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古代园林可分为哪三大类型第五节 古代园林的植物配置

第五节 古代园林的植物配置

        园林的林字,包括树木花草,园林中的植物,绝不可少,可以说,没有这些植物在园中进行着不间断的新陈代谢,只能是一座死园,或者就不成其为园。但虽有花草树木,如果配置不当,没有章法,又不施以修剪汰除,那便成了一座荒园。

        古代园林,随着地域的不同,植物品类也有所区别。同样,不同性质的园林,也有着不同的绿化手法和风格。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有别,岭南的私家园林与江南的私家园林也有所不同。在长期造园实践中,人们对植物品种的选择,已经在适应地形,与不同性质建筑的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水边植柳,间种桃花,杭州西湖的苏堤,北京昆明湖的西堤,扬州瘦西湖的长堤春柳,花木与环境配合都恰到好处。每当春日,桃红柳绿,都是一幅春回大地的画面。要得到山林的野趣,就要追求“杂树参天”、“繁华覆地”的效果。这里覆地的繁花,当指的是野花。再有就是小院栽植梧桐,佛殿前种植银杏,山上栽植松柏等等。但是有一些植物品种是被园林所偏爱的。这里先说岁寒三友松、竹、梅。

        松树的品种很多,常青、耐寒、长寿是松的共性,在某种程度上,松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园林中的松,尤其是古松,是其珍品。以松为景的很多,光避暑山庄内就有万壑松风、松云峡、松林峪、松鹤斋等景区。杭州西湖有万松岭、瘦西湖有万松叠翠,这些都是以松为名、以松成景的松林景致。现存古代园林的古松,有的知名度很高,如北海团城上的遮荫侯,是乾隆皇帝命的名,迄今200多年,它仍然枝繁叶茂,为游客遮挡烈日。在离它不远处,还有一株被乾隆封名为白袍将军的白皮松,是金代种植的,有800年的历史,至今,这位白袍将军仍站在团城的城堞后面,是北京城市中心少有的街景。在寺庙园林中,北京戒台寺以松树著称,有活动松、卧龙松、自在松、九龙松等名松。在皇家园林中,松树更是突出的树种。像颐和园、香山静宜园,都以松树造景。颐和园后山中御路两侧的松树,都种于200多年前的乾隆年间,沿途偃、仰、俯、直,神态各异,苍古可爱,是园中赏不厌、看不够的佳景。在私家园林中松树相对栽种较少,古松更是凤毛麟角。

        说到松,得顺便介绍一下柏树。俗话说松柏常青,其实柏树年龄更长久。古代园林中,特别是寺庙园林中的柏树,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就很多。太原晋祠中有一株周柏,传为周公手植。其他如北京天坛、中山公园和紫禁城御花园内的柏树,都有数百年至1000年的历史。

        松柏都以古为名贵,竹却以新竹为佳妙,所有类型的园林都钟爱竹。扬州个园的园名源于“竹”字的半边,园中也多植竹。寺庙园林也种竹,多种紫竹。竹子的品种极多,一般园林中的墙根,假山的坡脚多种矮生的箬〔ruò弱〕竹。点景又多以竹梢枝叶探出墙头,有藏有露。俗话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篇题画短文,摘录如下: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筍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

        在观赏方面,竹子的好处,在这篇短文中摆得很全了。此外,竹子的好处还在于宜山宜水,容易成活,容易成林,也容易更新。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萧萧淅沥竹声的诗情,确实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美景。在私家园林中,曲径通幽的景致,多半由竹林中的石子路来表现,而杭州西湖的云栖竹径一景所呈现的“万竿绿竹影参天,九曲山溪咽细泉”的画面,又是一种雄秀幽深的情调。以竹造景,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三竿两竿,一丛几丛,与各种景物巧妙搭配,都能构成园中的点景小品,与花与石、与泉流与曲径、与粉墙与漏窗、与檐与阶、与松柏与桃柳、与风与雪、与露与月都能组成画幅,竹是最理想的园林植物。

        梅花是园林内又一种受到古代造园家喜爱的植物,但是在北方的园林里,露地却看不到它的踪影,在南方的园林里,梅和竹一样是少不了的点缀。在汉代的上林苑中就有紫花梅、同心梅、紫蒂梅等等供观赏的梅,直至近代的无锡梅园,更是满山种梅数千株,并以梅名园。

        在民族文化的宝库中,以梅为主题的画,以梅为主题的诗,比比皆是。要是说松竹,习惯用它们比喻人的高风亮节,那么,梅就经常用来颂扬人的铮铮傲骨。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在更高的层次里,是人化了的,松竹梅除去它们挺秀的姿影,芬芳的气息,还能勾起许多人生哲理的解析,使人在精神上产生共鸣。

