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教育有问题为什么不改外表光鲜的研究生教育内溃性危机

外表光鲜的研究生教育内溃性危机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曾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7730人参与,其中在读或已毕业研究生4865人。调查显示,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硕士研究生不值;读过研的受访者中,35.6%的人表示后悔。对于这个调查结果,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教授们,不会感到舒服,当然他们可以祭起采样、统计、回归之类的科学大旗,质疑其可靠性,甚至由有关部门出面,弄一个针锋相对的调查,给自己遮一下丑,但是,如果这些人拿出良心来,扪心自问,应该知道,这个结果是真实的,实际的研究生教育状况,只能比这更糟。由于研究生教育的大头在高校,因此,下面我主要谈大学。

        其实,无论从数据还是从大学的现场看,现在的大学研究生教育,相当亮丽光鲜,人数众多,几年就翻了几番,2006年在校研究生数量已达110.5万,比上年的97.9万,增加了12.88%,就这还是在考研热降温的前提下的结果,跟本科生规模一样,我们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而且学校的大楼盖得都很漂亮、很宏伟,楼里的设备,也相当先进,就连某些社会科学的学科,也建起了实验室、计算机室,像我所在的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居然还有模拟联合国辩论的专有试验室,据说,进去一看,里面一堆的设备和耳机,不知道是不是装上了同声传译机器。

        漂亮的大楼和先进的设备。但是里面受教育的研究生,却怨声载道,感到满意的人少。中青报和新浪网的调查,忘了一项,即追问那些对研究生教育感到满意的人,他们的受教育的动机,其实,在这些人中间,绝大部分人是压根就没打算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得到什么的,他们接受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无非是为了得到一个文凭。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大学乃至研究生教育,最对只求文凭者的口味,这些人相当多属于在职生,没有毕业找工作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读研,就是为自己镀层金,以便于今后的升迁,由于他们在职,甚至学习期间也不脱产,因此,教育环节越是马虎、便于通过,就越是有利。

        但对于按正常程序考上来、期望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更上一层楼的学生而言,研究生教育,很难令他们满意,不仅不满意,甚至在私下议论和网上论坛的匿名发言中,充斥了对学校和导师的怨恨。

        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首先跟这几年大学的“大跃进”有关。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自1998年以来,经过几年跨越式的发展,中国的大学在校生规模,已经实现了赶英超美,登上了世界第一的最高位。这种教育行政部门赖以自豪的速度,也有研究生教育的贡献。据统计,1998年,全国研究生在校生数量为72508,到2004年,已达819804,年增幅达26.62%,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比如西部一些高校,2006年的研究生扩招,达到40%。

        数字出干部,这是中国特色政绩观的特色表现。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尤其突出。只是,这里的数字,仅仅是数量。而研究生招生的数量,又是大学当局最喜欢的数字之一,因为这个数字,不仅代表着学校的规模,还标志着学校的档次,标志着学校在整个的官方大学排行榜上的位置。几乎任何一个大学的负责人,在对外介绍自己大学的时候,都会如数家珍地列举自己的学校有多少个博士点、多少个硕士点、多少个一级学科(表明可以自己设置博士点)、多少个重点学科(表明可以增加可以带博士的教授名额),他们不仅在国内如此炫耀,到了国外也这样夸耀,全然不担心人家笑话,说明这些“点”以及相关的研究生数量的多寡,作为一种政绩观念,已经深入我们的大学当家人的骨髓。同样,对于那些档次低一些的大学而言,有硕士点是上了一个台阶的标志,如果连博士点都有了,那么学校的校长,大可以告慰自己的祖宗了,下一步,就该争取一级学科和重点学科了,有了这个资格,或者说上了这个台阶,就可以放手大招特招研究生了,也意味着,学校里所有的教授,在名片上都可以印上“博士生导师”五个字,这在中国大学里,意味着最高的荣誉。

        如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各个大学如此痴迷于各种“点”和一级学科和重点学科的评审,每到评审时节,大家各显神通,“跑部钱进”,甚至上级下死命令,不惜代价,也要拿到。害得教育部每年强调要严控审批博士点和硕士点,但是“点”还是不可遏制地增加。也就是说,各个学校,对于研究生扩招,甚至比本专科学生的扩招,还要有积极性。学校和老师有积极性,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也很有积极性,由于扩招,本科生太多,社会评价贬值,于是大家升一级,竞相考研,对于很多人来说,实际上是把研究生当成了过去的本科。

        研究生数量以每年25%以上的增幅增加,即使学校的基础很好,也难以承受,更何况,我们的大学经过“文革”的长期破坏,在大幅度扩招之前,还没有恢复元气,而扩招带来的大学合并、盲目扩张等结构性问题,事实上又加重了大学的内伤,即便没有目前高校系统那种华而不实的指标评价体系,大学都很难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然而,各个大学竞相拼指标的恶性竞争,把80%以上的精力,都投放到争课题、争项目、争博士点、硕士点、一级学科和重点学科以及重点学科研究基地上面,研究生的教学培养,各个大学基本上处于无为而治的状态,随意性很强。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化程度就不高,我们现在基本上是所谓的严进宽出制,只要考进来,差不多都能毕业,而且是按学制时间毕业,博士生三年,硕士生三年或者两年,如果哪个导师胆敢给他的学生论文枪毙了的话,多半会引起轩然大波,即便只是让学生延期毕业,学校方面也不鼓励,博士生只要过了三年,学校就不再提供住宿。在西方发达国家,博士生资格考试,一般要布置上百本书,在这些书中随意出题,考试要经过几个环节,一考要经过十几个小时,考出来,学生就像脱层皮,然而,在我们这里的某些学校,这个取得博士候选人资格的关键环节,几乎变成师生之间互相吹捧的联欢,学生一点压力都没有。硕士研究生有的学校两年,有的学校三年,但是无论两年三年,都要求交论文,三年制的学生交论文,时间还勉强够,两年制也交,明显时间不够,但学校也没有相应的对策,反正都得走程序,论文质量保证不了,就没有人管了。最可恶的是,几乎每个大学,都要求研究生(有的只要求博士生)毕业之前,要交两篇核心期刊论文,否则不许答辩,在如此短短时间内(一般都是两三年),即使是学术上很有积累的人,写出合格的论文,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何况这些学生,多数是学术上的新手,写不出来,就只好抄,学术期刊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需要,也大开方便之门,收费发表,只要交足了钱,就能发表,期刊个个养得肥肥的。其实,学校的这种无理要求,无非是发动群众“土法炼钢”,利用学生增加本学校的发表数量。

        不用问,研究生教育出问题,带研究生的导师,责任也相当大。说起来,我们的大学都在鼓吹培养大师,但是实际上大家只热衷于盖大楼,别说大师,连中师、小师也没有。严格地说,现在合格的导师很少,多半属于这样几种类型:一是老板型,学生招进来,就给他当雇工;一是放羊型,学生招进来,不闻不问,到毕业也见不到几面;一是护犊型,对学生不错,只是学业上的指导有限,不许别人批评自己的学生,论文无论好坏,都不能说。当然,也存在综合型的,即上述毛病都有者。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学,都不可能在如此短短时间内,培养出能够适应我们扩招需求的导师来,除非我们大规模引进,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大学掏空。

        严酷的现实是,现在的大学体制,凡是认真老实做学问的人,往往被边缘化,活跃在上面的教授们,即使从前做过学问,现在也不做了,出国多,开会多,成果也多,但垃圾更多。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大学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已经处在信用破产的边缘,只是因为国人的多数没有这个条件,去用脚投票,但是多数的研究生,在心里和嘴上已经给我们的高等教育,投了否定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