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一线十大门业品牌第八章 舍身救驾

第八章 舍身救驾

        太阳快落山了,还不见儿子归来,佘夫人焦急地朝东北方向(今之北京百望山下东北旺地区)望去……不见归来;又焦急地向西北方向(今之北京百望山下西北旺地区)望去……

        杨延昭和二郎、三郎护送着太宗回到易州,潘仁美等围了上来问长问短,太宗没好气地说:“若无杨延昭护驾,朕早就没命了。”

        潘仁美讨了个没趣,心里更恨杨家军……

        那和尚递给杨五郎一个背囊,说:“……记住,危急时方可打开……”

        阳春三月,大地繁花缤纷。一天,太宗升殿,文武群臣礼毕,太宗说:“朕准备往五台山寺庙去敬香,卿等可有异议?”

        八王出奏道:“皇上,五台山接近辽地,倘若番兵来犯,难免危及陛下安全,不如缓一缓再去。”

        太宗说:“朕不是去游玩,是去完成先帝遗嘱,先帝临终嘱朕去还愿,朕岂能只顾自身安危而不去?”

        八王说:“陛下的安危关系着国家社稷的安危,请陛下再行考虑。”

        大臣寇准出奏道:“皇上既然一定要去,那就请杨业父子保驾,方可万无一失。”

        太宗听了点了点头,说:“甚好。”

        太宗当即下诏杨业护驾。

        杨业和五子正在雁门关巡视,快马来报,皇上有旨,杨业忙跪下接诏。内容是封杨业为护驾大将军,要杨业速率四子到汴京保驾皇上到五台山,边关由长子杨延昭暂代守卫。

        杨业接旨后哪敢怠慢,立即在营帐内召开会议,安排杨延昭接守门关。

        杨延昭说:“父亲,您放心去吧,我们一定守好雁门关。”

        次日,杨业便率其余四子赶往汴京护驾。

        宋太宗的车驾一路上浩浩荡荡,杨业断后,四子在前开道,三万禁军左右护驾。车驾所过之处,百姓都回避在远处。

        到了五台山下,就见众多的僧侣出来迎驾。车驾到达五台山最大的佛寺——大华严寺,寺院的鼓角响起,寺院住持率大小数百名僧侣在门口合十恭迎。

        白发苍苍的寺院住持大法师向太宗介绍说:“陛下,这寺原名大孚灵鹫寺,因为五台上的地势极像印度释迦牟尼修行的灵鹫山,所以得名。并且这座寺庙是文殊菩萨的演教地,因此,自古以来就是佛教圣地。现在,五台山已修建了许多寺庙,这是最大的一座。”

        宋太宗点头叹道:“五台山确是佛教圣地。”

        住持引着太宗从观音殿、菩萨殿、大佛殿,到了雄伟的无量殿,只见咸严的文殊菩萨塑像肃立在大殿之中。

        太宗于龙椅坐定,随从列于左右。时辰到时,住持一摆手,两边的和尚便敲动钟鼓,住持亲自把敬香递给太宗,太宗手持燃香向菩萨叩拜,念道:

        “文殊菩萨在上,今特来还先帝之愿,祈菩萨保佑降福四海,国泰民安……”

        太宗又默诵了几句别人听不到的心愿,祈祷了一番才起立。

        随臣们都跟着跪下祈祷,待太宗起立后在龙椅坐立,方才起立。

        太宗拜毕,传下诏令,今日观赏五台圣地,明日返京。

        于是住持在前引路,让太宗观赏五台景色。

        出了寺庙,登上坐落在灵鹫峰山巅的菩萨山顶,举目四望,但见五座山峰环抱,东南西北中,每峰各有一台,中峰台是最大的台。

        诸峰岩壑奇雄、险峻峥嵘,景色极为壮观。侍立在太宗身旁的杨五郎被五台山的景色吸引住了。太宗移驾了,他还呆呆地看着竟忘了跟上,还是身旁的四郎提醒了他。

        晚上,太宗就宿在大华严寺,次日准备返京。

        太宗就寝后,二郎守候在太宗左右。三郎、四郎守寺大门,五郎在寺周巡逻,禁军们遍布寺内及寺周。

        五郎巡逻到北坡上的一个寺院,院门外见一和尚正在月光下练棍,五郎见了便走过去给他指点。

        和尚十分感激,问道:“将军尊姓大名?”

        五郎说:“就叫我杨五郎吧!”

