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茶文化的传统第一章 中国名茶 一、绿 茶-8

第一章 中国名茶 一、绿 茶-8

        51.敬亭绿雪敬亭绿雪,历史悠久,品味独特,为绿茶中珍品,以其芽叶色绿、白毫似雪而得名。明清时期曾列为贡茶,是安徽省最早的名茶之一。产于宣州市敬亭山。敬亭山为黄山和九华山支脉,原名“昭亭山”,晋初泰始二年266为避晋文帝司马昭①名讳,改“昭”为“敬”,遂更名至今。六朝南齐着名诗人谢朓②出任宣州太守,筑楼于斯,赋诗吟颂,于是敬亭山为世人所瞩目。唐代大诗人李白,与宣州敬亭有不解之缘,多次登临此山,写有数首咏山诗篇,其中《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脍炙人口,意境幽远。此后,文人墨客、访古寻幽者纷至沓来,“竟为高人逸士所必仰止而快登也”,从而留下无数诗篇和墨宝,名胜古迹甚多。因此,敬亭山又称“江南诗山”。

        敬亭山,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早在公元二世纪就有采制茶叶的记载,公元三世纪有贡茶生产。《茶名大成》记述:

        “敬亭绿雪产安徽敬亭山。茶品细嫩,白毫处其上,不易多得”《宣城县志》载:“松萝茶处处有之,味苦而薄,然所用甚广。唯敬亭绿雪最为高品。”清代诗人施闰章③有“酌向素瓷浑不辨,乍疑花气扑山泉”之赞誉。清代画家梅庚④称颂:

        “持将绿雪比灵芽,手制还从座客夸,更着敬亭茶德颂,色澄秋水味兰花。”

        敬亭绿雪,在往昔确曾闻名江南,饮誉中华,但至清末民初,生产逐渐衰微,到抗日战争期间,其采制工艺失传,已经断产。在七十年代中期,宣州敬亭山茶场组织科技人员,在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着名茶学尊师陈椽教授的关注指导下,重新恢复研制,获得成功,使失传多年的历史名茶再度饮誉神州大地。

        敬亭绿雪,是以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精湛的制茶工艺,形成了它所具有优异的内在品质和独特风格。敬亭山区,岩谷幽深,山石重叠,云蒸雾蔚,日照短,漫射光多,气候温和湿润,茶园多分布于山坞之中,竹木荫浓,阳光遮蔽,乌沙土肥沃疏松,茶树支条生长繁茂,芽叶肥壮鲜嫩。每年清明至谷雨间开园采摘,专采“一叶抱一芯”即尚未展开的细嫩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身长一寸,经杀青、整形、提毫、干燥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成茶外形色泽翠绿,全身白毫似雪;形如雀舌,挺直饱润;芽叶相合,不离不脱;朵朵匀净,婉如兰花;汤色清碧,叶底细嫩;回味爽口,香郁甘甜。连续冲泡两三次香味不减。

        敬亭绿雪,在中国茗苑里重展芳容,深获各界的厚爱,1976年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郭沫若欣然为“敬亭绿雪”命笔题名;1983年荣获国家外经部颁发的荣誉证书;1989年获安徽省首届科技大会奖。1994年敬亭山茶园面积已达6000亩,拥有相当规模的制茶设备和生产能力,并经国家注册销售,深得中外人士推崇。目前敬亭山茶场已形成了以敬亭绿雪为龙头的10多种名优茶系列产品。

        [笺注]①司马昭211—265:字子上。三国魏温县人。司马懿次子。魏曹髦在位时,继其兄司马师任魏大将军,专国政,自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按指: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赐给的九种器物,如加服、朱户、舆马、斧铖、弓矢等等,作为尊位的象征,佯辞不受。曹髦愤曰: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后弑髦,立元帝曹奂。咸熙元年264封晋王。其子司马炎篡魏称帝,追尊为晋文帝。

        ②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诗人。出身贵族家庭,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称小谢。曾任宣州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后迁尚书吏部郎。为萧遥光诬陷死于狱中,时年三十六岁。朓善草书,长五言诗,以山水风景诗最为出色,风格秀丽清新,圆美流转,佳句颇多。现存诗二百余首。后人集其作品为《谢宣城集》。

