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精神模板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二章

        

采访手记



        走进西北地界,就必然走进西北的贫困。

        这里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陕甘宁边区的腹地陕北靖边县,现在,它都属于一个新的称谓中国西部地区。来这里是为了采访一个精神变物质的典型,全国十大女杰之一的乡村女人牛玉琴。这个陕北的普通女人,自1984年承包了毛乌素沙漠南端的那一片黄沙地后,硬是用坚忍的吃苦精神和自己的生命年华换回了两万亩绿阴,成了享誉国内外的植树英雄。在大漠孤烟直的毛乌素沙地,在黄沙滚滚的背景中,那产生生命与希望的绿色就是最嘹亮的精神文明颂歌,因此,在西北,植树种草就是当地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看一个乡村工作的好与坏,要看它拥有多少树木和草地。牛玉琴就是西部精神的杰出代表。

        1984年靖边县委、县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本县实现植树种草双百万亩的决定。这个决定不管是在经济意义还是环保意义上都非常超前,也很投合当地农民的心思,因此深受本县农民的拥护。此决定一出台,金鸡沙村的牛玉琴和张加旺夫妇立时举手响应,并且一下子决定承包万亩黄沙地。起初,人们以为这两口子只是一时冲动,怕冷落了县上的决议,未必就能建成万亩林。金鸡沙村正好在毛乌素沙地边缘,整天被黄沙的舌头舔着,那里可是寸草不生。要想在那里种草种树,而且一包就是1万亩,真不是儿戏!

        谁知道靖边人无戏言,张加旺夫妇说干就干起来。夫妇俩与村委会签了承包万亩黄沙地合同书,在上面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按下了代表自己决心和信誉的手印,转身就走进了沙漠深处。夫妇俩将万亩沙地规划为三个治理区域,第一区为北部纯沙区,第二区为中部油蒿自然覆盖区,第三区为南部小沙丘区。他们根据不同的区域,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方法,大沙地以沙蒿、沙棘为主,自然覆盖区以柠条为主,小沙地带以种植榆树和沙柳为主。承包的沙区离家有七八公里远,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去工地,天擦黑才能回来。去时每个人得背上50公斤重的树苗。这些树苗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为了保墒,每棵树根须上都是用胶泥糊上的。人手不够,他们又雇了16个劳动力。每天都像驼队般跋涉在沙地,又像老黄牛般劳作在沙地。一个月下来,竟栽下高杆柳100多亩、沙柳365亩、杨树470亩、榆树300亩、沙蒿1000亩、杂树66亩,加起来2000多亩呢!

        后来,张加旺病了,并且是绝症,骨癌,在银川截肢了一条腿。但病魔并没有阻挡住这位植树英雄,他带领全家继续在沙漠鏖战。就在他生病期间,万亩林已完成近一半的工程……

        笔者采访牛玉琴时,张加旺已于1988年逝世,年仅40岁。夫妇俩承包的万亩林现已全部栽齐,实际亩数是1.1027万亩。

        张加旺承包万亩沙地之后,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有人说他承包万亩林是为骗取造林投资款。实际国家根本没有给过个人一分钱的造林投资款,张加旺家中投入几千元,贷款几千元,加靓桌沂万元的投入.都是靠他个人偿还。树种上了,有人放羊群啃他的树苗,有人故意利用地界纠纷为难他,在村里孤立他。但是,他们不为所动。

        7月下旬的一天,上午9点,我们一行4人乘一辆小型丰田旅行车从银川出发,经宁夏的盐池,陕西的定边、安边、前往靖边采访牛玉琴。

        西北长年苦旱,南方人烦透了的殷殷水汽,对西北人来说犹如天方夜谭。即使是在8月这个雨水充沛的季节里,西北的天空下仍然横陈着一派滔滔黄土。盐池附近,有早年陕北红军为采盐而住过的一排排窑洞。如今早已半掩没在黄土之下了。田野里,四处裸露着伤痕一样贫瘠的黄色,土屋泥井,就连那些为做椽材特意培植的柳树,也是病态瘦弱,像是对贫困刻意的注释,惟有那籽粒粗短,被用作油料的油葵,一路上远远近近,或隐或现地摇曳着金灿灿的希望。

        中午2点半,我们到达靖边县城,被安排住在一家宾馆,但整座宾馆整日无水,只在晚上8点以后才供应两小时。客房卫生间的浴池中倒是存着水,看上去想必已有不少日子。原以为也是因为水源缺少的缘故,但是县林业局的史副局长说,此地并非缺水源,甚至可以说是地下水资源丰富,无水是因为无电,水上不了水塔,并指着转速极慢的电扇让我们看。

        简单地吃过午饭稍事休息,便前往牛玉琴家所在的东坑乡金鸡沙村。出了县城,走罢公路拐上乡村土路,又走了1个半小时。其间不时要翻越横路而过的近1米高的水渠,好端端的一辆车就要常常地平地飞起又訇然跌落了,只有牢牢地抓住椅座,才得以避免头部与车顶棚频频相撞。

        途中,正巧遇上搭一辆驴车外出归来的牛玉琴,经县林业局的同志介绍,就一起挤在丰田车里,继续赶路。

        司机雷师傅也是牛玉琴的老熟人。几个月前,雷师傅为拍摄牛玉琴的电视剧剧组出了一次不短的公差,是牛玉琴家的常客。因此,他们很随便地就用味道很足很浓的陕北话唠起了家常。牛玉琴个子不高,看上去干练利落,对于我们3个陌生人,牛玉琴虽不拘谨,也并没有太多的寒暄,是那种自信、脚踏实地而又乐观从容的女人。

        这是一个饱尝生活之苦的乡村女人。41岁那年丧夫,便独自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上要赡养年老体弱的公公和患有精神病的婆婆,下还要抚养3个孩子,而她承包下的那片沙地是远在七八公里之外的一片不毛之地,通向那里的惟一道路,是一片漫无边际的沙漠。那是一片只能徒步走过的沙漠,10多年来每到植树季节,她就带领全家人,天不亮就携着工具、干粮出发,穿越那七八公里的沙漠去植树造林。劳作一天之后,又要往回走公里的沙漠,为了在造林地里有个栖身之所,他们用了整整1年的时间,才运去仅够盖3间房子的砖石材料。

        当然,牛玉琴也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乡村女人。因为种树出了名,她先后被评为县、地两级三八红旗手,又出席了陕西省劳模会,继而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十大女杰。1993年9月,她从泰国曼谷领回了一块由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金光闪闪的拉奥博士奖牌,在那做工精美的奖牌上,国际通用的语言文字记载了一个中国农村妇女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在那张她与高鼻深眼的颁奖人合影的彩色照片上,我们看到牛玉琴的表情是那样自信、乐观、从容。对于一个享有国际荣誉的乡村女人来说,牛玉琴的家与任何一个普通的陕北农民的家并无两样,两间土房,一席大炕,两只样式很古老的旧木柜,看上去已是摇摇欲坠,就在那柜上陈列着她几年来所获得的各种奖杯、奖状。然而她一家人却在10多年间植树万亩,还出资建立了一所乡村小学,金鸡沙村从此结束了没有小学的历史。

        牛玉琴建的小学,就在她家一侧的一片沙坡上,两排校舍一土一洋,土的那座是她自己投资2万元修建的,洋的那座是一个香港同胞捐赠的。我们看着两排一土一洋的房子,牛玉琴忽然说,有一天她也要把小学校变成3层楼的,她说得很自信。

        令人吃惊的是,就在这个穷僻的乡村里,几乎所有的人家都喂养着成群的鸽子,家家户户的门楣之上,屋檐之下:都悬吊着草编的鸽巢,那些鸽子们就那样花花白白地在乡人们的头顶上飞翔栖息,全然不知人间苦的模样。这里的人们还梦想什么呢?也许就是飞翔吧。

        牛玉琴的小儿子上了西安一所林业学校。当我们见到这个小伙子时,他正在家里度暑假,问及他将来的打算时,他却羞涩地笑笑说:帮我妈种树。种树,种更多的树,让漫塬遍野都生满绿色,也许这就是牛玉琴对飞翔的理解。

        在牛玉琴家的门前是一片结着巴掌大花盘的油葵和正在抽穗的玉米,眼下虽已是8月,却仍然等不来迟到的雨水。而人工灌溉,则要由村里统一安,轮流灌溉,地面上早已张满了干裂的口子。牛玉琴说,入春以来,她家的地还未轮上一次水。可那些绿色的种族却依然生得茁壮,依然开花结籽,那生命力之顽强,就像它们的主人一样。

        在陕甘宁地区,诸如张加旺夫妇这样的植树英雄还有许多,他们织就了一片云锦,使西部瞬间绿意融融,成为新的神话。

        在发达地区农村,因为它们常常呈现都市状态而难以辨认,这对笔者自幼憧憬的理想农村图景是个不小的伤害。在笔者的印象中,诸如像朝鲜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那样的自然环境,有大片大片的农田,有碧绿的庄稼,有果实累累的果园,带有篱笆的青砖瓦房、铺着柏油马路的小村街道,还有河流、池塘、草垛、牛群、鸡鸭猪羊等等,这些农村的重要元素缺一不可,倘若没有这些元素,似乎就不成农村,或者说就不像农村。一个不像农村的农村,在理论上会给人欣赏,在心理上却无法使人满足。

        笔者一直认为农村应该像个农村的样子,那种去了农村感觉如去了一趟城市的农村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村庄。而发达地区的农村与大片大片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之比仅占百分之几,因此,笔者一直想寻找具有充分农村元素的村庄,想看看它们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

        这种很老套的理想农村图景证明了我的守旧思想,但却无法说明这种生活方式的落后。人究竟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才能生活得最好?这是目前最难回答的课题。倘若询问世界上城市化推进历史最悠久的西方有关国家,他们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会告诉你活在自然状态下为最好。而活在钢铁水泥的工业丛林里,则难免会对人有所戕害。他们所说的自然状态,我的理解就是那些具有充分农村元素化的农村。记得一家电视台报道,生活在美国大城市的一个叫金太阳的美国人,每年要有半年的时间到中国河南某地的一个农村生活,她说只有到了这里,才有活在大自然怀抱里的感觉。一笔者在东北吉林、黑龙江省农村采访的时候,果然找到了那种具有充分元素的农村。

