弱,便集中火力、兵力进攻烽火山、轿岩山等少数要点。战至21日,敌先后占领上述要点。次日,在我军顽强阻击下,敌人停止了对金城地区的进攻。

        至此,志愿军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粉碎了敌人的秋季攻势,毙伤俘敌7.9万余人。其中在金城以南地区与敌激战10昼夜,即毙伤俘敌2.3万余人,击毁击伤敌坦克47辆。敌在秋季攻势中,以惨重代价占领土地467平方公里。

        志愿军和人民军在夏秋季防御作战中,克服工事尚不够坚固,洪水灾害,粮弹供应严重不足等困难,冒着敌机、大炮的狂轰滥炸,充分发扬了顽强作战英勇献身的精神,与阵地共存亡的坚定决心,连续粉碎了敌人的攻势,以伤亡3.3万余人(不包括人民军的伤亡)的代价,取得了歼敌15.7万余人的战果。敌人夏秋季攻势的失败,宣告其“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叫嚣的破产。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都在给总统杜鲁门的报告中指责李奇微,“所施行的占领个别高地的战术,不符合美国在远东的全盘战略”,“用这种战法,李奇微至少要用二十年的光景才能到达鸭绿江”。

        “联合国军”夏秋季攻势失败后,美方不得不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10月25日,停战谈判在新会址板门店恢复,继续讨论军事分界线及非军事区问题。谈判时,美方虽放弃了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无理要求,但在其提出的新的军事分界线方案中,仍要求朝中军队退出1500平方公里土地,其中包括在西部撤出开城地区。为达到攫取开城地区的目的,敌在谈判中提出了种种荒谬的理由,说什么开城对汉城构成“威胁”,开城如不是中立区早为其所占领,并表示要以其所占领的朝鲜西北部若干岛屿与开城交换,美方这一无理要求理所当然地遭到朝中方面的有力驳斥和拒绝。为使停战谈判在军事分界线问题上迅速达成协议,10月26日,朝中方面提出了根据实际接触线全面调整军事分界线的新方案,双方互有进退,而各自撤退的区域大体相当。此后,又不断寻求新方案,先后提出就地停战稍加调整和以现有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方案。但美方仍坚持无理主张,企图占有开城。

        为了增加对敌人的压力,促进停战谈判,志愿军司令部决定乘敌疲惫之际举行局部战术反击,再给敌以打击,夺回部分已失阵地;10月24日,指示第一线各军:“选择敌之弱点,集中绝对优势火力和适当兵力,每次以消灭敌两个连至一个营为目的”,连续打几次这种小反击,具体时间自行决定。停战谈判复会后,关于军事分界线的划定,总的趋势是采取双方实际接触线加适当调整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举行战术反击,向前推进接触线就更为重要,有利于军事分界线的划定和停战谈判的进行。志愿军领导人认为:“此次攻击意义甚大,必须取得胜利。”

        10月30日至11月底,志愿军第一线之第64、第47、第42、第26、第67、第12、第68军,经过充分准备,分别在各自的正面,选择敌人突出、暴露或防守薄弱的营以下阵地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攻击,共歼敌1万余人,攻占敌阵地21处,经过与敌反复争夺,巩固地占领了9处。其中,第47军在反击正洞西山之敌的战斗中,全歼美骑1师1个营、3个连另1个连大部,创造了在阵地攻坚战中打小歼灭战的范例。第64军出敌不意,在白天向马良山之敌发起进攻,经4小时激战,全歼英联邦1师1个营,巩固地占领了该阵地。

        另外,为了粉碎敌人攻占开城的企图,志愿军第65军遵照第19兵团关于“扫清汉江以北敌之海防部队”的指示,于11月间进行了两次扫荡作战,驱逐了盘踞在开城以南、砂川河以西、汉江以北地区,经常对谈判中立区进行破坏骚扰的南朝鲜军,控制了汉江北岸和砂川河西岸地区,将阵地向前推进了280平方公里,进一步稳定了开城地区的防御。

        在正面各军对敌进行局部反击作战的同时,志愿军为肃清清川江口到鸭绿江口沿海一带岛屿的匪特武装,并配合在板门店“关于岛屿部队撤退问题”的谈判,还进行了登陆攻岛作战。自11月5日至11月底,第50军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确定的“由近而远,逐岛作战”的方针,连续组织了4次渡海登陆攻岛作战。攻岛部队经过充分准备,在空军、炮兵的支援下,乘坐木船、折叠舟、汽艇先后攻占了椴岛、艾岛、炭岛、大小和岛、大小加次岛、牛里岛、云雾岛等等10余个岛屿,共歼灭武装匪特570余人。在攻占椴岛的战斗中,年轻的志愿军空军首次直接配合陆军作战,以战斗机掩护船只集结和返航。攻占椴岛后,又出动9架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轰炸大小和岛。11月30日,我空军在配合陆军解放大小和岛的战斗中,表现出与敌机顽强搏斗的精神,共击落击伤敌机8架。飞行员毕武斌在飞机中弹起火后,毅然驾驶战鹰将炸弹投向岛上目标,终因飞机负伤过重坠海,毕武斌光荣牺牲。战后,他被追记一等功,追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副大队长王天保在战斗中,击落击伤敌机4架,开创了以活塞式飞机击落敌喷气式飞机的先例,荣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大队长高月明指挥和带领全大队沉着、勇敢地反击30余架敌机的袭击,将炸弹投到大小和岛,胜利地完成了轰炸任务,荣立一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在志愿军攻岛作战的同时,人民军海防部队也相继攻占了大同江口及瓮津半岛附近的一些岛屿,消灭敌特200余人。这次攻岛作战,清除了敌人深入在朝鲜西北部各海岛的情报基地。

        在志愿军和人民军局部反击作战和攻岛作战胜和的形势下,美方在停战谈判中被迫放弃其无理主张,接受朝中方面的方案,于11月27日就军事分界线达成协议。协议中规定:以双方现有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各自由此线后退两公里以建立停战期间的非军事区。如军事停战协议在本协议批准后30天之后签字,则应按将来双方实际接触线的变化修正上述军事分界线与非军事区。志愿军和人民军在军事上的胜利,有力地促进了停战谈判的进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