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农业国之一。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即拥有成熟的农作物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以及灿烂的彩陶艺术。仰韶文化的生产技术成就表明,在此之前尚有一个农业经济的肇始阶段。然而,那时人们生产生活的情景一直鲜为人知。我国的农业始于何时,长期以来得不到肯定的答案。
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河南省零星发现了琢磨精致的石镰刀和石磨盘,其中石镰的形状与现今的铁镰刀相似,呈弯月形、锯齿刃。发现者以为它是年代较晚的收割工具,将它束之高阁。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了埋藏这种石镰的地层年代,使整个学术界大为震动,它是距今8000年前后的遗物。从此,中原地区云集了几路考古发掘队,遍寻这种石镰遗存,揭启了中华早期农业文化研究的序幕。
10多年来,在中原及其邻近地区发现的早期农业文化遗址已有近百处。对这些遗址的文化命名及其划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大多数学者将它们区分为四个地区,以分布在嵩山为中心的豫中及豫北地区的称为裴李岗文化,分布在冀南、冀中地区的称为磁山文化,分布在关中渭水流域的称为白家文化(亦称大地湾文化或老官台文化),分布在汉中地区的称为李家村文化。
这时期居民的生活状况比仰韶文化要低下,过的是小型永久或半永久的定居聚落生活。居址规模较小,一般设在近河的丘岗上。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小型的半地穴式建筑,面积不足10平方米,也有多次扩建成三四间一组的排房,有台级式门道供出入,室内设烧灶,供煮食取暖,人们就地而卧,就地而食。发现的墓葬通常是成片成群,流行单人葬,也有合葬墓,大都以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品随葬,如石工具、陶器等,有的墓设有壁龛〔kān刊〕,专供放置随葬品。当时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石器制造尚处于磨制技术的初期阶段,打制石器及细石片制成的复合工具仍在使用,铲、斧、镰、磨盘是主要的石工具;也有兽骨、蚌壳等质料制作的工具,如骨锥、骨针、骨箭头、蚌镰、蚌刀等。陶器已在生活中广为使用,制陶业已脱离了人类最初制陶阶段,采用手制,器表打磨光滑,器型基本依用途定型,有壶、罐、碗、勺、杯、盘、盆等,已萌发了原始的彩绘艺术。捏塑的陶猪头、羊头,栩栩如生,是当时的艺术杰作,发现的陶纺轮是当时居民已经掌握原始纺线织物技术的最早实证。值得重视的是,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墓葬中出土的七孔骨笛,已经具备音阶结构,是世界音乐考古的重大发现;墓中出土的距今8000年的甲骨契刻符号,是探索汉字起源的重要线索。
当时的社会经济除沿袭以往的采集与渔猎外,已有种植业并饲养了家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黍(大黄米)和粟(小米)。这种农作物的炭化品,在当时的聚落址内时常发现。1976、1978年,在河北武安磁山村东南部还发现了数十座地窖式粮仓。这些粮仓平面呈长方形,长约一米多,宽不足一米,深二至五米不等。粮仓内堆积着已炭化的粟粒,口部以厚厚的黄土封堵,可以推算当时未经炭化的粟粒可能载满粮仓。这是现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储存小米的粮仓。饲养的家畜有猪、狗、鸡。发现的整猪埋坑现象,既体现了当时的原始宗教意识,又表明了当时猪的饲养已有一定的数量。发现的家鸡遗骸则是目前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发现。
随着中原地区早期农业文化研究的突破,在长江流域、北方的辽河流域以及华南地区,也先后发现了距今7000年前的农业文化遗存。其中,湖南澧县彭头山、八十档遗址的发掘,获取了距今8000年前后的稻作农业文化遗存的资料。
彭头山遗址地处洞庭湖西北部的澧水冲积平原上,为低岗遗址。1988年发掘了400平方米,发现有平地起建的房屋基址和18座墓葬。出土的石工具多见打制石器和细小石器,磨制石器较少,主要有穿孔坠饰、石管、小型斧等。陶器都为泥片贴塑制成,形状原始,有罐、釜〔fǔ斧〕、盆、钵〔bō播〕等。在陶器上以及制作陶器的泥料中,发现较多已炭化的植物颗粒,初步观察,可能是稻壳、稻谷。经对出土物的分析和年代测定,彭头山遗址的年代,早至距今8000年前,与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接近。
八十档遗址位于澧阳平原东北的梦溪乡五福村,西南距彭头山遗址约25公里,周围地势开阔平坦,遗址略高于周围地面一至二米。1993、1994年两次发掘,发现了一处年代与彭头山遗址相当的围壕和围墙聚落址。它平面呈长方形,近南北向,现存部分南北长约110米,东西宽约70—80米,环绕面积近8000平方米。围墙顶宽约三米;围壕在围墙外侧,底宽约3.5米,沟底距墙顶高二米。在围墙以内已发现有多座成排布置的房基及一座海星状高台建筑址。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具有防护屏障的聚落址。
农业的出现,人类才能最终摆脱采集渔猎的游荡生活,转入以定居为依托的改造自然界的农耕畜牧经济。近10多年来的发现与研究表明,大约在距今8000年前,我国的原始农人就活跃在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他们在黄河流域及其北方地区最先种植了黍和粟,在长江水系及其南方地区最先栽培了稻。他们的辛勤劳动与创造发明,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