        在长春、吉林两市采访的时候,这里的农村正在开展一个新鲜的活动村屯革命。之所以称它为新鲜,是在听说到的所有革命活动中,村屯大概是最小的单位,就像人身体里的细胞。但这也是最难革命的地方。绵亘在东北黑土地上的村屯已经在自然条件下生存了千百年,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这里的环境早已融为一体。它的合理部分就是人和大自然能完全充分地接触,人就像是这里无数植物中的一株植物,完全无拘无束地从小到大娶妻生子繁衍后代生老病死完成植物一样的轮回。这种数千年的意识是个强大的存在,它虽然无形却非常有力,虽然柔软却非常坚韧。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该是向它喊一声不的时候了。比如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畜禽乱放、厕所猪圈乱建、房屋乱盖等等,造成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由于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各种疾病丛生,影响人们的生命质量。由于缺少文明意识,使人际关系紧张,等等。这些种种因素,在自然经济时期尚能相安无事,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就显得格外不堪。在这种情势下,长春、吉林市委、市政府适时做出村屯革命决策,从一村一屯的规划和农户抓起,以此来推动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不断深入。

        暮春时节,笔者在吉林省文明办赵尊华大姐和长春市文明办兰红日的引领下,到长春市附近的农村实地查看他们革命后的村屯新貌。

        车出长春,在102国道上疾驶。我们的行程是先去德惠、农安,再去吉林市。在车上,文明办主任兰红日指着窗外一掠而过的标牌和广告说,这就是德惠市在所辖102国道百公里沿线创建的百公里文明廊工程。它们的总体思路是:以沿线9个镇1万公顷土地、50个村屯、10个工贸小区、8个批发市场为主题、突出绿化美化、文明村屯、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示范、市场带动、工贸小区六条主线,形成文明村屯、农业产业化经营、工贸小区三位一体,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新格局。现已投资435万元,沿线清除建筑926处,清除撤换牌匾216块,修砂路32公里,修院墙5万米,建标准化厕所1120个,栽植松树、云杉、桧柏、花冠木等风景树13万株。沿线村屯初步形成一屯一个品牌,一街一个景点……

        这是条直通哈尔滨的干道,在兰红日的叙述里,原来它还有如此复杂的意义。那天阳光很好,凉风习习,鸟语花香,我们驱车在这样的文明长廊里穿行,实际上是在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这条公路本人从未走过,不知道它过去是何等模样,但我知道别的省份的公路往往商业意义过于浓重,那些逶迤在公路两侧的黑黄店铺,还有招徕顾客盛装迎送的马路小姐,都极大地损害和污染着社会风气。而德惠市的领导们却把文明用到了公路上,果然是卓尔不群。

        在这次走马观花中,笔者收集到不少关于村屯革命的轶闻趣事,现录用以飨读者:

        村屯革命活动开展后,农安县发明了评十星户这个新载体。它们把农民的思想觉悟、道德素质、遵纪守法、计划生育、团结互助、发展经济等都算在内,涵盖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反映了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很受农民欢迎。农民认为,评星实际上是评人品,评家风,谁家的星少,当然不光彩,就连嫁闺女、娶媳妇都困难。

        靠山镇圣水泉村4组农民郭树林,原本是个能吃苦能干活儿的庄稼汉子。但个性强,一有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就爱戗戗。特别是对待邻里关系上,不是为一片瓦,就是为一垄苗常常跟人吵得不亦乐乎。吵完了,他倒不是那种记仇的人,然后就又没事似的跟人打哈哈。但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多了,人们就觉得他不好相处,于是在评星的时候,就少给了他两颗星,一是团结星,二是五爱星,这两颗星被摘下来,老郭觉得没有什么。人哪有十全十美的?再说摘下了两颗星,不还有八颗星吗,这八颗星就够用的了。

        然而,没过多长时间,老郭心里就不坦然了。

        老郭的儿子到了当婚之年。订婚时,女方娘对郭家爹说:彩礼多少我不在乎。我只在乎那两颗星。让俺姑娘到缺两颗星的家里来,俺心里没有底。

        老郭说,不就两颗星嘛。

        姑娘说,两颗星可以看出一个家庭成员为人处事的德性,是否心地善良品行端正,可以看出他是否自私自利。在俺看来,多少钱也换不来这两颗星。俺姑娘随她爹娘,没有跟街坊邻居红过脸,家里要没有十颗星,她会过不习惯的……

        老郭心里说,小样吧,还过不惯哩。可嘴上只得说,那好那好。女方娘说,咱把话说到这儿,你们家什么时候补上这两颗星,俺姑娘啥时候过门!

        老郭说,不就是两颗星嘛,您就等好吧!

        话说到这里,才觉得这两颗星沉甸甸的。比一大捆人民币都沉。

        老郭知道,要把两颗星弄回家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人家已经有了坏印象,要想变过来,不动真格的是不行了。

        郭树林坐不住了,回到家里,马上召开家庭会议,来了个全家总动员。

        从此,郭家变了。凡是村里的公益活动,他们家都热心参加,凡是村里要求做的事,他家都抢着完成。郭树林不仅不再同邻居吵架,还经常帮助乡亲们。了解内情的乡亲们跟他打趣道:老郭家这是咋的啦,咋都成了追星族了……

        郭树林说,就是哩,咱当文明的追星族不算丢人吧。

        半年下来,初评时,全村都夸老郭家变化最大,众口一词给他补上了那两颗星,使他家终于成了十星级农户。

        姑娘家也很守信。6月份郭家挂上了十星户,7月份便把姑娘送到了郭家。

        

村屯革命轶事之二(卖瓜)



        许富得是农安县杨树林乡东白鸽村农民。这些天,他正为自己的7亩西瓜发愁哩。许富得是个种瓜好手,却不是卖瓜好手,瞧,他就赶不上同村的祥子卖得好。自己的瓜,不管是从个头、还是含糖量,都比祥子的好。两家的瓜往一块儿一放,人家祥子冲街口儿这么一喊,站在他瓜摊前的人就是比自己瓜摊前的人多。许富得是个嘴拙的人,但心里亮堂得很,就想,让你喊吧,傻小子放炮俏小子听,你来了,咱也跟着沾光。我的瓜比你的甜,我当然有信心,人家是来买瓜的,也不是听你瞎白话的,他们一看我的皮薄沙瓤甜似蜜的西瓜还能不抢着买?哪知一天下来,去他瓜摊前的人还真比自己瓜摊前的人多。

        看着渐渐西去的太阳,许富得不由得心里纳闷:这是怎么了?

        吃一堑长一智。许富得认为是自己嘴皮子太厚的关系,现在不是注重推销自己吗?不是要广而告之吗?这个因素不能不考虑。于是他就当机立断,向对方学习,咱就跟他一块吆喝呗!

        吆喝了一天,效果还是不理想。

        这下许富得就想不通了,明明是自己的瓜甜哪!世上哪有这样的傻人,你们就分不出来谁好谁差?

        许富得看着渐渐西去的太阳,心里叫苦不迭。

        然而,许富得毕竟是个有心眼的人,在经过几个回合的商战之后,他决定到祥子摊位前实地观察一下,看看他到底有啥高招。

        许富得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一天往祥子瓜摊前凑了两三次。第一次,听听他喊的几嗓子,还是老唱片,不过如此,便知道秘密不在嘴皮子上。第二次,看他穿着打扮,倒是干净利落,看看自己,好像也不差,看来秘密也不在身上。第三次,许富得啥也没发现,只发现人们都往祥子的瓜摊前凑,而自己那边却门可罗雀,脑瓜子就嗡一声大了。就在返身要走时,就听见一对男女正说悄悄话。男的说,我看那边的瓜不赖,女的说,咋不赖?男的说,个大呗。女的说,个大就好?你个子够大,咋就恁赖哩?男的说。那也不能说个小就好呀?女的说,个大上化肥,个小施的是农家肥料,你吃哪个?男的说,这容易,上化肥的不甜,咱尝尝不就知道了吗?女的说,甜的是糖精,有的人往瓜里注射糖精,一尝倍儿甜,可吃了对人有害。男的说,按你说,谁都不能信了?女的说,咋不信?说的就是这家瓜摊的人可信,你看人家胸前戴的啥?那是文明村民的胸章哩……

        哎呀妈呀,原来船弯在这疙瘩!许富得一拍脑门子,我咋把这事忘了哩?想着到外地卖西瓜,戴上胸章怕人笑话,就把它搁在家里了,谁能想到它还有这么大的作用哩!自己是村里首批戴文明村民胸章的农民,比祥子早两批呢。想到这里就觉得后悔,哪知文明村民的胸章也出经济效益呢,要早戴不就省心了吗?

        于是,许富得立马就把自己的文明村民胸章戴上,拉了满满的一拖拉机西瓜来到前郭县洪泉乡销售,不到小半天,2000斤西瓜卖得一干二净……

        得胜归来的许富得,看着自己胸前的文明村民的胸章,笑得乐出了声……

        据农安县的同志介绍,目前,农安县的十星级文明户已达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0%。

        

村屯革命轶事之三(心愿)



        磐石市位于吉林地区南部,全市幅员面积3960平方公里。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7900万元,完成改水120个村屯3.2536万户,改建厕所105个村屯8500户,修石砌边沟27.727万延长米,围墙栅栏28.4412万延长米,栽植绿化树80余万棵,绿化美化5万平方米,139个村屯安装了程控电话,108个村屯看上了有线电视。

        市里为文明村屯定的标准是:住房砖瓦化、厕所标准化、边沟石砌化、围墙栅栏化、庭院花园化、生活电气化。

        达到这六条标准的就是完成了村屯革命,达不到,就说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样的标准传到了吉昌镇烧锅鲜村时,全村的人都摇头。烧锅鲜村的人都是朝鲜族人,摇起头就像跳朝鲜舞时那样有力。党支部书记金光旭看到众人这样子,立马就说,咱们先把围墙栅栏化和边沟石砌化这两项弄起来,咱们不能完成六个标准,为了有个积极的态度,咱先弄两个标准行不行?