        园林中常见的春季的花卉是牡丹、芍药、玉兰、西府海棠、绣球、迎春、木香、山桃。夏季里有广玉兰、荷花、睡莲、石榴花、玉簪花、栀子花、茉莉花。秋天里有菊花、桂花、木蓉。冬天里有腊梅、水仙。中国园林的四季,色彩斑斓,清香馥郁。“霜叶红于二月花”,园林秋景的红叶,给一年一度的秋游,创造了一个最好的去处,全国园林以红叶著称的景点有北京香山、东北的千山、南京的栖霞山、湖南的岳麓山、苏州的天平山。它们随着大雁南飞的翅影,依次呈现出蔚为壮观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盛景。即使在空间有限的私家园林中,一两株红枫,七八株盆菊,也能把这个秋色不失时机地点画出来。

        春花秋实,园林的四季景色,多半由植物的代序来完成,所以在布置栽种时,要认真选择品种,要精心品定位置,还要周详地考虑到诗情画意中习惯的配景。如陶潜的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余年来,园林的篱边多要点缀菊花。另一些是因为生态的需要,如紫藤要立架,牡丹花盛开时要搭棚遮荫。“开到荼(上艹下縻)花事了”的荼(上艹下縻)〔túmí 途迷〕是晚春初夏的花卉,属蔷薇科,枝干修长柔弱,须要扶持,有牵到墙上的,有立架的,还有依倚山石的,在春天的繁盛花事将要终了之时,璀璨的荼(上艹下縻)便成了园林中一时的宠儿。

        夏季的荷花是水生植物,但除去皇家园林的池面宽阔可以栽种,寺庙园林的宗教色彩有情理之需要外,在私家园林中很少将荷花直接栽种在水池之中,而多数是收集珍贵品种用缸养植,甚至经培植而育出微型化的碗莲以供欣赏。历史上有过这样的记载:某园主宴客,客人要通过一座干涸的水池到达宴厅,待到宴毕辞出,再经过那座水池时,不但满池漪澜,而且亭亭玉立的荷花,聚散有致地分布在水面上,使得宾客们惊叹不已。这个近于魔术的园林故事,要再现并不难,只须将事先备好的缸养荷花放入池底,然后放水入池,漫过缸口,便取得这个效果。可见园林对植物造景生情的应用,已具有相当高妙的手段。传说始于唐代女皇武则天的冬季烘熏牡丹的传统技艺,至今还被用来点缀园林,北京中山公园内唐花坞的建造,便有着这种意思。现在,四时的花卉集于一时开放,早已不限于牡丹了。中国古代园林的植物园艺技术,在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同时,还在不断改造自然,人化自然。在人化的自然方面,我们特别要介绍一下属于园林范畴的盆景艺术。

        盆景,据考证始于唐代,是由插花、盆栽发展而来的。园林艺术是以自然山水景物为蓝本的,盆景艺术也是自然的摹仿、浓缩、提炼,它比园林更精微。盆景艺术是中国园林艺术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它又能独自占有一席位置。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盆景,特别是以植物为材料的树桩盆景,是古代园丁充分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按照主观愿望,控制生长,进行艺术加工的产物。盆景的出现,使植物露天造景,进入厅堂装饰成为可能,同时它也是室外绿化进入室内的主要手段,是植物的移动观赏。具有1000多年的盆景术,发展到现代,仍然生机盎然,流派纷呈,并且不断有新的风格产生,优秀的作品问世。盆景艺术在历史上就已东传日本,近代又西传欧美,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盆景有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型。树桩盆景现在存活于世的,有明代遗物,至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一棵植物在盆中生长300多年,要经过多少代人的养护管理,稍有疏忽,如断水、缺肥,便不能存活,就从这一点来看,盆景也是值得园艺家们十分珍爱的。

        盆景的流派很多,其中扬州一带传统的风格是以松柏榆杨(黄杨)为主要创作材料,不管是什么树种的松,成型后的姿态,都像一株小中见大的松树,在矮小中要显出苍老古朴的气势。尤其黄杨盆景,主干高不过数寸,枝干却远伸盆外,用棕丝绑扎成一片片平整的树冠,叫做云片,所谓“一寸三弯,缩龙成寸”就是指的这种难度很大的盆景制作技术。这种控制生长、人为地造出型态的盆景,比起其他流派自由舒展的盆景来,是刻板了些,缺乏生气,但是它作为园林厅堂内的陈设,却与室内的环境异常协调合拍。同时,它又是有生命的活物。为了达到这种协调,陈放在几案上的盆景,还要有一个几座,架设在盆案之间,形成过渡。自由舒展,趋于自然的盆景适合在园林庭院中陈放,与四周的露地栽植的花木,层次分明,相得益彰。

        花木能够离开园林,园林却离不开花木。“园”这个字,最早指的是果园。园林中观果的植物种植,也非常普遍,同样起到点景、点境、点时、点色的观赏效果。舒花布实,尤其是金秋时节,丹柿、红枣、木瓜、山楂、苹果,从初秋到深秋,以至进入霜期的冬日,它们往往仍然挂在枝头,垂在檐下,倒映在假山之畔的水池里,装点着园林的美。在南方的庭院,更有那南天竺一穗穗红豆,璨若珊瑚,珠光宝气,在霜雪中闪烁。使寂寞的园林之冬,透出春天的生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