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重生小人物的奋斗凤雏庞统

凤雏庞统

        孙权对周瑜的后事尽了一切所能,包括亲自服丧,远到芜湖去迎接灵柩,然后亲自扶棺回到吴地安葬。当然,除去这些形式上的哀悼,周瑜的死,也让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包括刘备、曹操、鲁肃、张昭,也包括孙权自己。

        周瑜的死,对于东吴政权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悲痛归悲痛,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要继续活下去,旧的一页必须翻过。于是,东吴政权迎来了新的时代——鲁肃时代。

        鲁肃很快便接掌了周瑜的直属部队,也积极推动“借荆州”的具体工作。

        周瑜去世之后,江夏太守程普暂时代领南郡太守一职,进驻江陵。在“借荆州”的规划下,程普军从江陵撤出,返回江夏。鲁肃则进驻赤壁东边的重要据点陆口,担任新设立的汉昌郡太守。刘备则让张飞转任南郡太守,由向朗督领南郡西部的县城。

        这是“借荆州”最完整的状态。

        严格来说,江东并没有让出整个荆州,南郡与长沙郡东部仍然在孙家的控制范围之内,刘备方面取得的是江陵一地,对于江南四郡的统治,也得到了江东的承认。

        这里出现一个小小的问题:为什么孙权和鲁肃那么痛快便将江陵让给了刘备?

        笔者认为:鲁肃虽然对刘备亲善,但他也不是吃素的,如果吃得下荆州,当然没有理由将胜利果实让给刘备。因此,江东借荆州的终极理由,是基于孙权与鲁肃的判断:孙家暂时无法消化掉这块领地,只好由刘备来托管,以后再找机会“收归国有”。

        于是问题又来了:为何孙家无法消化荆州?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列位可以通过观察一位大人物的际遇而得。这位大人物便是庞统,号凤雏。

        庞统是荆州襄阳原住民,他的家族中出了一位汉末天王级的隐士庞德公,此人隐居于襄阳城东的岘山(就是孙坚被射死的地方),从不接受政府的邀请,单纯以种地、评论时事和品评人才过活,尤其善于给别人取外号。他和司马徽是好友,诸葛亮算是他的晚辈,“水镜”、“伏龙”、“凤雏”等称号,都出自于庞德公的手笔。

        庞统的父母不详,可能是大族中比较边缘的一支,因此他少年时并没有什么名气。十八岁时,庞德公要他去见司马徽。当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庞统就坐在树下,两人从白天聊到黑夜,司马徽对这个孩子大为赞赏,称他为“荆州士人的冠冕”,庞统因此名声大噪,开始了他的名士之路。

        和诸葛亮不同的是,庞统是荆州本地人,因此虽然他不是亲曹一派,但还是有官可做。他担任南郡的功曹,主管人事举荐,在曹操拿下荆州与周瑜夺取南郡时,庞统的职位一直都没变动过。

        周瑜担任南郡太守后,将庞统引入自己的幕僚核心,包括扣留刘备这种机密决策,都有庞统的参与。据后人记载,周瑜甚至让庞统以功曹身份执行太守的职务,重视的程度不言而喻。

        周瑜过世之后,庞统以属官的身份护送周瑜的灵柩回到江东。江东名门陆绩(陆逊堂兄)、顾劭(顾雍长子)、全琮等均对这位荆州青年才俊的大名有所耳闻,纷纷前来拜会,并与庞统进行过相当深入而又愉快的交流。庞统离开时,大家还相约天下太平之后,要开个政论节目,一同品论天下人物。

        庞统回到南郡后便成了刘备的下属,刘备将他擢升为州从事,但有可能是嫌他太年轻,所以先把他下放到一个小县耒阳兼任县令锻炼一下,结果庞统把县政搞得乱七八糟,还因此被炒了魷鱼。

        眼看着庞统就要失业,这时候一个人忽然跳出来帮他讲情,此人便是鲁肃。他写信告诉刘备:“庞统不是干行政的料,要让他担任治中、别驾这种决策级的参谋,才能显出他的真本事。”