        ③施闰一作润章生卒年不详: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晚号矩斋。安徽宣城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侍读。

        ④梅庚1650—?:字耦长。宣城今安徽省宣州市人。其名所以曰“庚”,是纪其生年。有文献称其“庚寅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据其经历推断,当生于清顺七年1650,庚寅年。康熙举人,曾官泰顺知县,以老归乡,善八分书,作画旷逸有雅韵。尤工于诗,博综汉魏三唐,尽驰骋之致,有《天逸集》。

        52.湘波绿湘波绿,产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实验茶厂。该茶是湖南茶叶研究所继1959年研制成功高桥银峰名茶之后,为适应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于1961年又创制了绿茶名品湘波绿。

        湘波绿,伴随着高桥银峰问世以来,颇受广大茗饮者的喜爱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1980年,着名电影艺术家赵丹和画家富华,在上海合作一幅画,画中为一古色古香的茶壶,以花卉作背景,茶香飘溢的意境跃然纸上,并题写“一壶湘波绿,满纸银峰香”,以此来赞赏湘波绿和高桥银峰茶的超逸品格和茗韵幽长。1990年,长沙电视台来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拍摄了电视片《湘波绿》,以郭沫若的题词《为湖南茶叶研究所题诗——咏高桥银峰茶》作主题歌,由着名歌唱家何纪光演唱。1992年4月,着名画家李立、虞逸夫、王超尘等云集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举办茶文化联谊活动,品茗、作画、题联——李立、袁海潮、陈惠生联袂为该所合绘一幅2米长的《春满茶乡》国画;79岁的虞逸夫先生书写汉隶联“佳茗八百延年药,香味万千醒梦丹”;全国五大隶书家之一的王超尘先生题写了隶书联“赏心悦目谈书画,煮宗品茗色味香”——画家、书法家以及社会各界贤达们,以其技法超群、功力深厚的书画佳作,来高度评价和礼赞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创制湘波绿、银峰茶等为现代茶叶科学所作出的贡献。

        湘波绿的采制工艺及其茶品:该茶原料是选采自白毫早、福鼎大白茶、湘波绿、槠叶齐等良种茶树的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制成,一般在清明前后开采。鲜叶要求色泽黄绿,芽叶匀齐,百芽重约20克,最好晴天采摘,不采虫伤和紫、红芽叶。与高桥银峰相较,湘波绿的鲜叶略粗壮,在加工工艺上适当加重揉捻,增加芽叶细胞破损,以增进茶汤的浓度,塑造紧结的外形。具体制造工艺分为杀青、清风初揉、初干、复揉、复干做条、摊凉、烘焙等七道工序。其中复揉具体做法是、当茶坯初干适度时,即茶坯由黄绿变成暗绿,粘性大减,减重约40—45%,将茶坯出锅,盛人小篾盘中,趁热进行复揉,用双手握茶坯,向同一方向作圆周揉捻,掌握轻重轻的加压原则,用力程度较初揉时略大些,复揉时间约1分钟。复揉完成后,要将茶团彻底抖散,然后再进锅复干做条。其后工序同高桥银峰基本相同。湘波绿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弯曲,色泽翠绿显毫,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鲜爽,滋味醇厚爽口,叶底黄绿明亮。湘波绿自1982年以来,参加湖南省名优茶评比会,多次评为湖南省名茶;1989年在“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活动中展销,深受中外客商赞誉。1991年湖南省农业厅授予湘波绿“湖南省名茶杯奖”。

        53.绿玉兰茶绿玉兰茶,产于安徽省歙县科学技术实验站、歙县黄山花型名茶技术开发部。是由歙县茶叶专家黄山绿牡丹发明人汪芳生的又一创新绿茶品种。该茶于1989年开始研制,经反复改进,现已小批量生产,试销于上海、广州、北京、合肥等城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着名茶学家陈椽教授等对绿玉兰的色、香、味、形都给予高度评价。

        绿玉兰茶的采制工艺精细:在谷雨前后,当茶树有15%的芽梢达到一芽一、二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分批采。采摘标准是一芽一、二叶初展;留鱼叶、留茶蒂在茶枝上,带叶柄采下。采摘方法是:茶工以食指与拇指合力紧拉带下,不得用指甲采,免得茶汁变红。在采茶时要做到四拣:拣山,选云雾笼罩无污染的茶山;拣棵,选生长健壮的茶棵;拣枝,选挺直有力的嫩枝;拣芽,符合标准的芽叶。还要做到十二不要:即凡芽叶过大、过小、芽梗过长、无芽梗、单芽、单叶、瘦弱、色淡、紫芽、无尖、病虫害、冻害茶叶一律不要。

