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经济史研究官网四、东汉的屯田政策成功

四、东汉的屯田政策成功

        东汉初屯田颇有成效,使国有余粮,导致田租减至三十税一,以下略述屯田制之梗概。

        “屯田”一事,正式起于汉代。如以广义来说,春秋时期的封建制度亦可说是“屯田”。因西周封齐、鲁等多国,由国家率领一大批人前往封地处筑城,并住下划田让人耕种,谓之“井田”。可称之曰农民集团的武装垦殖。近代西方的英国殖民于香港,在港设军营,亦可算是武装殖民,且带来传教士与医生,并有集团做生意。中国古代是筑城而有武装保卫,由贵族将田地分给农民开垦耕种。

        秦汉大一统后,封建制取消。当时中国之边疆如热河、察哈尔、绥远,均有荒芜之地可供开垦,因此可以大量移民殖边。其实当西周时,周公分封诸侯至陕西、山东,亦有移民殖边之意。

        汉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晁错三次上书,其中有《守边劝农疏》及《复言募民徙塞下疏》,提出了对付匈奴的战略及徙民边塞以巩固国防的一套计划。他指出“胡人衣食之业不着于地……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旷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往来转徙,时至时去”。因此他提出移民实边之法,以逸待劳,来对付流窜性的匈奴骚扰。

        中国正式屯田当始于武帝通西域时,因新疆地区多水草,可种田,军队是兵农两兼,经济与军事活动同时进行。此乃因为西汉的立国姿态是从长安再向西北伸展,从而驱逐匈奴,开通西域,是动而进取的。武帝遂徙关东贫民于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一次凡70余万人。

        西汉初,高祖以轻敌匈奴致败;至文帝用和亲政策亦非长久之计;武帝时初用诱敌政策,亦不效,后遂大张挞伐。为伐匈奴,取河南地为朔方郡,向西伸展至令居(今甘肃),派吏卒五六万人,沿途设置田官,以屯田作持久战养兵对付匈奴,先以骑兵任先锋扫荡,继以步卒屯田为后劲,步步为营而前进,遂使匈奴屈服。

        宣帝时,将军赵充国亦以屯田政策而击败西羌。赵充国是经历武帝、昭帝和宣帝的三朝老将,忠心而多智谋,宣帝时已70多岁,对当时青海的西羌仍很头痛,一时无适当将领,赵充国自告奋勇,愿意率军出战。蒙准许率领一万骑兵步步为营,深入羌区,他先用重赏以分化瓦解羌人的团结,制造西羌各部落间的矛盾,以拆散羌人力量,但如要彻底消除羌人后患,便需使用持久之策。

        于是赵充国提出用“屯兵”之法,经多次上书宣帝,始获批准。由于对付西羌,须用持久战略,兵费极大,单粮饷一项,每月需粮食二三万斛,但国库财力有限,军费太大,无法长期支撑,于是他想出“屯田”之法,以解决粮食之困难。

        屯田之法是,将骑兵撤返后防,只用一万步卒,每卒给予20亩田耕种,共可开垦田地2000顷,一面屯田防守,一面劝化羌人。亦有监视之意,粮饷有了着落,不愁持久作战;宣帝一面又派遣中郎将赵邛等出击,一年以后,羌人因投降、被杀、饥饿溺死及逃亡,终于彻底平定。

        到东汉和帝时,羌人再起叛乱。安帝时有大臣主张放弃凉州(今甘肃),后得虞诩劝谏而止。此时西羌叛乱凡十余年,汉兵屯田边境者20余万,但旷日持久,徒劳无功。考其原因,东汉军乃步卒,羌人皆骑兵,汉军无法追及。西汉军屯田之所以成功,乃先有骑兵驱逐扫荡,等敌人远遁,乃以屯田继之,所以成功。

        后尚书令虞诩教导任尚撤销诸郡屯兵,各令出钱数千,20人共购一马,合以万骑逐数千羌虏,遂使羌人远遁,任尚因此立功。

        东汉光武时,屯田颇为成功。各地广垦田地,兴修水利,收获大增。如建武七年,杜诗任南阳太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又:“邓晨复为汝南太守……兴鸿却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它郡。”又:“建武中,太守邓晨欲修复鸿却陂,杨晓因高下形势,起塘四百余里,数年乃立。百姓得其便,累岁大稔。”鲍昱后拜汝南太守,以“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可见光武时屯田成功,遂得减收田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