        第二个帮庞统说话的是诸葛亮,他也同样向刘备推荐庞统。

        别人的话可以不信,诸葛亮的话那是必须考虑的。于是刘备给了庞统一次面试的机会,证实他的确是一个善言语评论的人才,便让他担任州牧治中从事,并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一起担负起集团大脑的重要角色。

        读到这里,列位也许会产生一个疑问:庞统相当受周瑜的重用,他和江东陆、顾大姓的关系也不错,在荆州捅了篓子,还能动用孙权跟前第一大红人鲁肃出来讲情,有这么好的关系网,为什么庞统没有投入江东阵营?反过来说,为什么江东方面连一点招揽的动作都没有?

        笔者认为,这可能就是鲁肃力主借荆州给刘备的原因所在。

        我们发现,在建安十五年,江东的军政高层中,除了甘宁这个长年旅居益州的假南阳人,和早期加入的黄盖以外,完全没有荆州籍的干部。事实上,一直要到十年后,陆逊征服了荆州全域,才有一个武陵人潘浚进入到江东政权核心,在此之前,孙权幕府与荆州士人完全绝缘。

        这样的情形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东汉末年,显然很不寻常。北边的曹操和西边的刘璋都能获得部分荆州士人的效忠(曹操有蒯越、蔡瑁;刘璋有董和、王连等),唯独孙权没有。孙家政权也并非特别排外,孙权身边除了江东本地人士外,多的是从北方徐州、豫州前来投靠的人才,但就独缺隔壁的荆州人士。

        从客观上讲,我们或许可以认为,相较于江东,荆州是比较安定的地区,因此人才没有外流的需要。在主观上看,孙策与孙权两代长期对荆州用兵,在江夏一带屠戮尤烈,可能造成了荆州士人,特别是南郡士人对孙家的强烈反感。

        更深一层的理由,可能会涉及吴越与荆楚两个地域的文化差异和历史渊源,不过这方面太过于深入,有待专家进一步考究。

        无论如何,当周瑜所代表的江东势力拿下南郡时,荆州人不来江陵报效,反而纷纷向露宿荒野的刘备投诚,大大限制了周瑜的兵源与粮源,因此周瑜才决定重用“非我族类”的庞统,希望至少能挽回一些人气。

        不过庞统毕竟太年轻,无法与出道多年的刘天王相抗衡,当周瑜死后,庞统基本上就断了与江东的联系,他没有办法违抗荆州士人约定俗成的共识,只好回家乖乖地加入到刘备阵营。

        鲁肃早早便将这种情况看在眼里,他原先的规划就是扶植刘备为荆州的傀儡政权,周瑜的窘境,更让他确定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以孙家在荆州恶名昭彰的形象,不花个几年,甚至十几年,恐怕无法站稳脚跟,这段期间内,荆州的防务势必要仰赖江东,这对两地来说都是沉重的压力。再加上曹操在淮南一带虎视眈眈,分散资源绝非上策,索性不如就将荆州的“运营权”暂时交给刘备,让他直接利用当地资源进行重建工作,同时为江东分摊来自曹操的压力。

        鲁肃的政治算盘打得十分精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果不其然,三年后曹操以大军进攻东线的濡须口,搞得孙权差点迁都。由此可见,早点撤离荆州是个明智之举。然而,虽然鲁肃精于算计,但他却算漏了一点:刘备的为人。

        鲁肃没有规划如何将荆州的主权转移回孙家,好像他天真地以为刘备将荆州重新建好后会忽然良心发现,主动交出统治权,自己退隐山林一般。这显然不靠谱。

        当然,要说东吴方面对刘备一点提防都没有,那也不现实。

        孙权和鲁肃这哥俩儿虽然年轻好胜、爱冲动,却并不缺心眼儿,肚子里的鬼点子一个比一个多,他们没有在谈判桌上摆上“还荆州”的议题,却在谈判桌底下动了些手脚,以确保荆州将来是江东的囊中之物——他们把孙小妹嫁给了刘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