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炒股第一人徐翔稳中求进,进中求稳——进取与稳健的平衡

稳中求进,进中求稳——进取与稳健的平衡

        做人做事,都要求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但也要抢占先机,勇为人先。孙子兵法云“庙算第一”,算在人先才能被誉为独具慧眼,走在人先方可在商场上游刃有余。

        在李嘉诚30岁这年,塑胶花为他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也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誉。稳固欧洲市场之后,李嘉诚又转向北美地区。他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并且设计印刷了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通过香港地区政府(以下简称港府)有关机构和民间商会了解到北美各贸易公司的地址,然后分别投寄出去。

        一家销售网络遍布美国、加拿大的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有意来香港考察,李嘉诚得到这个消息,当即下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进入北美市场的机会。但他知道,凭着自己工厂现有的规模,不可能让这么大的经销商满意。于是他决定,在外商到来之前,也就是在一个星期之内,把塑胶花的生产规模扩大到令外商满意的程度。如果李嘉诚不扩大生产规模,他抓住这次进入北美市场的机会就等于零;如果他扩建生产规模,那么他就有50%的机会。但是,李嘉诚为了这50%的机会,一向追求稳健的他,只有尽全力一拼了。当然,这是他看准了的东西,肯定会果断地去做。

        一个星期内,要租到1万平方英尺的厂房,把旧的厂房退掉,把原来的机器设备搬到新的厂房里,还有新设备的购买、安装、调试,招聘新的工人并且培训上岗,保证一切事物在一周后正常运转,这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李嘉诚和他的伙伴们没想那么多,只是忘我地工作。为了完成这件事情,他和全体员工一起,没日没夜地辛苦奋战了六个昼夜,每天最多睡三四个小时,但是大家都无怨无悔。在如此巨大的工程面前,李嘉诚忙而不乱,指挥若定。

        当外商抵达香港机场的时候,他们把最后一台机器刚刚调试完毕。这外商看完李嘉诚的工厂和产品陈列室以后,感到很吃惊,他认为李嘉诚的工厂完全可以和欧美同类的大厂家相媲美。而且李嘉诚的产品物美价廉,外商马上决定和他签订合同,这是每年让他拿到北美洲数百万美元的合同,李嘉诚也成为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合作伙伴,这为他进军海外架起了一道桥梁。庞大的塑胶花市场,为李嘉诚带来了难以计数的利润,而长江实业以及李嘉诚本人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长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制造基地,李嘉诚则被誉为“塑胶花大王”。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永远循规蹈矩,无大起大落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富商。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不过,冒险却不能盲目,要组织严密,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而且在困难与压力落在肩头的关键时刻,千万要谨记“少安毋躁,方能成事”。一切都要定心、定力;尽心、尽力。

        成大事者除了稳重,还要有一飞冲天的勇气,没有这股勇气,任何人都无法打开成功的局面,商人也是这样。最能说明李嘉诚投资气魄的一件事,是地铁工程竞标。

        地铁工程,是当时香港开埠以来最浩大的公共工程。整个工程计划8年完成,需耗资205亿港元。中环站和金钟站,是地铁最重要、客流量最大的车站,上盖将建成地铁全线赢利最丰厚的物业。地产商莫不“垂涎欲滴”。李嘉诚涉足地产业已有二十年,盖了不少建筑,积累了不少经验,他觉得进军港岛中区是改变形象的难得机会。

        早在1976年下半年,香港地铁公司即将招标车站上盖发展商的消息,被新闻界炒得沸沸扬扬。1977年初,消息进一步明朗,地铁公司将于1月14日开始招标,地段是邮政总局原址。原址拆卸后,兴建车站上盖物业。李嘉诚估计,参加竞投的将会有置地、太古、金门等英资大地产商、建筑商。华资地产建筑公司实力稍逊,置地的夺标呼声最高,长实参与竞投,就必须把它作为竞争对手,与这个庞然大物对峙。置地过于自负,未必会冷静地研究合作方,并“屈尊”去迎合合作方。因此,李嘉诚必须弄明白地铁公司招标的真正意向。

        李嘉诚通过各种渠道获悉,港府工务局将中区邮政总局原址用作中环、金钟两地铁车站上盖。另外加上九龙湾车厂地皮估价,两者合计约6亿港元。港府将以估价的原价批予地铁公司,由地铁公司发展地产,弥补地铁兴建经费的不足。地铁公司为购得中区邮政总局原址地皮,曾与港府多次商谈。地铁公司的意向是:用部分现金、部分地铁股票支付购地款。港府坚持要全部用现金支付。李嘉诚首先明确这一点,竞投车站上盖发展权,必须以现金支付为条件。地铁公司与港府在购地支付问题上产生分歧,说明地铁公司现金严重匮乏。地铁公司以高息贷款支付购地款,现在急需现金回流以偿还贷款,并指望获得更大的赢利。李嘉诚在投标书上,提出将两个地盘设计成一流商业综合大厦的发展计划。这仍不足挫败其他竞投对手。任何竞投者,都会想到并有能力兴建高级商厦物业。

        李嘉诚的“克敌”法是:首先,满足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需求,由长江实业公司一方提供现金做建筑费;其次,商厦建成后全部出售,利益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分享,并打破对半开的惯例,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这对长江来说,是一笔沉重的现金负担。李嘉诚决定破釜沉舟,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冒一次险。1976年冬,长实通过发行新股,集资1.1亿港元,大通银行应允长实随时取得2亿港元的贷款,再加上年赢利储备,李嘉诚可调动的现金约4亿港元。1977年1月1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公开接受邮政总局原址发展权招标竞投。各竞投公司频频与地铁公司接触,刺探地铁公司意图,准备投标书及附件,在限期内呈交上去。1977年4月4日,地铁公司董事局主席唐信,与李嘉诚首先签订中环站上盖发展物业协议,金钟站上盖协议,则于日后签订。舆论界称长实中标,是“长江实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地产新秀李嘉诚“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李嘉诚成功竞标地铁工程,源于他非凡的魄力,加上些许冒险精神。但是,在这场历史性的大战中,还包括以下三个成功秘诀:

        1.沉着冷静,低调处理,以麻痹对手的警觉,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一方面故意示弱,另一方面却积极争取周密策划,这正是其谨慎周密处事风格的体现。

        2.知己知彼,吃透置地公司和地铁公司两方。了解地铁公司的暂时困难,瞄准地铁公司的迫切需求,量体裁衣地打造最优方案,投地铁公司所好,一举中标。

        3.此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牵动全香港地产界甚至全香港市民关注的地王大战,改变形象,树立声威。因此并没过多地计较眼前利益,否则以长实的实力难以中标。

        正是因为李嘉诚用战略家的眼光高瞻远瞩,不计较一时的得失。但对于看准的机会和目标,则全力以赴。同时踏踏实实,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了解实情、分析问题、解决方案都周密部署,稳中求进、进中求稳是他的制胜法宝。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