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重生大清风云之多尔衮袁公出马一个顶俩

袁公出马一个顶俩

        武昌起义爆发,全国都震惊。住在洹上村的袁世凯自然也听说了,清廷大多数官员听到武昌革命的消息既感到震撼又感到害怕,唯独袁世凯脸上浮上一丝微笑,他明白自己出山的机会到了。

        刚开始的时候,清廷的很多官员还认为造反的不过是一小撮乌合之众,只要随便派个人去镇压,这些造反的人就会一哄而散。有很多人请教袁世凯当时的时局,袁世凯笑着说:“瑞澂和张彪不过是两个外强中干的人物,指望他们平定叛乱不可能。摄政王载沣更是眼高手低,根本不可能稳住局面。这些革命党人绝非一些乌合之众,要拿下他们绝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人建议说:“眼下这种形势,非袁公出山不可了。”

        袁世凯听了,笑了,但是他很清楚,现在是非常时期,绝对不可以轻举妄动,非常时期更要镇定。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就在家里等,他知道肯定会有人来找自己。清军中最有战斗力的就是北洋军,但北洋军除了袁世凯谁也指挥不了。

        果然,这次朝野上下一片呼声,请求让袁世凯出山,载沣犹豫不决。他对袁世凯可谓是反感到极点,害怕到极点。徐世昌是袁世凯的大哥,他磨破嘴皮子请袁世凯出山,但载沣无动于衷。连满人军机大臣那桐都请求载沣让袁世凯出马,那桐是满人,对袁世凯没有好感,但他也认为现在除了袁世凯,无人能挽狂澜于既倒。

        那桐对载沣说:“我敢以身家性命担保,现在如果不起用袁世凯的话,我大清只怕有亡国的危险。”

        载沣气得浑身发抖,骂道:“连你也替袁世凯说话。”

        那桐说:“臣不是替袁世凯说话,是替大清着想。”

        载沣虽然愤怒,却又不能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

        载沣认真想了想,几天后召见奕劻和那桐,纠结地说:“如果真的起用袁世凯,你们敢保证他没有异心吗?”

        奕劻拍着胸脯说:“我敢以身家性命担保,袁世凯这个人绝对没有异心。”

        听叔叔这样说,载沣也只好起用袁世凯。听说载沣要用袁世凯,恭亲王溥伟急了,他找到载沣说:“皇叔,你用袁世凯,这是引狼入室啊!”

        载沣痛苦地说:“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我何尝不知道袁世凯是匹狼,但前狼后虎,袁世凯好歹名义上算是我们大清国的奴才,他虽然危险,毕竟比革命党人要好些。”

        溥伟一听,也只能承认,说:“就算要用他,至少要找一个人牵制他啊!”

        载沣问:“找谁呢?”

        溥伟急了:“皇叔你是摄政王,难道身边就没有一个可靠的人吗?”

        载沣满眼凄凉,他摄政三年,身边竟然没有一个可以相信的人,叹道:“朝中全是支持袁世凯的人,我一个心腹都没有。”

        载沣一语道破了这三年来的辛酸,原来他摄政三年,手中并无实权,不过是一个被朝臣架空的摄政王。

        就在袁世凯在洹水装模作样钓鱼的时候,朝廷谕旨送到洹水边,让他担任湖广总督,全权负责剿匪事宜。

        没想到袁世凯忽然摆起谱来,给朝廷回了一封信:“微臣在家养病时,听到爆发了武昌起义,对此微臣非常痛心。朝廷让微臣去镇压乱党,微臣理应义不容辞。只可惜脚病还没好,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什么时候等微臣脚病好了,再为朝廷效力吧!”

        袁世凯也不是故意要跟清廷为难,只是他嫌载沣开出的价码太低,一个湖广总督就打发自己,他实在接受不了。

        袁世凯既然不出马,朝廷只好派其他人,载沣选择了满人荫昌,荫昌在德国留学,主攻陆军,后来又在德国军队里做了实习生,还跟德皇威廉二世在一个队里。载沣正是看到荫昌的高学历才选择了他,但荫昌自己并不自信,他深知自己没有实战经验,所以在赴任之前特来洹上村请教袁世凯用兵之道。

        袁世凯听说荫昌来求见自己,躺在床上称兵不见。荫昌坚持要见到袁世凯,看袁世凯不见自己,直接闯进袁世凯的房里。荫昌进去后,立即向袁世凯请罪,并请求他剿匪的问题。袁世凯本来不想见他,但袁世凯欣赏做事认真执着的人,便决定跟荫昌聊一会儿。

        荫昌的境界还处在纸上谈兵的层次上,他说:“武昌的叛军不过一群乌合之众,又没有一个像样的领头的。我相信,这场叛乱很快就会扑灭的。”