        对鲜叶的摊青与再精心拣剔:采回的鲜叶要轻摊在光滑的木板上进行拣剔。要求做到三个一致:即老嫩一致、芽叶一致、芽梗长短一致,拣去老叶杂质等。拣后的芽叶要轻轻地摊青在阴凉通风处,使部分水分蒸发,逐步消除鲜叶的青涩味。在室温保持20~25℃的情况下,摊青三小时左右,当芽叶变软时即进行杀青。

        杀青工艺:首先要将杀青锅洗净磨光。以小块干柴为燃料,当锅温升至110℃左右时,投叶量60~100克。用手工翻炒,每分钟约40~60次,翻炒时要“捞得净、带得轻、扬得高、抖得开”。均炒至梗折不断,青气消逝,茶香透露,色叶暗绿而不沾手时,为杀青适度,随即迅速出锅,轻摊散在篾盘中,待叶子慢慢伸直后上笼烘焙。

        烘焙是保证绿玉兰茶独具韵味的关键工序,分为头烘与加烘三次进行:每锅配竹篾烘笼二只,用炭火烘。第一烘温度为100℃左右;第二烘为80℃左右。烘焙时火温要求均衡,烘笼要干净、无异味。杀青叶上笼后,每隔40秒钟翻烘一次,每翻烘一次前轻捺压叶片整形,使其平直,当烘焙至6成干时,立即下烘摊凉40~60分钟,摊的厚度不超过2厘米。第二烘温度控制在80℃左右。每个烘笼竹篾上摊放头烘叶300~400克,每隔1分钟左右翻烘一次,并用棉制软垫轻捺固定茶叶玉兰花干状,烘至九成干下笼摊凉3小时左右,摊的叶子不超过3厘米。第三烘,又叫打老火,烘温控制在50℃左右,每烘摊放叶量500~1000克,待匀烘至茶梗能一折即断,含水量降至3~5%时即可下烘,趁热装箱,待茶叶冷却后,再加箱盖密封存放。

        绿玉兰茶,色泽翠绿,形似玉兰花。冲泡后花朵徐徐舒展,犹如一枝枝玉兰花悬立于杯中,汤色明亮,叶底鲜绿,香气青幽如玉兰,滋味鲜醇回甜。

        绿玉兰选用高山良种茶树特级芽叶,采用特殊工艺,科学精制而成,是黄山绿茶名苑中一枝别具天姿幽韵的新“花”,它既有饮用、观赏价值,且有防衰保健之功效。该茶于1994年6月荣获北京中国茶叶与陶瓷文化展大会最畅销产品奖。

        54.遂川狗牯脑遂川狗牯脑,产于江西省遂川县汤湖乡的狗牯脑山,该山形似狗头,故所产之茶名曰狗牯脑。该山海拔900米,林木茂密。山内有汤湖、温泉,泉水四时不绝,热气蒸腾,结成浓雾,紧绕全山;土壤腐殖层深厚,土质松软多沙,呈微酸性;年均气温18℃,降水量1558毫米。茶园一年四季都处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芽叶柔嫩,叶面多披白色茸毛。

        采制工艺与茶品特色:春茶多于每年清明前3至5天采摘。先采一芽一叶初展,以叶背多白茸毛的茶尖为原料。制作全系以手工进行,经摊青、拣剔、杀青、初捻、初干、揉条、整条、提毫、干燥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其中杀青工艺是高温、少量:杀青在铁锅中进行,锅温保持150~180℃,制作特级茶每锅投叶量为0.2~0.6公斤,一级为0.3~0.4公斤。炒约4~6分钟,待叶质柔软,毫显茶香时即时出锅。