        金光旭心里有个小九九,他盘算着,根据村里的情况,要想把六个标准都拿下来,非要把大伙儿吓着不行。因为烧锅鲜村大部分青年人都去韩国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他这个书记也是硬撑着在唱空城计。烧锅鲜村是个穷村,外出打工可以为村里挣来收入,这对发展经济不无好处。但是,村屯革命形势逼人,市里专门成立了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小组,由主管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主管市长任副组长,并把文明村镇工作纳入本市跨世纪8858工程之中。各乡、镇、街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由专人负责,把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同文明市民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烧锅鲜村就是被镇长亲自承包的村子。镇长带着老金跑遍了全市所有的文明村镇示范点。比如名城镇、石咀镇以及孤山、石山、横山等首批文明村镇。特别是人家石咀镇和孤山村弄得真是不赖,那小街道整得锃光水滑,玻璃镜面似的。还有那水冲厕所,一放水,冲得一干二净,又肥庄稼又卫生。然而,看了半天,特别对老金心思的就是人家的木头栅栏,家家户户把原来的土院墙扒了,换上清一色的木头栅栏,多排场,多洋气。说起栅栏,老金就想起前些年去韩国探亲,看到人家那木头栅栏就羡慕的不得了。哪想这么快我们的村庄也弄上了。老金想,这就叫形势逼人,看来,咱烧锅鲜村就是再缺人手也得有所表示了。

        于是就提出了先弄两个标准。

        这两个标准在磐石还叫两有。磐石规定,文明乡镇必须有十有。即硬化街路、公共厕所、封闭市场、石砌边沟、美化绿化带、停车场、农民大学、路灯、垃圾箱、文化场所等;村屯必须要有住房砖瓦化、石砌边沟、围墙栅栏、标准化厕所、庭院美化、生活电气化,这就叫六有。每个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富的就搞六有,穷的就搞三有,不穷不富的搞五有,反正都得动起来。

        老金选择了两有,多少有些无奈。因为烧锅鲜村缺兵少将,金光旭不想把大伙儿吓着,就决定先从这两有突破。等把大伙儿的劲头调动起来,事情就好办了。

        第一步,先搞石砌边沟。所谓边沟,就是道路两旁要用石头水泥砌成泄水沟。雨水若来,就不会汇聚成坑,老百姓就不再膛水踩泥了。

        发动每户出钱的时候,有人就说,不砌边沟,照样走路。于是就不积极。老金说,这钱我先给大伙垫起来。就自己掏钱买了水泥砖石。不多久,边沟砌出来了,村道两旁像镶了金边一样。大雨一来,哗啦哗啦,立时就没了影踪,村里人都出来看稀罕,夸老金这事办得好。

        第二步,安栅栏。东北的村落中,篱笆是一个耐看的风景。不是有歌唱篱笆墙的影子咋就那么长吗?这里有土墙、篱笆墙、树枝墙、砖墙等等,因为毫无规矩自由建设,反倒大煞风景。

        老金想起了那好看的木栅栏。于是就四处寻访,想弄更漂亮的大栅栏。

        此时城市正大搞拆墙透绿,一日,老金发现了铁栅栏,就觉得这玩意反倒比木栅栏要好,一不占地儿,二不怕损坏,经久耐用,而且有超前意识。这样一想,就改变了主意。

        回来给村民一说,大伙儿又有些迟疑。出钱的时候,就有些不利索。老金说,我先把钱给大伙儿垫上,如果觉得好看,大伙儿再还我。

        铁栅栏弄回来了,家家户户一扎,有股说不出来的城市味道。村里人像过节似的围着村子转了一圈又一圈,越转越觉得村子实际上挺美的。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背着手对金光旭说,如果把什么什么收拾收拾会更好。

        开始时是一个老人说。后来是全村人都在说。老金说,要再干我口袋里可没有钱了。儿子打工挣的钱我全花了,一共是24万元!

        就这样,烧锅鲜村村民们的创建热情调动起来了。他们在23劳力外出劳务的情况下,老人、妇女齐参战,平均每天出义务工107个,村民自己动手,修建了高标准卫生厕所、安装了路灯、美化了庭院、加上石砌边沟和铁栅栏,总投入45万元,使二有变成了六有,成了磐石市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典型。

        吉昌镇镇长是个年轻而又幽默的人,他常来烧锅鲜村督战。老金开展工作的全过程他一清二楚,见烧锅鲜村在老金的带领下出落得一朵花似的,就给老金打趣道:还是金书记有办法,别人用的是美人计,你这用的是美村计,你让全村人都上了你的圈套了……老金忙说,咱主要是投了大家的心思,你想谁不愿意提高生活质量,过上幸福生活,这是我的心愿,也是大伙的心愿嘛。

        说着说着,老金不禁抖动起肩膀,哼起了朝鲜族的歌曲……延吉,一个英烈之地。

        巍巍的帽儿山和滔滔的布尔哈通河可以作证:

        这里的人民,是有着传统的崇军热情和尚武精神的英雄儿女。抗日战争中,优秀的延吉各族儿女为了求得民族的解放,他们同日本法西斯进行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殊死搏斗。在这方土地上,514名志士为国捐躯。解放战争中,延吉市737名优秀青年参军参战,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鼓舞下,延吉市掀起了支前高潮。抗美援朝战争中,延吉市2500名各族儿女义愤填膺,纷纷赴朝鲜参战,有9457人投入支前斗争,为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巧的功勋。当年,延吉市平均每3个人就有1人参军支前,每10户就有1人为国捐躯。新中国成立后,全市各族人民和当地驻军继承和发扬拥军拥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团结协作、互为奉献,在长白山脚下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如今,延吉漫山遍野的金达莱越开越艳,绽放出新的异彩;在这块崇军、尚武、戍边传统代代相传的土地上,先后有188个单位被上级命名为双拥工作先进集体;自1992年1月以来,延吉连续3年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沉甸甸的收获,根植于这片饱含拥军深情的热土,来自军地领导拥军爱民真谛的理解,来自军民在血与火中结下的鱼水深情,来自朝、汉民族共同铸就的英雄情结。

        生于1929年的金在万,朝鲜族。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作战中,他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1953年,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失去了左臂,右臂也受重伤,听力几乎丧失。1955年8月,金在万作为特等伤残军人被安置在延吉市。

        笔者就是在延吉市委办公室见到金在万的。采访时,金在万向笔者谈起他的一生最难得的几个瞬间:

        

第一瞬间,组织帮他找媳妇



        1955年金在万伤愈转业,只身来到延吉。

        延吉市民政科热情接纳了他。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他安置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朝鲜族式的住房。一日三餐有朝鲜咸菜、正宗的朝鲜辣椒酱,偶尔还能吃上一顿狗肉汤,睡觉时朝鲜火炕热乎乎的。

        金在万感到温暖极了。

        第二天,民政科的金同志找他,说要4寸带色照片,就是黑白照片人工上色的那种。看金在万不解的样子,金同志说,上级有交代,说一定要给你找个俊俏的媳妇,现在民政部门已召开了好几个县的妇女干部会议,号召当地姑娘踊跃报名,你享受过去皇上选娘娘的待遇啦,要是真找着了,好好感谢党吧!

        金在万看他说得跟真的似的,也夸张地说,那我就在家做好梦吧,有一句话不是说做梦娶媳妇净想好事吗,我就等着好事撞门啦……

        哪成想,仅过了七八天,金同志就给他领来了一个漂亮的高个子姑娘。姑娘叫尹福顺,来自敦化农村。

        金同志看他俩紧张的样子,故意打趣道:来,你们俩先握握一两只羞答答的手碰了碰,金在万的脸就红了,姑娘的脸更红,像天塞篙羹毳谋们俩谈谈吧,虽说组织牵线,但也得自觉自愿,福金同志说你们俩谈谈吧,虽说组织牵线,1旦也得目觅日腮伯顺姑娘啊,不行再回敦化去行不?

        金同志乐呵呵地走了,屋里就剩下他们俩。你同意吗?

        同意,因为我哥哥也像你一样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去了,可是他没有回来,哥哥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了。

        你谷谷妈妈同意吗?

        金在万心里好喜欢,他知道组织上给他挑了一个很会过日子的媳妇。

        

第二个瞬间,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



        改革开放后,金在万决定下海经商。最早做药材生意,以晨圣推销煤矿的坑木。发了财之后,又和几位老战友成立了延吉妻嚣军三人木制品经销公司,结果却把赚来的60万元打了水漂。但他决不服输。他又一次把目光盯在了去上海推销小提琴的专用木材……金在万这次南下最特殊的装备,是一大卷子报纸。当晚从延吉登车后,车上人满满的,他把报纸往座位底下一铺就钻进去了,大挎包往头下一枕,一觉天亮到了长春。他在车站里啃着馒头喝着自制的酱汤,早餐后挤着去买三棵树至上海的火车票。票总算买到手,长春到上海直达普通客票才38元一张,真便宜。上了车,才知道这车闻名就闻名在这个挤字上,车厢内人多得连站人的地方都没有,金在万还是老战术,报纸一铺钻到座位底下,谁也不影响谁。

        清晨,金在万在上海下了火车,这么大个上海市,找提琴厂恐怕不太容易,还是先找个住处吧。为了省钱得找小点的旅店,他背着挎包转来转去,终于相中一处兰考旅社。用焦裕禄工作的地方命名,肯定贵不了。一打听,最便宜的房间每人每天才3元8角,这恐怕是上海市价格最低的旅店了,但得先交押金。金在万边交边打听上海提琴厂的位置,说来也巧,服务员告诉他就在附近浙江路130号,往前走不到300米,金在万一听连房间也没进,出了旅社就去找浙江路130号。来到上海提琴厂大门口,一看这个厂子规模挺大,也很正规,但穿制服的门卫说什么也不让他进去,门卫说的上海话他一句也听不懂,他说的普通话也不知道门卫听明白了没有,反正双方无法交流僵持在门口。这时走过来一个会说普通话的干部模样的人,问明情况后,叫门卫放金在万进了厂,并告诉他到木材科去找科长陆远山。进了木材科,金在万看准那个年龄较大的领导模样的人,叫了一声:陆科长!看到反应正确,接着就自我介绍起来,我是长白山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来的……金在万说到这里,那边的陆科长呼地一下从办公桌后站起来,几乎激动地喊道: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他这一声动情的喊,叫金在万终身难忘,想不到延边人民纵情歌唱伟大领袖的这首歌曲,给全国人民留下了这么深刻的烙印,更没想到这首歌也把延边和延边人民的形窗和房架子半成品,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到1990年时,金在万又将公司的经营范围扩大,取得了经营土特产的执照,为外贸出口部门组织了大量的五味子、葛根粉、苏子、橡子仁、山核桃等土特产品,正儿八经地又办起了一个延吉市荣复军人土特产经销部。

        就这样,经过整整6年的奋斗,到1992年时,金在万的个人存款超过了100万元。

        1998年春节前,延吉市民政局召开了每年一次的革命伤残军人、荣复军人、烈属迎新春座谈会。会上谈得最多的是许多优抚对象生活困难,而政府暂时又拿不出更多的力量来解决矛盾。

        金在万根据自己在扶贫中的体会,提出了自己心中酝酿已久的计划,那真是一个叫人钦佩的梦。他说:

        我们曾作为军人,为了祖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命都豁出去了。今天,我们还要发挥战争年代那种精神,不能光等着政府救济,要拿出勇气和智慧来,自谋出路,先富起来的要帮助困难的,努力减轻政府的负担。