        其实,荫昌说这话是没有底气的,他不过是想看袁世凯如何回答,从袁世凯的回答中套出一些战略。袁世凯完全明白荫昌的用意,他假装糊涂,说自己这些年不问世事,信息不通,不敢对国家大事妄发议论。说实话,袁世凯很担心叛军被扑灭,叛乱一扑灭,朝廷就用不着他了,他更不可能开出更高的价码。

        袁世凯想了想,又说:“听说武昌的叛军中有一个叫黎元洪的,这个人资历很老,如果叛军推举他的话,就难办了。”

        荫昌走后,袁世凯急了,他担心荫昌真的平定了叛乱,那自己就永无出头之日了。袁世凯遂给内阁发了一封电报,声言自己虽然有病在身,但是既然国家有难,还是应该为国分忧,希望朝廷让自己马,并拨款四百万两银子作为军费。

        过了几天,袁世凯又让朝廷准许自己的老部队配合自己作战,说白了袁世凯正在想尽办法收拢自己的势力。

        载沣现在是完全处于被袁世凯要挟的状态,袁世凯提出的条件他也只好答应。

        武昌起义之后,起义军成立了武昌军政府,荫昌平叛不力,叛乱反而愈演愈烈。不出袁世凯所料,湖北军政府果然推举黎元洪任总督。其实,黎元洪并不敢挑这个头,他是被人用枪指着当上总督的。起义军之所以看上黎元洪是因为他的资历相当老,黎元洪是湖北黄陂人,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甲午战争时他是一个大副,后来加入张之洞的自强军,当上了旅长。

        黎元洪并没有革命思想,他一直是清廷的一个军人,只是他为人忠厚,士兵们比较爱戴他。武昌起义发生后,黎元洪不敢卷入是非,吓得藏起来。后来被士兵们找出来,要推举他当总指挥。黎元洪说什么也不愿意,革命党人一怒之下用枪指着他:“你不挑这个头,只好让你先为清朝陪葬了。”

        没办法,黎元洪只好硬着头皮当上了这个总督,由于他非常怕事,士兵们给他起了个外号:泥菩萨。

        武昌起义成功后没多久,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了。

        10月22日,湖南宣布独立。

        10月23日,江西九江独立,陕西独立。

        10月25日,广州将军凤山被革命党人刺杀。

        眼看着大清即将垮台,袁世凯并没有急着出力,他选择了冷眼旁观,让北洋军不要轻易出击,原地待命。袁世凯要干吗?他在等待载沣对自己让步。载沣很快明白了这层道理,召回荫昌,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海陆军,并节制各省督抚。这样一来,袁世凯又是大权在握。

        10月27日,陆军十镇的统制张绍曾等人拥兵给清廷施压,要求清廷成立国会、制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还提出皇族成员永远不能担任内阁大臣和国务大臣等职,同时要求释放所有政治犯。

        张绍曾非但是在口头上进行要挟,还扣留了清军运往湖北的军火,并致电黎元洪,表示自己不会与他开战的。没过多久,山西宣布独立,阎锡山出任总督;接着,云南宣布独立,蔡锷出任总督;南昌新军起义,江西全省宣布独立。

        各省都在宣布独立,而且张绍曾已经有倒戈的迹象,随时可能杀进北京。朝中一片慌乱,隆裕太后和载沣已经做好了逃亡的准备。

        眼看大清江山要丢,这时候载沣已经顾不上其他了,先保住江山再说,他立刻出台了四项政策:同意实行宪政;立即起草宪法;解散皇室内阁,成立责任内阁;释放所有政治犯。

        11月1日,载沣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没想到袁世凯竟然推辞了。袁世凯推辞的理由很简单,袁世凯说根据宪法精神,你载沣没有权力任命我为内阁总理大臣,必须经过国会选举,我才是合法的内阁总理大臣。载沣虽然气坏了,但也只能按照袁世凯说的办。

        11月8日,国会召开,袁世凯正式当选为内阁总理大臣。此时,国家的军政大权基本上操纵在袁世凯手上。袁世凯率领军队进入北京后,对载沣说,既然实行宪政,你这个摄政王也就是多余的,回家好好休息吧!

        载沣就这样回家了,不过他并没有失落,反而感到有些庆幸,总算把这个烂摊子交给别人。回家后,载沣满脸高兴地对老婆说:“从今天起,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地在家里逗孩子玩了。”载沣天生就不是一个政治人物,居家的日子对他来说确实是幸福的,袁世凯还算厚道,每年给他一笔丰厚的津贴。

        至此,大清国皇权基本只剩下空架子,真正的实权掌握在袁世凯和革命党人手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