        “啊!你是杨业酌儿子,真了不起,难怪剑法如此精湛。”

        五郎把自己的佩剑送给他说:“出家人不伤害人,但也要防身护寺。还有,只用棍棒是不行的,还须有利剑刀枪才行。”

        和尚接过剑,合十谢道:“贫僧牢记将军教诲。”

        两人正说着,听三郎在唤,五郎便告辞离去。

        和尚目送着他……

        幽州萧太后得报宋太宗驾临五台山还愿,大喜,于是在帐中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派耶律休哥率兵去袭击。

        韩德让奏道:“宋皇帝虽然来到了五台山,但有杨业父子保驾,恐怕动不了宋皇帝。”

        萧太后说:“那就我亲率兵马去,我倒要亲自会一会这个鸟皇帝。”

        于是萧太后点了兵将,留韩德让镇守上京,令由她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将军耶律斜轸为副将,连夜直奔五台山而来。

        次日,太宗一行离开了五台山寺庙,下山返京,大小和尚都送至山下。

        杨五郎骑在马上留恋地望着那雄伟的大寺庙及山势奇伟的五台山,他不时回头向后望去。忽然,远远地见一个和尚奔了过来,只听他喊道:“杨五郎将军请稍等。”

        五郎见是昨天晚上月光下练棍的和尚,便勒住马等他过来。

        那和尚脸上汗津津的,跑了过来,说:“杨五郎将军,我是太平兴国寺的住持,名睿见,感谢你昨晚的教诲,送你一个背囊。记住,危急时可打开。”

        “谢谢住持。”五郎接过背囊,背在背上说,“我因有保驾职责,不能下马相叙,谢谢,后会有期。”

        两人合十告别。

        太宗车驾刚刚离开五台山,探马来报,萧太后率兵来袭,离此只有半里路。

        太宗大惊,说:“如何是好?”

        杨业马上说:“我主勿虑,有我杨家父子在,皇上就当万无一失。”然后宣布:二郎、三郎率兵迎战辽兵,自己和四郎、五郎保驾皇上安全返京。

        杨业并对二郎、三郎、四郎、五郎说:“你们给我听着,誓死护驾,就是保国平安,你等宁死也不得让番兵靠近吾皇。”

        众人一起跪道:“孩儿从命,誓死护驾。”

        杨业护卫着太宗及群臣刚走,萧太后率辽兵就已来刭,三郎迎了上去,萧太后高喊:“让你们的皇帝出来,我要会会他。”

        二郎道:“我们的陛下已安全转移,你要会就会我吧!”

        萧太后怒道:“给我闪开,否则莫怪我手下无情!”

        三郎吼道:“萧太后,你听着,你赶快滚回去,否则就让你做我们的枪下鬼!”

        萧太后听了大怒,她一拔令箭,辽兵便冲了上来。

        三郎当然不让,两军便厮杀了起来。激战中,三郎手臂被砍伤,几乎跌下马去,二郎忙冲过来把三郎救下。危急时,见一队人马从后面杀了出来,一人高喊:“五郎来也!”

        原来,杨业怕二郎、三郎抵挡不住,便又派五郎率兵支援。萧太后见状便令耶律斜轸出战五郎,两人便展开了厮杀。五郎使一根长七尺、重百斤的铁棍,横冲直撞,力大无比。耶律斜轸战了几个回合,败下阵来。这时,二郎保护着三郎已经撤走,五郎知太宗已经走远,再战也无益便收兵归去。

        萧太后见追不上太宗,只得鸣金收兵。

        太宗回到汴京,宴请杨业父子,并对他们大加封赏。

        皇宫里,宋太宗正在召集大臣商议。

        太宗说:“众爱卿,幽州四地(今北京及河北北部),已被辽番占领五十多年了,现在朕准备亲征夺回,消灭契丹,众卿有何看法?”

        八贤王知道幽州十四地本是中原领土,是后晋石敬瑭为了求得契舟支持他当皇帝而拱手奉送给他们的,便说:“幽州之耻是要雪,但现在北番虚实不明,陛下不一定亲征,选几员大将即可。”

        寇准也说:“八贤王所言甚是,陛下可不必亲征。”

        太宗却说:“朕亲征之意已决,不会改变,为君者若不能为表率,那还能是良君吗?”