        整形亦在锅中进行,温度先高后低,用双手轻轻抓炒、揉团提毫,从炒坯至整形共约15分钟。干燥过程是以烘炒结合。

        含水量要求在3~5%时出锅,稍经摊凉,以铁罐盛装密封。成茶叶片细嫩均匀,碧色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柔细软嫩的白绒毫,泡一杯茶,仅需5~7片茶叶,茶汤清澄而略带金黄,味清凉芳醇,经久不绝。据对10月份所采的一芽一、二叶制作的秋茶测定:含多酚类21.45%,水浸出物48.26%,茶生物碱2.88%。

        遂川狗牯脑茶,始制于明代末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清嘉庆元年1796,茶农梁传溢一作梁为镒夫妇,在狗牯山侧的石山梗中开辟茶园数亩,采取祖传的工艺制作的茶叶品质极佳。后来遂川茶商李玉山采用狗牯脑茶树鲜叶制成银针茶,于1915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受到高度评价,并荣获金质奖章和特等奖状,于是遂川狗牯脑便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茶。梁氏的后裔梁德梅,为保护狗牯脑茶的正宗牌号和信誉,进一步扩大销路,以“遂川汤湖上南乡狗牯脑石山茶祖传精制青水发客诸君光顾认清图书为记。梁记兴。”为该茶品商标,遂将其生产的狗牯茶直接销往广东、湖南。1930年获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甲等奖状。1982年在江西省名茶评选会上评为江西省名茶,198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名茶。

        55.普陀山佛茶普陀山佛茶,又称普陀山云雾茶,是我国绿茶类古茶品种之一。产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普陀山。该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环岛约40公里,素有“海天佛国”之称。有以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院为主的建筑群;岛上还有白华山、佛顶山、梅福院、杨柳院、文物馆、西天门、望海亭等名胜古迹,殿宇巍峨,风景壮丽,为游览、朝佛胜地。

        普陀山茶,因其最初由僧侣栽培制作,以茶供佛,故名佛茶。早年佛茶外形似圆非圆,似眉非眉,形似小蝌蚪,故又称凤尾茶。普陀山为丘陵性岛屿,地处我国东海之滨的东端,山丘海拔200米左右,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5℃,年均降水量1187毫米;山丘土壤多为红黄壤土,腐殖丰富,土层肥厚,林木茂盛。

        佛茶制作工艺与品质特色:普陀山茶一年仅采一季春茶,于谷雨前开园,采摘一芽一、二叶初展,经拣剔、摊放、杀青、轻揉捻、炒二青、炒三青、烘干或辉炒干燥等工序,其制作略同洞庭碧螺春。该茶从栽种到采制,特别注重洁净,茶树从不施肥,仅耕除杂草,以草当肥;对炒茶用锅,每炒一次,须刷洗一次。其成品茶,色泽翠绿微黄,茶汤明净,香气清馥,滋味隽永,爽口宜人。

        普陀山种茶,约始于1000年前的唐代,其时佛教正在中国兴盛起来。寺院提倡僧人种茶、制茶,并以茶供佛。僧侣围坐品饮清茶,谈论佛经,客来敬茶,并以茶酬谢施主。据《定海县志》载:“定海之茶,多山谷野产。普陀山者,可愈肺痈血痢,然亦不甚多得。”清康熙、雍正年间,始少量供应朝山香客。清末,由于轮渡通航,香客及游览者大增,从而促进了佛茶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茶园扩展较大,并建立了茶场。1980年以后开始正式对外销售。

        56.湄江茶湄江茶,产于贵州省湄潭县湄江河畔的贵州省国营湄潭茶场。湄江茶属高档扁形绿茶,以其色翠、馥郁、味醇、形美“四绝”而着称于世。

        湄江茶创制于1943年,迄今已有五十年的历史,1954年正式命名为湄江茶,1980年改为湄江翠片,1993年恢复原名——湄江茶。

        湄潭茶场,地处黔北湄潭县城区境内。湄江河沿湄潭县城流经全境。三面环水,山青水秀,两岸茶山连片,素有茶乡的美称。湄江河两岸质地优良,土层深厚肥沃、疏松而湿润,多为酸性或微酸性砂质土壤,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气温在15℃左右,年降雨量在1100~1200毫米,空气清新,云雾缭绕,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热同季,暖湿共节。

        茶园海拔750~1200米,昼夜温差大,加之年日照率较低在35%以下,散射光较多,光和作用平缓,茶叶纤维不致突然变粗变老,较长地保持芽叶柔嫩,有利于茶叶内芳香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维生素、茶多酚等营养物质的形成和聚集。

