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重生创世纪“连锁”全中国

“连锁”全中国

        听说过连锁超市、连快餐店甚至连锁宾馆,但是有没有听说过连锁专业市场?

        一个并不为许多人所知的事实是,自1993年以来,“中国第一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已在国内建成了13家分市场。

        义乌农民黄允贵是第一个分市场的直接参与者,他的讲述基本可信。他的话头是从先前说到过的乌鲁木齐新华饭店开始的。

        黄允贵就是第一批在新华饭店摆摊的二十多人中的一位。

        “90年代前后,乌鲁木齐已成为浙江商贩在西北的聚集中心,单是义乌在乌市的经营户就已达2000人。

        “新华饭店早已是客满为患,由于乌市冬季寒冷异常,根本不适合露天摆摊,于是那些闲置冷僻的饭店、宾馆便成了我们的吞并对象。有一段时间我被选中当‘踩点’的,整日里生意也不做了,就是满城地找饭店宾馆谈。”

        正是在黄允贵们的游说下,一些旅社宾馆成了第二、第三新华饭店。先是长征饭店被“开发”了,再是群众饭店,而后又是新疆军区第二招待所,紧接着火车南站附近的四家旅社被一并吃掉,一时间,“饭店旅社变市场”成了全疆上下议论纷纷的话题。

        但是,一家饭店宾馆顶多二百多间房子,有的只有50来问,根本不够商贩“蚕食”。另外,商流分散数处,不但形不成规模效应,反而秩序大乱,成了当地工商部门整顿的对象。

        游子有难,求援家乡。1991年底,一群义乌商贩联名致信义乌市政府,希望能够在鸟市办一个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分市场。

        “我也是写信者之一,但是到底是谁第一个说出了办分市场的好点子,已经记不清了,反正是谁都不重要。”黄允贵说。

        显然,那是一段忙乱而兴奋的岁月。

        而义乌市接到这样的求援信后,正是求之不得。仅仅一周后,义乌工商局与小商品市场的个体劳动者协会便飞赴乌市,具体洽谈。在乌市的浙江商贩异常踊跃:如果义乌来开办分市场,愿解囊襄助。

        一家濒临倒闭的木材厂被相中了。这家厂占地广阔,地处市郊,交通便利,不远处就是火车站,几乎是办市场的风水宝地。

        乌市对义乌人的建议也相当重视,毕竟从新华饭店的兴旺中,当地人已经感到“办工厂不如办市场”了。很快,一个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的市场平地而起。其实,那时候在乌市办一家浙江人自己的市场已是一件瓜熟蒂落的事。义乌人登高一呼,在乌市谋生的东阳、温州人立即响应。

        鄢份集资办市场的文件,黄允贵还保留着一张。据载,当时为了办市场等资630万元,进场的浙江商贩每户摊4000元,可以享受前两年免交摊位费,后十年再优惠18%摊位费的待遇。

        就这样,1992年春,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乌鲁木齐分市场开业了。营业房’700间,摊位3200个,地下室仓库213间。

        “说实在的,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也没有什么大官来剪彩讲话。”黄允贵实话实说,“只是后来才听说那是整个大西北最大的专业市场至今还是。”

        乌市一役,首战告捷,让义乌人眼睛一亮.一直说要辐射全国,但一直找不到好“抓手”,分市场模式看来是妙棋一步。

        说到妙处有三:第一,义乌外出经商的农民达十万之众,而浙江全省外出经商的农民起码超过两百万人,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两百多个城市和地区。如果能将这些人的能量聚集起来,重新进行一次市场资源的组合,必然能生发出更强大的市场能量;第二,当前全国的小商品市场在千家以上,有不少市场的区域优势已经确立,义乌市场的全国流通中心地位势必受到挑战。而通过分市场的方式,则可以进一步促进大流通、远吞吐,将义乌市场的辐射力增强十倍百倍;第三,充分发挥义乌的“市场品牌”,输出浙江人办市场的经验,既可以提高知名度,同时也是对全国市场发展的一个贡献。

        迅速地,一家中国小商品城实业总公司成立了,专门从事外地市场的选点和开发。

        一张有形的市场大网开了,它如章鱼之足,悄然间伸展于东西南北。

        一阵阵市场小旋风由浙江刮起,刮遍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各个角落,现在。这阵阵小旋风又陡然间汇成一阵更大、更强烈的飓风。

        很快,全中国都能听到那渐渐逼近的、巨大的隆隆声响了。

        在北京,义乌小商品市场通县分市场开业;在黑龙江,哈尔滨、黑河两家分市场开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分市场开业;在甘肃,兰州分市场开业;’

        在江苏,淮阴分市场开业;在福建,建阳分市场开业在广西,凭祥分市场开业在海南,三亚分市场开业在四川,广元分市场开业一家家分市场建立了起来,一群群义乌人集结了起来,一车车浙江货运送了出去。

        在选点建场过程中,出现了预料中的争抢景象。人们都看到了,这是提高地方市场形象、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天赐良机,把义乌人引进来,其实就等于把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搬到了家门口。有一个省,为了定点,省政府开了三次协调会,地市之间互不相让,有的地方领导则亲自奔赴义乌,摆优惠,讲优势,苦口婆心攀亲家。无论在北疆南域,每一处分市场的开业,无不在当地引起一阵轰动。

        从选点中可见,义乌人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其选中的城市大多为都市近郊或一省省会,有的则是潜力巨大的边境集贸中心。这些市场,有的是按乌市办法,集资兴办,有的是由实业总公司建成营业房,统一出租给经营户,有的则是与当地有关部门合建。

        一位经济学家在考察了义乌人的分市场模式后感慨不已:就在别人刚刚认识到市场魔力的时候,义乌人已经将市场当产业来开发了。

        到1997年初,这13家分市场的年成交总额已超过80亿元,相当于义乌小商品城的二分之一,与全国第四大市场的成交额相近。

        从“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到“连锁全中国”,义乌农民的气魄可谓大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