        接着金在万说出了他的计划:延吉市有9个街道,每个街道从优抚对象中选出一个贫困户,我出9万元资金,以无息贷款的形式借给他们,帮他们选择好致富项目,扶持他们搞好经营,逐步脱贫。这9户先作试点,以后逐步扩大。金在万的扶贫计划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指示民政部门,要大力协助金在万。

        消息传到各个街道,选报上来的户数超过了原计划户数的好几倍。金在万挨家挨户地走访进行调查研究,同困难户一起选取项目,定计划。选好了项目,有的还要帮他们去办经营执照,然后与他们签订《帮贫扶困协议书》。第一批签了协议书的,可不是计划中的9户,而成了19户。春节后,在延吉市区很快发展到37户,贷款额也根据自选的不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而定,最高的每户达到4.5万元,总额达到50万元。市内的伤残军人和烈属中的困难户基本都包括在内了。后来,他把这种无息贷款扶贫的方式又发展到郊区,现在已在农村投入了30多万元,涉及35户。

        金在万这种以无息贷款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帮困计划收到良好的效果。二等甲级伤残军人许湖允一家生活非常困难,为帮助他女儿上大学,金在万曾无偿资助了5400元,但只解决了一时困难。调查中金在万发现许湖允有美术特长,有心想开一个美术社,只是缺少资金,就马上无息借给他5000元,后又追加了3000元。许湖允的荣复军人美术社正式开张了,至今一直经营得不错。家在市里的帮扶对象借款多以开办食品店、日杂店、快餐店、小吃部、茶座等为主。由于立项前都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开业后又不是撒手不管,基本上都收到了好的效果。

        68岁的二等甲级伤残军人车奎东,腿在解放战争中受了伤。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出力的活儿干不了,和老伴每月守着125元的伤残军人生活补助费过日子,处于延吉市民生活水平的最底层。金在万和他们老两口充分商量后,觉得根据他家住房位置和条件,还是开一个小食品店为好。于是金在万无息借给他1万元,又替他办妥了所有的手续,1998年春小店开张了。由于没有经验,头一个月效益不太好,车奎东心里就没有了底儿。金在万听说后,立即赶到车奎东家,给他打气,又帮他总结教训,车奎东又坚定了信心。金在万又突然想起一个主意:你先等一会儿,我先出去转一转。

        金在万出了门,围着车奎东的小店方圆百米范围内的街道和胡同转了个遍。一进屋就高兴地对车奎东说:有主意了,我看你家周围没有一部公用电话,你可以马上去办一个,不仅电话能挣钱,还能起到招揽顾客的作用,再说也为大家带来了方便,你说怎么样?

        主意真是好主意,可是……当时安装一部电话约3000元,车奎东脸上就露出了难色。金在万看出了他的思想顾虑,就说我再给你拿3000元,你不要考虑还的事儿,就这样,不到3天公用电话的标志牌就挂上了。果然不出所料,第二个月一算账,净收入竞达到800多元,在以后的月份,最低没下过600元,还有收入达1000元的时候。车奎东的日子不仅变了样,老两口也变得年轻了。1999年8月的一天,车奎东包着1.3万元钱来找金在万,金在万一看忙说:你刚起来,着什么急还钱呢?老金呀,我现在翻身了,这1.3万是我一年的成绩,一是向你汇报,二是还给你,你好再帮助别人呀!

        金在万这种无息贷款的扶贫,在农村也收到了好效果。关键时刻或关键的地方,只须帮着拉一把,就可能完全改变贫困的现状。烟集乡龙渊屯的高广富一家,就是被金在万拉了一把,走出了贫困,又被推了一把,奔上了富路。

        高广富今年73岁,是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兵。1998年11月金在万在民政同志的引导下来到了高家,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动了,老两口都已七十,身体多病,已不能干地里的活儿了。大儿子痴呆,孙女还小,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了二儿子和媳妇身上。家贫如洗,几乎没什么东西。只有仓房里的5麻袋苞米是全家最值钱的东西,也是全家6口人全年的口粮。全家种了3亩地,高光富每月有125元的生活补助费,其他再没有收入了。金在万一看,啥都明白了,马上问高广富:你家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高广富说:我子会开拖拉机,住在城边上,要是有一台手扶拖拉机,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金在万立即通过无息贷款的方式,花了5600元,帮助高家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加拖车。

        1999年8月,金在万随记者采访又一次来到高广富家,一看全变样了,高广富拉着金在万的手说:自从手扶拖拉机进了家门,好像一切都活了,儿子忙完了农活儿,就开着拖拉机去搞副业,收入不小哇!有了钱,媳妇在家喂起了小猪,你看光老母猪已经发展到6头了。到今年卖小猪崽钱再加上搞副业的钱,就能把买手扶拖拉机的款挣出来。金在万问:那5袋苞米吃完了吗?早改饲料喂猪了,现在都吃上大米了。

        在郊区农村,金在万的无息贷款扶贫计划在实施前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的调查研究,主动征求帮扶对象的意见,根据各家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到现在为止由他无息贷款购买了手扶拖拉机(带拖车)10台,三轮农用安乐车2台,大母牛38头,为他们脱贫致富插上了翅膀。

        金在万富了不忘国家,不贪图安逸享乐,扶贫济国、乐善好施,多年来共无偿资助生活困难的伤残军人、军烈属16万余元,为107户伤残军人、军烈属提供无息贷款82万元,累计近100万元。金在万的懿德善行,深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党与政府的重视。1998年6月,延吉市民政局授予金在万扶优济困模范称号;1998年10月,州委、州人民政府向金在万同志赠送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牌匾,以示嘉奖;1998年12月,中央延吉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金在万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伤残军人模范荣誉称号;1999年3月,州人民政府又授予金在万献爱心功臣模范荣誉称号。1999年6月29日,金在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9年9月底,金在万同志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参加了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并荣幸地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成员登上国庆50周年的观礼台。1999年10月15日,延边州委、州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向金在万学习的活动。

        1999年2月2日,中央宣传部电传各省市自治区宣传媒体,部署春节期间大力宣传报道爱国拥军模范宋顺女的事迹,与此同时,吉林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政治部、省妇联、省民委,省民政厅联合发文,号召全省人民向她学习。

        就在2000年初夏,延边州最美的季节里,笔者采访了被人们顺女看到丈夫全身不能动弹,便哭昏在地,不省人事。而李龙禹没有说一句话,眼睛里闪动着泪光。

        7月1日,成都军区召开庆功大会。宋顺女代表丈夫参加了大会。会议宣布:李龙禹冒着生命危险先后17次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被中央军委命名为模范共产党员,并荣立一等功。面对丈夫获得的殊荣,宋顺女落泪了,她在大会上表示,一定要把丈夫照顾好。

        1974年3月,北京301医院为李龙禹的伤情做了最后的诊断:龙禹从胸5到12段脊髓空洞性损伤,胸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觉,站起来的希望彻底破灭了。龙禹先后做了6次手术,最大的一次是骨髓膜移植手术,进行了7个小时。手术再痛苦,他也不曾呻吟、不曾流泪。可这次,他哭了,哭得让人心颤抖,破碎的心在泪水的浸泡下变得坚硬起来。龙禹郑重地向顺女提出了离婚的要求。龙禹说得很冷静,顺女却听得心都碎了。她捂住龙禹的嘴,伏在他的胸上,大哭起来。

        这天晚上,顺女和龙禹唠了很多很多。顺女明确地告诉龙禹:从今后不要再提离婚的话了。你放心,你一天不站起来,我守你一天,你一年不站起来,我守你一年,你真的再也站不起来了,我守你一辈子。

        承诺是需要一生的沉重来证明的。从1971年至1982年,龙禹在成都部队医院住了10年,顺女跑了13次。每一次顺女都背着孩子,带上三四厅重的朝鲜族打糕、咸菜、明太鱼等土特产,行程几千里,途经7个省份,倒5次车,历时七八天,一到医院,人都累散架了。1972年夏天,顺女挽着婆婆背着孩子去看龙禹。老人一见儿子,话没出口就昏过去了。连累带愁勾起了肺心病,几次进行抢救,装裹衣都买好了。顺女两岁的儿子也因照料不周,患了重感冒,引发了肺炎,打了近一个月的吊瓶。顺女一颗心三下扯,急得满嘴起泡,人也累瘦了一圈。看到她这样劳苦,部队首长也感动地流下了热泪说:朝鲜族姑娘对待爱情太真挚了!

        1981年10月,宋顺女调入延吉市民政局优抚科工作。一年后,李龙禹也转到延吉市军队干休所。丈夫、孩子能够经常在一起了,全家人为之兴奋不已,可顺女却更忙更累了。

        组织上为李龙禹安排了一个护理员,护理员的工作与其他工作人员一样,白天护理八小时,负责陪同李龙禹唠嗑、端茶递烟、推车到户外散步。其余16个小时的护理工作可没这么简单了,李龙禹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洗头、洗澡等细微的工作都由顺女一个人负责,每天晚上还要为丈夫翻身、接大、小便……时间长了,顺女的生物钟也发生了变化,即使外出开会,每晚也定点醒几次。为此,顺女还学会了打针、熬药、针灸、按摩,经常给他做些保健治疗。白天工作,晚上下班还要料理家务、照顾丈夫,生活的担子一下子比以前重了许多。看到妻子一天比一天消瘦的脸庞,做丈夫的怎能忍心再增加她的负担呢?当龙禹身体不舒服时,他也从不叫一声痛苦;当看见妻子的情绪沉闷时,龙禹总是把她叫到轮椅前,给妻子讲一些开心的事情,一直讲到她脸上露出笑容为止。大家都知道,瘫痪病人最怕的是生褥疮,而顺女却创造了瘫痪病人27年无褥疮的奇迹。有谁能想象出顺女这9855个夜晚是怎么走过来,怎么熬过来的,这是常人所难以做到的。为了不让龙禹在家里憋闷,顺女用节省下来的钱为他买来收音机和电视机,每年都订几份报纸。稍有空闲就推他逛公园、看电影,每次都把100多斤重的龙禹从轮椅上抱上抱下。1994年9月,顺女和龙禹的几个战友硬是把轮椅推上了旅游车,带他观看了260公里以外、海拔2700多米的长白山天池。龙禹是个棋迷,为能经常有人来家陪龙禹下棋,顺女对龙禹的棋友以宾客相待。龙禹是个足球迷,每次延吉有重大球赛,顺女便千方百计弄到球票,推龙禹到现场观看。龙禹喜欢人多热闹,每逢龙禹生日,顺女便把龙禹的同学、战友和他的棋迷、球迷朋友请来,杀狗、做蛋糕,弄得极其丰盛。

