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经济史pdf一、历代货币制度概览

一、历代货币制度概览

        城乡如何联络,农商如何交流是一大问题,其中货币起了重要作用。中国早期的货币为黄金与钱币。春秋时期未使用货币,战国时期使用黄金与钱币,至清代一直盛行。

        到东汉时,黄金已少用,市上亦不常见。推其原因,自佛教进入中国后,又加上道教等宗教上的需要,因此黄金用于建筑、器物及装饰品上之数量甚大。这是后来只用铜铸钱币的原因。

        自三国以来直至唐代,钱币与实物包括五谷与绢同时使用。

        中国的钱币,汉武帝时开始用五铢钱。南北朝至隋唐不用黄金,只用钱币,五铢钱已减轻。唐代最好的钱为开元通宝,开元通宝较五铢钱略重。自唐至宋,大部分是用开元通宝;即使宋代所铸钱币,亦仿效开元钱之形式。

        宋代以单一货币使用不便,主张应有辅币同时使用。当时,遂有铜钱、铁钱同时通行,但两者比价相差不远,故使用仍感不便。

        宋末,阿拉伯商人蒲寿庚在华担任泉州市舶司历时30载,日本一学者根据蒲寿庚所述资料著一书,详述宋代海外通商情况,书中述及中国之铜钱往外流,遂加禁止,并禁私铸铜。

        中国由于产银极少,可以用作制钱币者,除铜铁外,已无其他适当之金属,即黄金亦不足够。

        明代开始,用一块块白银当作货币。

        明代的田租不缴米而缴钱。但数以担计的租缴钱币过于繁重,故用白银折交。当时所用白银是银锭、元宝,尚有小块之碎银。人民用碎银缴入国库时,要将之熔成大块之元宝,由零碎的变成整块时,便得加上人工及损耗,故缴纳碎银时要加上若干耗银,此即所谓“火耗问题”。

        由于火耗问题,使田租增加。明代开始用银元,直至清末,有了较大数量的墨西哥银元与大清银元流通,银币才有了标准重量。

        梁启超曾论到何以银币重量定为七钱二分。其理由是银币不可过重或过轻,故以七钱二分为适合。

        中国有了银本位制,由此看出中国经济不能用铜本位制,但汉代以来均用铜钱。清代亦无金本位,因无此需要。中国之货币问题是有铜而无金、银,至清代用银元为本位,始无问题。

        两宋的货币制度,较前代复杂,仍以铜钱铁钱兼用,白银亦渐受重视,同时产生了纸币。所谓钞票之使用,乃宋代开始,因单位以铜钱作流通货币已不足以应付。当时一贯铜钱即1000枚,已相当重。宋以“贯”(1000)为钱币之单位。500贯即合后来之一枚银元(如以2000钱折合一银元计,500贯即250银元)。当时如携带5贯钱已极为麻烦,如四川省用铁钱,则携带更为困难。大的铁钱1000枚有25斤,中等的铁钱也有十多斤,不但笨重,而且购买力低,经商十分不便。因此,宋代四川人发明了“交子”,即印一纸当作钱币使用。

        “交子”起初先在民间使用,由16位四川富商以信用担保作为货币流通,大致在宋真宗时代,后富商经营失败,交子无法兑现,才改由政府担保。那已是大中祥符末年。

        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政府设立益州交子务,正式由官方办理。自天圣二年起发行官交子。

        古时印交子用的纸质差,故此种钞票有所谓“界”,要每隔数年一换。据《宋史·食货志》载,商办的私交子以三年一换,叫做第一界,接着有第二界,第三界……如此收回旧的,换发新的。但官交子的界分说法,史书似无详述。

        交子除先在四川流行外,亦曾流通于河南、陕西等地,但不大受欢迎。到宋徽宗崇宁、大观年间,政府把“交子”改为“钱引”,大观元年改“交子务”为“钱引务”。此时,交子已印发到第43界了。交子的“交”字有“合券取钱”之意;至于“钱引”,“引”字有“凭照”之意。

        后来又有所谓“会子”及“关子”。“会子”的用法是商人与政府约定,替政府正式运粮到某地,运到目的地后,政府给一“会子”(等于支票),商人持此会子可到某地换取若干担之盐或茶。会子有人称“引”,有了“引”就可到处经商。后来此会子不必换取实物,而可折成市价若干,当作货币一般在市面上流通。

        至于“关子”,相当于“交子”,可作钞票通用。隔数年一换,且要有信用,即要有三成至四成之准备金才可发行。其实,交子是钞票,可兑现;会子非钞票,不能兑现。

        宋、元两代用钞票,均有滥发之弊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