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经济史pdf十二、唐代主要流通之货币

十二、唐代主要流通之货币

        唐高祖武德四年以前,仍行使隋代五铢钱及其他古钱。四年才开始铸造“开元通宝”。其实用“开元”两字并非唐玄宗的开元年号。用“开元”两字是表示唐代铸钱币发端及首创之意。“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秋公羊传》上就有这样的解释。铸钱上的“开元通宝”四字,文字精美,相传为当时大书法家欧阳询所写,世称“欧体”。由于“开元”不是年号,所以也可读作“开通元宝”。

        开元通宝发行后,甚受民间欢迎,因为大小轻重适宜。《旧唐书·食货志》说:“议者以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

        开元通宝是在洛、并、幽、益、桂五州设铸钱监。此钱仿照北魏及隋的五铢钱形制。“径八分,重二铢四。”每十文重一两。1000枚共重六斤四两,亦即千钱百两。每文重一钱,后代不再称铢分,而称一钱。此种十进制的衡法,即十文重一两,每文称一钱。清代的库平一钱,即与开元通宝的一文重量相等。直到五代,仍行使开元通宝。以后国外如高丽、安南等国,均使用此种仿唐钱币。后代亦将此钱的重量作为标准,直到清代因袭不变。

        但实际上亦有稍重的开元钱,已超过《唐六典》所说的1000枚重六斤四两,成为1000枚重七斤了。

        “开元通宝”是唐代鼓铸时间最久、数量最多的常规钱,即使到今天,亦常能见到。据唐史所记载,唐代尚鼓铸过两种钱币,一种是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所铸的“乾封泉宝”。此乃为正式年号钱。每枚当开元钱十文,径一寸,重二铢六分,即一钱一分略多,比开元钱略重而已。但此种钱因不足值,以一枚当十枚开元钱用,百姓并不欢迎改制。因此事实上通货贬值,造成物价上涨。政府不得已修改钱法,准许民间可同时使用“开元通宝”和“乾封泉宝”两种钱。而后者一年后就停铸了,因此又恢复了开元通宝的流通和使用。

        唐代盗铸私钱的很多,当局定出了严厉的刑法,如《新唐书·食货志》记载:“永淳元年,私铸者抵死,邻、保、里、坊、村正皆从坐。”虽然出之以死刑,但仍无济于事。于是当局劝喻人民慎于鉴别真伪,将样板公布于市中,让人民知所识别。

        唐代另一种较重要的钱币,铸造于唐肃宗时期。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因经费不给,铸钱使第五琦铸造“乾元重宝”钱。“乾元”是肃宗的年号,政府当时规定此钱每文当开元通宝十文,直径一寸,重二铢六分,即每枚重一钱一分略多。当局本来准备一年后用来取代开元通宝,但由于此钱一枚是开元钱的十枚,但重量只比开元钱重了十分之一略多,很明显是不足值,故民间并不欢迎改制,因此,一年后停铸此种新币,恢复了开元通宝的合法流通。

        乾元二年因国库存钱不足,国家财政拮据,又新铸一种“乾元重宝”,又名“重轮钱”。每枚当50枚“开元通宝”。说起“重宝”二字,大有来历,原来东晋孝武帝的诏书中曾说:“钱,国之重宝。”贾谊的《过秦论》中也提及“重宝”二字。但事实上此种“乾元重宝”重量仅是每枚一钱六分,却要当50枚开元通宝用。此种不足值的虚钱,社会上亦不受欢迎。

        同时,政府支付薪俸给官员时,亦用此种乾元重宝,更为官员所不悦。由于此钱币不足值而普遍不受重视,遂造成斗米索钱7000的现象,使持有者大受其害。政府不得已将此种新币宣布贬值。遂在上元元年,由政府宣布,新铸的乾元重宝每枚当30文,而旧有开元通宝和乾元元年铸造的乾元重宝,均每钱当十文用。如此使开元钱与先前铸造的乾元通宝等值,而后造的乾元钱也仅是开元钱的三倍而已。

        上述两种乾元重宝的币值虽然加以改低,但仍不受人民喜爱。至代宗继位后,复将两种乾元重宝贬值。前者一当二文,后者一当三文,三日后每枚仅当作一文用。后来民间将此两种钱熔铸作器皿,不再见于货币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肃宗乾元二年时,河北节度使史思明谋反攻入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年号顺天,自铸“得壹元宝”,后易名“顺天元宝”,钱重一又四分之三钱,但当百钱用,为开元通宝的100倍,可说是一种暂时性的军用钱币,相信不能普遍使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