        27年来,他们就是这样彼此敬重,相亲相爱,从来没有吵过架、红过脸。

        龙禹致残后,母亲一病不起,父亲撒手人寰。作为长媳,宋顺女成了家庭的顶梁柱、主心骨。两个小叔信赖她,婆婆更依赖她。1972年,也就是龙禹致残的第二年,顺女与丈夫商量,把三弟哲禹送到部队,实现长兄未竞的心愿。龙禹理解妻子的衷肠,夫妻俩一拍即合。可是消息传出去,亲属们不干了:哲禹已经当了工人,何必再去当兵呢?顺女对三弟说:哲禹呀,嫂子想送你到军营,是因为当兵锻炼人,有出息,去还是不去,主意由你自己拿!哲禹毫不犹豫地说:嫂子,我听你的!在送哲禹出征的路上,顺女反复嘱咐他一定要好好干,向哥哥学习,做个好战士。哲禹很听话,当兵不久,就成了训练尖子,几次比武都取得全团最好成绩,还给家里寄来了立功喜报。1976年夏天,顺女到部队看望哲禹,半路上儿子突然牙疼起来,腮帮子全肿了。顺女背着儿子在车厢里来回走,足足站了35个小时。腿站肿了,脚穿不了鞋,顺女只好光着脚、下了火车。前来接站的哲禹一见就哭了。他说:嫂子,你太苦了,哥哥的伤情基本稳定,我也超期服役了,今年要求退伍算了,咱们一起把哥哥接回家,我也好帮帮你。顺女一听就火了:嫂子送你来当兵,就是要你像哥哥一样报效祖国,只要部队需要,就不能打退堂鼓,家里这边你不要挂念,再大的苦累我都能挺得住。哲禹更加听话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加努力。他在部队7年,先后参加了甘孜地区抗震抢险、成都地区抗洪抢险,光荣地人了党,荣立了3次三等功,1次二等功,并于1978年底破格从战士提升为副连长。可是,谁能想到,在他坚决要求上前线不久,就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中牺牲了……哲禹走了,作为家中的长媳,哲禹没有来得及孝顺的老人需要顺女去赡养,哲禹放心不下的哥哥需要顺女去照料,哲禹撇下了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孩子需要顺女去帮助,特别是婆婆在一个儿子为国致残,一个儿子为国捐躯面前没有倒下,顺女更要把这满门忠烈、拥军报国的家风延续下去。

        时光荏苒,李家的第三代也都长大了。顺女又萌生了一个念头,想把夫妻俩生命的支柱、生活的希望独生儿子李杰送到军营,继承父辈未竞的事业。李杰踏着父辈的足迹,在慈母热切期盼的目光下,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军营。

        接着,顺女又动员二弟把独生子李强、劝说三弟李哲禹的遗孤李继红相继走进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整整又一代李家人昂首踏进了军营。

        命运对李家的考验似乎没有尽头,1998年8月成为中尉军官的李杰刚刚度完蜜月,突然高烧不退,被诊断为白血病,并且到了晚期!若要挽救儿子的生命,必须要做骨髓移植手术,可是手术下来,得需要40万元!坚强的宋顺女无法控制内心的无助,和丈夫抱头痛哭。

        消息传开后,苍天为之感动,大地为之动情。军队和人民群众为英雄的家庭雪中送炭:驻军某部率先开展向奉献者再奉献活动,首长带头捐款;市机关干部自发组织为顺女捐款送物;群众在民政局排起长龙……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共为其捐款30万元。这份真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它是人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敬意。

        延吉是革命老区,素有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之誉,是一座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城市,当年,延吉市平均每3人就有1人参军支前,每10户就有1人为国捐躯。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原因,有烈属、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等各类优抚对象近8000人。宋顺女以柔弱的肩膀和坚强的毅力,一肩挑起沉重的家庭担子,一肩挑起繁重的工作重担,把共和国的温暖送进了每一位优抚对象的心中。

        为了掌握军烈属,伤残军人和老复员军人的基本情况,顺女骑上自行车,把延吉市乡镇街道跑了个遍。三个多月,走访了340多户,行程1400多公里,终于摸清了全市优抚对象的情况。白天搞调查,晚上她又默默地将库房中堆放的两麻袋资料背回家,一页一页查阅,一项一项地整理,在龙禹的帮助下,仅用半年时间5000多份优抚对象档案,便清清楚楚地整理出来了。平时局里的工作遇到困难,资料查不到时,大伙儿便说,快去找宋科长,她是个活档案。

        顺女就是这样一户一户地跑,一点一滴地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几年里,她和她的同事们先后帮助了55户一等伤残军人和烈属搬进了楼房,为83户老优抚对象配置了液化气罐,使14名伤残军人坐上了电动轮椅,为12户孤老烈属送去了电视机。顺女还牵起了红线,做起了红娘,使3户烈士遗属重新组建了家庭。老烈属俞松柱,丈夫和儿子都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精神受到刺激,患了疑心病。平时住在女儿家,总是怀疑女婿要害她,吃饭往锅里加味素,她硬是说放毒药。对于这样一个精神病患者,顺女从不嫌弃,俞松柱每次来找她磨叨,顺女都是和颜悦色,耐心听她说这道那。她得病了,顺女领她去医院;她想吃可口的饭菜,顺女端到她的面前;她提出找房子单过,顺女就帮她搬进了新居;她总想让顺女多陪她一会儿,顺女抽空就去看她,时间长了,她把顺女当成自己的女儿,只相信她,大事小事必须让顺女拿主意,一到民政局,就说是找她闺女,大家也习惯了,总是喊:宋大姐,你妈来啦。

        黎明村烈属阎明淑,70多岁了,孤身一人,新婚几个月,丈夫就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了,当时她任村妇女主任,在一次支前任务中被地雷炸掉了一条腿。顺女第一次见她时,她正在一间低矮潮湿仅有17平方米的小草屋里,拖着假肢吃力地往外淘水。顺女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当年,他们为解放全中国奉献了那么多,现在应该让她们过上好日子。她一生无儿无女,没人叫声妈,我应该承担起做女儿的责任。从此,顺女真的把她当妈妈看待,经常去她那里问候,肉、粮、菜、蛋,缺啥买啥,每次去都不空手。有时买斤韭菜也给她留一把。平时为她洗头、擦澡、剪指甲,啥活儿都干,整整10年没间断。她也把顺女当成了闺女,有事就来找,还逢人就说:我现在有闺女了,死了有人送终了。1985年,顺女为她调进了55平方米的新楼房。搬家那天,顺女给她送去了煤气罐、电饭锅、地板胶,还找人把蹲便器改成坐便器。一次,老人的假肢坏了,大小便难以自理,顺女就抱着她排便。给她修假肢,汽车上,别人看顺女怀里抱着个大腿,都吓得往一边躲。有一年春节,顺女还推着龙禹拿着糕点、豆油等食品上门去认妈。老人一见龙禹抱着顺女就哭,她说想不到你当家的也是一名伤残军人哪!早知道这样,咋也不能让你为我操这么多心呀11992年,80多岁的阎明淑老人去世了,1临终前她一直念叨顺女的名字,顺女像送亲生母亲一样为她送葬,了却了老人后半生的心愿。

        为解决老兵三难问题,延吉市实施了各委、办、局和驻市单位维修改造在乡老兵住房包保责任制;各乡镇和街道都建起了优抚诊所;优抚优待金由过去的乡镇统筹变为社会统筹;三个优抚实体的造血功能也在逐步提高。老伤残军人肖永春家住石人沟,是全市有名的贫困山村,到市里的40公里山路连自行车都骑不了。肖永春回乡后,住房一直很困难。那天,原定顺女要去送建房款,可偏偏下起了大雨,老肖一家人以为顺女不会来了。当顺女扛着自行车一身泥水地敲开肖永春家门时,肖永春愣住了,这个在负伤时没有落泪的硬汉子,此时却哽咽地说不出话来。这一年,宋顺女为老肖家的房子在那40公里崎岖的山路上硬是往返了6个来回。多年来,宋顺女就是这样把孤老烈属当父母,把伤残老兵当亲人,全身心地扑在为他们排忧解难的工作上,全市10位烈军属孤寡老人,她个个记在心上,帮她们求医寻药、搬迁新居、嘘寒问暖、济危解困。究竟做了多少好事,谁也数不清。先后去世的8位老人临终前都叫着顺女的名字。抗联老战士朴昌淑,活了96岁,她说:没有顺女,我活不到今天,抗联那阵子,我们用头发织袜子,做的鞋垫最暖和,现在我们把头发都剪下来给她织袜子,做鞋垫,也报答不了她的大恩大德啊!

        多少年来,凭着对军人牺牲奉献精神的亲身感受,顺女把对军人的敬重,对军人职业的理解体现在积极主动地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上。有的军官家属工作调动遇到麻烦,顺女四处协调,帮助解决;有的分配住房受到不公正待遇,顺女据理力争,坚决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有的子女入学遇到土政策的制约,顺女奔波忙碌为他们创造优惠的条件。1992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先后为64名军官家属解决了住房,为56名军官家属安排、调动了工作,使82名军官子女到了满意的学校。驻军领导和军官家属亲切地称顺女是子弟兵的阿妈妮,军人家属的娘家人。

        现役军官家属张玉芳的爱人原在中朝边界线上的双峰哨所任指导员。生活十分艰苦,方圆百里无人烟。张玉芳在驻地医院当护士,干了17年的卫生工作,由于信息闭塞,早应转干几次错过机会,1994年朱指导员调入延吉市,张玉芳却因不是干部,医院不予接收。小两口抱着一线希望找到顺女。顺女听后,不顾疲劳就登上了长途汽车,专程跑到安图县人事局、卫生局,费了一番周折,补办了转干手续。中午顾不上吃饭,连日返回州人事局、卫生局,破例落下了工作关系,使张玉芳如愿以偿地分配到延吉市中医院当了护士。

        某部侦察连的农村籍战士杨勇因抓获两名持刀歹徒而身负重伤,荣立了二等功,但在退伍回原籍安置时遇到了困难。对这个外籍战士的境遇,宋顺女感到过意不去。她对全科的同志说,杨勇为延边流过血,又是部队的功臣,安排了一个杨勇,稳定的是一方军心,第二故乡应该善待他。一次宋顺女在电视中看到了市公安局向社会招收民警的启示,就多次反映情况,公安局终于同意招收这名外乡人。但在录用考试时,杨勇的文化成绩未能进入录取线。宋顺女又反复找市领导汇报。市委专门为一个战士召开了一次常委会,杨勇最后得到了破格录用。

