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历史大事件一览表声声入耳,事事关心

声声入耳,事事关心

        无锡东林书院的一首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晚明以来,不径而走,传遍大江南北,堪称千古绝唱。以东林书院为大本的明朝东林党则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士大夫政治集团之一,他们在东林书院以讲学为中心,评议时政,褒贬人物,在17世纪的明朝拥有很高的声誉。

        一副楹联数百年来脍炙人口,对后人具有如此大的感召力,是因为它不仅是东林党一代人的心声,也是几千年来士大夫、知识分子所追求的道义和良知。它所体现的东林精神不仅是无锡的,也是全国的;不仅是晚明的,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

        明神宗统治后期,宦官弄权,边患频繁,加派赋役,人民负担沉重,政治日益腐败。以东林书院讲学为联系纽带,并逐步发展形成以江南士大夫为核心的东林学派。他们既有鲜明的学术思想见解,又有积极的政治主张: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赃枉法,呼吁朝廷体恤百姓等。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嫉妒和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成明末激烈的竞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而加以无端攻击诋毁。这就是“东林党”的来历。与东林党对立的有所谓齐、楚、浙党等派别。

        东林党人在不当权的时候,议论国政,抨击朝廷,赢得知识分子的追随和民众的拥护。天启年间更是时来运转,移宫案后东林党人从在野的反对派,一变而成为主持朝政的主要力量。首辅刘一景、叶向高,吏部尚书赵南星、礼部尚书孙慎行、兵部尚书熊廷弼,都是东林党人或东林党的支持者,可以说王朝的军事、政治、文化、监察和人事大权全都被东林掌握。《明史》中描述道:“东林势盛,众正盈朝。”可谓盛极一时,按理说,这是他们治理国政的最佳时机。然而,他们又错失良机,很快丧失优势地位,短短四年就被宦官魏忠贤驱尽杀绝,全部覆没。

        东林党人当权后,主要忙的是两件事:一是启用一大批在前朝失势的党人,再一件是排斥异己,打击宿敌齐、楚、浙、宣昆党,凡是不合口味的都视为异类,加以排斥,东林内部又以乡里为界,分裂成许多小组织互相争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人想有所作为,也很难成功。作为当权的群体力量,没有利用有利的时机,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方案,把主要精力和才智都消耗在党派斗争上,这是招致失败的一大原由。

        在他们踌躇满志的时候,不仅对阉党力量的崛起麻痹大意,丧失警惕。而且对阉党采取笼络政策,姑息养奸,试图劝告魏忠贤不要干政,这无异于与虎谋皮。眼看阉党势力日益壮大,他们的认识不一致,行动又迟缓,放着兵部不抓,不用武力做后盾。魏忠贤的爪牙插手内阁,首辅、吏部尚书相继被逐,次辅竟然胆怯得辞职,以图息事宁人。之后,东林党人与阉党集团之间因朝政争论相互攻击,终于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阉党魏忠贤掌握实权,乘机向全国颁示所谓“东林党人榜”,公开逮捕迫害大批东林党人士,东林党人死伤殆尽。东林学院主持人高攀龙力抗权奸,不屈羞辱,投水自沉。同时,魏忠贤由政治斗争迁怒于讲学,矫旨毁坏全国各地书院,禁止讲学活动。

        东林党人为官清廉,具有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人品使人景仰,行为却不足为训,在他们身上集中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致命弱点和缺陷。东林党的兴亡,是一曲令人遗憾的悲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