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第一章 生机盎然的常青树——刘英

第一章 生机盎然的常青树——刘英

        

“有特殊任务”



        赣南,于都。

        扩红工作,热火朝天。

        她,是在扩红中踏上征程的。

        1934年9月,当时担任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长的刘英,第二次被派往于都县,担任扩红突击队长。由于刘英第一次在这里“破天荒”地超额完成了扩红计划,于都县的青壮年大都被动员参了军,现在再让她在此扩军,要想完成任务是极为困难的。她,感到有些为难。

        这时,毛泽东正好住在于都指导工作。刘英除了每天晚上向中央组织部长罗迈报告扩红情况外,还常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情况。当毛泽东得知她工作开展得不顺利时,就给她出主意:“干什么事先要打通思想,思想通了,任务就完成得快。”并建议召开全县活动分子会议,宣传战争形势和扩红意义。

        于是,她打消了顾虑,又废寝忘食地投入到扩红工作中……

        然而,此时中央根据地的局势已十分严峻,突围转移已迫在眉睫。一天,毛泽东带了几个警卫员急匆匆地来到县委,他对刘英说:“刘英同志,赶快收拾一下行李,回瑞金去吧!”刘英不解其意,便说:“任务还没有完成,怎能回去呢?”毛泽东又说:“不要紧的,赶快回去吧!”刘英还是不解其意,仍然表示任务没完成,不敢回瑞金去。

        毛泽东见她十分固执,又不便讲清实情,就准备离去。当他走到门口时,又果断地回转头来,几乎用命令的口吻对刘英说:“刘英同志,你一定要回去,有特殊任务!”什么“特殊任务”呢?刘英听了有点纳闷。毛泽东走后不久,她就骑马火速回到了瑞金。

        原来,这个所谓的“特殊任务”,就是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3天之后,她就踏上了漫长的征途。

        开始,她被编在第二纵队,担任司令部巡视员。走了没几天,她又被调到了中央三梯队,担任政治部主任之职,由做群众工作改作政治工作。

        长征之初,天天是夜行军,天天要跋山涉水,人迹罕至之处,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然而,在敌人40万大军分三路围追堵截下,红军没能摆脱被动局面。

        湘江,急流滚滚。敌人在这里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红军全歼于湘江边。这时,前线形势异常吃紧,而部队行动又相当的缓慢。尤其是后勤机关,被不必要的沉重包袱拖住,行动十分不便。有时先头部队已经出发,而后卫部队才刚到宿营地。不少人实在走不动了,瘫倒在地。

        刘英和毛泽东都在军委纵队,宿营时相隔不远。只要有一点时间,她常到那里走走、看看、聊聊。一天,毛泽东见到刘英,就向她了解部队情况。

        刘英便毫无顾忌地将一些实际情况向毛泽东作了反映,特别是部队负载过重的问题。毛泽东听了之后,十分赞同刘英的看法。他对刘英说:“带这么多东西,怎么走得动呢?”

        

从中央秘书长到连指导员



        1935年4月的一天,刘英接到总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写给她的一张纸条。

        纸条上清楚地写道:“刘英同志,决定由你代替邓小平同志的工作,立即到中央队去报到。”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骑马来到总政治部。见到李富春后,首先露出了一脸为难相。接着诉苦道:“我是做群众工作的,当中央秘书长,我可干不了啊。”李富春听了后,便风趣地对她说:“咳!咳!刘英同志,你怎么谦虚起来了呢?”然后,又接着说:“邓小平同志调到前线去了,由你来接任他的工作,你去搞吧,上任后会有人帮助你的。”就这样,刘英便走马上任了。

        刘英风尘仆仆地来到中央队。毛泽东亲切地对她说:“刘英同志,让你到中央队工作,是我提议的。你一个女同志在后梯队还不拖垮了,这里比较适合你的工作,照顾我们几个人,没有多少事。”在中央秘书长的岗位上,刘英的主要任务是:开会作记录,管理中央领导同志的生活,做警卫员的思想工作。在这些事情中,最难管的要算照顾中央领导同志的生活。那时的生活十分艰苦,时常面临断粮的危险。到了毛儿盖后,部队已经快没有粮食吃了,最好的东西就是炒青棵麦,还是按定量分配的,难以吃饱肚子,中央领导同志也是一样。

        有一天晚上,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地图思考问题的毛泽东向刘英请求道:“刘英,能不能弄一把炒麦给我,晚上肚子饿得慌。”刘英赶紧说:“行!行!我去给你弄一点来。”刘英迅速走了出去,但找来找去都找不到,幸亏炊事员那里还剩了一点。她从炊事员那里要了一点炒麦,装进一个小布袋里,交给毛泽东作夜餐。毛泽东从刘英手里接过布袋,抓了一把炒麦,像吃花生米一样,一粒一粒地送进嘴里,嚼得津津有味。

        四川,懋功。中央红军与第四方面军在此会师。但在“北上”还是“南下”问题上,中央与张国焘发生了严重分歧。有一天,毛泽东要去找张国焘谈话,就让刘英跟着去作记录。毛泽东一进屋,就对张国焘风趣他说:“你看,我给你带‘水’来了。”张国焘没有反应过来,就问道:“什么水呀?”毛泽东见他还在纳闷,就笑着对他说:“咦,上贾宝玉不是讲男人是泥巴做的,女人是水做的嘛!”张国焘顿时笑了起来,紧张的气氛便缓和了下来。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为了加强红四方面军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央把少共中央局的干部集中了起来,临时组成了中央工作队,由凯丰负责带到红四方面军工作。因工作需要,刘英也调到了中央工作队。

        翻过茫茫的草地后,部队来到巴西进行休整,但谁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处在危险之中。有一天深夜,凯丰急促地把刘英他们叫醒,让他们通知部队赶快出发,并提出了“三不”要求:即不准讲话,不准点火把,不准掉队。