        1992年8月的一天,一个大学的老师带着孩子来到宋顺女家,一进门就哭了起来。原来,她丈夫在外服役,单位分给她的住房,被一个开发公司把整幢楼给买了下来。这个老师想用省吃俭用的钱把自己的住房按原价买下来,可是对方不同意,还限期3天不搬就断水停电。宋顺女撂下饭碗就去找这个公司的负责人交涉。没想到对方不仅不同意,还挖苦地对那个老师说,你这么好的条件,嫁个穷当兵的干啥?宋顺女当时就火了。大声地说,你敢挑拨军人家属关系,我就告你破坏军婚。那个人看顺女的口气很大,以为是这个老师的亲戚。顺女说,我是民政局的,是军队家属的娘家人。后来,顺女打听到这幢楼里一些有头有脸的人都办了买房手续,就又一次来到这个公司。吓唬他们说,新闻单位准备就这件事来个焦点访谈。对方软了下来,连连说,我算服了你这个娘家人了。从此,顺女这个军队家属的娘家人的称号就传开了。

        1996年学校暑期开学的时候,一个武警干部领着孩子找到顺女。过去,这个干部在边远山区工作,驻地没有汉族小学,孩子长到了9岁也没能上学读书。他们调到了延吉后,由于随军手续和户口迁移都没来得及办,找了几家学校,不是提出要额外交每学期600元的教育基金,就是嫌孩子超龄,把小孩急得直哭。顺女二话没说,自己打出租车跑了3天,为这个孩子办好了随军、户口等手续,并耐心地说服了学校。在顺女的帮助下,这个孩子高高兴兴地上学了。

        近些年来,眼瞅着快要退休了。可越是这样,顺女干工作的劲婴反而市隅了。触搌在有牛之年和有限的时问里为大家办更多的好事、实事。

        自1992年以来,成功地实行了全民统筹优待金,出台了《抚恤优待工作实施办法》,为拥军优属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1994年又大胆地创办了延吉市优抚医院。规定优抚对象看病不花钱、药费只收30%。特殊困难的全免。1995年又搞起了下岗军嫂一条街、军嫂摊位,扶持128名下岗军嫂走上了自强自立之路。1996年,又大胆地走上了创办经济实体的路子,先后建立了新安乡复退军人养殖厂、三道湾优抚农场、伊兰镇优抚牧场,现均已初具规模,取得效益。

        宋顺女热心为军官家属排忧解难,还以她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激励广大军官家属去实现自身价值。她在丈夫致残、弟弟牺牲、儿子患病的残酷现实面前表现出的无私情怀和崇高品质,强烈地震撼着军官家属的心。在军区的一次报告会上,一位老将军听了宋顺女的事迹报告后,庄重地把右手举到帽檐下,动情地对宋顺女说:把部队的功臣交给你,我们放心。

        一位曾要离开丈夫的军官家属走到宋顺女面前,满怀愧意地说:我要向你学习,做一名支持丈夫工作的好军嫂。

        宋顺女为牺牲者做牺牲,为奉献者做奉献的崇高情怀,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她的事迹在长白山下、海兰江畔传开后,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部队战士为有宋顺女这样的阿妈妮感到骄傲;军官家属感谢宋顺女这样的娘家人;在乡老兵、伤残军人和孤老烈属提起宋顺女就有说不完的心里话;各族群众更是盛赞她是人民的好公仆。党和国家给予了这位平凡而伟大女性以崇高的荣誉;她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被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拥军优属先进个人,被沈阳军区命名为人民好公仆。

        敦化市市委副书记车光铁:

        敦化市位于延边州的西部,面积11957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山区地域面积最大的资源型县级市。敦化自古有千年古都百年县的美称。这些年来,该市利用本身的文化优势,紧紧围绕本市的经济活动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敦化市与吉黑两省9县市接壤,是长白山地区的区域性结合部和客货集散中心,根据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开发旅游产业在延边已经达成共识。这里一手伸过吉林连接长春,一手伸过延吉连接珲春,北去镜泊湖,南去长白山都可以当天返回。就全国而言,该市的旅游资源应该是最丰富的,神奇的长白山,集险、峻、奇、秀、野、美为一身,莽莽苍苍的长白林海,珍禽异兽聚集的万兽之园,喷珠吐玉的温泉群,流光溢彩的九天飞瀑,山清水秀,奇木异草,都会令人大饱眼福。还有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中、朝、俄三峰并峙,鸡鸣听三国、犬吠闻三疆,别具一格的边境风貌,使人玩味无尽流连忘返……

        从敦化向北驱车160公里,可到达黑龙江省牡丹江境内的镜泊湖。从镜泊湖驱车个把小时,方可到达宁安市渤海镇。

        渤海镇有两个好去处,一处是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一处是渤海风情园。

        自20世纪80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对渤海镇上京遗址进行过多次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1961年,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黑龙江省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成立。如今,这里已是黑龙江省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

        据史书载,渤海从大钦茂时期就仿效唐朝,大兴土木,府州县邑俱随唐制,特别是上京国都,更是豪华无比。当年,这里宫殿巍峨,亭榭迤逦,弦歌丝竹不绝于耳。当契丹人攻下都城,耶律阿保机以胜利者的姿态穿行在传说中的上京龙泉府,径直穿过中央大街,踌躇满志地登上宫城高层,面对重重叠叠的王城建筑,再看看城外如井如织的街市,他不禁被渤海国的繁华惊呆了。在他看来,这既是渤海国向中原文明学习的成果展示,也是它蜕变的原因。渤海的王族被宫殿包裹住躯体,被琼浆玉液泡软了,因此它不堪一击。

        现在的渤海上京遗址白茫茫大地好干净。岁月剥蚀了一切,还原给人们一片最具本质化的土地。那些遗址偶有凹凸不平的印痕,就像人们对那段历史斑驳的记忆。

        距离上京遗址不远,有一处热闹的所在,它和呈沉思状的上京遗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喧闹的动感来完成对往事的凭吊。

        这就是宁安的渤海风情园。

        渤海风情园的主体是一方面积颇大的湖泊。据说它是上京龙泉府宫廷后花园池塘遗址,名日玄武湖。此湖面积约80多公顷。从前年开始,渤海镇开始实施旅游牵动战略,以玄武湖为中心,陆续开发了玄武湖、上宫渔家、渤海国遗址观赏、黑水古寨、白山古寨、水帘洞、响水大米品尝、丹江漂流、朝鲜民俗风情园等旅游项目。

        渤海镇请来清华大学教授担纲,将诸多景点融进唐代渤海国的风情中去,倘若逐一踏访,你就会恍若梦中,像是在寻访远古遗留的一段情节。

        渤海风情园集万种风情于一身,过去是独向皇家,今天是面向大众。渤海镇设计者的主旨是:农民出资办旅游,多元化促开发。面向工薪阶层经营,突出人文风情,在山水流转中享受自然,引人人胜中领略民族传统。

        在反映女真人历史的拜神洞里,精美的壁画讲述着女真人的历史。特别是女真人信奉的萨满教,在这里得到了最为详尽的诠释。渤海风情园的投资主体大都是本镇的农民。农民办旅游,成为旅游产业的主力军,这在全国也是个稀罕事。自1997年6月开发建设以来,农民们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如今,按照总体规划,风情园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细部正在进入描眉勾脸阶段。开园3年来,渤海风情园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已达2600万元。

        距离风情园约有两三公里的时候,就听见一声轰鸣,有大鸟一样的东西扶摇直上云空。到了玄武湖畔,那鸟一样的东西恰从天上轰鸣着降落下来,原来是农民购买的水上飞机正在做示范表演。据说飞行员是市武装部刚退下来的政委,此人在部队时曾在航校当过飞行教官,如今刚刚宣布退休,便被农民聘用,载着游客做逍遥游。等飞机临近,便听见游客兴奋得大叫,说,在天上看山水,简直美极了,美透了。这种感受就像新鲜的草莓,立时吸引许多游客参与品味,渐渐地,那排队的人就如长龙一样了……

        宁安农民对生活充满激情和想像力。与渤海风情园毗邻的诸多村庄,尽管不能和南方发达地区农村的都市化相比,但却透着一种向上的精气神,有着北方农村的审美情调,这种美同样也能给人愉悦,甚至会给村庄带来经济效益。

        渤海镇拐弯村是全市最早投入资金兴建硬质边沟的村。村里采取党员干部按责任区分片包户的办法,基本上做到了全天保洁。村里发动农民们栽花种草,美化绿化村庄,将村庄当做不镶边的油画去创作,墙壁上有壁画,道路两旁有花草,院落里有绿阴,街中心有公园。由于村庄变美了,村民素质提高了,民风淳朴了,因此吸引不少电影公司在此拍摄外景,这里成了农村题材的拍摄基地,几年来相继拍摄了电影《大喜之家》、《娶你好福气》、《家有贤妻》、《牡丹情话》等,使拐弯村知名度大大提高,经济得到了发展,集体积累达到132万元,这个仅有165户的小村成了省级文明村。东京城镇振兴村有农户127户,600口人。这个地处寒区的边远小村,一反传统农业和传统思路去经营土地,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建成了高效农业示范区,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效益。该村的高效农业示范区始建于1997年10月,由于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便租用了.原空军机场的耕地220亩,建成日光节能温室200栋,固定资产投资700余万元。每栋温室建筑面积364平方米,造价3万3.5万元。每两栋配有20平方米的工具房和小机井。

        示范园建筑全部采取比较先进的轻型保温建筑材料,统一规格、统一施工,具有保温、节能等特点,隆冬季节不加温或少加温即可生产叶菜,早春时节不加温可生产果菜,每年可生产3茬。温室里全部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采用了滴灌、地膜覆盖、二氧化碳气肥、酵素菌增施有机肥、动力卷帘机、反光幕等高新技术,并实施了间、混、套种立体栽培,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主要产品为蔬菜、水果、药材等,主要销售本市、本省,还出俄罗斯。

        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8年,每栋日光节能温室纯收入1.7万元,比普通大棚多收入1.2万元。为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村里聘请了东北农大教授为顾问,成立了有9个乡镇14个村187个农户组成的集科研、实验、培训为一体的高效日光节能温室经济协会。并投资80万元建成了一座782平方米,有培训室、电教室、微机室、化验室、图书室、标本室、办公室的现代化培训中心,现在,振兴村正实现微机联网,依靠信息进行销售,促进订单农业发展。并逐步向观光农业示范区迈进。