        太宗又说:“朕这一次就以杨家父子为前锋,潘仁美为主将,不夺回幽州,誓不罢休。”

        太宗又说:“速遣使到代州,急调杨家父子。”

        寇准只得应道:“遵旨。”

        快马疾驰到达代州杨业驻地。

        来使传日:“杨业接诏。令杨业父子火速赶赴太原。”

        杨业回家跟佘赛英说:“要去夺回幽州了,明天就出发。”

        赛英说:“我跟你一块去。”

        “不,你还是留下镇守雁门关吧,留守和征战一样重要。”

        “好吧,不过你要多加小心。”

        于是,杨业率五子不分昼夜赶到太原。

        宋太宗令大将郭进等留守太原,以潘仁美为主将,以杨业父子为前锋,率十万大军,从太原东城门出师,向幽州进发。一路上夺关斩将,势不可挡。

        宋军渡过易水,杨业父子冲锋陷阵,很快到达了易州。易州守将契丹北院大王耶律奚达率部将出城抵挡。杨业令延昭、二郎、三郎迎战,经过激烈的拼杀后,耶律奚达被杀,宋军占领了易州。

        太宗十分高兴,下令大军向涿州进发。

        宋军迅速到达涿州城(今北京西南)。

        宋太宗率大军攻到城下,令人向城门上的涿州刺史刘厚德喊话:“刘刺史,你是北汉的大臣,现在北汉已归宋,你就应效力大宋,而不应该去为契丹效劳,我们现在欢迎你反戈立功……”

        “开城门吧,刘刺史,欢迎你弃暗投明!”骑着战马的杨业在喊。

        刘刺史听了,他本来就对契丹占领幽州、云州等十四不满,现在正是摆脱他们、归顺宋朝的好机会。再说不降也不行,杨家父子怎么抵抗得了,便决心投诚。于是涿州归回。

        宋军闪电般夺回易、涿州后直逼幽州。幽州附近的小镇守将都纷纷投降。

        杨延昭的前锋已到达幽州西山地区(今北京西部的罴山、百望山一带),并在山下与辽军守将韩德让展开了激战……

        这天,佘夫人送寒衣来到营帐,不见儿子归来,便赶到山上,焦急地向东北方向(今之北京百望山下东北旺地区)望去,不见儿子的身影,又焦急地向西北方向(今之北京百望山下西北旺地区)望去……直到天快黑了,杨延昭才率队胜利归来。

        杨延昭远远看见母亲站在山头上嘹望,他高兴地喊道:“母亲,儿回来了……”

        杨延昭飞快地爬到山上,佘夫人激动地说:“昭儿,你孤军深入,可把母亲眼望穿了。”

        杨延昭说:“娘,没事,是父亲要我先给辽军一个下马威。”

        回到营帐,佘夫人埋怨杨业:“你也太放手了。”

        杨业说:“就得让他多闯一闯。”

        韩德让败下阵来,回到城里,与大将耶律斜轸商议,他们一面派人去上京告急,一面紧急备战。

        萧太后升帐,对文武大臣说:“宋军来势凶猛,又有杨家将为前锋,确实锐不可当,所以我们只能智取。”

        萧太后又说:“擒贼先擒王,我要擒住宋太宗。哼,他想雪耻,这回可是他自己送上门来的,我要让他耻上加耻。”

        于是萧太后点了耶律休哥、耶律沙、耶律弘古为前锋,亲自披挂上阵,向南增援而来。

        这时,宋军前锋杨家将已兵临城下,韩德让主张闭城坚守等待援兵,耶律斜轸怒道:“没想到你这样胆小,那就让我出去迎战杨家将吧!”

        耶律斜轸恼怒地想:你这种跟太后偷情的孬种,有什么能耐。哼,若不是因为跟萧太后的关系,你能爬得这么快吗?除了你,我们哪个将领不是在马背上冲杀出来的……

        耶律斜轸怒气冲冲地率队出了城,与迎面扑来的宋兵激战,结果被宋兵杀得损兵折将退至沙河一带。

        宋太宗得到捷报,便驻扎在幽京(幽州)南城外,点兵遣将准备向幽京大举进攻。

        辽军先锋耶律弘古率先到达幽京北城下,唤人打开城门,但站在城门上的韩德让不敢开门,他说:“宋军冲进来怎么办?”

        耶律弘古只得下令挖城穴进入。耶律弘古进入城后,跟韩德让密谈了萧太后的计策,韩德让才同意配合。

        接着辽军增援主力已到达幽京,萧太后下令照计谋进行。

        宋太宗率部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迎战辽兵,当时天已渐暗下来,宋兵在明处,辽兵在暗处,但杨家将还是勇敢地迎战着。

        率领辽军出战的将领叫耶律沙,杨家将与之战了数十回合后,耶律沙退走。宋太宗率部追击,杨家将冲在最前面,潘仁美断后。

        追到城北沙河滩时,天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周围是一片芦苇滩,耶律沙的兵马已不见了踪影。杨业正在疑惑,太宗也觉奇怪,辽兵哪里去了?