        他们一口气跑了10多里路,到了一个小山坡才停了下来。就在这时候,张闻天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对大家说:“张国焘搞分裂,企图挟持中央南下,我们要赶快脱离危险地带,坚持北上。”在这种情况下,刘英又回到了中央队。

        这时,中央秘书长已由吴亮平担任,刘英就被任命为指导员。在险恶的环境中,这位女红军干部表现出极大的乐观和坚韧。

        征途中,她跟随部队,摆脱敌人重兵围追堵截,巧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抢夺沪定桥……一路上,精神总是那样的振奋。睡觉时,她不脱衣服,不松绑腿,头上长满了虱子;然而,她还乐融融地与大家开着玩笑。

        一次,爬雪山时,她遇到极大困难。从山脚往上望去,一片白色的世界,闪耀着刺目的光芒。刘英领了2个干辣椒,喝了一碗辣椒水,就跟着队伍开始爬山。山路崎岖陡峭,先头部队用刺刀在冰雪上挖出一个一个踏脚坑,为后续部队开路。但人踏多了,坑变得滑溜滑溜的,一不小心就可能滑到百丈雪谷中。刘英穿着草鞋,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有时积雪陷没了膝盖。尽管自己行走已十分困难,但她还是不时地照看着周围的战士。雪山上,乌云压顶,狂风怒吼,雪团被卷得漫天翻滚。刘英他们都穿着极为单薄的衣服,冻得浑身哆嗦,好像血液都被凝结似的。最要命的是空气越来越稀薄,胸口上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被逼得透不过气来。刘英张着嘴呼哧呼味地大口呼吸着,每走一步都要使出很大的劲来。但是,一过雪山,还没有顾得上休息,她又极有兴致地与人交流起拉着骡子尾巴上山的经验了。

        

征途中喜结良缘



        在一间极为普通的民房里,刘英和张闻天结合了。

        其实,人人都有一种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本能。革命者不是苦行僧,即使在艰苦的战争年代。

        在中央苏区时,参加革命工作的女同志不是很多。刘英,这个面目秀丽、天生活泼、能干泼辣的姑娘,当然是不少人追求的目标。但是,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顾及自己的婚事。况且,在战争环境中,她害怕结婚怀孕后,不能行军打仗,影响工作。于是,她婉言谢绝了不少追求的同志,直至30岁还是单身独居。

        然而,“无意插柳柳成荫”。刘英与张闻天的革命良缘,可称得上是“天作之合”。

        早在莫斯科学习时,刘英就认识了张闻天。那时,张闻天是刘英的教员,他们有着师生之谊。

        刘英来到瑞金后,她与张闻天经常见面。当时,瑞金的物质生活相当艰苦,但革命者大多是乐天派。在他们苦得难忍时,也会想点办法来消遣一下。

        晚上,他们经常举行精神会餐:吹牛皮。湖南人讲湖南的名菜色香味俱全,四川人讲四川的菜好得呱呱叫,广东人讲广东菜如何讲究……

        刘英从上海来瑞金不久,一天,他们就不客气地合伙打了刘英一次“土豪”。发起人,就是张闻天。当时,刘英正在瑞金几里路外的少共中央机关工作,突然接到张闻天打来的电话:悠克那(刘英的俄文名),你回来一下,大家决定今天打你的“土豪”。

        原来,刘英刚从上海来,还剩些路费。接到张闻天的电话后,她就骑马回到了中央局准备请客。路上,遇见了邓颖超。邓大姐对刘英说:“今晚我要值班去不了啦,你给我一块钱,我买双胶鞋穿。”刘英给了邓颖超一块钱后,就与张闻天、博古、凯丰、刘群仙等人来到瑞金街上的一家小餐馆。坐下后,买了几佯炒菜和炖豆腐,美美地吃了一顿。你看,这些年轻领导人多有人情味!

        就在这些交往中,她与张闻天之间的友谊在不断加深。

        遵义会议后,刘英调任中央秘书长,与张闻天朝夕相处。在艰苦的行军途中,张闻天对她格外关心:他有4个警卫员,就分了1个给刘英;刘英作记录没笔,他就把自己当时最为宝贵的钢笔借给她;他还教刘英做笔记的诀窍,即不要有闻必录,而是简明地记要点,并帮助她整理记录……

        看到他们情投意合,其他中央领导都很高兴,经常开他们的玩笑。他俩虽都有此意,但谁都不想说破。毛泽东就经常引句古诗、讲个典故,进行旁敲侧击,想挑破这层窗户纸。

        张闻天有点学者风度,平时不苟言笑,碰到毛泽东开他玩笑时,总是无力招架,一笑了之。

        一次,部队到达宿营地,中央领导住在一排四间屋里。毛泽东就让刘英住中间一间,让张闻天住西边一间,自己住东边一间,陈云住最边上一间。

        他用开玩笑的口吻对陈云说:“你当督察委员吧,监视他们喽。”过了金沙江,张闻天就采取了主动,要求与刘英结婚。但是,刘英还是没有答应,她怕结婚后怀孕,不仅自己吃苦,还要拖累部队,耽误工作。

        到了瓦窑堡,环境也相对安定了,红军的禁令放开了,没有结婚的红军将士,几乎都在这里找到了伴侣。刘英和张闻天,也在这里结了婚。

        当时,既没有条件举行婚礼,也没有什么东西请客。刘英与张闻天结婚的那天,毛泽东嚷嚷着走进了“新房”:“我不承认,你们没有请客嘛!”这时,张闻天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而刘英却反驳道:“我拿什么请你呀?什么也没有!”在艰苦的岁月中,两位新人就这样成了眷属。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