        宁安是座古城,原是肃慎人的故地,渤海国后,这里一直是生女真居住地。东北地区的三次巨响,似乎都和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清之后,这里又成了流放地,仅清顺治九年至雍正十年间,清廷从关内流放到宁古塔充军的汉族罪囚就有千余家。据文献记载,在宁古塔华人则十三省无省无人。因为流放人员的大量迁入,不仅将内地的生产技术带到当地,又因来者大都是读书之人,也把丰富深厚的汉家文化带到这里,加上清廷对流人管理并不太严。反而引来关内一些无以为生的人纷纷来此谋生。因此,流放文化竟给宁安带来空前的繁荣。据说当时的宁古塔内有东西大街,人于此开店贸易,从此人烟稠密,货物客商络绎不绝,居然有华夏风景。

        宁安可谓物华天宝,山川秀丽。著名的镜泊湖就在境内,此湖乃罕见的火山堰塞湖,湖长65公里,最宽处4公里,平均宽2公里,最深处达74米,总面积93平方公里。两岸峰峦叠翠,湖水碧澄如镜,因之日镜泊湖。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叶剑英等都到此视察过。叶帅题词赞日山上平湖水上山,北国风光胜江南。

        宁安境内还有火山森林等胜景。

        走马观花浏览宁安,就像观赏一处更大的风情园。这是一处别开生面的风情园,一处充满生机和无限希望的风情园……

        与宁安渤海风情园遥相呼应的是大庆市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几年来,该县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推进县城经济驶向快车道,被誉为北疆熠熠闪光的绿色宝石。

        杜尔伯特面积6176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5个农林牧渔场,128个行政村,居住着蒙古、汉、满、回、达斡尔等17个民族,总人口24.7万人。

        杜尔伯特历史悠久,公元15世纪,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第16世孙爱纳嘎率部游牧于此,以其分牧次序四而自称杜尔伯特部。清顺治年间,清廷将杜尔伯特封为杜尔伯特旗。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撤销杜尔伯特旗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现隶属大庆市。

        成吉思汗的后代有着极好的眼力,杜尔伯特实在是绝好的地方。这里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平均海拔高度135米145米,地貌结构为五草二水一苇二分田,素有天然宝库之称。杜尔伯特从未受过任何污染,被誉为绿色净土。草、鱼、苇、药资源堪称黑龙江省四大之最。全县拥有天然草469.6万亩,占总面积的50.7%。杜尔伯特拥有25万亩水面,苇塘面积达87万亩,是全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湿地,在湿地面积越来越少的现在,它的战略位置越来越重要。

        湿地是地球上富有生物多样、多功能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是众多植物和动物生长的乐园。湿地最富有生物多样性,据说我国湿地植物就达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莽植物约156科437属1380种。湿地动物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的湿地动物约在1500种左右,其中水禽大约250种,包括亚洲57种濒危鸟种的31种,如丹顶鹤、黑颈鹤等;鱼类约1040种,其中淡水鱼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总数80%以上。无论从经济学还是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具有最好价值和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湿地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天然乐园,它自有一套严密的自然法则,这就是要让人和动物、水禽、植物共同享有湿地。任何国家境内的湿地都是全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湿地遭到破坏,就会引起全球生态环境的灾难反应。因为湿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可作为水源直接利用补充地下水,有效控制洪水,防止土壤沙化,滞留沉积物、有毒物,从而缓解环境污染,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等等,因此被誉为自然之肾。

        我国的湿地面积却呈急剧下降趋势。但是,杜尔伯特的湿地却保护良好。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到此考察后认为:该湿地幅员辽阔,特征典型丰富,发育成熟,是在全国具有垄断地位的旅游资源。

        笔者来到杜尔伯特,先是游历了草原,又看了松林公园,再看了寿山将军遗址,最后才来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和连环湖水禽王国游览。

        这里是著名的鹤乡。每年阳春三月,江河解冻,大地复苏的时候,丹顶鹤便从长江中下游飞往这里。它们要在这里完成它们的漫之旅,寻找伴侣、筑巢安家,繁衍后代。丹顶鹤选择了杜尔伯是这里的光荣。丹顶鹤是吉祥富贵的象征,头顶一点丹红,全身白如雪,双翼涂抹浓墨,端庄秀丽,温文尔雅,凌空飞翔,像天使者,亮翅起舞,如芭蕾翩翩,美轮美奂,可谓大自然的美神,降临在杜尔伯特,将会给杜尔伯特带来吉祥和幸福。

        该县的副书记郑志新对笔者说:

        发展特色经济,建设全国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县。提出并突出强调这一问题,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从经济发展趋势看,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然。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农业要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生产的农副产品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否则就会造成大量的农产品积压;与国际市场接轨,就必须提供价格、品质占优势的农产品。目前,国内小麦、玉米等市场价格已经比国际市场高出40%左右,在价格上已无竞争力可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以农产品品质优势、价格优势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从消费市场需求看,人们对环境和健康越来越重视,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需要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种消费热点和消费时尚。从我县发展现状来看,开发绿色食品最具有潜力和优势。与国内、省内、的其他地区相比,我县开发建设较晚,由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要素构成生态环境较好,资源的破坏程度相对较轻,而且日照资源丰富,农家肥源充足;现已开发了绿珍珠牌绿豆,庆康牌贡米等绿色产品,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否则,就会在未来的产业分工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更难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入世带来的竞争和挑战。建设全国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县是推进我县县城经济快速发展的科学、现实的选择。

        杜尔伯特是黑龙江省惟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告别宴会上,热情的主人在蒙古包里为我唱了一曲曲动人的蒙古族民歌。而我也在心里一遍遍为它祝福,祝愿杜尔伯特永远幸福美满……

        林口县建堂乡大百顺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乌斯浑河畔。在牡丹江地区,大百顺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乘车采访途中,遇到不少周边县市的人去该村参观走访,就像赶集走圩般热闹。大百顺村能成为牡丹江地区的亮点和兴奋点,以它本身的自然条件,是很难成为当地的佼佼者,那么,大百顺村有何灵丹妙药让一个偏僻山村一鸣惊人呢?

        杜乃新是林口县委副书记,先后在牡丹江团委和报社工作,在他身上,既有新闻记者的敏锐,又有党政干部的缜密和干练,当笔者询问到大百顺村这个问题时,杜乃新如是说:

        我们林口县地处森林茂密的老爷岭和张广才岭的峡口处,因名森林之口,故叫林口。我县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农业县,而大百顺村就在大山的皱褶里,是个既偏远,又没有丰富资源的小山村,全村有农户456户,2018口人,8536亩耕地,然而他们却连续10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党支部,农村农业工作先进村,1998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1999年村党支部被省委命名为先进党支部。那么,大百顺村先进的诀窍在哪儿呢?我认为关键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今年60岁的李善文任大百顺村支部书记至今已有20年,是省第七届、第八届劳动模范。他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守在家乡的这块黑土地上辛苦耕耘,无私奉献着。20年来,李善文始终保持着朴实的工作作风,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可以说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1997年5月,大百顺村的文明村建设刚刚起步,村里正规划修建1100平方米校舍,380平方米的村办公室,造型独特的村大门、另外修大街、砌围墙、建广场等工作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这时候李善文最喜爱的儿子李辉患了尿毒症。乡党委书记董慧波命令李善文陪着去北京抢救,他的儿媳也哭着求他:爸,你只要去,李辉就是死在北京我们也安心了呀!李善文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艰难地点了点头,可是第二天,儿子、儿媳及其他人上了车,李善文转身走开了。儿子隔着车窗望着父亲的背影,眼泪不停地流了下来。七八天后,李善文接到电话儿子已经不行了。李辉带着没有见到父亲一面的遗憾在回家的列车上故去了。可李善文没有把儿子接进村就把他安葬了。儿子下葬的第二天李善文又投入到村屯建设中,只是有人看见他背着人蹲在角落里默默流泪。1998年,修建文化广场时,许多建筑商找到李善文,希望承包这项工程,并许诺优厚条件,李善文谁也没有答应,而是发动村民自己出工、出力建文化广场,党员干部投工不记工,技术活儿包给村里的困难户,村民自己挣自己的钱,省下了30多万元。在公园里设计水闸,需要2万元,他却请来一位懂设计的朋友,仅买了一只鸡做酒菜黼白了。村民高兴地说:这样的村干部我们打心跟儿里拥护。

        1996年春,村里全面推广大豆垄三栽培新技术。当时,许多村民心里没底,感到新技术好是好,产量高,还能多收入,但费工费事投入大,弄不好会掉进去。村党支部书记李善文对村民说:我先干!弄砸了是我自己的,成功了大家一块儿学,一块儿富。他在自家的承包田里试种了一垧地,严格按照高产模式新技术进行操作和田间管理,秋后产量比传统种植方法高出30%,成为全县大豆高产大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村民信服了,心里有底了,也跟着干起来。第二年就在全村推开了。仅此一项,人均收人增加250多元。为赶超文明先进村,李善文亲自去南方考察学习,拟订文明村建设方案,在规划设计上匠心独运,营造出较高水准的农村文化氛围。村民都说:大百顺有今天,多亏了李书记这个好带头人。

        农村要致富,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还要有一个好支部。大百顺党支部一班人内练苦功,外塑形象,形成了工作认真、作风过硬、凝聚力强、百姓信得过的领导集体。村党支部把为村民搞服务快致富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村党支部委员每人扶持一个重点贫困户。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友发,1997年开始扶持贫困户王化荣家。王化荣家5人中只有1个劳动力,生活困难。每年春耕到秋收,王友发都主动到王化荣家里了解情况,为王化荣联系贷款,解决农药、化肥、种子等难题,并帮助他调整种植结构,选择种植科技含量高的农作物,王化荣现在已还清了外债并略有节余,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

        农民每年购买种子、化肥、农药是一件大事和难事,不仅缺资金、耽误工夫,有时还会碰上假冒伪劣产品。多年来,村党支部把这件事全包了下来,跑贷款,统一购进优质、价低的各种生产资料发给农民,春贷秋还,差价村里一分不挣。农副产品销售难也是村民的一块心病,村党支部就当起农民的经纪人,多方帮助他们找市场、销产品。1999年一次就为农民推销白瓜子7.5万斤,并且每斤售价高于一般价格四五角钱,客户带车进村拉货。村党支部还协调有关部门在村里开办了农贸大集,辐射附近几个乡,每半月举行一次,农民购物和销售农副产品不用再劳神费力。村党支部把实行村务、财务两公开作为廉政建设的重点。凡是与农民利益相关的重点,群众意见较大的热点及干部感到棘手的难点,都向村民公开,请村民代表和村理财小组把关、审批,让村民监督,做到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全村上下形成了心顺劲足、一个心眼儿奔小康的喜人局面。他们还对自己约法三章,即来客人不陪吃,公出不租车,加班不增资,这一项每年就为集体节省开支近万元,由此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受到上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大百顺全村360名党员是村里的核心,是村党支部开展工作的骨干。几年来,村支部注重党员队伍建设,严格以《党章》标准要求每名党员,积极培养那些思想素质好、有科技头脑、致富有方的村民加入党组织。1999年村里发展了4名优秀积极分子入党。目前全村有24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大百顺村,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村里搞文明村建设需要通街道,需要带头扒自家的围墙、栅栏;搞建设需要人力,党员带头献工;需要科技推广,党员带头参加。有一年正值春耕大忙季节,村里急需20多人架设高压线路,村里一时很难找够人手。村党支部连夜召开了党员大会,会上形成决议,全村凡是有劳动能力的党员晚种地5天架设线路,没有一名党员反对。1998年抗洪期间,村党支部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赵洪波正在维修新房准备结婚,他的弟弟被村里列为抗洪成员。出发的那天,由于时间急,正值弟弟不在家,王洪波只说了一句:弟弟不在家,我去。便义无反顾跳上车出发了,一去就是18天。

