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古代水利四大工程第五节 连缀河北诸水的五渠

第五节 连缀河北诸水的五渠

        河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北面,太行山之东,燕山以南,东临渤海。这里河流纵横,水道众多。南部多黄河故道,由西南流向东北;中部之水多为西东流向,源出大行山;北部诸河为北南流向,发源燕山。它们都流入渤海,流短水少,不便航运。不过,如能在各河之间凿渠沟通,将它们连缀起来,水源得到调剂和集中,航运效益便会大大提高。东汉末年,曹操从政治军事的需要出发,为改进这里的水上交通,做了许多工作,先后凿成白沟、平虏、泉州、新河、利漕等五条水道。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虽打败了袁绍,但绍子袁尚仍盘据邺城(今河北磁县东南),负隅顽抗。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亲领大军渡河北征。从军运需要出发,他在河北首先建成了一条名为白沟的运河。白沟的主要工程之一,是筑堰逼淇水北流。古淇水即今淇河,发源于太行山,东南流向,分两道注入黄河。因此筑有大小二堰。小堰用石材建成,人称石堰,主要目的是堵塞小河,将全部淇水集中于正流。大堰叫枋堰,建于淇水正流入河处不远,这是一条木、铁、石参用,以大枋木为主的拦河大坝。淇水水量欠丰,不能像灵渠在海洋河上那样建分水工程,只能堵住全部淇水,使其北流。因此,河船入沟,沟船入河,都必须盘坝,将货物从船上卸下,拉空船沿坝的斜坡过坝,再将货物装船,继续航行。另一工程是在枋堰北面穿渠,引淇水进入另一自然河道白沟。白沟下接黄河故道古清河,清河北到今天津境,与沱河(滹〔hu乎〕沱河)会合。这样,白沟工程虽有盘坝之劳,但毕竟改善了黄河南北的水运。

        袁尚被曹操击败后,投奔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图谋卷土重来。为了根除后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北伐乌桓。在进军过程中,他命令董昭负责组织力量施工,相继凿成平虏、泉州、新河三条运粮渠道,开辟了通向辽西的水路。平虏渠在今天津市静海县境内,南起沱水,北到泒〔gu孤〕水。泒水下游,大体上就是后来大清河的入海河段。泉州渠是沟通泒水下游与鲍丘水(潮白河)的渠道,由于它位于泉州县(治所在今武清县西南)境内而得名。新河西起鲍丘水,经过今唐山境内,东接濡〔ru如〕水。濡水就是今天的滦河。这三条渠道,特别是后两条,大概由于军马倥偬,而冀东又多沼泽,施工困难,工程粗糙,实际上并未发挥作用。

        如果说上述四渠的穿凿,主要是由于军事上需要的话,开利漕渠则不同,主要是从政治需要出发的。邺城北控河北平原,南联中原腹地,地位重要,本是袁绍、袁尚父子的大本营。曹操消灭袁氏势力后,将自己的政治中心由许都(今河南许昌市)北迁于此。因此,他很重视对邺城的建设。发展这里的水路交通,兴建利漕渠,便是其中一个方面。它凿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以漳水为水源,经邺城,向东到馆陶县西南,与白沟衔接。白沟是当时河北地区重要的水上交通线,利漕渠凿成后,邺城因有白沟之利,对幽燕中北部的控制,和对黄河以南的联系,都大大加强。由于漳水水量比较丰富,还因为增加了水源,使白沟的航道更为通畅。除以上五渠外,曹魏时又开白马渠,沟通沱水和漳水。

        经过千百年的努力,到两汉时,我国的运河工程已经取得很大成就,它东起沿海地区,西到关中,南起湘桂,北到幽燕,都有运道可通。它对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边疆地区的开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都有重大作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