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二、中国漕运与南粮北运问题

二、中国漕运与南粮北运问题

        漕运在中国经济史上是一个特别的课题。这是西方国家所没有,而中国独有的一个问题。漕运就是水道运输,中国在古代时,漕运的问题不大。如西汉初年,《汉书·食货志》记载,每年只把山东之谷400万斛运到长安即可。

        三国鼎立时期,直至南北朝对峙,大家各自立国,亦不闻有南方之粮运往北方之事。

        隋炀帝大业元年开通济渠,四年开永济渠。他把北齐、北周与南朝的鼎立形势打通,东南东北,大兴水运,并非北方需依仗南方之粮。到了唐代,因江南户口日多,租调日增。将南方租调输送北方京师地区的漕运,就逐渐受到重视。

        唐玄宗开元年间,南方的粮帛经长江汇集于运河要冲的扬州,再渡淮河,入汴水,经通济渠到黄河口而入洛水,抵达京师。开元二十二年时,裴耀卿为江淮河南转运使,凡三年中运米700万斛。此一时期,北方需南粮仍并不甚殷,直到安史之乱起,由于河北、山东等地藩镇割据,租税不入中央,唐室的财政遂依靠南方转为殷切,自长江入黄河的漕运,遂成为军国要事。

        唐肃宗时理财名臣刘晏,便因能整理漕运,使南粮顺利北运而名噪一时。唐朝一节已有较详叙述,此不赘。

        到宋代建都汴京,主要是为了方便漕运。按照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所定制度,当时的漕运有四条路线:

        第一条是汴河线,即将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及湖北各省的米300万石及菽100万石,自长江运入淮河,再转运到汴京。

        第二条是黄河线,即将陕西之粟50万石及菽30万石从三门、白坡经黄河运到汴京。

        第三条是惠民河线,即将河南、安徽地区的粟40万石及菽20万石,从闵河、蔡河运入汴京。

        第四条是广济河线,即将京东之粟12万石从五丈河运入汴京。

        北宋时代赋税偏重于南方,自上述漕运可知。宋初岁入1600余万缗,为唐代之两倍,至神宗熙宁时已达5000多万缗;至南宋,更增至6000余万缗了。

        元代建都燕京,但米粟的供应仍然是靠南方的江南地区。元代是用海上漕运。海运虽秦代已有,唐人亦有将东吴粳稻运上北方幽燕地区,但大规模的海运当始自元代。

        元代海漕以30只船为一纲,以大都船900余艘,运漕米300余万石,有船户8000余户。每纲设押官二名,行船时招募水手,先在扬州受训,设专官加以教习。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曾海运250余万石,其后增运至350余万石。

        总计元代岁收各地粮数为:

        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等地

        总计以上各地粮数,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及湖广七地尚不及江浙一处;而江浙、江西、湖广三处合计,恰为其他七处之一倍,可见元代依赖江南米粟之殷。

        明代漕运历经五次变化。先是明成祖永乐元年开始用河运,兼用水陆,自淮河运入黄河;永乐四年开始用海陆兼运之法;十三年开始用支运,即先将江、浙各府之粮拨运到淮安仓及济宁仓,以3000艘支淮安粮运到济宁,以2000艘支济宁粮运赴通州,再以浙、直军、京卫军及山东、河南军分别接驳运到京师,每年四次,可运300余万石,谓之支运。后曾增至500万石。稍后改兑运,即先由民间运至淮安、瓜州,再兑与卫所官军运京师。最后一种成为永制,叫收兑。先令里河官军运赴江南水次交兑,再由官军长运,所运船只在天顺以后,定数1万1770只,官军12万人。当时北粮只有南粮的五分之一。京师全靠南粮供应。

        清代漕运,定额为400万石。各省漕运原额,约为南四北一之比。但乾隆十八年时,为南八北一;四十四年时则为南十北一,可谓仍是依赖南粮为主。总之,历代南粮北运,为国家每年之大耗费。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