        杨业定睛看了看芦苇滩,忽然,呐喊声起,火光闪烁,只见芦苇滩中闪出两队手举火炬的兵马,迅速分两路对宋军包抄过来。

        辽大将耶律斜轸及耶律休哥各带领一路人马冲杀过来,顿时火光、喊声交织在一起,宋太宗、杨业正惊疑间,忽听背后人喊马嘶,火光冲天,原来城里的耶律弘古留韩德让镇守,自己开了北城门出来,直扑宋军后面。

        宋太宗及杨家将被包围在沙河滩上,杨家军奋勇迎战。忽然宋太宗手上中了一箭,他“啊”地叫了一声,几乎倒下,杨业忙命大郎、二郎、三郎三子保驾太宗突围,他自己率部阻截辽兵。

        延昭、二郎、三郎一路舍身保驾太宗连夜逃到了深山上的一个叫宝光寺的大庙里,太宗惊魂未定。

        延昭说:“陛下莫忧,我们三兄弟誓死保护您回到汴京。”

        太宗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只是叹息,心想自己即位不光彩,只想做点好事弥补一下,不料却事与愿违,幽州非但收不回来,反倒差点命丧黄泉。三人帮他包扎了手上的伤口,所幸箭伤不深,他们又跟和尚要来了斋饭,侍候着让太宗吃了。然后让太宗在柴榻上躺下休息,三人立守在一旁。

        天未亮,他们就找来了樵夫衣服,给太宗换了,又找了一辆驴车,三人也扮成樵夫装着下山卖柴薪,护驾太宗向南逃去。

        三人护送着太宗回到易州。太宗刚坐定,潘仁美等立即围了上来问长问短,说:“陛下,手上的伤怎样了?找太医来看看。”

        太宗没好气地说:“若无三人护驾,朕早就没命了。”潘仁美讨了个没趣,心里更恨杨家军。

        天刚亮,太宗就令内侍去通知文武百官过来议事。见文武百官都到齐了,太宗便说:“众爱卿议一议,是继续再打,还是班师回京?”

        太宗话音刚落,大臣赵普便出列禀道:“臣下的意见是先班师回京,幽州以后再图。现在,辽军还不是那么容易对付,幽州守军还很强,此刻跟他们较量,无疑所失者多、所得者少,所以臣的意见还是尽早返回。”

        要是平日里讲这样沮丧的话,太宗一定会大怒,但是今天却觉得十分中听,化频频点头,表示同意。

        其他臣将知道打不过辽军,也恨不得赶快撤军,所以都表示同意,怕死的更是坚决拥护撤军。

        杨业心想,宋军大败之后,士气低落,回乡心切,所以也不好坚持再战,等以后有机会时再出兵也好,就没有说话。

        宋太宗见没有反对意见,就说:“明日班师回京。”

        雁门关上,几只大雁口衔芦叶在关门的上空飞翔,其中的一只徘徊半天也不能过关。过了好一阵,它忽然从高空摔落了下去,啊地叫了一声。这时杨五郎来替换正在这里执勤的杨四郎,五郎说:

        “四哥,到时间了,你回去吧,云霞姑娘跟我说,她在老地方等你。”

        四郎听了,脸一红,笑道:“五弟,何时该喝你和佛珠姑娘的喜酒呀?”

        五郎说:“就等你啦,你是哥哥,得先喝了你的才能喝我的呀!”

        四郎说:“好好,先喝我的。”五郎笑道:“四哥,快走吧,云霞姑娘知道你该换班啦。”四郎便往平时与云霞姑娘约会的山坡走去……

        快到山坡时,远远地就听见云霞姑娘在唱歌:

        一只雁儿冬日返,久久泣寻昨日伴;口含芦叶声声鸣,啼血难舍雁门关。

        听到云霞的歌声,四郎高兴地迎了上去,只见云霞姑娘一边唱着,一边在给一只大雁的翅膀包扎。

        “啊,云霞,这只大雁怎么啦!”

        “四郎,这只大雁在雁门关上空转了好半天后才摔了下来,你看,它的翅膀受伤了。”

        “哦,就是刚才在雁门关上面飞翔的那一只。”四郎说。

        “来,我们把它好好包扎一下。”

        两人把大雁包扎好了,云霞姑娘把它抱在怀里,说:“大雁真痴情,不找到它的伴,它就不落地,直到精疲力竭摔落在地。四郎,你会像大雁一样吗?”

        云霞姑娘抬起头,眨着一双美丽的眼睛,期待着四郎的回答。

        四郎回道:“我会的,我会像大雁一样,找不到心爱的姑娘就一直在天上盘旋,直到精疲力竭摔落地上。”

        “四郎……”云霞姑娘感动地依偎到四郎的怀里,四郎紧紧地拥抱着她……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