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重生创世纪重估乡村

重估乡村

        一位伟人曾经告诫,中国要实现经济富强,如果没有农村的现代化,那顶多只能算是小半个强国。

        还曾有领袖人物感叹,改造农村是一场漫长的革命。

        现在,我们要说,在本世纪末的中国现代化之路上,农村不但没有拖城市的后腿,反而为后者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我们更要说,那支正在改造农村的最重要的力量,不是别人,就是农民自己。改造农村的那场革命,注定了将不发生在别的地方,而就在那片广袤的乡土之上。

        1980年,一个美国农村小型工业代表团考察了中国农村,带队的教授是著名发展经济学大师、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D帕金斯教授。他们的报告编成了一本《中国农村的小型工业》一书,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杜出版。此后西方许多专家在研究中国乡村工业时,都较多地参考了这本报告中的论点和数据。

        “中国人已经完成了在市场经济国家看来是最艰巨的任务,他们在各乡村中心建立了觋代化的小型工厂,为那里的消费者提供农业投入物、设备和消费品。”这是教授们在中国发现的最重要的事实。从此以后,中国农村的小型工业,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乡镇工业,在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中,成为了一个“成功经典案例”。但是,教授们始终是怀着疑惑的目光行走在这片东方乡土上的:

        “但是,中国农村运输和销售系统的发展很差,使农村社会脱离了城市生产中心。尽管小型工业计划获得了成功,然而对它的指望显然是有限的。

        “不能期望农村工业会代替现代化城市工业,也不能指望它会成为脱离农村的就业机会的发生器。

        “现代化小型工业设在农村地区并不那么容,它们本身不可能是促使较小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分散的动力。尽管消费品的生产者能够在小城市中心找到足够的市场,但制造生产资料的厂家需要位于他们为之服务的大城市制造商的附近。

        此外,所有的小生产者需要靠近材料投入供应来源,也就是要接近码头或运输设旌。他们需要靠近企业家和熟练工人所在的城市增长中心。简言之,除消费品市场之外,小型工厂像大制造厂一样,要依靠城市的外部经济效果。”

        在现代西方的“城市中心理论”中,这样的论断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就在帕金斯教授离开中国的17年后,上述的评论看来都要被一一重写了:

        中国农村的运输和销售系统不但得到了改善,并且还生长起了庞大的专业市场流通体系;农村的小工业并没有不可遏制地涌向城市,相反,它们在田野之上建立起了与城市工业密切相联的产业群体;过去的那种单向输动的城乡一体化模式早已被打破。在今日的东南沿海,乡村已不再是城市的附属体,而正在成为双向互动的一体化的强劲一极。

        显然,在20世纪末的今天,中国乡土的价值亟待重估。

        在本书的写作中,我们一再引用西方学者的观点,这并不仅仅是为了点缀。我们只是在大量的阅读中,企图找到一个理论参照系,可以与浙江乃至中国专业市场的发展相对应。

        但是,我们一次次地失望了,事实上,发生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这场乡土变革是现代经济模型中的一种“异端”形态。

        在失望之余,我们感到的是更大的惊喜。

        因为,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显然是诎从未上演过的神话剧。

        而专业市场的全部意义,也只有放到这个神话之中,也就是放到中国农村社会进步的整体格局之中,放到一代农民的命运大变迁之中,才会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

        有那么一天,那是一个春天。

        在采访之余,我们途经一个私家桑园,在主人的盛情邀请下,我们入内参观。

        在少年时代,我们也曾有过采桑养蚕的经历,那分对新生命的惊奇和呵护,至今仍荡漾在我们的意识之海的深处。然而,在那一天,站在那么大的一个桑园里,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在蚕白、桑绿、椹红之间,耳边响起千千万万条小生命蚕食桑叶的丝丝声,我们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那一刻,我们由眼前的蚕桑想到了中国农民和专业市场。

        农民如蚕,市场如蛹。

        蚕吐丝而成蛹,在蛹的怀抱里渐渐成熟,终于有一日,蚕破蛹而出,蜕变成蝶,翩跹天地间。

        或许,这便是正发生在浙江大地上的这场伟大的社会变迁的全部历程吧。

        在这个蚕白、桑绿、椹红的艳阳天里我们期待,那破蛹而出的一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