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股市最新消息今天城市化进程引发消费需求的质变

城市化进程引发消费需求的质变

        世界历史表明,工业化过程也是城市化进程,经济现代化就是依托这两个过程来实现的。这两个过程之所以不可分割,是因为工业化创造的现代消费品是面向城市人口的,而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分工要求,也只有在城市体系中才能顺利实现。所以,工业化要以城市化为基础,城市化要靠工业化来推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

        城市化创造需求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城市化会引发大规模的投资需求。具体包括:一是会引发生产性投资,从而为转入城市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二是会引发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如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垃圾和污染物处理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满足城市人口生活的基本需要,也为现代消费品进入居民消费领域,提供了条件。例如,目前中国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是农村的11倍,因为洗衣机、热水器等产品有城市中发达的给排水和电力体系作为依托才得以普及。这也是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基本家电在城乡之间的普及率能相差2~4倍的根本原因。至于轿车进入居民家庭,更是需要具备达的道路条件。三是会引发房地产投资,以满足城市人口的居住需求和工商企业的发展需求。从住宅投资规模看,由于城市住房比农村要讲究,地价也高,所以根据2009年资料,中国的城市住宅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3,但人均住房投资却大约是同年农村人均住房投资的12倍。从2003~2009年的投资情况粗略计算,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大约会多出50万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城市化会引发更多的消费需求。城市人口的收入远高于农村人口的收入,自然有更高的消费能力。此外,即便是现代农村,仍保留了很多自然经济的痕迹,许多消费品是自给自足的。从统计资料看,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中有超过40%的消费品不是通过现金购买的,直到2010年,全国农村平均仍有14.1%的消费品不是通过现金购买的。所以城市人口比重的提升,会带来消费总量的增长。

        第三,服务业的发展也与城市规模的扩张密不可分。城市工业体系的发展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服务体系,如流通与通信服务体系、金融与法律服务体系、劳动力市场与交易体系等。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离不开商业服务与医疗、娱乐等的服务业的发展。而在农村,由于受到人口聚集程度和收入水平的限制,这些服务业缺乏发展空间。

        由于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乃至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延续了工业化超前而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就形成了独特的经济结构。从产出水平看,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可以满足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群体的消费需求;但从需求水平看,由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导致国内需求总规模与供给总规模严重不对称,由此形成了社会经济总量循环过程中的巨大断层。这也是中国储蓄率长期过高,以至于不得不长期过度依赖外需的原因之一。

        在当代中国,收入差距拉大是导致过度储蓄和产能过剩的基本原因,但收入差距既表现在人群之间,也表现在城乡之间,例如城乡人均入差距1978年为2.68倍,到2009年已上升到3.31倍。经济学理论表明,居民储蓄水平是随收入水平上升而不断提高的。2009年,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是77%,而城市居民人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是67%,这说明,城市家庭储蓄水平比农村家庭储蓄水平要高出10个百分点。城市人口虽然不是主体,但因为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倍以上,占有超过70%的居民总收入,城市人口的储蓄能力强就导致了过高储蓄率的发生,相应抑制了消费总量与供给总量的平衡,由此引发了产能过剩。

        如果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则工业化超前而城市化滞后就必然导致内需长期受到限制。所以调整城乡人口比例,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大大拉动内需,从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更加协调。

        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处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平均城市化率应该在55%左右,在人口稠密的东亚地区,这个比例则为75%左右,而服务业的贡献率在50%左右。200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46.6%,服务业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城市化率和服务业的贡献率还比较低,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未来中国城市化率提高的潜力巨大。如果把中国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到2/3,即从目前的6亿增加到9亿,使服务业的贡献率提升到50%,中国经济增长创造的内需将是长期的。

        此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延伸,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它对刺激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人口消费、带动民间投资、积极扩大内需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也将带动房地产、餐饮等多个行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处在什么阶段?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从1980年的7.9%提高到2009年的46.6%还多,拥有6.2亿城镇人口,形成建制城市655座。但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也就是说,多数人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例如,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全世界平均城市化率是55%,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率是85%。

        中国当前的物质基础可以保证70%的人口转为城市人口,但却只有46.6%的城市人口。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只有加速城市化才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如果以50平方米大小的房屋面积计算,农转非每年完成1%,就需要租售住房700万套。如此一来,即使中国年出口率为0,也可以保证国内生产总值每年10%的增长率。

        此外,按照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趋势,到2025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6%,城镇人口将超过9亿人,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消费增量足以创造出相当于2009年德国市场总规模的新市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每年有1300万人口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来工作和生活,预计到2020年,将有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显然,中国城市化将是世界城市化史上规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

        中国正进入城市化从局部突破到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原因是:第一,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将全面推进,并且重点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如,以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为代表的中部六大城市群正在全面推进;成都、重庆等西部城市群的发展相当快,将拉动西部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连接东部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重要接口;第二,在大中城市加快发展的同时,将呈现大城市群、城市化、省直管县等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将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以服务业为主体的消费型城市的兴起,将成为中国城市化的趋势,而城乡一体化是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中,住房建设的重心将从沿海大城市转移出来,投向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城市,这将为中西部地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创造机遇,因为中西部有些地区的城市化率还不到20%。

        推动城市化进程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通过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使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在城镇落户,这样的城市化进程将增加农民对城市住房的需求,也势必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推动城市化进程也将促进城市间的竞争,继而成为新阶段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如果说过去30多年区域间的竞争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长足增长,那么,未来10年,城市间的竞争将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增添新的活力。

        未来,如果把中国城市人口的比重提升到2/3,即从现在的6亿增加到9亿,中国服务业的比重将提升到50%甚至更高。届时,中国过去多少年来一直在探讨的拉动内需的问题,可望从根本上解决。以城市化为导向的经济振兴,可望在未来10年产生超过225万亿元的投资规模,由此消费需求与服务业需求的增长将前景无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