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古代绘画论文第一节 多姿的世间景象

第一节 多姿的世间景象

        画像石和画像砖是用于墓室建筑的带有图像的大型砖石。画像石在石头上直接雕刻而成,画像砖一般用软坯模印烧制而成。山东、河南、陕西和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最多。

        《弋射、收获画像砖》出土于四川省成都杨子山二号汉墓。此画像砖上部表现狩猎的情景。在美丽的池塘边,有两个猎手正张弓引弦而射,一群野雁冲天飞起,仓皇逃去。池中野鸭也疾速地游向远方。几条大鱼似乎也感到了威胁,摆着尾巴游开。只有池中的秋荷、岸边的树木沐浴在这清秋丽日下,悠然自得。所谓弋射是将系着绳子的箭射出去,然后可以将箭和射中的猎物一起收回。此图在狩猎者的身旁放着收回绳子的器具,可知它描绘的正是这种弋射。弋射者的姿态犹如舞姿,十分优美。一个斜向弯弓,一个将箭头直指头顶上的飞雁,具有此起彼伏的节奏感。汉代的农业经济已经十分发达,狩猎已不是单纯为了谋生的手段,也成了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的一种娱乐活动。这幅弋射图的着眼点是对自然景物和猎趣的亲切描绘。情调轻松,给人以美的享受。

        ,并说:‘汉朝有这样一个美女,现皇帝被困处境危险,打算把她献给单于(匈奴王的称谓)。’阏氏看了画上的美女非常漂亮,深怕再围下去,献出美女,夺去匈奴王对自己的宠爱,不如先主动撤围。于是去找单于说:‘汉朝皇帝有神灵保护,即使得到他们的土地,终归也不能占有。’单于听信了她的话,把围兵撤开一角,刘邦才突围出来。”

        这段记载后来经过剧作家的艺术加工,创造出了许多具体情节,可另当别论。昭君是否因画像远嫁匈奴,给昭君画像的画工究竟是不是毛延寿,史学界仍有争议

        遥想当年壁画之壮观。

        在梁人吴均著的《西京杂记》中还有一段记载,说是汉元帝时(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后宫有许多妃嫔,不能一一见面。元帝便令画工分别为她们画像,然后再按画像上的模样召见。许多妃嫔以金钱贿赂画工,希望能把自己画得漂亮些,好得到皇帝的恩宠。只有王昭君不肯行贿,画工就故意将她画得不美,元帝一次也没有召见过她。后来匈奴人入朝求亲,元帝按画像选定“不美”的王昭君去做匈奴人的阏氏。出行前,元帝召见,见她貌美为宫中之最,且举止娴雅,善于应对,非常后悔。但名分既定,已无法更改。事后,元帝追查画像之原委,盛怒之下,把所有的画工都杀了。其中有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等。他们之中有的善画牛马或飞鸟,有的长于着色,但画人物肖像都不及毛延寿,他们同时被处死,致使京师画坛萧条、冷落。

        著名的武氏祠画像石,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在山东嘉祥城南武宅山发掘出土。乃东汉武氏家族墓前的石祠。共有四个石室,刻有50多幅构图完整的画面。有历史故事、帝王画像、远古神话以及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景象。如《车骑庖厨图》,画面分三层,首层为宾主对坐宴饮闲谈;中层为车骑出行;下层为庖厨中的情景:有的抓鸡,有的宰牛,有的烧火,有的淘米。架上还悬挂着酱鸭、熏鱼、牛头、牛腿,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所有画面全部阳刻,即将形象轮廓以外的空间铲低,使人物部分凸露出来,然后在面部和衣褶之间用阴线刻画局部,形成一种造型精确又具装饰意趣的独特风格。据武氏祠碑记可知,这些作品是孟孚、李丁卯、改卫等石工镌刻的。

        在众多汉墓壁画中,规模较大、保存最好、内容最丰富的是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一号汉墓壁画。发现于1971年,总面积100余平方米。主要描绘墓主人从“举孝廉”到“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的仕途生涯。有庞大的车骑队列、豪华的县城府舍、众多的历史人物、丰富多采的生活场景及边塞各少数民族的地方风俗等。场面宏大,情节跌宕,结构复杂,布局缜密。其中的《百戏图》表现墓主人观看杂技的情形。在乐队的伴奏下,表演者臂系红带,有的束髻,有的赤膊,表演着跳丸、飞剑、舞轮、倒立、爬杆等技艺,各具姿态。不仅反映了汉代杂技艺术状貌,也充满了生活情趣。它们画在砖壁抹出的石灰底子上。一般先着色,后用墨线勾勒,也有的只用单线勾描或直接用色染画而成。造型生动、洗练,用笔质朴简率,着色厚重和谐。在单纯、简洁、稚拙的形式中表现出运动、力量和速度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