        湄潭江茶的采制工艺及其成品特色:产品原料采用全国十大名茶品种之一——湄潭苔茶群体品种的鲜嫩芽叶精制而成。该品种具有生长旺盛、节间较长、叶质肥嫩、芽叶肥壮的特点。于每年清明前后5至7天开园采摘,以清明前为最佳;采摘标准为碧绿或黄绿的一芽一叶初展、幼嫩成朵的茶叶。鲜叶要求无机械损伤,鲜嫩匀齐,当天采的鲜叶当天加工完毕。其加工采取手工炒制方法,经摊晾、杀青、理条、摊晾、二炒整形、再摊晾、辉锅磨光定型,再经筛分拣剔、拼配包装等工序。手工操作中有拉、抖、带、拓、摊、磨、压、甩等多种手势,工艺精细,保证了湄江茶的独特风格。其成品茶外形似瓜子仁,平直光滑匀整;色泽翠绿,油润有光;香气清高持久,回甜浓厚;叶底嫩绿微黄明净,匀齐完整;若泡在杯中品饮,一旗一枪,匀嫩成朵,芽叶直立,栩栩如生,别有一番韵致。

        湄江茶为中国名茶之一,产品质量上乘。1986年至1992年连续评为省优质产品;1988年荣获部优产品称号;已撰文编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和《中华食品大全贵州传统食品》等书出版。品名载入《贵州改革开放的十年》一书。湄江茶已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及宾馆饭店,并出口港澳地区。

        57.蒙山甘露蒙山甘露,以蒙山牌为注册商标注:蒙山甘露,与古今名茶蒙顶甘露为同一品种,因生产厂家注册商标不同,故茶名有“山”与“顶”之别,产于四川省名山县蒙山山区——四川省国营名山县茶厂。

        相传,西汉末年甘露寺普慧禅师又称吴理真禅师在蒙山主峰上清种茶树七株,从此蒙山开创了产茶的历史。

        蒙山茶,自古就被视为茶中珍品。唐宋以来有不少诗文赞颂蒙顶茶。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宋代诗人、画家文同①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诗句;明代进士陈绛②引用民谣“扬子江心一作“中”水,蒙山顶上茶”来赞美蒙山茶为茶中珍品。

        蒙山,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自1987年列为四川省十大风景旅游区,与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乐山大佛齐名以来,以其秀丽多姿的风光和悠久而丰富的民族茶文化为特色,已成为海内外游人、客商游览观光,购茶品茗与开展茶文化交流的胜地。名山县人民政府,为发扬和光大祖先给名山人民留下的宝贵遗产——让“蒙山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真正体现产量大、品质优、价格合理的优势,于1994年7月成立了“四川蒙山茶叶集团公司”。国营名山县茶厂,是该公司最大的茶叶生产厂家,主要产品有蒙山黄芽、石花、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蒙山毛峰、春露名茶等各品类的优质名茶。而蒙山甘露,是蒙顶茶传统珍品之一。

        甘露茶的采制工艺:于每年清明前后,采摘鲜嫩匀齐的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叶精制而成。其工艺为:1.三炒:指杀青、炒二青和炒三青;2.三揉:头揉在杀青后进行,以初卷成条为适度,要细心轻揉保护全芽整叶,二揉在炒二青后趁热揉捻,要掌握先轻、中重、后轻的原则,以防芽断叶碎,三揉在全叶紧卷成细条,显毫为适度;3.做型,采取紧团翻滚传统炒法,边炒边搓条,使茶身紧结,炒成八成干时为宜,满显白毫,茶叶含水量降至12~14%为适度;4.初烘含水量达7~8%,适度摊凉后,及时进行复烘,烘至茶含水量达5%时随即下烘笼,趁热装箱。

        蒙山甘露成品茶的特色:条索紧卷多毫,叶嫩芽壮纯整;色泽浅绿油润;汤微黄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蒙山甘露不仅外形秀美,内质也极佳,是蒙山传统名茶中色、香、味、形的统一典型,是名绿茶中之珍品。