        大百顺村每名党员都有扶贫解困的具体任务,采取一帮一形式,确定了脱贫目标和脱贫时限。村里有个残疾青年叫林海龙,自幼小儿麻痹,和年迈的母亲一起生活,生活十分困难,村支部就于1996年七一党的生日那天,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帮助他建了养猪场,养了6头猪,并开了食杂店,仅一年的时间,就使他摘掉了贫困帽子,第二年就娶上了媳妇。几年来,由于党员干部的帮助,全村22个贫困户全部脱贫,开始走上致富路。农村工作中,交公粮、征税费、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是几件难事,而在大百顺却不是难事,年年都提前完成征粮、交税任务,违反计划生育的问题和村民上访率为零。村民们纷纷说,党员干部带头干的事情不会有错事,我们跟定了他们。

        董慧波是建堂乡的党委书记,是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来到建堂乡七八年了,他在这里默默耕耘,为这片土地贡献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据说大百顺村的诸多景点他都参与了设计,比如说大百顺村颇为现代感的村门等等。从外表看董慧波和这里的老百姓没有多少区别,只要一开口,他的政策水平语言能力就表露出来了。他说大百顺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该村是用改革发展的新思想带领农民富起来的。

        董慧波如是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何改变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大百顺村把眼睛紧紧盯在了增强村民科技意识,提高村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上。几年来,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典型户示范引路,赴外地参观学习,创办各类协会等办法,大百顺人的观念交了,科学种田的思想树立起来了,大百顺人对科技致富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自1997年以来,全村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6期,培训农技骨干70多人,培训农民1540人次。现在,每个农户都有一个甚至几个科技明白人。发放科技资料近万份,重点推广普及了抗旱早熟,节水增收,科学育秧、种子包衣等8项综合配套技术,林口县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就是在大百顺村试验成功,并迅速推广全县的。绿色证书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全村已有90名村民获得了绿色证书,几十名村民荣获农民技术员称号。大百顺人善于走出去,请进来,请来10个科研单位的32名专家科技人员与150个农户结成良缘对子。大百顺还推进农业机械化,全村农机具保有量已达千余台件,成为全县惟一的农机专业村。到目前,大百顺村良种率达到了100%,主宰作物大豆全部采用垄三栽培技术,烤烟全部采用工厂化育苗、覆盖、节水旱灌技术,水稻全部采用旱育稀植技术。由于大百顺人的科技意识强了,种田的科技含量高了,大百顺土地上产出的效益也提高了,科技是大百顺村富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终究形成不了大气候,大百顺村又继续在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上大做文章,以规模促发展,以规模求效益。1996年前,全村烤烟种植面积不足百亩,而且地块分散,再加上技术不过关,田间管理跟不上去,产量低,质量差,种烟户收效不大,农户对烤烟生产的积极性不高。近几年,县里把烤烟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点产业来抓,村干部看准了发展烤烟是一个富民的好项目。1997年,村委会主任王友发和村会计陈福新两人带头分别种植了8亩烤烟,全部采用覆膜技术,采用规范化的栽培模式进行田间管理,当年亩产收入达到1100元以上,比一般粮食作物平均亩产增加700多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在村里的扶持下,1999年金村烤烟种植面积猛增到1000亩,并且是连片种植,统一管理,实现收入近百万元,成为全县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村。在蔬菜生产上,村里在打井灌溉、农用物资方面进行倾斜,在发展裸地菜的同时,大力扶持农户建设温室大棚,目前,全村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0栋,所生产的蔬菜辐射到全乡。在抓好种植业的同时,大百顺村还在养殖业上大做文章,建起了高标准、规范化的科技养殖小区,引带了72户村民成为养殖专业户,养殖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大百顺村在整个村域经济布局上,尤其注重壮大多种经营生产,以促进农民增收。几年来,大百顺村在调整种植结构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今年,大百顺村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比例达到4:6,经济作物面积远远超过了粮食作物。其骨干项目主要有烤烟、白瓜子、甜菜、药材、蔬菜等。在指导农民生产上,大百顺村不打无准备之仗,坚持订单农业这个方向,把跑市场、抢订单、抓销售作为第一生产环节,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各类协会、农副产品经销处的作用,先找市场,让农民手握订单发展生产,给农民吃上定心丸。今年,大百顺村已经为4000余亩的经济作物找到了婆家。大百顺村注重发展自己的特色项目。抓住毗邻山林的优势,大力发展山产品采集业,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实现人均收入8001000元。积极培育特种养殖业,在村南沟开发建成占地60亩的综合养殖小区。发展林蛙生产,饲养绒山羊110只,重点发展三笨,即笨猪、笨鸡、笨蛋,现已发展家鸡散养2000只。积极发展林果业,利用退耕的山坡地开发了1500亩的果园和1200亩的松树,并且以每年三四百亩的速度递增,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总价值达600万元,既保护了生态,又使村里有了长远的稳定收入,年增值达20万元。

        大百顺村的传奇人物李善文,是那种很难看出实际年龄的人,说是年过花甲,但从他的相貌举止和精神面貌看,说是四五十岁,也没有人表示怀疑。他中等身材,衣着素,脸色红润,一个朴实能干的山里人。谈起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他立时有板有眼地说起来。

        李善文如是说:

        大百顺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根本的变化,缘于大百顺村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动力,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核心是要在转变人们的思想,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工夫。针对当前农民学习难坚持、时间难保证、人员难集中等诸多难题,党支部在村管理层面上编织成金字塔式的强大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选出20名小能人做思想政治工作传导器,连接着全村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刚一公布,村里立即广播传达,组织村民观看实况,并将新闻信息摘要写在板报上,做到家喻户晓。村里组建了能容纳300人的教育培训中心,备有电视机和各种录像、图书资料。定期召开会议,宣传科学知识,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批判唯心主义、有神论、封建迷信和一切歪理邪说,牢固占领思想阵地。1998年,有两名外地功练习者到我们大百顺村传授功,我问他们,有没有宪法大,没有宪法大请离开。将这两人撵走。后来又有人来到大百顺村串联,受到全村人的抵制,全村没有一人练习功。

        为了更好地做好广大农民的思想引导,大百顺在村屯的建筑设计上颇下了番苦功。在村门前的山路旁、石壁下村的村民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画像,画中以大百顺村作为背景,书写着发展才是硬道理7个大字,时时提醒激励大百顺人靠改革发展壮大自己。在公园和文化广场的画壁上,文化长廊的玻璃橱窗内,引入注目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等英雄人物跃然壁上,村里五好家庭、十佳青年、致富之星等光荣彩照镶嵌在内,鼓舞和感染着村民奋发向上,使大百顺村人时刻置身在学习教育的环境中,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几年来,大百顺在加强环境建设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本村特色的百顺文化。百顺文化广场的修建成为大百顺村独具创意的百顺文化的一个缩影,展示着大百顺人的高品位的文化素质。占地1.5平方公里的河边公园,景观别致,花坛、喷泉、百鹤壁、中华名人百图展、百家大院等景观令人流连忘返。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全村百姓提供了足够的业余文化活动空间,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大型群众文体活动的最佳场所。村民自发成立了秧歌队、鼓乐队、小号队、健美辅导队和小型歌舞团等,在农闲时节,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白天这里宽敞明亮、整洁有序,夜晚这里灯火辉煌、鼓乐齐鸣,百顺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激发了年轻人的学习兴趣,他们分别选择自己适合的项目进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精神需求和品味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为大百顺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村里农房砖瓦化率达到了100%,砖围墙、铁大门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小学生巩固率100%,计划生育率100%,安全饮用水100%,有线电视人户率100%,电话安装率100%。环境的改变、积极的发展、人们素质的提高,这就是大百顺村最根本的变化。它使百顺人越来越有信心,道路越走越宽广……

        从大百顺村驱车沿着乌斯浑河向西,在河的上游20多公里处,就是著名的八女投江的地方。在采访大百顺村之前,笔者特意驱车到刁翎镇三家子村东北4公里处的乌斯浑河口东岸小关门嘴子山西坡上,在这里参观了八女投江纪念馆。高高的纪念碑上,写有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八个大字,碑的背面铭文写道: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指导员冷云同志率领下有杨贵珍安顺福胡桂芝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风善八位女战士于一九三八年十月在此地与日寇英勇作战投江殉国缅怀先烈教育后代特立此碑以志纪念。在碑的左侧矗立着极朴素的八女投江纪念馆。馆内陈设简单,仅有10多幅照片和不多的文字,还有八位烈士的肖像画。站在山坡上,可以看见急速流淌的乌斯浑河。当年,烈女们就是从南边的大山里走下来,膛过湍急的河水,想西去密林寻找抗联主力,不想在这里宿营时被告发,与刁翎镇赶来的日军激战多时后投江而死……乌斯浑河从此成为寄托民族英魂的地方,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

        八女投江在当地有多种版本,每一种版本都令人感动。发生在62年前的那个血色清晨将会永远刻在中国人的心中,记忆永远不会褪色。

        离别大百顺村,我的眼前一直晃动着百顺儿女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不知为何,他们总是和当年的八女投江的画面重叠在一起,虽然年代久远,但在精神层却有某种奇特的联系和暗合。这就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英雄气节和永不屈服的战斗精神。这是白山黑水儿女特有的民族品性。正是这伟大的民族性格,才使他们后来居上,在负重中奋勇前行。这是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不管是渤海文化还是金源文化抑或是建州女真文化,都有一个由弱变强、由小到大、由失败走向胜利的故事。

        当下,当祖国南方春潮涌动的时候,由于季节的关系,这片土地的春天又一次来迟了,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收获。它常常是后发制人的,因为它有着绵长而持久的耐力,有着常人不及的爆发力。

        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第四次巨响精神文明的巨响。这就是冻土地文化更加激动人心的不同凡响之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