        〔笺注〕①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世称石室先生。

        宋代梓潼今四川梓潼人。皇佑仁宗年号之一进士,曾知洋州今陕西省西乡县、湖州。善诗文、工书画、篆、隶、行、草、飞白无不工;善画墨竹,亦善山水、树石、人物、花卉、翎毛。苏东坡赞其梅竹云:“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文而丑,是为三益之友。”着《丹渊集》传世。

        ②陈绛生卒年不详:字用言。明代上虞今属浙江人。世宗嘉靖进士。官至太常卿。仿《论衡》着《山堂随钞》,另着有《金罍子》集。

        58.韶山韶峰韶山韶峰,产于湖南湘潭韶山市毛泽东的故乡——韶山乡茶厂今名已改为“湖南省韶山市茶厂”,是于1968年创制的独具风味的地方名茶。其采制工艺,日臻完善。其制法分杀青、揉捻、初烘、初炒、复炒、复烘等工艺精制而成。

        韶山韶峰,其成品茶外形条索紧圆壮直,锋苗挺秀,银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润;内质香气清香芳郁;汤色清澈,滋味鲜爽;叶底嫩匀,芽叶成朵。

        热情好客的韶山人民,用自己辛勤栽培、精心研制的韶山香茗招待来自国内外瞻仰毛泽东旧居的客人,杯杯芳茶敬佳宾,以表达自己的深情厚意——请您尝尝这杯韶山茶吧!尝尝这茶有多鲜醇,尝尝毛泽东故乡的水有多甜美,人民的情谊有多纯真。

        韶峰茶面市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与好评:机制炒青绿茶、手工制作炒青绿茶于1990年获省优质茶称号;1991年被评为湖南省名茶;同年在“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获一等奖;并相继获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杯奖;省人民政府新技术、新产品创新金杯奖;省农业厅名茶金杯奖。

        59.碧螺春碧螺春,又名洞庭碧螺春,为绿茶中珍品。产于江苏省吴县洞庭东、西山。关于该茶名之来历,清代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五云:“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杀人香’。康熙己卯康熙三十八年,1699,车驾幸太湖,抚臣宋荦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

        ‘碧螺春’。自是地方有司,岁必采办矣。”关于茶名来历除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钦赐之外,亦有传说在明代时已有碧螺春茶名了。又一妙解是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碧螺峰等特点,定命为碧螺春。该茶历史悠久,清代康熙年间,即已成为宫廷贡茶了。

        碧螺春,茶产区洞庭东、西山在吴县西南,万倾碧波的太湖东南部水域,东山为半岛连接陆地;西山则是屹立于太湖之中的岛屿。气候温和,年均气温在15.5℃—16.5℃,降水量在1200~1500毫米,太湖上空,云蒸雾蔚,空气清新湿润,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土质疏松肥沃,实乃天然的宜茶之地。主产区分布于洞庭东山的杨湾、前山的涧桥、俞坞、湖湾与后山的尚绵、屯湾等四个乡的18个村。东山乡尚绵村尚保留一株古茶树,围径36厘米,树幅3米余,高4.5米,树令约300余年。吴县东山镇与西山镇的茶农,具有丰富的培育茶树经验,把茶树与枇杷、杨梅、柑桔等20余种果树相间种植,生态环境协调,桃、李、梅、白果、石榴等果树,既可为茶树挡风蔽雪,掩映骄阳;又能使茶果树根脉相通,枝叶相袭,茶吸果香,花窨茶味——这也许是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花香果味优异品质的奥妙所在。

        采制工艺与茶质:每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茶芽长至1~2厘米时,采摘嫩梢初展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叶的背面密生茸毛,长约500~700微米,肉眼可见。所采的鲜叶越幼嫩,制成干茶后白毫越多,品质越佳。嫩叶经拣剔、杀青、揉捻、搓团、干燥等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一斤干茶约有6万余片嫩叶,分4锅焙炒,每锅约用45分钟。经各道工序精心制作的碧螺春茶,成品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冲泡时应注意先注沸水于杯,稍后再投茶叶于杯,让其徐徐下沉,或用80℃的开水冲泡,茗饮者可在瞬息之间,领略杯中那种雪花飞舞,芽叶舒展,春满晶宫,清香袭人的奇观神韵,那真是赏心悦目,妙不可言!

        碧螺春茶,于1982、1986、1990年商业部分别在长沙、广州与河南信阳市召开的三届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优质名茶。目前国内销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共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